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采薇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采薇》这首诗,了解《诗经》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结构,以四言为主的基本句式等。感受诗中表现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4.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播放音像制品,让学生在反复诵中品味本诗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小组讨论,学生、师生互动交流,重点品评本诗的抒情语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这显示了《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此后,《诗》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
  1. 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2.《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二、作品背景
  这首诗选自《诗经 • 小雅》。雅诗为什么分大小,历来有不同说法。据余冠英说:"可能原来只有一种雅乐,无所谓大小,后来有新的雅乐产生,便叫旧的为大雅,新的为小雅。大雅全部产生于西周,小雅里兼有东周的诗。"另外,大雅多用于朝会宴享,小雅多用于个人抒情。这首诗产生于什么时代,也有不同说法。或认为在周文王时,或认为在周懿王时,或认为是周宣王时。
  三、讲解分析
  (一)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启发:
  ⑴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采薇》是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边塞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⑵ 这首边塞诗,它的抒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我们改用什么样的语调、语速朗读它?
  学生讨论明确:基调凄凉、忧伤,语调低沉,语速缓慢。
  ⑶ 《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用笔划分本诗的节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⑷ 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本诗创设氛围。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要运用联想、想象,再现此情此景。)
  (二)译文参考:
  采薇啊采薇,那薇才刚刚生出嫩芽来。说回家啊盼回家,不知不觉年岁已经很晚了。我们之所以没家没室的,都是因为猃狁入侵的缘故!害得我们不能安居休息,也是猃狁入侵的缘故。
  采薇啊采薇,那薇已长成嫩苗了!说回家啊盼回家,一想到这个心里就难受。想家的痛苦强烈折磨着我,那滋味就像又饥又渴的人吃不上饭喝不到水一样。我们驻防的地方经常换,连捎信给家里问候的机会也没有。
  采薇啊采薇,那薇已经老得又粗又硬了。说回家啊盼回家,不知不觉岁月又到了十月了。战争没完没了,我们总是不能安居乐业。我心里越来越感到绝望,长期在外征战,恐怕永远回不去了。
  什么花儿开得那么盛?那是棠棣之花。什么车子那么气派?那是将军的战车。战车已经备好,车上的四匹大公马雄纠纠、气昂昂。我们哪里敢安心驻扎?一月之中不知要和敌人打多少次仗。
  我们赶着四匹战马,四匹战马多么强壮。将军坐在车上,士兵们只能靠它隐蔽。四匹战马整整齐齐,士兵们背着象牙装饰的弓,佩着鱼皮做成的箭袋。我们怎能不时时警戒,猃狁实在攻得太急了。
  当年离家远征的时候,碧绿的杨柳随风摇曳(我依依惜别地离开了家人)。如今我回到家乡,大雪下得纷纷扬扬(一个人也看不见)。疲惫不堪地走在回家路上,又饥又渴。我心里好难过啊,没有人懂得我的悲伤!
  (三)把握本诗的创作思路: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耐。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猃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猃狁之故"。对于猃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
  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是第二层: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第六章是第三层: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四)诗歌内容研讨(学生对下列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师不能随便下结论,但对下列问题,应给出基本要点)
  1.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基本要点:
  乡愁即家园之思,是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
  求学、做官、战争等原因使游子漂泊在外,导致了游子的思乡之愁。
  2.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之愁的句子。(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可先分小组交流,后展示本组的共同成果(每组准备两到三处)。
  交流显示: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
  基本要点:
  这是《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本诗前三章的首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都是"兴"的表达方法。
  "薇"巢菜,是乡间常见的事物,是家乡常有的野菜,这自然能唤起思乡之情。
  4.仔细阅读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基本要点:
  第2段,从空间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方面渲染乡愁。
  第3段,从时间上表现乡愁之浓,从"我"这方面渲染乡愁。
  5.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
  这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
  6.第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
  基本要点:
  第4、5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个性化阅读,见仁见智)
  基本要点:
  以哀情写乐景,情景交融。想象之笔,虚实结合,表达物是人非之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 昔",物候之"柳 雪",人生之"往 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乐"。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8、带着情感再读《采薇》,同时在头脑构想主人公的形象。(品读抒情语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表述:
  这首诗,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也许他的妻子正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也许他的恋人正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他终于上路了,虽然是一个人在落寞的独行,但是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
  教师小结: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边战士,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五)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情感是深沉的。
  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天子之命,将帅之责、戍役之苦,更写了"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等戍边将士的忠诚之心,他们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他们的思乡之情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烘托的 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将士思归的情感。
  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它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六)文学特征:
  1、这首诗是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的。
  基本要点: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猃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
  四、五两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写解甲归里,用了对比手法。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写景,有抒情;有动作描写,又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妥帖自然。
  2、集体诵读本诗,体味语言上的特点 重章叠咏,一唱三叹。
  体味要点: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七)相关链接
  1.回忆《诗经》中其他不同思乡的作品,写出你读过的那些写乡愁的诗句,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板书设计】
  诵读 品读 美读
  整体感知探究赏析艺术提升
  内容、结构篇章、语言情感、意境
  思考练习题
  一、反复朗读吟诵全诗,并回答问题如下: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2.诗的四、五节主要表现了什么?
  3.诗的开头和全诗的句式结构各有什么特点?结合过去读的《诗经》作品,看看它们是否也有这些特点。
  二、背诵诗的第六节,并回答问题如下: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2.分析这四句的抒情特点。
  三、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2.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5.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6.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胖乎乎的小手最新教学设计范文学习目标1会认胖喜等13个字,会写画看着笑会兴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从小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课前准备1课生字小卡片,每个学生一份。2沪教版葡萄是酸的优秀教学反思一注重品读,学会感悟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浸润过多少灵魂!我认为根据此类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深刻的理性寓意必须被形葡萄沟课文及教案葡萄沟以短小的篇幅优美的语言介绍了葡萄沟这一水果王国的丰富物产和风土人情。以下是葡萄沟课文及教案,欢迎阅读。葡萄沟课文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葡萄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学习课文中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葡萄沟教学反思4篇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葡萄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葡萄沟教学反思1葡萄沟这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学反思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就范进这一人物进行了讨论范进正是封建时代千千万万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科举制度的殉道者。作者生动地刻画了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殉道者典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整式的加减是承续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进行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一注意与数学教师教学质量反思一班级现状五年级共有学生51人,达标率100,有47人取得了好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成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比较扎实,能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二教学的主要成绩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Subjects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校的四环三查模式进行设计。学情调查从Whatdoyouhaveforbreakfast?询问学生早饭吃了什么?一方面复习Whatdoyouhave?这个句型,
贺龙钓鱼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2。默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能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质范文教材分析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瑞雪图教学设计范文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1大家喜欢下雪吗?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在太空中理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2。通过讨论体会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3。学习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投影有关介沪教版慈母情深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能理解积累词语失魂落魄,分清魂魄两字的字形。2能体会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降落伞教学设计篇一降落伞教学教案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第二课降落伞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分析降落伞是在自转旋翼这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自转旋翼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我们成功了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引入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语言,习得语言设计特色以学给予是快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炫耀懂得2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给予是快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技能目标1学会运用炫耀懂得2在揣摩不同花朵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能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到美好。3。会认花朵写七个生字及组词,含写火我字。二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