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对话2022新风向新趋势新机遇全球经济大家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40年持续增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发展越发稳健。如今,疫情暴发已近两年,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的表现可谓"一枝独秀"。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2022年经济工作的顶层设计得到了清晰且全面的擘画。展望2022年,在体制机制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中,"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成为中国经济锐变的万众期待。
  乘着新时代发展的东风,展望2022年,有哪些新风向、新趋势、新机遇?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如何?有哪些投资标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人民币会升值吗?个人投资者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一系列问题亟需回答。时代在进步,经济格局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每个个体都是经济发展的组成者和参与者,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国家经济发展走势,分析经济发展最新方向,掌握经济发展的财富密码,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作为专注于纯粹财经素养教育机构,微淼成立四年来,凭借创新的课程及高质量的师资水平赢得用户广泛青睐,秉持"不卖理财产品、不卖保险、不荐股、不代客理财"的行业自律准则,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为了让广大投资者充分洞察经济发展走势,以系统、专业的经济知识了解国内外2022年投资趋势,更好配置资产,管理财富。微淼推出《对话2022:新风向、新趋势、新机遇——全球经济大家谈》内容,共同探讨2022年产业发展新风向,技术创新新趋势,投资理财新机遇。
  (图片由微淼财商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
  面对全球新冠变种疫情持续,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及国家采取相应的应对政策,预计未来一年中国经济走势是什么样的?对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调整投资策略应对变局?
  微淼邢海跃: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距今已经快两年,中国经济整体来看在全球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随着我们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预计今年国内经济全年可以达到5%以上的增速,同时"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将会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时刻。
  今年全球疫情持续反复,国内也经历了洪涝灾害和限产限电等多种困难,2021年三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同比增长4.9%,比二季度相对下滑了0.6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四季度政府会在"稳增长"角度持续发力,经济将从三季度的小低谷逐步走出。未来一年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向好企稳,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点,在全年碳中和的背景下,在年末能耗双控政策有所放松,煤炭等能源大宗保供为主。2021年10月8日国常会指出,"完善地方能耗双控机制,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定时间内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若今年全年都不纳入,使用2020年数据测算,这一政策调整可使得中国单位GDP能耗考核从今年两会确定的下降3%放松到下降2%,因此对工业生产的冲击将减弱。
  第二点,新基建的投资在逐步加大,中国第一批REITs已经在今年6月正式上市交易,其中包含的项目有产业园、生物质发电、高速公路等优质基础建设项目,之后相关产品的陆续发行将会持续盘活其他新基建项目。基建投资在重大项目加速开工,和地方专项债错位发行的带动下有望企稳回升。2021年9月全国共有23个省市开工重大项目6646个、环比增加206%,总投资额4万亿元、环比增加115%。
  最后,2021年货币政策两次降准,在可调控的范围内逐步释放货币流通量。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助力制造业投资保持向好态势,从《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成为目前货币政策发力的重点:一是,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进行房地产贷款投放的阶段性纠偏;二是,落实支小、区域协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再贷款政策工具,"合理满足煤电企业应急保供发电融资需求"。
  明年的国内经济环境大概率会平稳运行,同时过去的高增速时代已经渐渐过去,新冠疫情后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恢复的房地产投资和出口这两个增长动能可能放缓,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达到5%以上。这一增速虽然相较2021年有所回落,但大致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相契合。大众投资者可以保持一个稳健的投资方向,以个人现金流的角度合理配置资产。
  疫情、人口结构、碳中和、产业链安全性使得全球供给侧紧缩,经济滞胀似乎无可避免,2022年如何在滞胀预期下寻找机会?哪些投资领域值得关注?
  微淼邢海跃:从传统的周期理论来看,周期波动以需求的变化为主导,由于物价一般滞后需求2个季度左右,经济与政策周期变动时,增长与物价会呈现周期性交替,形成"复苏-过热-滞涨-衰退"等经济状态的周期往复。但是从中国进入供给侧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性的表现渐渐弱化,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
  目前国内上游产业端与下游消费端展现出不同的周期特性,上游产业的PPI今年以来持续处在高位,甚至在10月份达到了13.5%的历史新高。表现出了传统意义的"滞涨"特性,主要是供给受限造成。下游产业则表现出了"衰退"的特性,主要受疫情影响国内终端需求较弱。
  在如此大背景之下,在未来能够支撑中国持续的发展的三大方向将会是,新能源,数字经济,新基建。目前市场对新能源车的销量预期是2022年增长40%,而市场相对更为乐观的原因是2021年面临缺芯片的扰动,不少车型的供应是被压制了。2022年供应端能力恢复,新车型更加丰富,对于创新型行业而言,是供给创造需求的,唯独的不确定性就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否强大。毕竟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大,整体汽车的销量是不振的,供应恢复后,如果需求不是那么强劲,那么会对售价形成压力。
  同时疫情的出现很大地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正在带动全球经济产业链,也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中国的数字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在当前世界和中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外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加深。数字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加深,数据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基于智能与生态的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最后新基建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例如5G基站建设,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都属于新基建的范畴。新基建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在投资规模庞大的同时做到更精准的政策导向,并且对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有本质的支撑作用。
  总体来说对于长期空间大,成长性强的行业和赛道,一旦行业景气度出显好转迹象,投资者通常会给未来的成长性以更高的溢价。
  在2021年我们看到,绿色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相关板块全年涨势较好,那么在未来2022年,这些板块是否能够依然持续高增长高景气度呢?
  微淼赵博文:2021全年新能源板块自低点以来上涨近100%,是全年A股市场最热门的行业板块。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举例,我国自2009年全年汽车总销量超过美国后,已经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20年全品类汽车销量超2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也在逐渐提升。
  目前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成熟,逐步进入政策退出期,行业正式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自2009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最初以政策补贴企业为主,目的力争在2012年电动车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补贴力度逐渐降低。退补的同时也迎来了行业的洗牌,最终迎来了目前市场驱动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经历补贴退坡后完成被动出清洗牌,至今已经发展成规模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链发展较为完善的战略新兴产业,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有望突破280万辆。
  今年我国正式提出在2030年做到碳达峰,在2060年做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直接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速度,锂电池,充电桩等关联领域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同样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行业同样备受市场关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行业都是我国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力量,相关行业指数也在全年经历大幅上涨。
  展望即将到来的2022年,清洁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相关行业依然会是我国未来大力发展的行业,其景气度仍将维持较高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的发展,今年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全面上涨的情况恐难持续,从估值角度来看部分公司已经处在历史高估区间,投资者对公司未来预期过于乐观,一但公司未来增速有所下降公司估值则会同步下跌。
  同时我们还需要持续关注的是行业内技术发展情况,作为技术核心驱动的行业,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将迎来一次行业洗牌,即便目前销量很好的产品被技术替代后也会转换为无用的存货。作为大众投资者的我们,关注的重点应当聚焦在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是否拥有技术壁垒,未来行业内的龙头一定是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企业。
  在今年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与其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出现过大幅上涨,具体其中的逻辑是什么呢,未来一年中是否有类似的投资机会?
  微淼赵博文:今年煤炭价格大幅波动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与煤炭直接相关的采掘企业也因煤炭价格的大幅上涨而带动股价的大幅上涨,有不少煤炭公司年内股价翻倍。从煤炭期货价格角度来看,从今年3月份至10月份价格上涨了170%左右,随即又从10月至12月低点,煤炭价格下跌了50%以上。
  造成煤炭价格如此剧烈波动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上供需失衡,从供需关系来看是煤炭的供给缺乏弹性,而需求弹性较大所致。今年年中,在煤炭供给上面临的局面可简单概括为:"进口煤进不来"和"国内矿无法采"的尴尬局面。由于疫情和一系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今年我们煤炭进口渠道纷纷售阻。原先我国每年都要从印度尼西亚,蒙古和澳大利亚等地进口煤炭3-4亿吨,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今年的煤炭进口量大大降低。比如我国年平均进口澳大利亚煤炭近4000万吨,但因为国际政治因素,该进口量已趋近于零。蒙古是我国煤炭进口的另一大地区,近期当地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导致煤炭的生产和运输受到严重冲击。印尼煤炭同样由于当地的雨季,导致外运受阻。截止10月份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我国今年进口煤炭较上年同期下滑了10.3个百分点。
  今年国内的煤炭开采也收到了不同层度的限制,在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2016年,国家发改委推行了煤炭的供给侧改革措施,通过设置产能指标和加强安全检查等手段限制煤矿产能,要求大型煤矿减产、限产,对一批地质条件不好,瓦斯含量高的煤矿进行了关停并转,并严格审批新建煤矿。截止2020年底,我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淘汰落后煤炭产能近10亿吨。2021年9月,我国实行"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在能源结构上要摆脱以往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从我国的原煤产量来看,煤炭新增产能在近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从需求端角度来看,今年煤炭的需求受到全国在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又迎来了一段时间的旺盛需求,多方面综合造成了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当然在煤炭价格上涨末期,也不乏人为炒作的推波助澜。在今年11月份开始,国家对于煤炭价格采取了强硬的管制措施,价格也应声下跌。
  今年与煤炭直接相关的企业股价,也随着煤炭价格呈现过山车的走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此类公司业绩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盈利能力并不稳定,国际上大量原材料价格难以预测,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机会很难持续。在未来一年的投资中,大众不必过分关注此类投资机会。
  元宇宙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火热的话题,这个概念具体是什么?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投资机会?
  微淼乔大东:在2021年末"元宇宙"概念确实再次激发了部分投资者的热情,在Facebook宣布将公司名称修改成"Meta"后,这种对元宇宙的吹捧和炒作也达到了顶峰。"元宇宙"一词至今没有一个官方的准确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个脱离现实世界的虚拟生态圈。在扎克伯格的幻想里,元宇宙需要集成的技术有,VR、AI、区块链、NFT、边缘计算、5G甚至6G。
  随着而来的是,大量号称元宇宙概念的公司备受市场资金的追捧,这个概念也是从资本市场火到了现实世界,不少元宇宙的课程培训,线下演讲也是层出不穷。资本市场的泡沫在膨胀过程中永远是美丽且诱人的,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看待这个世界。
  元宇宙很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我们很可能会生活在万物互联足不出户即可解决一切的场景下。但是作为当下投资者的我们,必须问自己几个关键的问题,目前高涨的元宇宙概念公司真的与未来发展有关吗?未来元宇宙下的头部公司一定是今天的龙头公司吗?美丽的畅想真的一定会实现吗?1967年苏联在十月革命50周年纪念时埋下的时光胶囊里面写到:"50年之后,你们一定已经在银河系建功立业"。
  综合来看,元宇宙远没有很多投资者所想象的触手可及,这是一个庞杂完整的体系,作为普通投资者,寻找确定性一定是重要的,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真的在元宇宙方面进行探索,有没有真的将资金投入在有效的研发,有没有一个健康的经营体系,公司拥有的技术是否真的属于前沿还是即将被淘汰,这是我们要冷静思考的。
  现在有不少公司都在给自己贴上元宇宙的标签,但是真实的生产经营,不能说跟元宇宙是"完全一致"可以说是"毫不相干"。当下拥有核心技术,在VR,人工智能,虚拟展示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公司依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我们无需受到元宇宙概念的思维限制。未来一定会来,但是绝不会提前到来,投资还是要回归现实,在不停追逐元宇宙热点的投资者们,希望通过炒作热点发财的朋友,还是冷静客观看待世界为好。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最好朝相反的方向深深看一眼。
  今年中概互联指数自高点以来回落近50%,大量较为优质的中概股全年表现较差,其中主要问题出现在哪里?未来一年中概股是否具有一定投资机会?
  微淼乔大东:中概互联指数是目前投资海外市场的中概股有效通道,指数自2019年初低点至2021年2月高点以来上涨了160%左右,随即指数从2月高点至年底下跌了50%。腾讯和阿里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优质中概股代表,也分别在今年有45%和65%的回撤幅度。此次中概股券全年表现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头部互联网受到国内反垄断的审查。随着市场的发展,一项野蛮生长的互联网行业也不是反垄断的法外之地,所有企业都应当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律法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回顾过去20年以中概股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经济,和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行业一样,都经历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过程。在逐渐完善的监管下,部分企业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第二,从今年的9月开始,针对未成年的学科教育减负,也就是"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知名中概股新东方和好未来受到了严重冲击,股价从高点暴跌90%以上。双减政策最终的实施是对教培行业直接打击,不少海外投资者看到了中国政府的强力管控制度,对于其余行业的未来发展感到担忧,此次监管也引起了不少无关行业的中概股下跌。
  最后就是,在今年的12月2日美国公布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法案要求在美国上市的非美国本土公司,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供文件证明公司不受外国公司拥有或掌控,同时也需要遵循美国的审计标准,并要求公司提供额外的披露。而对于很多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大量公司内部资料属于国内用户隐私数据,中国政府不会允许其向美国披露这些数据。此时这些公司目前面临尴尬的境地,数据不披露面临退市惩罚,如果数据披露又会受到国内监管惩罚。最典型的就是刚在美国上市不久的滴滴,就已经启动了美股退市计划改在香港上市。
  今年在多重情况的叠加下,导致中概股整体表现较差。但是从公司的基本面角度来看,国内在海外上市的部分行业龙头公司,依然具有较强的护城河效应,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受到直接威胁。虽然一些大环境的变化短期会对公司股价造成冲击,但拉长时间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是推动股价长期上涨的唯一动力。等待大环境整体稳定后,优质中概股依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明年的房地产行业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投资价值如何?
  微淼卢荣明:2021年对于我国房企可以说是困难的一年,部分大型房地产公司甚至出现债权违约现象。其实这一问题的本质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出现过热现象,房价与居民收入不成正比,年轻人不敢买房、买不起房、还不起房贷现象越发突出。
  当购房群体面对高昂的房价开始选择"躺平"时,房地产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人口增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口达14.1亿,出生人口较2019年减少260万,下降1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5%。呈现五大新特征新趋势: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城市群化、阶层固化。
  可以说人口增速下滑、城市化逐步实现、房地产存量市场庞大等因素,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再次对楼市做出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进一步提出"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稳发展、软着陆会成为未来一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将"房住不炒"与"因城施策"相结合,并加快推进房地产税试点落地。
  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将加快洗牌速度,部分优质房企市场份额有望增大。尤其是资债指标稳健房企,具备信用和融资优势,待到行业寒冬过去仍具备投资机会。
  此外,物业管理或将成为未来房企的发展点之一。物业管理围绕小区业主展开,包括家政、维修、租售、商贸等诸多社区消费场景,可以为人们打造更加舒适的宜居生活环境。不少传统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尚无法跟上时代发展需要,随着社区服务场景越发多元化,有必要配置更加专业化的人力物力。如此一来头部房企有望通过业务整合实现业务扩张,进一步激发服务效率从而向平台化转型。
  最后给与购房者的建议是:指望买一套房就能少奋斗几十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刚需购房者要量力而行,切勿背负过高房贷压力,而投资客则要慎之又慎了。
  在2021年推出了三孩政策,同时多地方均对新生婴儿父母推出扶持政策,未来中国人口结构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微淼卢荣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年轻人结婚、生育观念已经发生改变。根据2021年上半年的新生儿数据可知,2021年全年新生儿数量预计在998万人左右,而我国2021年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人,人口负增长时代已然来临。
  为了保证我国人口数量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于2021年7月20日公布,决定中就"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提出要求。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鼓励符合标准的夫妻生育三孩。
  "全面三孩"政策落地,有助于我国出生率回升,从长期来看这也将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助力房地产市场向好发展。但是如果房价过高则会打击居民生育意愿,尤其是在国家坚定"房住不炒"基本原则下,未来一阶段房地产市场仍难出现较强爆发。
  在此背景下,预计我国房地产市场形成三大趋势:
  一个是区域差异化发展。对于部分核心城市群来说,其虹吸效应预计将越发明显,如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成渝等区域先发性非常显著,凭借着更好的经济实力、产业基础,以及便捷、高质的生活,将会对年轻人形成更强吸引力。这些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凭借较好的市场支撑,可以保持整体稳健成长。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区域,将会面临新生人口增长趋缓和人口流出双重压力,对房地产行业发展形成更大压力。
  二是保障房、租赁住房市场发展。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吸引着数量庞大的年轻人就业,但是高昂的房价和子女上学问题使得他们不敢生、养不起。对此国家已经逐步采取措施,例如管控房屋租赁市场、改变学区房现状等,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年轻人更好的进行定居和生育。所以可以遇见的是,未来我国核心城市房价难以出现较大回落,但保障房、租赁住房市场将承接更多新增流入人口。如何合理发展这一市场是房企们的重要课题。
  三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三孩政策提出在短期内依然难以扭转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现状,当前养老产业整体发展并不完善,养老资源较为紧缺且区域分配不均衡。三四线城市养老产业不发达且年轻人外出务工,养老问题更加尖锐。因此房企与地方政府等展开合作,探寻真正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在养老住宅开发、养老服务运营、养老物业支持等方面,房企将会有着更大发展空间。
  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如何?有哪些政策风险需要注意?
  微淼丁端祥: 在建党百年之际,"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前三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速为9.8%,位列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前列。在疫情肆虐的全球大环境影响下,我国多地也是疫情频发、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等多重挑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趋势,可以说这样的经济增速水平,还是非常来之不易的。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通过解读,我总结了一下重点,来分享一下。总结起来本次会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稳增长",一个是"纠偏"。
  中国经济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经济会运行会突出一个"稳"字,"二十大"将于2022年召开需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
  从需求视角看,出口和房地产是冲击中长期需求的两个核心。一方面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但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国经济秩序逐步恢复正常,但出口回落的趋势已经形成。我国出口累计增速从5月份40.2%回落至11月份的31.1%;另一方面是来自传统经济动能失速。2020年下半年之后房地产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旧动能"出现失速,房屋新开工面积回落,会显著影响2022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动能,即使是11月份开始对房地产市场的融资环境边际放松,但真正产生刺激效果预计也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
  从供给视角看,需要关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西方部分国家,在历史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能源安全问题,所以这次会议也指出了,能源安全必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以我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
  粮食安全更是事关国内稳定大局,提到"无粮则不稳"。虽然国内的粮食十八年来连续丰产,但全球通货膨胀,导致化肥的价格上涨了80%。达到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肥料短缺,有可能会使2022年粮食收成减少,并且2022年粮食生产将受到双"拉尼娜"的影响,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冲击不容忽视。这也是为什么前阵子,国家商务部发布了,让百姓们及时储备生活物资的要因。
  预期的形成来自于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观察。近期发改委已经有相关动作;在稳增长背景下,"基建可以超前""财政保证支出强度"超出市场预期,据悉2022年提前专项债额度已经下达,最大额度为2.19万亿,连续四年保持下达额度提升;房地产市场"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强调的是保障租赁住房的建设,措辞从"高度重视"变更为"推动",但对长租房市场有"规范"调整为"加快发展"。
  短期视角看,散发疫情带来的管制对旅游、餐饮等居民消费场景会造成较强冲击;全球芯片短缺的问题会制约汽车、电子消费品的生产;部分城市对房屋和汽车等的限购政策也压制了部分需求;另外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本压力使得市场主体对2022年经济预期转弱,可能会加大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投资者应该在2022年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
  微淼丁端祥:资产配置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
  在做家庭资产配置前,首先要认清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例如:1、保守型;2、稳健型;3、平衡型;4、积极型或激进型。
  如果是保守型的投资者,承担风险系数的能力极低,以资金安全保障为主,理财的目的偏于保值而不是增值。货币基金和纯债券基金是保守型投资者的较好选择。
  如果是稳健性的投资者,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在追求稳定盈利的同时,对本金的安全性会重点关注。可以选择二级债券、可转债、部分偏债券基金等。
  如果是平和型的投资者,属于既不追求风险,也不厌恶风险的类型。相对于前两者,对收益有较高的追求。股票、基金类的投资产品,比较适合。
  如果是积极型或激进型的投资者,这两类的投资者,对高收益追求比较热衷。但心里也明白,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股权、私募、股票、基金等投资产品。
  认清自己,才能做好资产配置的规划。才能更好地把资金做好分配。当下任何单一的投资产品,已无法满足我们普通投资的投资需求。债券收益较低,基金收益适中,股票收益较高。但知识是投资理财的基石,如果不懂不要乱投,懂了才能放心投资。毕竟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要在建立相对安全的基础之上,再获得一些额外的收益,这样才能做到保值增值。
  2022年,国家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跟着国家的大方向走,大概率不会走偏差。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为9.8%,2022年的经济政策"求稳""纠偏"。所以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你的年化投资收益率能够与经济增速持平,或者略微高于这个水平,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2022年,我认为证券市场依然是一片蓝海。因为在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已从房地产产业转型至发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建设当中。那上市企业就是实体经济的支柱。
  我们可以把自由资金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长期增值的钱,比如3-5年或者10年内用不到的资金,可以选择一些权益类资产,例如基金、股票、reits等。可以选择一些低估值的并且成长性较高的板块重点考虑。估值已经相对较高,或者过热的板块,要注意风险。这类资产长期来看,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未来应该会和它共同成长,有较为不错的收益。
  第二类就是平时要用的钱,要有一些储备,利用好货币基金,短期银行理财这类理财工具当中,灵活中有一点稳定的增值,以便不时。
  第三类就是保命的钱,在大多数人的意识当中,只认为赚钱重要。有时却往往忽略了家庭的人身风险,以及财产风险。那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好保险这项金融工具,这里我们重点指的是风险保障类保险。例如: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等。对于身体健康的人,虽然生病是小概率事件,但偶尔也会发生,所以我们可以用年收入的10%左右去把它化解,把家庭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做好家庭资产配置,能够有效的化解家庭的财务风险,不要被高收益冲昏头脑。辛苦赚来的钱,我们要把每一分都打理好,过于激进的投资,忽略风险,往往会把自己陷入万丈深渊。人生中的最后一份职业,就是家庭财务的规划师,打理的好,一生富贵,打理不好,终生贫庸。
  在2021年末,美国CPI持续走高,同时美股大盘指数全年持续创出新高,如何看待未来一年美国投资市场的风险与机遇?2022年投资者应该如何规避风险寻找机会?
  微淼周婷:在未来一年内,美国投资市场的风险与机遇并存。
  存在的风险:
  疫情:中国、日本、韩国都是美国制造产业链中的一环,如果中、日、韩这三个国家出事情,就无法生产出美国企业需要的零配件,美国制造业将受到的冲击肯定是比较严重的。全球疫情暴发,会加剧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大,美股就会发生暴跌,美股暴跌会给经济和金融带来极大的影响。而美股如果进入长期下跌的周期,那么美国投资者的收入就会减少,消费能力将会受到影响。整个美国经济又是靠消费来拉动,所以美国人民的消费受影响要远比疫情更可怕。
  从目前形势看,未来美国新冠疫情确诊患者人数会有所上升,同时治愈率会上升,死亡率在下降。所以,美国大规模暴发新冠疫情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即使是这样,这次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乃至是美国经济仍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目前,许多企业在利用疫情带来的机会削减成本、增加运营杠杆,其中可能会有不少企业获得比疫情爆发前更高的利润率。但这背后的推动因素不仅有疫苗、治疗方案和核酸检测,更有各国央行向市场注入的10万亿美元货币与财政支持。由于货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要滞后一两年才会显现,所以现在我们尚未看到其全部影响。疫情后,预计材料、非必需消费品、金融、工业类股票将会大幅上涨。
  中美关系:如果中美真的走向脱钩,国际环境只会进一步恶化。贸易与知识产权争端或将进一步升级,进而损害依赖全球供应链的跨国公司。
  美国2022年高通胀的持续性可能超预期。以史为鉴,美国高通胀与低利率短期可以共存。借鉴美国40年代后期50年代初的货币政策,从上世纪的冷战初期的那段历史来找规律。大国博弈时代,美国能够容忍短期偏高但不失控的通胀。首先,美国2022年上半年高通胀压力仍将延续,下半年有望回落。其次,大国博弈时代,温和可控的通胀,叠加科技进步,有助于美国摆脱"高债务、低增长"陷阱,所以,美国对于高通胀的容忍度可能超预期。
  美国2022年是中期选举年,长端利率仍将保持在低位,流动性不会太紧。美国中期选举之前,围绕社会公平的政治博弈可能会愈发激烈,加税、加息等政策预期及言论可能成为市场焦点,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
  美国经济2022年降速但并非滞胀,不能低估科技创新的动能。随着疫情之后的刺激政策退场,美国经济增速回落是正常的。美国2022年经济的结构性亮点,特别是科技创新,值得重视。2022年美国财政计划将明显推动清洁能源、新能源车的资本支出。
  存在的机遇:
  美股行情展望:2022年可能仍非熊市,而是震荡市、内生增长的结构为王。美股2022年并非指数大年,震荡市的概率大。1).美股2022年不太可能成为指数大年,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美股整体性的盈利改善动能弱化,制约指数表现。2).美股散户入市的动能将退潮,导致局部被炒作的高估值股票承压,进而提升美股波动风险。3).美股2022年出现指数大熊市的概率也不大。美国Taper只是刺激退场,并非系统性收紧,整体流动性环境不算差。
  美股2022年需要精选结构性行情,关键看内生增长动能。1)美国经济动能放缓、期限利差缩窄,从相对收益的角度,2022年市场风格偏向成长。2)2022年有望迎来美股科技股的资本开支大年。3)淘金FAANGs等科技龙头们资本开支聚焦的方向,具体来看,包括新能源车、元宇宙、数字货币、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最新财报季CAPEX指引聚焦的AR/VR、云服务、数字媒体等。
  直接指数行业化组合(购买由多只个股构成的多样化投资组合、而不是指数基金或ETF)。这种投资方式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根本性改变。我们也已开始将只投资ETF的家庭转向直接指数行业化组合。通过这种操作,我们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成绩,比如客户满意度、业绩提升、税损收获,以及对不注重性别平等的企业、枪支制造商和不注重改善环境影响的石油企业予以了剔除,等等。
  美国政府颁布了《税改法案》,将资本利得税从最高时的49%降低到目前的0,同时针对资本持有年限实施不同的税率,即持股时间越长,所缴利得税越低,并且不断细分征税范围,将原有的4挡税率调整为目前的7挡,而且美国国会还会通过立法,对投资小企业股所得100%免税。美国各州政府还推行了地方税收抵免政策,规定对新兴小企业,女性创办企业等诸多投资种类采取不同程度的税收抵免。
  明年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美元的货币政策会对人民币造成哪些影响?防范金融风险,投资者该注意哪些方面?
  微淼周婷:和中国人民银行不同,美联储加息或降息指的不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而是联邦基金利率,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是商业银行互相拆借资金时的利率。这个利率对商业银行的利率有实质影响,因为准备金余缺可以对银行存贷款产生影响。所以,联邦基金利率虽然不是存贷款利率,但会影响存贷款利率。美联储加息,会使美国储户的存款利息提高。因此,国际投资者更愿意持有美元,国际热钱纷纷涌入美国。这反映在外汇市场,表现为美元走强,相对于其他货币升值,因此其他货币较美元相对贬值。美元走强后,有利于本国进口,相同的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因此外国商品相对于美元也是贬值了。
  美国加息最直接的影响是在汇率上,人民币贬值压力升高,利空A股。而美国加息大概率会促使美元回流至美国,不利于诸多行业。因为,加息意味着企业的融资成本会提高,侧面抑制消费。一旦美联储加息,那么美元会继续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国家货币则将继续贬值。
  美联储加息,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是肯定的,但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主要原因包括:(1). 外汇管制。(2). 国内市场利率上升。(3). 美国也不希望人民币贬值,这样也对美国贸易不利。货币贬值带来的直接冲击就是资本加剧外流。
  因此,从短期来看,美联储加息会促使美元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方面会有短期的下滑。但从长期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认为,美元上涨,人民币依然稳定,具体原因如下:
  (1).中国经济增速虽然相对放缓,但从全球横向比较仍属较高水平;
  (2).中国仍保持一定规模的贸易顺差;
  (3).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境外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规模将逐步增加;
  (4).中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
  美联储加息有利于美元汇率上涨,通常市场都会提前走出预期,如果美国经济状况不是很乐观的话,加息公布之后美元会下跌,这就是买预期卖事实。对于中国来说,美联储加息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只有离岸人民币参与国际外汇交易,在岸人民币影响很小,对于中国来说,只有真正能影响到国际竞争力的事件,才会真正影响到中国,比如美国的税改,其目的就是要把企业和资金引向美国,以此来提高美国就业和整体经济,这对于中国是有影响的。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加强对股市、债市的实时监测。
  (3).除了加强监管外,应该加强对百姓知识的普及,让他们充分认识这些不能带来风险的新金融产品,新金融工具,不要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财富,都投入到一些看上去好像充满希望,但有可能产生巨大金融风险的创新手段中。
  (4).杠杆率也是潜在的重大风险点,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说,可以对金融产品,特别是股权投资类的金融产品,给予更大的支持鼓励,使全社会能够更加妥善地使用股权类的产品,而降低使用杠杆率。
  (5).老百姓也要增强"财商"意识。高于银行存款受益民间金融产品不要碰,贷款要到银行去,不要相信第三方中介机构,不要乱转账,严防套路贷,严防杀猪盘。
  (6).全面客观了解美国的政策环境,强化合规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塑造中资企业的良好形象。
  注:本文观点仅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小米今天是否偷袭华为所得迄今为止,围绕小米仍有两大争议其一,小米2020年的良好表现是否只是趁华为之危其二,对于一家硬件为主的企业,小米是否进入了高出货量,低利润的增长陷阱。本文围绕以上问题做以下讨论。2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碗?耐克股价大跌,市值蒸发463亿元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卞英豪中国老百姓不允许一些外国人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着中国的碗。昨日,因碰瓷新疆棉花,耐克等知名运动品牌遭中国消费者抵制。受此影响,耐克等公司股票大跌,市值蒸硬刚德芙,单日销售额破亿的国产巧克力,能否成为行业独角兽作者汶蔚提到巧克力,你第一印象想到的是什么品牌?是德芙,还是费列罗,又或者是Gopa无一例外,这些你能想到的都是海外品牌,相比之下,国产巧克力品牌显得相对黯淡。曾经一度名列国产巧克经纬早班车耐克阿迪股价下挫,FILA中国宣布退出BCI特别关注FILA中国已启动相关程序退出BCI组织继安踏之后,又一品牌宣布退出BCI组织。FILA官方微博25日晚发文称,FILA中国一直在持续采购和使用中国棉产区,包括新疆出产的棉凉凉!一个被摘牌子,一个市值蒸发超百亿最近打开社交软件,入眼全都是一些自己熟知或者不熟知的品牌名称,以前的小打小闹全都放在了一遍,评论区少有一边倒的态度再次出现,抵制耐克抵制HM抵制Adidas支持新疆棉在家国大事面前后续来了阿迪耐克股价大跌,解约关店,市值蒸发超730亿国外品牌污蔑新疆棉花的后续来了,妄图造谣中国还想在中国赚钱的一众国外品牌从昨天晚些时候就收到了中国人民的回应明星相继解约,线下店铺倒闭,全网声讨,网店下架,股票大跌!在股票方面耐克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亏损了,银行是否有责任?今年4月以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保本型理财本金是不可能发生亏损的,非保本的理财虽然合同上注明非保本,但是目前据我所知还没有哪家银行发生过类似的情况。银行理财亏损的情况炒股如何开悟?炒股如何开悟,我就用自己录的一个视频来告诉您吧!话不多说,仔细看看本人录制的这个原创视频,原视频发在本人的头条号里面了,但是由于没有财经资质,审核没通过,被限制推荐了!我看看通过问5万炒股变成500万,如何做到?一步想的太高压力太大,但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单位,然后一步一步去完成,比如先把5万做到10万,然后再把10万做到20万,然后是40万,50万,100万,200万,这样慢慢就到了50090的家庭一年存款不足10万元?工资都花哪儿了我国14亿多人口,如果以三口之家为主要家庭成员组成,那么我国就有四亿多个家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生活压力大,挣钱的速度赶不由新疆棉花遭HM等品牌商抵制事件想到的抵制新疆棉舆论发酵起源于HM的一则声明我们产品所需要的棉花将不再从那里(新疆)获得,由此也牵出一众国外著名服饰品牌比如耐克阿迪达斯匡威等赫然在列。昨天我最先看到深度解读的是南方周末
今日一事说说你最爱的国货品牌或产品吧3月25日,因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使得长时间低迷的纺织服装板块逆势拉升。中信证券认为,该事件将对相关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优秀国产服装品牌明确利好。李宁安踏鸿喜安智ampampamp谷根孕婴如何应对奶粉集中化和窜货乱价引发连锁反应?来源中童观察对话主持中童传媒总编王晨对话嘉宾深圳海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华铭山西谷根孕婴董事长李志恒王晨疫情年加速了奶粉品牌化集中度,全行业窜货乱价导致奶粉部类毛利大跌,大量门店为银行薪酬大比拼招行人均年薪52。66万这家银行行长年薪是交行的10倍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陈玉静)随着A股进入年报季,外界在关注一众上市公司2020年赚钱能力的同时,也对员工赚多少钱表示强烈关注。日前,随着券商年报出炉,中金公司以115万元的员工平未来五年A股会是什么样的?A股随着注册制实施,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但是,散户会越来越少了,因为什么?你想啊!几年内全国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差不多都去股票市场走一边,好股散户买不到,差的你不能买。实际上就像前山木协一带一路项目山木协(印尼)国际工业园签署意向书杨曰录会长和鲁特菲部长会谈2021年4月2日,山东省木材与木制品协会(以下简称山木协)会长杨曰录在武夷山世贸御榕酒店与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部长鲁特菲国有企业部部长艾瑞克就山木协(印尼)组图走进中国一重国宝工厂重振雄风自由锻造水压机锻造电机转子毛坯。曾震宇摄以一为重,永争第一。多年来,中国一重开发研制新产品400余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余项,创造数百项第一,为钢铁能源交通运输及国防等高档墓地20万一平本周机构借道ETF卖出芯片买入券商1。高档墓地20万平方米上海至尊园销售人员称,园区最低报价11万元,其余墓区价格上不封顶。价格最高的墓地按面积销售,每平方米单价20万元。尽管如此,价格仍在上行,在销售人员口中将其双汇唐人神禾丰巨星凤祥等16家企业公布2020年业绩双汇发展2020年净利润63亿,肉类产品总外销量305万吨3月31日,双汇发展(000895。SZ)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22。472020收藏十三五央企重组全梳理(详表)文关哲(知本咨询国企创新研究院院长国企战略及对标资深专家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编辑亿亿导言在2021年2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回答经济参银行也有套路?储户们必须得注意,已有不少人被忽悠了如果手里没有存款,发生什么突发状况的话,更没有办法来应付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开始为自己筹谋,每个月都会将自己的部分工资给存起来。可见,这么多年来中国人对银行的信任度依旧很高,2021年养老金新政策,十七连涨,事退涨幅将低于企退人员?养老金今年实现17连涨,但是涨多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还是同步上涨吗?根据这十七年的调整情况和最新政策分析,很可能有下面两种情况发生。一两个群体同步上涨2005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