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九年级上册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导学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4-75页例5、例6及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猜想、举例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
  2. 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学会运用规律进行单位的换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正确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规律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体验猜想、举例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移动小数点遇到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准备:每生一个计算器;课件一套。
  一、 课前谈话:
  二、 复习旧知,引出猜想:
  1. 出示下面一组乘法算式,谁能快速的口答,在口算时运用了哪条规律?
  21.5 10=;21.5 100=;21.5 1000 。
  出示: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 猜想:将上题中的乘号都改成除号,你能猜出他们的结果吗?
  (学生说答案,板书算式)
  3. 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汇报。
  4. 小结:同学们展开了大胆的猜想,好多同学认为"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板书)
  5. 导入:这只是一种猜想,要想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做些什么事?
  板书:猜想——验证。
  6.引导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刚才才想的结果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回顾三道题中小数点的移动情况,确认刚才的猜想。
  三、 举例验证,探究规律:
  1. 进一步举例验证:
  (1)引导:刚才只是举了一个例子,不足以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我们还需要举更多的例子来验证。(2)讲要求:任意写一个小数,写出几个例子,根据猜想把结果写出来,再用计算器算一算。
  2.组织交流:
  (1)同桌相互交流验证的结果。
  (2)请两个学生交流,师作板书。交流时还需要强调省略号的意思。追问: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除以10000时结果怎样?除以100000时结果怎样?
  (3)追问:你们举的例子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吗?有没有人举出了反例?如果有,请这个同学把例子说一下,让大家来评价举例过程是否正确。
  (4)小结:同学们,我们举了好多的例子都证明了猜想是正确的,而且举不出反例,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它表明了小数除法中的一条普遍的规律。揭题: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5)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把这条规律读一读。(学生齐读)反过来说一说。
  四、运用规律,内化认知:
  1.运用规律快速口算:
  (1)出示连一连表格的一部分152.7 10=,你能运用这个规律快速口算吗?是什么?怎样想?152.7 100、152.7 1000结果是多少?怎样想?
  (2)你能快速计算出另外三组口算题吗?请你们填写在表格中,看谁又对又快。
  (3)组织交流:
  ①课件直接出示答案,让学生自我校对。
  ②追问:你认为哪组算式算起来容易错?为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第三组0.8 10、0.8 100、0.8 1000会比较难。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然后师相机在黑板上书写出思考的过程。最后老师介绍一种方法,当数位不够时,可以先在前面添加几个0,再移动小数点,将多余的0的去掉。
  ③沟通:将600 10=60,600 100=6展开来,观察:这些是四年级时学习过的整数除法,用整数除以10、100只要去掉一个0、两个0。现在能用今天的知识来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吗?
  (4)巩固练习:完成书75页练一练第2题。
  2.运用规律快速换算:
  (1)出示例题:读题并提问"求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实际上要我们干什么?"(板书500千克=( )吨)
  (2)完成书上试一试。
  3.体会规律在生活的运用:
  (1)引入:运用这条规律还能快速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2)学生填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4)小结
  四、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雨天安全教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雨天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2教育学生学习并掌握各类事故发生时的防范举措。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学习并掌握各类事故发生时的防范举措。近来,因阴雨连绵,各类事故频繁发生,骑大马大班教案设计设计意图马是最具贵族气质的生灵。骑马对孩子有很多好处,马术运动在西方被成为第一贵族运动,儿童马术在西方也被广泛认知。其实在国内也有很多学习儿童马术的地方。我们就这一话题开展了这次活大班诗歌教案设计导语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诗歌教案家,供各位参考。大班诗歌教案家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理小猫钓鱼的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任务l交待本课训练重点学习写一句通顺的话。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3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序号。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5质疑。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美术教案美丽的蛋壳精彩的蛋壳画课题蛋壳画课业类型手工制作教学目标认知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蛋壳的性质(易碎),。操作使学生了解蛋壳画的特点,用正确高效的方法来完成画面。创造学生能设计制作幼儿园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案使用教材幼儿功能英语课题Numbers周次第12周总课时1课时设计人龙文娟Teachingaims通过学习单词(Numbers),从1到10,要求会数会读会认,从数字展开,配合连线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有益的学习经验养成用完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不随手乱扔东西。认识到把物品放回原处既可以给自己提供方便,也可以给别人提供方便。准备玩具动物(兔子小猴小狗小猫),小纸盒四个活动与指导幼儿园小班户外体育游戏教案幼儿园小班户外体育游戏教案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户外体育游戏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幼儿园小班户外体育游戏教案设计意图小班的孩子很喜欢参加户外会动的身体中班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我们的身体中班教案教学意图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中班孩子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显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也开始萌芽。于是动动小身体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默唱,运用多种方式感应乐曲的节拍。2通过律动游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铃鼓图谱。活动过程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以给国王送礼物的形式,听音乐做扛背抱等动作。二
宝宝两岁前会唱的儿歌1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包铰子包铰子捏捏捏,好孩子好孩子顶呱呱2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3一只哈巴狗,坐在大门口,眼睛黑幽幽,想吃肉骨头4幼儿心理孩子为何在幼儿园比在家表现好幼儿心理孩子为何在幼儿园比在家里表现好一是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孩子到幼儿园后身份地位发生变化。独生子女的家庭是一个ldquo成年人的社会rdquo,孩子是少数,又最弱者,自然成为全家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我与孩子的看法孩子读小学一年级一个学期了,在开学伊始我就问他幼儿园和小学有哪些不同,我为他记录下来,一直没时间整理,趁今天终于改完期末试卷,为他代言一下。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1幼儿园不能带水壶,老拼言儿歌1乐乐和驴乐乐摸驴驴踢土,乐乐拉驴驴踏步。乐乐打驴驴发怒,乐乐发怒不理驴。姐姐和弟弟姐姐叫大菊,弟弟叫小旗。妈妈下班来,带回两个梨。一个是大梨,一个是小梨。大菊和小旗,争着让大梨,孩子写字差可能是病态作为家长和老师,谁都乐意见到孩子写字工整美观。可有的孩子写字就是差,除了ldquo懒rdquo及注意力不集中外,还可能涉及生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人应予以重视。从医学的角度看,孩子写刚上小学的孩子上课时要小便该怎么办?问今年9月份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他心里老在担心一件事,上课时,要小便了怎么办?他比较内向,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这事。答你可以这样对你的孩子说你不好意思跟别人说,那咱俩就悄悄地说。其实孩子的四种心灵需要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呵护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在34岁以后,渐渐地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父母不让他干的,他又按着自己的主意去干。心理学把这一时期称为儿童的第一反抗期,这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随着年孩子需要愉快的刺激,也需要不愉快的刺激我们都熟悉狼孩的故事,一个具有正常大脑的婴儿,由于在生命的早年脱离了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当他重返人类社会后,无论怎样精心培养,也无法形成正常的心理。由此可见,婴儿心理发育,依赖于人第6章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第78节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第六章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的游戏第五节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劳动第六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七节学保护孩子的表现欲孩子在日常学习中,不管看到了什么新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人知道,以获得别人的评析赞赏,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表现欲是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发展。表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