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第14ampnbsp课ampnbsp冷战中的对峙

  第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二.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我们应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讲述美苏争霸中双方战略态势及政策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更由本国的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制约;同时还应意识到大国的对外政策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雅尔塔会议上的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中)、丘吉尔(左)、斯大林(右)
  二战时,美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和苏联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苏外交战略的相互遏制,他们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讲授新课:
  一、冷战政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叫"遏制"?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杜鲁门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1947年4月5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
  由此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它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又称作援助欧洲复兴计划。我们先来看看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状况。多媒体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二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的多幅图片。西欧国家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之中,美国政府为此忧心忡忡。你知道美国为何担心吗?
  阅读史料: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但美国感到这样的西欧还不足以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军事上强大的西欧。
  欧洲难民 马歇尔在欧洲
  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请看公约第5条是怎样规定的。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再由学生绘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美国对苏联的冷战分成哪几个重要环节?多媒体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地图为背景,依次出现丘吉尔、杜鲁门、马歇尔的画像提示学生。
  学生在图上用不同的色彩或阴影做标记。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借助教师提供的信息,思考并回答:丘吉尔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
  教师带学生填表总结: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
  项目重大事件作用
  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形成,美国控制了西欧
  军事成立"北约"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多媒体演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
  学生思考并回答。组成华沙条约组织抗衡。
  教师小结: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二、美苏争霸
  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实质上也是一种霸权政策。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争霸的局面开始形成,那么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呢?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国"平起平坐"呢?
  1.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美苏争霸期间双方的实力与对外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这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既有缓和的一面,又有紧张的一面。(1)在缓和方面,由于美苏力量对比的消长,赫鲁晓夫谋求苏美合作,与美国平起平坐,开始以和解姿态处理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其中突出的事例有:第一,签订对奥地利和约。二次大战结束后,奥地利及其首都维也纳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坚持的对奥和约应在德国问题解决以后才能签订的立场,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于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结束了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第二,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德国问题上的矛盾,长期以来是东西方冲突的症结,1955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应邀访苏,举行两国建交谈判。经过几天的艰苦谈判,双方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第三,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1959年,赫鲁晓夫应邀访美,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会谈。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2)在紧张方面,突出的事例有:第一,"柏林墙"的修筑。1961年,苏联和民主德国为了制止从东柏林逃亡西柏林的人流,沿西柏林的边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柏林墙"的修筑,引起美国以及西方盟国的恼怒,但它们除了发出警告外,不得不接受这一既成事实。第二,"古巴导弹危机"。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亲美政权,动摇了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1961年4月,美国入侵古巴失败。卡斯特罗为抗击美国,迅速向苏联靠拢。当时古巴主要依靠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1962年,赫鲁晓夫采取冒险政策,以保卫古巴为名,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8月29日,美国u-2高空侦察飞机发现苏联在古巴建立的导弹发射场。9月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声明,表示美国不会容忍进攻性武器运入古巴。苏联一开始否认向古巴运送导弹之事,于是,美国决定对古巴实行封锁,美国海军部派遣大批军舰参与封锁行动,在古巴领海设置警戒线,并出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拦截和搜寻苏联船只。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军队和北约各国的军队也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与此同时,苏联和华约组织各国也都作好相应的准备,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起初,苏联外交官否认苏联在古巴装备了导弹。不久,苏联又发表了强硬的声明,表示要继续对古巴提供军事援助,要对美国的威胁进行坚决回击。但是,苏联的实力毕竟不如美国,赫鲁晓夫政府开始寻求妥协的办法。24日,苏联驶往古巴的船只返航。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信,表示愿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以后也不再向古巴运送这种武器,但美国必须撤销对古巴的封锁,并保证不再入侵古巴。次日,肯尼迪表示同意。于是,赫鲁晓夫下令从古巴撤走进攻性导弹。但是,古巴领导人宣布拒绝联合国派人前去核查。苏联对古巴施加压力,11月,从古巴运走了42枚导弹。20日,肯尼迪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12月6日,苏联的"伊尔 86"轰炸机撤出古巴。古巴导弹危机最终结束。古巴导弹危机以美国占上风结束。但却表明苏联开始在全球与美国进行争霸。
  戴维营会谈 柏林墙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
  2)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苏联对外战略转入攻势。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此时的苏联实力得到迅猛发展。1951 195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占美国的27% 26%,而到1966 1970年,两数值分别增加到占美国的51% 54%。某些重要的工业品,如钢铁、石油、化肥等产品以跃居世界首位。虽然就总体经济而言,苏美差距尚大,但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使其能拿出更多的经费投资军事工业。1961 1975年苏联军费开支的年增长率为8%,几乎高于美国一倍。到1978年,苏联的军费开支达1 250亿美元,比美国高20%,居世界首位。苏联不仅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使洲际导弹的数量多于美国,勃列日涅夫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这一阶段,美苏争霸的重点是欧洲。由于美苏在欧洲都聚集了重兵,两军对垒,处于僵持状态,难于正面突破,苏联就一方面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作为与美国争霸的手段;另一方面,70年代在亚洲和非洲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出兵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和平,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但是,美国的对外战略却转入全面收缩。这一阶段的美国日趋衰弱,首先表现为在侵越战争的失败,越南战争使美国耗费上千亿美元。它使美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其次,美国经济地位严重下降。1970年与1948年相比,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了16.8%,1979年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比1950年下降了34.1%,加上美元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再次,美国与其盟国关系日趋紧张、矛盾重重,西欧的独立自主倾向趋于瓦解,日美经济摩擦不断加重,帝国主义阵营趋于瓦解。1969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后,迫于当时形势的变化,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7月,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讲话。在谈到美国同亚洲"友邦"关系时,着重强调下列两点:第一,美国将恪守条约义务;第二,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问题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这一新政策,后来被称为"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其基本倾向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态势,收缩的重点是亚洲。为此,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出,二是70年代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宣布从越南撤军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3)第三阶段
  80年代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苏联转攻为守,进入全面收缩阶段;而美国则转入了战略进攻阶段。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在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开始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于是美苏争霸出现了僵持局面。鉴于70年代苏联已经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美国,美国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为此,里根于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以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联的对外战略。苏联由于与美国的全球争霸,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从70年代中期起,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和陷于停滞,加上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困难加剧。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苏联落后于美、日两国而位居世界第三。到了80年代初,苏联已丧失了对外扩张的猛烈势头。面对严峻的现实,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以军控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为此,苏联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如苏联主动提出裁军,甚至单方面裁军,并和美国签署消除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条约,以摆脱力不从心的军备竞赛。同时,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如苏军撤出阿富汗,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恢复了苏中关系,实现了苏中关系的正常化,并放弃了70年代对外扩张所得。更重要的是,放松了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并最终退出。但是,这一时期美苏争霸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咄咄逼人,随着苏联实力的相对衰落,美国也由于大规模的扩军备战,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同时它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从70年代中期起,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美国也同意有限的缓和。
  教师根据上述讲述,让学生填表回答: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 60年代初期 6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  80年代
  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美国领导人  肯尼迪  尼克松  里根
  重大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中美关系正常化、苏军侵入阿富汗苏军撤出阿富汗、西欧和日本崛起、拆毁柏林墙(东欧剧变)
  争霸特点和实力对比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2.美苏争霸的结束
  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也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课堂小结】: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而美苏争霸的形成,则主要是因为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但是,美苏争霸毕竟严重影响了两国的发展,美国失去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而苏联则由于积重难返,最终解体。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结束。世界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附:
  资料1:核武器方面
  项目洲际导弹潜艇发射导弹战略轰炸机核弹头
  年份1968年1978年1968年1978年1968年1978年1968年1978年
  美国1054枚1054枚656枚656枚545架432架4300枚11000枚
  苏联858枚1400枚121枚1015枚155架135架1300枚4500枚
  资料2:常规武装力量方面
  项目现役武装部队坦克战术飞机水面战舰
  年份1968年1978年1968年1978年1968年1978年1968年1978年
  美国350万人210万人8500辆10500辆5100架4500架360艘172艘
  苏联340万人440万人32400辆50000辆4000架4600架320艘240艘
  资料3:星球大战计划
  20世纪80年代初,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均势,走入军备竞赛的死胡同时,美国国防情报局前局长丹尼尔?格雷厄姆中将首先提出了"高边疆"战略。1981年,里根就任总统后不久,立即召集了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经济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军事战略家组成研究小组,对"高边疆"战略进行研究,并于1982年3月正式确认了这一战略。这项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美国的高技术优势,建立空间武器系统,提供对付战略核武器攻击的空间防御手段,以消除苏联日益增长的核威胁。与此同时,加紧开拓太空工业化领域,以获取宇宙空间的丰富资源。1983年,美国国防部向里根总统和国会提交了一个新的战略防御技术研究计划,并编制出1984 1989年财政年度数额高达260多亿美元的技术研究经费预算。1984年1月,里根签署了第116号国家安全指令,正式批准"战略防御计划"。由于该计划主要以太空为基地,故亦称"星球大战计划"。这年夏天,"星球大战计划"开始进入全面研究阶段。"星球大战计划"在战略防御方面,是一个以宇宙空间为主要基地,由全球监视、预警与识别系统、拦截系统以及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组成的多层次太空防御计划。在武器装备的研制方面,它是一个由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各种雷达和传感器、微电子和计算机设备等高技术组成的耗资巨大、结构复杂的武器系统。在高技术方面,它是一个包括火箭技术、航天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组成的高技术群。美国政府为此组织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社会活动家、军事战略家对"星球大战计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动员了国内的科技力量和陆、海、空三军的有关研究机构、国家实验室、有关公司及许多理工科大学投入这项研究工作。里根总统称"星球大战计划"是一个可使对方进攻性武器失效的"空间绝对盾牌",但是,"星球大战计划"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战略防御计划。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几项国防战略计划,除了具有加强国防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促进经济的职能。40年代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是这样,60年代制订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也是如此。同样,美国80年代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也是企图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来带动一大批高技术群的发展,以保持美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从局部上说,"星球大战计划"是一项国防高技术和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而从整体上看,它又是一项综合而全面的国家总体战略。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美苏两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对其本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任何国家的政府和领导在决策时都应引以为戒。
  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工作的中心。而遏制霸权主义的最强有力的措施就是使更多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好事近韩元吉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原文好事近凝碧旧池头韩元吉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好事近凝碧旧池头字词解第五单元自测题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舰队有()。华东军区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a。b。c。d。2。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是在()。a。1970年b。1972年c。1974年d四年级第二单元尊严说课稿一说教材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主题编写的。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本文主要讲的是石油大王课文要下雨了说课稿内容提要要下雨了一课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第四组中的讲读课文。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预示下雨前的自然现课文荷叶圆圆的优秀教案教材分析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课文秦兵马俑说课稿一说教材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告别野蛮第三课告别野蛮1书p36答案刻划符号根据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比刻划符号更进一步,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表达思想的手段,它没有读音,目的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学会运用。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顺序脉络,理解赵州桥的特点。3。了解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桥梁研究的兴趣。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2。教学难点本文的说明顺序。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而且现在百姓们手头宽裕了,出门的机会也越来第六课ampnbspampnbspampnbsp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课程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八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幼儿园音乐国歌说课稿一说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庄严,肃穆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G调,24拍。歌曲分两部分,由前奏引子,135主调和弦音组成号角式的旋律,歌曲第二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相互联系
托班亲子游戏小蜜蜂飞呀飞教案名称一小蜜蜂找花儿目标手脚协调地动作和学习听指令游戏材料一些小蜜蜂头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朵,儿歌录音小蜜蜂找花儿过程1出示蜜蜂头饰,教师示范游戏(边念儿歌边找到红花)12遍,引发小狗熊与蜜蜂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Music,孩子可以用对应的动作表示出来。2参加教学,显现教学的愉快。教学预备1磁带录音机2小蜜蜂与小狗熊的头部装饰教学过程(一)引题今日我们班来了一名小客人,听一听汉民的造句汉民拼音注音hanmin汉民解释意思口指汉族人。汉民造句1明清时期,沙苑内的居民主要由回民和汉民构成。2学者黄汉民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保护的仅仅是建筑本身,但是人都走光了,他说。3郭介绍外国风光优秀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叙述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能力目标学会欣赏,善于交际,正确全面地评价。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重点难点学会欣赏,善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2写景诗的特点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蝈蝈与雨幕的解释及造句雨幕拼音注音yumu雨幕解释意思雨点密密麻麻,景物象被幕罩住一样,因此叫做雨幕。雨幕造句1在快到校门口时,他用他那双温和的大手,把白伞递给我,转身走进了雨幕之中。2迷蒙的雨幕掩住我不管不管总是短文造句不管不管总是的造句大家是怎么样造的,造句是大家需要学习的,我们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不管不管总是短文造句,欢迎阅读哦!不管不管总是短文造句1不管前方路途多么崎岖,不管前方路途多么危险,层云怎么造句层云拼音注音cengyun层云解释意思云的一种,低而弥漫的灰白色云幕。主要由小水滴构成。云中偶降毛毛雨。层云造句层云造句1当卷层云受到飞机或强风的干扰时,水滴会立即冻结或蒸发,若为加热的解释及造句加热拼音注音jiare加热解释意思使物体的温度增高。加热造句1如果你把冰加热,它会融化成水。2如果你加热两种材料,它们会黏合起来。3将玻璃管加热,以能弯曲为度。4但如果你加热它,它蜡笔的解释及造句蜡笔拼音注音labi蜡笔解释意思颜料搀在蜡里制成的笔,画画儿用。蜡笔造句1谁拿了我的蜡笔盒?2他们玩蜡笔,色彩涂料,粘土,所以他们都是艺术家。3她对乔纳森说了些什么,然后递给他和其掺和如何造句1在这个甜蜜的源泉中间,已经掺和进苦涩的山水。2蒸馒头时,一定要把碱掺和进面里。3婆媳吵架,由于小姑子的掺和,使事态扩张,最终酿成动手伤人的惨祸。4这种药品中不能掺和这种对人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