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掌握
  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对比鉴别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
  讨论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
  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
  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革命
  上溯到1840年
  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
  3年以来
  旧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北伐)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
  ·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教师指出: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
  开国大典
  1 让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2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
  3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xx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 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 "民国"纪年 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5 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教师指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6 组织学生完成第4页"练一练":应选a(这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决定)。
  7 组织学生进行第5页"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
  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藏和平解放
  1 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2 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3 根据第5页"活动与探究·2":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左边穿深色袈裟的是啊沛·阿旺晋美,右边穿浅色袈裟的是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教师总结: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下一节课就是讲这方面内容的,建议同学们预习之
  练习巩固
  1 完成作业:填充图册第2——3页。
  2 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最可爱的人》。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掌握
  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讨论探索
  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学习英雄热爱祖国
  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自觉拥军加强国防
  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
  教学重点 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 教师导入: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
  (a. 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 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6页《文献资料》,体会毛泽东的英明睿智。
  2. 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3. 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
  ·指导学生观看第10页"自由阅读卡·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 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 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3 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4 根据第9页"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 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 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练习巩固
  1 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2 根据第7页"动脑筋":
  a. 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b. 他们谁说得对?(都对。)
  c. 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教师指出:从1950年10月到1953 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3 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a. 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 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 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 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 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4 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掌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资料形成概念
  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讨论探索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党爱国
  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辩证唯物
  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 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习巩固
  1 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2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4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3完成《历史填图册》第5页各题。
  4 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
  5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掌握
  "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唯物史观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
  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人民政权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保家卫国 满足农民需要
  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15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
  [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图册》第7页第2题的答案。]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完成《填图册》第6页第1题第1个小题的答案:a.先在课本第17页或地图册第8页上标注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图册上完成答案。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 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 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巩固小结
  1.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a.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b.试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e.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f.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2. 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本课其余题目。(但是,第1题的2、3两小题属于下一课范畴)
  3. 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掌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归纳分析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
  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 [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 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 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1题,并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 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掌握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辨别图片
  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对比鉴别
  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崇敬楷模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唯物史观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 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 根据25页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7 根据26页"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8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经验,存在急于求成情绪,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
  9 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师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缩短基建战线,保证重点工程;在农村坚决纠正"共产"风;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等。这些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时期的探索过程中,从群众和干部中都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 根据《地图册》第9页《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图,完成《填图册》第6页的(2)、(3)两小题。
  (其中"建设成就"可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a.二钢——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 b.二铁——包兰铁路、兰新铁路c.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 d.油——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e.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上海]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可归纳为:
  a.领导正确:"一五"计划符合当时国情和发展趋势,有效地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面展开,还取得了苏联的援助。
  b.干群积极: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公,作出了卓越贡献。)
  2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时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根据下表"对号入座"、 "接龙回答":)
  大庆铁人 两弹元勋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雷锋
  3指导学生完成《填图册》第7页3、4两题。其中有关雷锋的第(1)题可以在课余完成。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8页"练一练":应选b(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填图册》第9页剩余的题目。
  提醒学生预习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二月抗争、国民经济出现转机
  掌握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xx集团和江青xx集团的覆灭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
  联系综合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 观
  爱党情感
  面对"文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在政治上进行抗争,并使得国民经济出现转机,说明中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唯物史观
  "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教学重点 "文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从"三大改造"以来,出现过哪些缺点和失误?
  (a.三大改造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左"倾错误的后遗症。
  b.1958年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有所发展。接着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党内"左"倾思想却没有被抑制住,终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动乱和灾难
  1让学生观看第30——31页《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等图片和课文内容,讨论回答:"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和迫害,造成一批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陷、批斗、监禁直至屈死。)
  4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他们是谁?(有。主要是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抗争,如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
  ·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既然党内大多数老干部反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为什么没能及时制止住呢?
  那时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党内生活完全背离了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原则,一时之间很难纠正那些错误做法。
  粉碎林彪和江青xx集团
  1林彪xx集团是怎样形成的?("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利用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以党中央副主席兼xx副主席的身份,打着拥护毛泽东的旗号,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残酷迫害正直的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逐渐形成一个xx集团。)
  2 他为什么发动xx政变?(林彪不满足于"副统帅"的权力,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他的阴谋被毛泽东看穿,再也混不下去了。)
  3其结局怎样?(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企图乘坐飞机叛逃苏联,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4"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下滑的局面是怎样扭转的?(周恩来、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使得形势有所好转。)
  5后来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结成xx集团,被称作"四人帮"。他们相互利用,目的在于篡党夺权,把矛头指向周恩来、邓小平。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四人帮"加紧夺权活动,全国陷入混乱。)
  6"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其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革命运动,所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其意义在于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xx集团。)
  ·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来,犯过多次路线错误,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党。要是没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就。
  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33页"练一练":应选c(粉碎江青xx集团)。
  2 布置课后作业:
  a完成填充图册第10页各题。
  b在34页"活动与探究"中选择一题,本学期内完成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等步骤,最后要把探究成果记录下来。(《史海荡舟》网站将为同学们发表研究成果提供方便。)
  3根据《新学案》,为一、二单元的复习作好准备。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掌握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比较分析完整领悟
  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综合归纳准确评价
  归纳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 观
  民族复兴责 任 感
  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唯物史观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xx集团?(林彪xx集团和江青xx集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xx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xx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3组织学生细读3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37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组织学生根据填图册第11页第2题思考: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布置课后作业:
  a完成填充图册第11页各题。
  b根据38页"活动与探究",建议学生收看cctv"今日说法"节目,了解"12.4"法制宣传日的由来,了解《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c完成《新学案》21—22页"自我测评",对于填表题中"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可以联系第1课"导入框"内容,稍作介绍。
  第9课 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掌 握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以史带论理解原理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识图分析判断特征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
  评价政策
  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民族复兴责 任 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唯物史观
  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
  情感体验适应环境
  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l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l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 按《历史填图册》12——13页第3题的要求,先在课本41页或《历史地图册》第10页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
  (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3页第3(3)题: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3根据《历史填图册》13页第3(4)题,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a.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l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2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填充图册第12——13页剩余各题。
  2根据43页"活动与探究·2",先组织学生"议一议"。(提示大家:插图中的学生已经提到生产经营权转换和分配形式变化,此外还有管理体制改变——避免"瞎指挥"和科技进步——避免"浮夸风"等因素。)
  3根据43页"活动与探究·1",启发学生从经营管理体制、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中,选好专题,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作为个人或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存入成长记录袋备案。
  完成《新学案》23—24页"自我测评"。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掌 握
  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十四大、xx大的内容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顺时归纳整理知识
  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
  识图分析判断特征
  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
  "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衷心敬仰总设计师
  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正确树立人生理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指导学生从课本45页注解寻找答案: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教师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 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师联系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当年苏联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4 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邓小平为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会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根据46页"动脑筋",组织学生列表、讨论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时 期
  作 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初期
  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6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4页1、4(2)两题。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课本45页"导入框"、47页插图和49页"自由阅读卡"的内容都反映了哪件大事?(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2 这些讲话的重要观点是什么?(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全国人民都发财等。)
  3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4页4(1)题:(这些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92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问题困扰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反对僵化停滞。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问题上: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g.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等。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5 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a.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b. 形成了以xx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6 1997年召开的xx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根据48页"活动与探究·1",先组织学生"议一议"。(提示大家:应当结合自己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乡现代化建设成就谈体会,发表议论。教师要注意疏导学生因家长下岗、或因家庭偶发暂时困难时的思想认识,要从整体上把握发展的趋势,认识发展的重要性。)
  2完成课本48页"练一练":应选d(a是"一个中心",b和c是"两个坚持",它们都属于基本路线内容。)
  3完成《新学案》14页"自我测评"剩余题目。
  4根据48页"活动与探究·2", 建议学生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助收集、整理亲朋好友的相片,按照下表所列的内容选出若干张,自己执笔撰写说明文字:
  相片题目
  拍摄时间
  相片人物与你的关系
  相片景物与你家的关系
  你觉得这张相片有什么意义
  备注:
  ①假如具体年代记不清楚,只要标明大约时间即可。例如:解放前、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时期、土地改革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跃进时期、困难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也可以根据相片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②意义部分可以反映亲友关系的和谐美满,也可以反映整个社会的前进步伐、日常生活的不断改善、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等。
  ③不必局限在哪一天完成,可以一边收集一边填写。表格填不下的,可以用其他纸张誊写,粘在课本上。
  ④极力建议同学们整理成家庭相册或个人相册,热切呼吁有电脑的同学制成电子相册类作品参加信息技术竞赛。
  5提醒学生预习第11课《民族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 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图想象知识迁移
  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结合本校西藏班网页介绍的内容,通过汉藏"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继承传统树立责任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学习英模积极进取
  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2 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xx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
  历史传统
  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
  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3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第1、2题。
  各民族共同发展
  1学生阅读53页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2指导学生联系历史填图册第6页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
  教师归纳指出: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
  a.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c.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d.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e.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3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4根据54页"动脑筋",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根据55页"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完成连线。(可以通过讨论,先把能够确定的答案连起来,然后在教师介绍下,连接剩下部分。)
  2完成课本55页"练一练":应选a(见课本52页。)
  3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剩余题目。
  4完成《新学案》29页[自我测评] 题。
  提醒学生预习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掌 握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顺时归纳整理知识
  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综合分析认识意义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热爱祖国向往统一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组织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导言框"描述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盛况,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师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5页《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介绍: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次割占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从未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再三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收回这些领土。"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相关插图和《七子之歌》,回顾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情景。
  教师指出: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到目前为止,它们都已回归祖国怀抱。其中,台湾和大陆虽然还没有统一起来,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已经把它归还我国。台湾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国际上公认的事实。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不。)
  5组织学生根据"自由阅读卡"识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出它们的含义。(a.香港区旗含义: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红白两色,体现着"一国两制"的精神。b.澳门区旗含义:五星象征祖国的统一,莲花等象征澳门及其自然环境,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绿色象征着充满生机的祖国。)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1",先组织学生"想一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他们原先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所以只要实现主权回归,允许他们维持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其中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完成课本59页"练一练":应选a(英国侵占的香港)。
  3完成《历史填图册》16~17页各题。
  4完成《新学案》34页的[自我测评]各题。
  5根据60页"活动与探究·2", 建议学生整理出一期专题板报,内容可以包含:香港地区经济的现状、香港历史的由来、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政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香港的未来与展望等。
  6提醒学生预习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xx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
  掌 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归纳分析认识趋势
  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理资料史论结合
  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党情感
  中共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唯物史观
  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反对xx
  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xx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线索:
  1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2我们分别从哪两个国家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有什么历史意义?(香港主权是从英国手中收回的,澳门主权是从葡萄牙手中收回的。中国人民从此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行管辖。清朝败于甲午战争后,台湾曾被日本割占了50年。但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就已经按照国际惯例把台湾归还我国了。所以,现在我国政府对台湾拥有当然的主权。只是因为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在岛上有它残余的政权和军队,所以还没有与大陆统一起来。要想完全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方针在历史上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来如何解决?请同学们阅读新课。(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或方针内容]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
  (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改...

有用的小手一幼儿操作老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和材料,请幼儿操作,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来做这些事的?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提问1。刚才你做了认识龙教学目的1。让幼儿知道龙的来历,了解龙时间是不存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2。让幼儿了解有关龙的传说故事,丰富关于龙的词汇3让幼儿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培养幼儿的自豪感准备其他教案小鸡出壳了小鸡出壳了活动目标1知道小鸡是由鸡蛋孵出来的,母鸡会生蛋。会使用毛绒绒等形容词来形容刚出生的小鸡。2能够运用肢体语言表演小鸡出壳。3大胆发言。萌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一经其他教案镜子里的人活动目标1了解每个人的体形不同,人与人的长相也是不同的,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如姓名性别年龄外貌特征等,增进同伴间的情感。3复习高矮胖瘦的概念。准备能照出全身的镜其他教案秋天的树叶秋天的树叶(系列活动l2)集体小组目标1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表现的能力,增进幼儿对秋天的认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2培养幼儿按照一定的信号和要求做动作的能常识教案我该怎么办幼儿安全教育教案我该怎么办活动目标1结合重点教育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对幼儿加强安全知识教育。2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活动准备情境表演小明在家庄严怎样造句1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始了,老师们有的望着别处发呆,有的在自己班级的队傍边转来转去维持纪律,还有的背着手与其他老师说话。2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自己。3夜的序曲始于夕阳的音乐,始于对不可言庄严怎么造句呢1。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2。任何大人物的章饰,无论是国王的冠冕摄政的宝剑大将的权标,或是法官的礼服,都比不上仁慈那样更能衬托出他们的庄严高贵。3。众人闻罢通灵大师何妨的造句何妨拼音注音hefang何妨解释意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试试?何妨造句1你已经加入了对话,那么何妨再寻求一些反馈呢?2玩具产业几乎覆盖了婴儿的所有功能再来一个会哺乳的玩具又何妨?3那么那么一年级造句造句,动词词语,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那么那么一年级造句,欢迎查看。1这里的确是仙境啊,我在这个仙境中漫步,观赏着湖水花草喷泉游鱼,一切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令人赏心悦创新的解释及造句创新拼音注音chuangxin创新解释意思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职工都有精神。创新造句1在你的家里,你怎么鼓励创新和创造性呢?2但是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创新发生在任何领域的边缘。3但是如果
第二章实数的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平方根的第二课时主要知识是平方根的学习和运用教材是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课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学习静谧遐想喧响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3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成果展示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成果展示一背景分析本课以成果展示为活动主题,这个学期初我们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此为情境让学生生成研究课题,掌握研究方法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二学情分鱼游到了纸上的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科学教案我从哪里来中班科学教案我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2。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更爱妈妈的情感。活动准备1。幼儿向妈妈了解怀孕时的过程和感受,收集一些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第六颗钻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能独立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基本意思。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课文你姓什么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认识到什么是姓,姓名的构成。2学会8个生字姓李张弓章胡吴王1个偏旁弓。3认识问号,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4学会说我姓,你姓他姓。教学重点学会用独体字作部件合成一个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这篇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改革以来的巨大变观。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3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不能依赖父母,要靠自己的劳动和课文狼的教学设计范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诵文言课文。2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3积累文言词汇。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范文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