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人教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目 标内 容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东欧剧变的原因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从经济与政治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论从史出问题探究概括阐释情境再现独立思考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把中国建设成国社会主义强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
  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
  "一超多强";欧洲联盟;俄罗斯的复苏;中国的崛起【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2.东欧剧变的原因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2."八一九"事件3.阿拉木图宣言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1."一超多强"2.欧洲联盟3.多极化趋势重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多极化趋势难点:东欧为何剧变、苏联为何解体【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涉及的"热点"较多,而且多个问题已在时事政治中有所了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放录像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从中寻找疑问,带着问题去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加以思考、分析,寻找答案,形成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师相应提供部分历史原始录像、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加深对本课有关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导入新课】大家看这张图片:一个画面是大量居民涌入墙内,另一幅画面是在拆除一段墙,这些人在干什么呢?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中的两个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幅图片描述的是德国柏林墙被拆除的史实。大家知道柏林墙的来历吗?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当时作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反法西斯防卫墙"横断在它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之间,总长43公里。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终结。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下台成为在野党(其中民主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南斯拉夫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多米诺骨牌第一张为什么是波兰?通过放映一段有关波兰剧变的时事录像资料,让学生通过录像了解事件的基本过程。然后教师稍做介绍。在东欧各国中,波兰的情况更特殊。1956年波兰开始"民主化进程",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经济援助、文化交流等手段,对波兰进行渗透。波兰有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党员也往往是教徒,天主教成为反社会主义的借用力量。恰逢此时,一名原波兰籍人士当上了教皇,他就是约翰·保罗二世。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与其结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秘密联盟",行动的重点是使波兰脱离苏联集团。1988年,美国一方面对波兰政府实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为波兰反对派"团结工会"提供5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终于导致"团结工会"上台,东欧剧变即从波兰开始。2.东欧剧变的原因让学生概括教材内容,教师简单讲述即可。波兰等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阻碍了这些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国家经济状况恶化,群众强烈不满。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群众,丧失民心。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蜕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内、外因结合,使东欧各国共产党相继失去政权。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关于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可先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会走上解体?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在战后初期形成的两极格局中,美国和苏联是决定性的因素,当时它们两国是可以互相抗衡的力量。两极格局结束时,苏联的解体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苏联对外扩张和军备竞赛,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为形势所迫,1985年出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按他所策划的方向进行改革。作为第一步,他决心放弃同美国的对抗,把精力集中于国内事务。这促成了8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从紧张走向缓和,两极格局也出现了明显动摇。2."八一九"事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放一段有关录像资料,教师可简单介绍这一事件的背景和经过。1989年下半年,在苏联的直接影响和干预下,东欧局势发生急剧变化,由此导致东西方两大集团原有的泾渭分明的界限迅速消失。而苏联国内的改革,却越改越乱,经济危机、民族矛盾和社会动荡并存,并日益严重。"八一九"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了局势的混乱;其直接导火线,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问题.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因此,出现了由一些苏联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发动的"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后,在短短的三四个月,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1日,由苏联11个共和国(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除外)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简称: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联盟国家彻底解体。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苏联由统一的联盟国家变成大小强弱不等、利益各异的十几个国家。苏联的解体,终于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因其中一极的消失而最后崩溃。苏联的巨大变化,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国际影响。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关系根本改观,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快。这一变化,既使全球大战的危险性大大减退,又带来了国际局势的新动荡。在讲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到挫折时,可提出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或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1."一超多强"提问:"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概括后,教师概括综合讲述。苏联解体改变了世界两极格局,二战后的冷战局面结束,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与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同时,世界其它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冷战结束后,世界存在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这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超多强"的存在表明,国际格局既不是单极,也不是多极,而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相互较量,这种较量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持续下去。大国(国家联盟)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有利于多极化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也有利于新的大国关系的建立。2.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法律大街200号一座十字形的大厦内。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成立。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马约"指出,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多极化趋势世界力量多极化的趋势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露端倪,在整个七八十年代,这一趋势更日见明朗.首先,世界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两极世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更加不可逆转.除了欧洲联盟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一只重要力量外。日本也要求与自己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地位,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苏联解体后,接替苏联联合国席位和拥有与美国军事相匹敌的俄罗斯,也努力恢复和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也日益提高,成为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最后应使学生明确: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是符合时代进步的表现,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课后研讨】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也有人认为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你同意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观点吗?说说你同意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同别人交流一下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思路:(1)文明的冲突是各种冲突的背景而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造成各种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冷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有所增加,但是,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是国际冲突的根源。在冷战后,同一文明内部爆发的冲突事例比比皆是,爱尔兰问题,中国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而在"9·1l"事件后,又出现了在反恐怖问题上跨文明的合作。因此,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是不全面的。【本课小结】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的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以来的两极格局崩溃。东欧剧变到苏联解体,标志着战后以美苏两极对立体制为核心的旧格局已经终结,世界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两极格局的结束,使世界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时期。各种国际力量正经历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政治呈多极化的趋势。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鉴于本节内容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本学期总第22课时本单元第22课时授课日期1030课题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记住寒潮台风的定义以及寒潮台风侵入我国的路径及影响的地区。2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府库要如何造句注音fuku意思旧时称公家储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府库造句1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细布业掌管府库。2虽然你尚不明白上帝府库究竟有那样东西,但上帝会打开让你明白。3耶希伊利的儿子西坦和他相安无事的近义词导语相安无事是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以下是小编整理相安无事的近义词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相安无事读音xingnwsh释义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用相安无事来造句的范例大全相安无事造句1但是,总统的角色与统帅的职责无法相安无事。2现在,他和自己的女友艾丽卡生活在维也纳,一切都相安无事,仿佛他过去的那种生活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3为了修正这个问题,谷歌称相安无事反义词相安无事注音xingnwsh释义(1)相互相安安稳。(2)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造句只要大家都相安无事我就放心了,大家今天晚上就早点休息吧。相安无事的反义词岌岌可姥姥的剪纸教案设计模板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幼儿园大班优秀健康教案不随地吐痰活动目标1。懂得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表现。2。结合图片和讨论,知道有些病菌会通过空气传播疾病,了解随地吐痰传播病菌的危害。3。逐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幼儿园中班教案积木游戏含反思活动目标1尝试在游戏情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构建,探索发现积木因不同的连接方法而呈现的奇妙变化。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雨后教学教案范文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在这个季节里,你最喜欢什么天气?2。你们喜欢雨天吗?雨后你们在校园里怎样玩的?3。冰心奶奶知道同学们喜欢玩水,就为大家写了一
如何进行景物描写教学设计篇一如何进行景物描写教学设计训练目标通过训练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力求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改变学生刘作文的畏惧,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训练重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二教材说明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关尹子教射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学习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了两则古代寓言故事,学到了一些古文知识,也大班语言蒲公英说课稿蒲公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倒披呈针形,花为黄色,结有白色软毛的褐色瘦果,我们看到的一般是蒲公英成熟后的样子,成熟后它就会随风飘飞起一朵朵美丽的蒲公英花,特别美丽漂亮。下面是小高一诗歌单元教学感悟与反思诗人是人类的儿童,他们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他们瞬间情感与感悟定格的诗歌中感受人类生命中的种种美好。就像繁星点缀了夜空一样,我们的生命也因为诗歌的点缀而变得更加锦绣灿烂。朱光潜说渴望春天教学反思范文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少年儿童喜欢的歌曲,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交替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拍节,流畅清晰优美洗炼充满着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教学反思范文找春天是一篇短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娕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毕业诗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感受诗歌意境,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共同回忆幼儿园生活,感受与小伙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依依离别之情,向往小学生活。二活动准备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照片,如安居乐业造句二年级安居乐业是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以下是安居乐业造句二年级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1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山区小城里,人们安居乐业。2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3日本鬼子被赶用安居乐业造句汇编精选1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2从此以后,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景色迷人,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绿色福地。3大国正在崛起,中国安居乐业的解释和造句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安居乐业的解释和造句吧释义安定地住着,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造句1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