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0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和两个阶段及其特征。
  2.掌握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3.掌握五四运动的意义。
  4.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5.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6.掌握中共"一大"和"二大"的内容并能分析其缺陷。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
  1.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
  1.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多角度导入法。本课内容容易联系现实,时间上距现在较近,可以用不同方法导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情景引导法。本课可以问题入手,通过再造历史场景,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3.图表教学法。本课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图表等历史材料去教授。可以顺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4.设问法。针对不同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设问帮助学生理解。
  5.讲述法。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的一些事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讲述,加深印象。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关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图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文警报警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国将不国矣!"北京大学等学生代表知道这是法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便决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对办法。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奋。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那么,五四运动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它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学习完这一课,大家就明白了。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我们只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的。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请看下面一个电影片断:(放五四运动中学生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片段)。影片中反映的是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为反对北洋政府卖国妥协、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进行的游行示威活动。被火烧掉的是时任交通总长的亲日派曹汝霖的住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那么,巴黎和会是怎么回事?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运动?学生为什么要火烧赵家楼?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到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四]
  同学们,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课里,课本上提供了一张照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五四运动中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时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上面有一行字:"中华民国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界游街大会被拘留之北京高师爱国学生七日返校时摄影"。其具体情况是这样的:1919年5月4日游行学生火烧赵家楼后,北洋军阀政府步军统领李长泰和警察总监吴炳湘率领大批军警赶来,捕去学生32人。其中有北京高等师范的向大光、陈宏勋、薛荣周、赵允刚、杨荃峻、唐国英、王德润、初铭晋8人。学生被捕后,全国各界大力营救。北洋军阀政府被迫于5月7日上午释放被捕学生。被捕学生获释返校时,受到各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北京高师学生后来回忆说:"由警察厅派两辆车子送我们回校。刚到校门口,就被欢迎的同学和邻近的居民围住。我们一下车,就给戴上大红花,把我们一个个抬起来,高高举起,并为我们拍摄了两张照片"。我们看到的是其中之一。那么,刚才我们提到的火烧赵家楼是怎么回事?中华民国八年五月四日是什么时间?这个时间里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事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在讲五四爱国运动的具体内容之前,先对本单元的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2.本单元的时间范围: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结束于1936年红军长征的胜利。3.本单元的主题知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国共对峙、红军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本单元主题知识里的前两个: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板书]1.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从中找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在巴黎"和平会议"上帝国主义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并且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教师引导]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回答][板书]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教师梳理]关于中国山东问题,在近代一直比较敏感。先是德国在1897年强占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势力范围,接着英国强租威海卫。19XX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派海陆军两万余人,在山东登陆,侵占山东许多地方;不久,又悍然侵占济南车站等交战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胶济铁路完全置于日军的控制之下。接着,19XX年9月,英国派军队1500人在青岛附近崂山登陆。10月底,英日联军发动对青岛德军的进攻,11日,攻占青岛。德国驻胶州总督华德作为俘虏,被押送到日本。这样,德国控制的胶州湾转到日本手里。日本极欲将武装侵略山东的事实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进一步扩大侵略,19XX年初,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第一号内容就是要求北京政府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下,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同学们,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造成了事实上的占领,并且通过袁世凯、段祺瑞两政府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也参加了对德作战,是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
  [教师引导]现在同学们根据上述情况,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是什么?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请大家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中。
  回答二: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经济依然落后,政治上依旧是专制主义占上风。
  回答三:日本在一战期间独霸中国,中外矛盾这时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因为日本军队从进入山东开始,中国的主权就在一步步丧失。
  回答四: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卖国政策,先是袁世凯答应了"二十一条",后段祺瑞对日本在山东的驻军要求"欣然同意"。人民群众对政府不满。
  回答五: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又培养了一批先进的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比较全面,下面我对第一个问题稍作解释。19XX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它取得的推翻清朝的胜利,证明了列强及其代理人毕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国的命运。这次革命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辛亥革命没有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制度的政治纲领,没有能较广泛地发动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一层劳动群众,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领导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实在太微弱了,并且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这就使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处于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又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潮流是生气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再一就是日本侵占山东,独霸中国,引起中国人民强烈不满之事实。因此,当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会议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利转交日本时,消息一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谈的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第二个问题: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学生回答]回答一: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国力还很衰弱。
  回答二: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回答三: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很大,仍享有许多特权。农村依然破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仍然很小。
  回答四: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国力依然很弱。
  [教师小结]确实是这样。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没有大的进步,综合国力依然很弱。所以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关于五四运动过程的内容看一下,从中提炼出相关的信息。
  [板书]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发展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刚才阅读的内容中找出与五四运动相关的信息。
  [学生回答]与五四运动相关的信息有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大学等校学生;斗争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发展:6月初,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作用,上海成为运动中心。
  [教师板书]时间:1919年5月4日开始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大等校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初步胜利:(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上第二段小字内容,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讲述一下五四运动爆发时的情景。
  [学生看书]……
  [学生讲述]5月4日这天,学生在天安门前讲演后,游行去东交民巷使馆界向各国递交陈词,遭到军警的拦阻。学生便去卖国贼曹汝霖家,要找曹汝霖算账。这时,曹家大门紧闭,军警林立,不准进入。愤怒的学生翻过墙头,打开大门,冲进曹家大院。这时曹汝霖早已溜走。学生没有找到曹汝霖,愤怒之下,放火烧了曹汝霖的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赵家楼。北洋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学生被捕者达三十二人。学生们在斗争中联合起来,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北京两万五千名学生举行了总罢课。在反动当局严厉镇压下,斗争一度转入低潮。
  6月3日,北京学生上街讲演,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捕去学生一百多人。第二天,北京学生继续上街讲演,北洋军阀政府又捕去七百多人。消息传到上海,在学生要求下,商人罢市。商店门前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帖。上海工人自动罢工,支持学生斗争。印刷厂工人宣言,不愿以日本纸印刷。浦东一带码头工人不为日本船只起货,三友实业社的工人在厂里挂了警梆,每天早上敲59响,同时高呼:"你忘了五月九日的耻辱吗?"工人们异口同声回答:"不敢忘!"唐山等地工人相继罢工,迫使政府作出了让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还我青岛"影印材料,从当时打出这一旗号,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青年学生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具有为收回青岛主权而不怕牺牲、斗争到底的精神。
  [教师引导]我们再看"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图片,请问,中华民国八年五月四日是什么时间?
  [学生回答]1919年5月4日。
  [教师提问]从图片中可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回答一:北洋军阀政府迫于人民爱国压力,释放被捕学生。
  回答二:间接说明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反动行为。
  回答三:被捕学生返校时受到热烈欢迎,反映五四运动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
  回答四:在场学生均为被捕学生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师引导]我们再来看"五四"传单,请问,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
  [学生回答]回答一:忧国忧民。
  回答二:不屈不挠。
  回答三:乐于奉献。
  回答四:敢于斗争。
  回答五:争权利平等、主权独立。
  回答六:团结、奋发、向上。
  ……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本上找出关于五四运动的结果的描写。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提供的材料,简单概括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板书]3.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学生概括]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使了人们的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稍作修饰)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在谈到五四运动的意义时提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除了五四运动以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还有哪些?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她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那么,她成立的阶级条件应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她有自己的指导思想。那么请问,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她的思想基础应是什么?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回答。
  [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一个过程。请问她成立的组织条件和干部条件是怎样具备的?
  [学生回答]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工人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故他们开始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这种结合又促进了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教师小结]我们用板书来表示一下。
  [教师过渡]在上面三个条件都具备以后,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板书]2.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关于中共一大的内容,找出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时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地点:上海,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还有共产国际代表。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教师板书]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内容:a.通过党的纲领 b.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c.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教师讲解]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共产党时,共产国际派俄共维经斯基等人来到中国,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先进分子讨论了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然后,维经斯基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帮助陈独秀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秋,上海早期党组织成立。不久,北京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接着,武汉、长沙、济南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各地党组织建立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还进入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就诞生了。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对中共一大的内容作一个简单分析,以加深大家的印象。
  [教师分析]第一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方面确立了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党成立后第一个奋斗目标的规定又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是强大的,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如果把资产阶级也当作主要敌人,无疑会增加革命的难度。从这一点上来看,一大是有局限的。
  第二点,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如果不解决农民问题,革命就不会成功。因此,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忽视农民问题。这一点必须讲清楚。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已经证明了一大在这一方面的局限。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后思考: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为什么会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
  [投影显示]
  [学生回答]回答一:陈独秀率先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是主要代表人物。
  回答二: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影响深远。
  回答三: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
  [教师小结]正是这样,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分析了中共一大的局限,那么,这些局限在什么时候被突破呢?我们说,中共二大的召开就部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板书]3.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小字内容。看一看,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大会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重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即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教师提问]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这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教师过渡]根据"一大"和"二大"的内容,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板书]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师讲述]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都不同。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这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一种方向。而且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她成立八十多年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给中国人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又指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把我国逐步引向繁荣。
  因此,用"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来形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毫不过分。
  [布置作业]
  1.下列是五四运动的口号的是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b.1921年
  c.1922年d.1927年
  答案:b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关于欢呼造句绷紧了很久的神经,只盼着有一秒神驰的感觉,让我享受强有力的欢呼。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欢呼造句,欢迎参考!关于欢呼造句1,在荣誉的桂冠下面,在欢呼声的背后,便是孤独,我们下雨造句大全下雨天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家烦躁的,以下是下雨造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1浓云密布,燕子钻天,是要下雨的兆头。2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这天气真别扭。3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果不其然下雨了打草惊蛇的造句1我爬山时一定带根棍子,既可以当柺杖,又可以打草惊蛇。2警方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所以派出便衣警察埋伏在四周。3最后他们决定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并且不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4你打草惊蛇了惊好大喜功的造句1例如纳税人最终总要替政府负债买单,而且好大喜功的政府越是扩大预算,民间企业就越是难以筹钱。2哗众取宠是美国文化里的一个特色,像是好大喜功,倾向于夸张疯狂的形象一样,Graham说如何用门可罗雀造句1我站在贵客云集的匾额前,似乎听到当年盛况的喧闹声,实在无法跟门可罗雀的现实作一联想。2就任时,门庭若市卸任时,门可罗雀人情冷暖如此!3这地区已日渐没落,有些商店的。情形真可用门可一边一边关联词造句一边一边是一组关联词,大家知道怎么用这组关联词造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一边一边关联词造句,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1)爸爸一边进屋一边拍打身上的雪花。(2)爸爸教我学电脑,一职称怎么造句职称拼音注音zhicheng职称解释意思职务的名称。职称造句1一些职称的确说明你做了什么。2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下,职称还会有什么意义吗?3如果他是主管级人员的话,他的职称应是助理司用不仅甚至造句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会叫我们用某些词语造句,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用不仅甚至造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用不仅甚至造句他不仅捐了钱,甚至还领养了孩子。媒体不仅及时报道了这件事,甚至还有关成语满腹经纶的造句1一旦这道菜被学校提供,学生将满腹经纶并拥有用灿烂的未来。2无论是对商业初学者,还是满腹经纶的管理者,这些理念对任何明智的财务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3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满腹经纶的人才被纯朴的反义词及造句纯朴chnp浮华fhu纯朴形容词。诚实朴素。褒义词。也作淳朴。例句1这个纯朴的老农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正气之歌!2他是一位善良而纯朴的农民。3他们的气质是那幼儿教师春天教学反思歌曲春天是一首旋律优美舒展的三拍子歌曲,这是一首很优美动听的春天歌曲。作为中班幼儿的学习内容来说,歌词形象,曲调简单,朗朗上口。应该是十分适合的,相信也会深得孩子的喜欢。本次活动的
中班数学变得一样多课后反思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用添上一和去掉一的方式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此活动前,已经感知过5以内数量的多少,本活动我们在小班语言活动小蛇多多课后反思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之一,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而对于小班的幼儿,尤其是刚来园的新生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部分为重点。对于小班的绘本故事小威向前冲课后反思绘本讲述,书是没有,从网上搜到了视频。教学过程先告诉孩子们今天老师要讲的内容是一个绘本故事叫小威向前冲,提问听到小威这个名字,你先猜一下,这是个男孩子还是个女孩子?孩子们回答有女孩教学反思小兔子开铺子小兔子开铺子这首儿歌是一首语言精炼易懂的儿歌,对孩子来说也比较简单。唯一不理解的是铺子这个词语,但我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说明,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儿歌中歌词比较押韵,每句话都有数字,形容压抑的句子兴许我很疼痛很无助很孤单很想哭,然而我不能怒不能诉不能输不能哭。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容压抑的句子,供大家阅读!形容压抑的句子1。生活一直都很简单,但是我们也一直都忍不住要爱情格言优美短语爱情,就像咖啡,苦中有甜,甜中带苦,令人回味无穷。下面请欣赏品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情格言优美短语相关内容。爱情格言优美短语欣赏1)一个人可以爱另一个人多久的时间?答案是很久很久,各得其所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各得其所的典故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她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l历史成语典故朝秦暮楚朝秦暮楚是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大家了解朝秦暮楚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历史成语典故朝秦暮楚,供大家阅读!历史成语典故朝秦暮楚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宋mi有教无类的成语典故是什么有教无类是一个常见的成语,你知道有教无类的成语典故吗?下面请欣赏品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教无类典故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有教无类的意思成语解释类类别。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马到成功的成语典故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详细是品学网小编带来的马到成功的成语典故的内容,欢迎欣赏马到成功的成语意思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马到成功的成语典故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成语对对子亡命之徒成语亡命之徒是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你们知道亡命之徒的对对子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成语对对子亡命之徒,供大家阅读!成语对对子亡命之徒亡命之徒乌合之众其他成语对对子脱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