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建议教师在交流中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叙述得太一致,将大概诗意叙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
  2、背诵这首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三、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意图:将课前的搜集与课内的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望天门山》,谁来背诵一下?先个人背诵,再集体背诵。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诵给大家听。
  3、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意图: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给学生一个展示背诵搜集到的古诗的机会,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学古诗,明白大意。
  1、自由朗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课后注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
  (1)对作者苏轼的了解:
  (2)对题目的理解;
  (3)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因为);
  (4)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一致,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意图:由于这首诗的词句比较易懂,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古诗的意思。]
  3、大家对这首诗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在这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思。)
  4、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老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2、交流,估计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雄伟的景象,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3、讨论,然后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比较浅显地感悟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在讨论中明白这首诗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教学小结:
  这两首古诗或绘画或悟理意境深远,是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诗篇,课后我们通过背诵来更好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
  二、 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 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 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 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 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 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 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 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理念
  1、借助专题网络教学这一前瞻性的教学形式,整合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促进自主性,加强交互性,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生活,实现同学语文素养的提升。
  2、张扬语文味,充沛凸显网络优势,让同学在研读、品味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让同学正确使用网络,用网络搭建已知与未知沟通、衍化的桥梁,学会合理而有效地处置丰富的网络资料。
  3、带领同学抓诗眼,紧扣关键词,咀嚼重点诗句,在想象中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在学习中有目的地指导同学总结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准备
  准备网络课件,与同学进行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
  一、简言引入:
  1、导语: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美在园林,而杭州的美则美在西湖。今天我们将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品读《古诗两首》,欣赏西湖风光,走进美丽的杭州西湖。
  2、《古诗两首》中收录了两位诗人写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杨万里,一位是苏轼。同学们还记得吗,这学期我们就学过杨万里的一首古诗

高三英语语法复习3第三章代词1。wefoundverydifficultforthechildrentounderstandwhatthechairmansaidatthemeeting。a。tha学校的变化真大呀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的其中一个子课题学校的变教室安全我知道说课稿教学目标1了解教室内外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2培养在教室内外活动的安全意识。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2幼儿用书。3课件。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与幼儿对话,引出活动主题。(1)教师教室是我们学习学校的安全教育教学反思孩子是中国下一代的希望,如果失去了孩子何谈教育,何谈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使国家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学校的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欢迎参考!学校的安全教育教学反思1新学校的第一次教学反思初进小学,没想到同学的学习基础相差这么大,需要在教学上进行调整。一个多月来,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好,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没有使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会中职学校技能实训课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职学校技能实训课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走廊的造句走廊拼音注音zoulang走廊解释意思()屋檐下高出平地的走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走道。()比喻连结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河西。走廊造句1我们摸索着走过黑暗的走廊。2他赤着脚吧嗒吧嗒地小孩不小歌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小孩不小的含义。2体会进行曲式的歌曲风格,能有精神饱满的演唱。活动准备音乐磁带。活动过程1复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2欣赏歌曲小孩不小歌。(1)教师介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教案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细腻骚动小心翼翼伏案疾书悄无声息的意思。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模仿课文第五小节的写法,结合生活中的小镜头对人物的活动进行细节描写。4通过图书馆Publicampnbsptransportmodule7unit4publictransport新课标单词undergroundn。地铁commonlyadv。一般地,通常地distinctionn。声誉,名声,区别,差别高三英语选修10Unit4grammarandusage教案高三英语选修10unit4grammarandusage教案5thperiodgrammarandusagelanguagestylesabilitygoalsenablethes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玻璃片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活动准备1图片小花猫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2017幼儿语言活动教学设计中班小老鼠吃辣椒教案及评析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欣赏和倾听能力,能找出并模仿自己喜欢的语句。2。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活动准备1。小老鼠头饰或图片若干辣椒头饰或图片若干。2。一段小老鼠吃辣椒的情景欢庆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初二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背诵课文。中学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贬谪郁闷之思2学习理性的叙事之法3品味描写音乐手法4理解诗歌主旨意蕴教学重难点1诗歌叙事特点2音乐描写特色教学过程一教学导语长安米贵典故,说明未显明的白居易才情逼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乌鸦喝水是教科版语文第二册的第14课,本课为第二课时,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课文的整体回顾第二部分是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第三部分是应用练习狼和小羊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对这样的坏蛋只讲道理是不行的。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和朗读让学生下雪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下雪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歌共三节,作者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因而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的谜语诗,有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有风景如画的江南风光,有农村教育的新面貌,还有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整组课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3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设计理念1通过初读研读美读迁移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由浅入深的感知人教版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积累。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二)方法与能力。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三)情感与思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