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品学网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板书险)
  (五)背诵第四段。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学生在本上写)
  (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
  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体育教案在美丽的草原上闵行区江川路小学一年级体育与健身课教案在美丽的草原上年级大班班级与学生36(人)课的类型工实践执教阮美华教学内容P21PP11P教学目标1身体发展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肢体的灵活体育教案大班体育活动设计过桥摘水果大班体育活动设计过桥摘水果内容过桥摘水果目标1,幼儿踩着高跷走各种类型的桥(不同高度和不同宽度的平衡木,不同的间隔物),发展幼儿的平衡性和灵活性。2,让幼儿判断走不同的桥,提高幼儿体育教案彩色绳圈体育活动彩色绳圈设计意图在自由活动中,我看到我班两个小朋友用跳绳在玩翻绳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就用绳圈来上一节体育课。可是光用绳圈上课,孩子们可体育教案游戏解救人质小学体育实践课解救人质课题解救人质一抢修铁路二运送物资三攻占敌人阵地四解救人质。教学目的部分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情绪要求时间TR激发兴趣阶段PP兴奋精神饱满认真听讲2hrP乘火车到故乡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体现江南水乡特点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段乐曲。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2。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电离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从分类标准角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跟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等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3)苏教版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笔画弯钩。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课文简说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示了少年课文田忌赛马的教学设计范文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课文雨中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能正确读写并理解28个新词语知道描述性词语的一种重叠形式(ADB式)。2会用仿佛造句。3初步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清平乐村居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计算机教师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计算机教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栗树山小学宋中敏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注重教学方法多样性一堂信息技术课案例及反思情景本学期开学,我拿来新教材系统地备了整册书,构思着教学进度,并列出计划表。开学第二天第一节课,也就是本学期我的第一节课,我按进度开始给学生讲课找宝藏。由于课的内容多,再加上教学形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蔬菜怎么分活动目标1能将5以内的蔬菜分在两个箩筐里(红色黄色箩筐),知道可以有多种分法。2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的结果。3体验数量分合变化的乐趣。活动准备经验准备熟悉绘本故事箩筐。物质准备1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括号教案一巩固准备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35742680439363956845596854672664451332041227245392谁最棒47(2314)63(142)二探究新知1引入五年级数学家用字母表示数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96页的内容,完成第95页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中的题目。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认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六年级数学比例面积的变化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小学英语教案教学反思有位著名的语言家曾经说过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教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小学英语教案教学反思1任务设计深港版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一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2认识整时二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学具钟面。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老教材(浙教版)在第五册才出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的教案案例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学校要求开张美术小组活动,我是儿童间笔画小组的指导教师。在指导之初,我发现学生对间笔画的兴趣很浓,但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为了激发用静默造句精选55句引导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造句的经验,那么要怎样用静默来造句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1)六月的日子是明亮的,早晨刚起来,觉得一切都是静默的,天籁轻响。太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