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现代主义美术

  杭师院附高 罗雪峰
  目标 :使学生对二十世纪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现代派绘画作品的形式感及艺术成就。重点介绍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及表现主义艺术。
  难点 :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准备 :课件制作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和教师活动
  组织:
  导入:
  1、 有关小组演讲问题说明。
  2、 学生介绍毕加索。(10)
  展开:
  1、立体主义介绍:
  (1)出示问题:毕加索的绘画艺术风格主要分成哪几个时期?立体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谈谈你对立体主义的看法?
  (2)播放介绍性影片《毕加索的奇遇》(学生带着问题看影片)(9)
  (3)学生讨论回答。(6)
  (4)教师总结评价。(2)
  小结:
  现代主义艺术涵义及特点小结。
  知识性内容
  组织:
  导入:
  展开:
  1、立体主义(1)、毕加索: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父亲是位美术教师,曾做过美术馆长。14岁的毕加索考入父亲任教的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16岁毕业时画的《探望病人》一画参加全国美展,具有相当写实的造型水平。以后又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自由吸取艺术营养。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红时期";第三时期是: "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了一些穷愁潦倒的友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这就是他的"玫瑰红时期"。尔后由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成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
  32岁之后的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过.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自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九十一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2)、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L.沃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P.毕加索和布拉克。
  立体主义绘画方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酝酿过程。20世纪初巴黎画坛异常活跃。继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之后,年轻的艺术家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来表现在迅猛变革的工业社会里人们的内在情绪和心理。新的流派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俄国相继出现。在法国,继野兽主义崛起后,另一群文艺家常在蒙马尔特的"流动洗衣房"聚会。参加的有毕加索、布拉克、M.洛朗森、G.阿波利奈尔、A.萨尔蒙、M.雷纳尔、J.格里斯、F.莱热等。支持他们的有画商D.-H.卡恩韦勒,他在1907年在巴黎开办了画廊,这便是被人们称作的立体主义社团。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赋予分析的立体主义以秩序和规则,从而促进了立体主义朝着更为抽象和主观的方向发展。从1912年开始,毕加索等又进行综合的立体主义的试验。在分析的立体主义破碎而又剔透的结构中,还保留着强烈的光线和某种空间感。画家们将不同状态及不同视点所观察到的对象,集中地表现于单一的平面上,造成一个总体经验的效果。综合的立体主义不再从解剖、分析一定的对象着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实物拼贴的手法,试图使艺术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实。
  虽然作为立体主义分支的黄金分割社于1920、1925年继续举行展览,但作为艺术运动的立体主义早在1914年便失去活力。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
  立体主义在反传统的口号下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但它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又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不小的推动作用。
  2、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
  (1)野兽主义:
  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松散的美术社团。这个社团没有共同遵守的明确目标。没有发表过宣言和理论主张。野兽主义这个名称是偶然产生的。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一群青年美术家的作品参展,他们是H.马蒂斯、A.德兰、A.马尔凯、H.芒金、M.de弗拉曼克、G.鲁奥等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间,有一件展品比较写实,风格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塑家多纳太罗的作品。批评家L.沃塞列斯在描述该展品时,用了"在一群野兽中间的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这样一句话,把马蒂斯等年轻画家的画比作野兽,故名。35岁的马蒂斯被这群风格并不相同的年轻画家拥戴为领袖。
  野兽主义是西方20世纪前卫艺术运动中最早的一个派别。他们继续着后印象主义V.凡高、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有人把野兽派看作是广义的表现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野兽派不是一个艺术运动,只是马蒂斯等人艺术生涯中短暂的一个阶段,一个特别注意线和色彩表现力、不受任何程式束缚的阶段。马蒂斯后来回忆说:"对我来说,野兽时期是绘画工具的试验,我必须出一种富于表现力而意味深长的方式,将蓝、红、绿并列融汇。"
  野兽主义作为社团存在的时间只有二三年。参加这一社团的艺术家后来朝着不同的目标,继续作新的探索。
  (2)表现主义: 20世纪初欧洲(主要在德国)的文艺运动和思潮,在美术中有鲜明的反映。德国《狂飙》杂志的编辑H.瓦尔登1911年首次使用表现主义来称呼柏林的前卫派作家,不久被广泛采用。实际上,美术中最早的表现主义社团从1905年即已出现。
  表现主义是个复杂的文艺流派,它的成员包括不同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都市文明不满,对机械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反感。对工人阶级表示同情,对保守的传统艺术表示反抗,要求艺术革新。他们从原始的农业社会、东方文明寻求精神安慰,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吸收营养。表现派美术家们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主张不机械的摹仿客观现实,而爱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其中有些人在社会的不平等和人类的灾难面前有一种强烈的改变现实的紧迫感,用画笔刻画社会生活的黑暗面,描绘弱小的、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而也有人故意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在艺术中寻求宁静和仁慈。不少表现主义艺术家在激烈和残酷的社会对抗前,表现出悲观和动摇,在作品中流露出悲惨和伤感的情调。
  表现主义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悖逆。同时,它和德国历史上的民族传统有内在的联系,它承继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19世纪末,德国的一些哲学家、美学家的理论,曾经对表现主义运动起了推动作用。K.菲德勒提出了在文艺中创造个性的课题,认为形式产生于内容和主题,并且和内容与主题难以区分开。他还把艺术品的产生看作是作者的内在的需要。T.利普斯把前人提出的移情说加以新的解释和发展,认为审美快感的特征在于对象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从而为表现主义奠定了美学基础。W.沃林格人为,真正的艺术在于满足各个时代人们心中所存在的心理需要。他说,"美术品可以是一种独立自由的有机体,和自然并存而在最终本质上又与自然毫不相干";他还提出了艺术创造活动中"抽象的趋势"的学说,为抽象主义的理论寻找美学的根据。
  直接对表现主义产生影响的是挪威画家E.蒙克。他的作品引起了一群年轻画家的极大兴趣。
  第1个社团是桥社,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它的发起者和主要成员和 E.L.基希纳、E.黑克尔、K.施密特-罗特卢夫、O.米勒、M.佩希施泰因。这群年轻人凭着乐观主义的热情和一种改革社会和艺术的信念,试图建立一个把生活和创作融合在一起的社团。他们提出到工人区体验工人的纯朴感情,对雇请的模特儿采取平等的态度;宣传艺术不只是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而且还有为了人生、满足生存需要的目的;主张创作者与欣赏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桥社的画家们早期主要画风景和裸体,用写生直接抒发感情。桥社虽于1913年因内部意见不一而解体,但对德国表现主义运动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第 2个社团是青骑士社。组织者是从慕尼黑分离派中分裂出来的、来自俄国的W.康定斯基。他于1909年成立了慕尼黑新美术家协会,不久又脱离该会,以与F.马尔克共同主办的刊物《青骑士》为据点,团结一批激进的青年艺术家,参加的有A.马克、H.坎彭东克、G.明特尔、P.克利和著名作曲家A.勋伯格。在青骑士社举办的展览会上陈列作品的,还有桥社的成员和法国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画家。1913年支持表现主义运动的瓦尔登狂飙画廊,仿效法国举办了第一次德国秋季沙龙,陈列了包括青骑士成员在内的欧洲各国新流派的作品,并在北欧各国巡回展览,影响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青骑士社中止了活动。但欧洲以至西方各国1910年以后的艺术变革,无不和它有一定的联系。青骑士社中最杰出的画家是康定斯基、克利和马尔克。康定斯基是抽象主义艺术的鼻祖,他在1911 1912年间推出最早的抽象绘画;瑞士画家克利采用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有稚拙趣味的作品;马尔克善于画马,试图把形的结构与色彩的微妙变化有机地结合于形象的塑造,以加强艺术表现力。他们都宣传非理性的、超脱现实生活的纯艺术。
  德国表现主义美术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据点是柏林的《狂飙》杂志社和同名画廊。参加《狂飙》活动的,除基希纳外,还有奥地利的O.科柯施卡。他的画派,在形式上以富有强烈的动感、旋转的笔触和歪曲客体的变形著称;在内容上,以善于剖析对象的心理状态、性格和情绪而引人注意。
  第3个社团是新客观社,出现于1923年。严格地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社团,而是一个展览会的名称。参预活动的艺术家受桥社和青骑士社的影响,提倡客观现实 主张描绘战争的后果和腐朽不堪的社会,对失去人性的现实和市民的庸俗气作猛烈的抨击。他们不要求极端地分解和歪曲客体,而要求细节的真实性。代表人物是G.格罗斯、O.迪克斯、M.贝克曼。新客观社是表现主义的最后阶段,也是它的左翼。
  表现主义艺术家虽然试图不重复现实,不反映现实的表面,而力求反映现实的本质和精神,但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由于用人性的、人本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决定了他们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内里和本质,除少数人外,他们只能用传神的笔,画出一幅幅体现抽象观念的形式感很强的图画。表现主义的绘画,尤其是版画作品,经鲁迅介绍,对30年代的中国新木刻运动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小结: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发展状况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1905年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
  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俄国的画家K.C.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至上主义在平面构成上的努力,在探讨艺术的虚、空、无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有意义的。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
  杜尚:《干燥的便盆》
  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
  特征
  既然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对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
  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
  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国80年代以来艺术创造和理论的繁荣、活跃,除了社会、经济的推动这些主要因素之外,与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在内的外国文艺提供的可用来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不无关系。后记:现代派艺术对于高中同学来说,较难理解。改变学生传统的观察方法,是欣赏现代派艺术的重点。这样才能理解现代派的画家们为什么这样画,才能真正了解现代派艺术。课堂中我采用介绍性影片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等方式介绍了现代派艺术中的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等画派。看影片学生兴趣较高,也较认真;回答问题,看来不是很愿意,其实都很简单,但是,就是没人想回答,看来这是一个较为头疼的问题。高中美术和音乐都有这样的问题,感觉到了,但是却很难用较好的语言表达出来。一句话,两句话就完了,没有更多更深的东西。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文章从建筑结构上的创新和建筑工艺的精美两方面具体介绍了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赵州桥。文章结构严谨,全文围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展开。我们赢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6465教学目的1。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钟面。2。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教具情景图。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课文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下面摘录了两篇朱德的扁担的教学反思与各位小学语一年级音乐藏猫猫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通过创编歌词和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教学重难点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藏猫猫2在活动中,既能吹糖人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教师先板书吹糖人,问吃过糖人吗?什么样?什么味?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吹糖人的了解。2教师出示糖人实物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人图片3师一群乡下孩子也和你们一样特别Whatdoyoudo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Whatdoyoudo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下面给大家分享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欢迎借鉴!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鲁滨逊关于黄河,母亲河的教学设计范文活动目标1感受黄河文明,关注母亲河环保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母亲河。你甘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入情境,感受黄河的气势和精神,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研读文章关键字句,学习作者叙述角度和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感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指名不同的学生关于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点提高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教学设想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2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培养学生的语感。3通过朗
六年级下册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反思我们发现教材把比的认识放到了六年级的上学期,学完了百分数之后就认识了比,而删除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以及应用正反比应用题。而只研究正反比例(图片),加入了变化的量(图片),画一画生物的教学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呼吸系统时,有两个实验要求学生会量自己的胸围差和自己的肺的容积。为了让学生准备好这个实验,我特意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下,要求每个学生下节课带一个软尺和气球生物的变异的教学反思生物的变异这节课原本是测定花生果实的大小,但实验教师提供的是种子。因而只好用种子来做实验,当然从中也就发现果实与种子的区别还得强化。果真学生对花生果实与种子的区别还真模糊了。前两天反思生物的教学范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在生物课的教学中,使每节课设计都能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花儿朵朵开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纸的吸水性2引导幼儿发现不同质底的纸吸水强度不同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活动准备1不同颜色质地的纸(熟宣纸彩色复印纸卡纸皮纹纸)做成的单层纸花(花瓣依论语五则教学反思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篇一论语教学反思论语教学已接近尾声,惭愧的是由于主客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百分数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P29P30百分数的应用(四)教学目标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八年级数学比例线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成比例线段以及项比例外项比例内项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等的概念。2。掌握比例基本性质和合分比性质。3。通过通过的应用,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比例性质的教学,渗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范文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6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本节课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冬之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诗歌朗诵梅花,聆听学唱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梅花精神。2能用轻松欢快的声音学唱踏雪寻梅并能用清新明快和谐的声音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长生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