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楼市政策或存进一步加码空间,地产股小阳春有望继续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要说近期最让投资者产生割裂感的板块,当然非地产股莫属。
  一方面,地产板块在二级市场上走出"小阳春"行情,自3月15日至4月7日,地产指数大涨18.5%,短短15个交易日总市值暴增4478亿元,板块内多只个股成功翻番。另一方面,楼市数据却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下降高达47%,为近20年来表现最差。而维系两者中间的,则是逾60个城市在今年一季度相继出台了房地产放松政策,包括取消和放松限购、限贷等。
  在股票热和行业冷之下,当前的房地产无疑成为了争议最大、最难决策、影响最广泛的行业,一方面要坚持房住不炒,另一方面也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那么,接下来楼市走向会如何?地产股行情又能否向纵深演绎呢?
  4月8日,经济观察网记者就此专访了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湛博士。
  地产业恶化的根源:房企"双高"经营模式
  经济观察网: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显示,百强房企销售额自2021年9月以来同比跌幅维持在-30%至-40%之间;而进入2022年后更是每况愈下,前三个月同比跌幅分别达到-41%、-47%和-53%;累计来看,今年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7%,为近20年最差表现。请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地产行业近20年来最困难时刻的到来?
  李湛:造成本轮地产行业低迷期的原因众多,比如房企的"双高"经营模式、民众的购房意愿下滑、以及政策收紧和疫情扰动等等。其中,很多人误把政策收紧作为最主要的因素,其实,政策收紧只不过是表面上的直接诱因,而企业的高杠杆、高负债经营模式才是导致本轮地产行业形势恶化的最本质原因。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可以复盘一下去年以来的行业情况就可知分晓。
  2021年下半年地产监管趋严,高杠杆经营房企融资快速恶化,同时中资美元债集中到期引发一轮违约潮,致地市成交遇冷,第二批集中供地流拍率达41.3%。虽然当年9月政策开启纠偏,"四限"类政策边际放松,但房企融资方面纾困程度有限,所以才有了以恒大为首的一系列房企爆雷事件的发生。
  今年开春后,在融资困境仍未破解之下,卷土重来的疫情对购房需求形成新一轮的冲击,再叠加3、4月美元债偿债高峰,于是乎房企拿地更趋谨慎、投资开发愈发低迷,结果便是地产全链条下行,从而造就这近20年来最差时刻的到来。
  此外,购房意愿下滑方面,因为购房偿贷要求有稳定的现金流,疫情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复合增速6.9%,低于疫情前水平。疫情进入第三年仍维持动态清零政策,居民购房热情和收入预期持续下滑。此外,2021年上半年楼市过热透支了相当一部分未来需求,下半年民营房企违约潮则进一步制约购房和期房交付信心。
  而疫情带来的扰动因素亦不可忽视。今年3月疫情快速蔓延呈点多、面广、频发特征,动态清零政策下防控措施持续升级,进一步拖累消费和服务业活动。疫情扩散一方面降低了居民消费欲望、被动提高预防性储蓄比例以避险,另一方面缩小了居民生活和消费半径、导致部分消费需求无法被满足。
  地产作为消费的重要分项,高度依赖线下实地场景。以地铁客运量作为居民生活和消费半径的衡量指标,该指标领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约3周;因此,预计此轮疫情对3月和二季度地产销售的影响较为严重。
  逾60城救市:政策或仍有加码空间
  经济观察网:4月5日,兰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印发《兰州市落实强省会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迈出全面救市步伐。据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截至4月6日,近一周以来已有6个城市放松楼市调控政策,分别为福州、南宁、兰州、秦皇岛、衢州、绵阳,其中有一半为省会城市。如果把时间宽度拉长,则今年一季度以来已有6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稳楼市政策。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么多城市相继出台放松楼市政策?
  李湛: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房地产基本面仍偏弱,面临需求、融资、投资下滑的三重压力。就目前情况来看,稳增长仍离不开房地产,而"因城施策"放松调控,其宗旨就是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上实现稳地产。
  具体看:1)体量上,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直接影响了其上下游行业的运行情况;2)投资方面,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28%,去年下半年增速快速下滑,可能对GDP增速构成拖累;3)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重要来源,房企受限于资金链、拿地积极性不足,土地出让金下滑会加大地方财政压力;4)稳地产的背后是稳就业,稳就业应是底线。
  经济观察网:那么,上述6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的放松楼市政策,能够起到多大的效力?真能救楼市于危难之际吗?
  李湛:个人认为,目前多地放松力度不足以拉动地产回暖,同时政策具体执行效果如何、能否向高能级城市扩散、能否有效转化为实际需求均有待验证,理由如下:
  从融资端来看,虽然有6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放松楼市政策,但其对行业的资金压力缓解效果仍不明显。后续还需关注国务院金融委要求"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推进落实情况。
  而从需求端来看,上述60多个城市主要为三四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地区购买力偏弱不足以拉动整体需求,同时大部分热点城市二手房贷款限价政策未松绑,仅降低房贷利率对二手房的提振作用有限。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放松楼市政策的城市数量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加;同时,3月29日国常会表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咬定目标不放松",因此,可以预期,稳地产的相关政策或存在进一步加码的空间。
  经济观察网:当前的地产业无疑是争议最大、最难决策、影响最广泛的行业,一方面要坚持"房住不炒",另一方面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该如何理解"稳增长"和"房住不炒"的关系?
  李湛:其实,稳增长和"房住不炒"并不矛盾。政府坚持"房住不炒"、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决心和定力不变,在此基调上稳增长具有两个发展层次。
  1)短期来看,稳增长要充分释放合理的住房需求。就需求端来说,受此前政策收紧影响而未被满足的购房刚需、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偏小潜存的置换需求、以及逾3亿"新市民"的租住需求等等,这些都应在需求端政策加码的过程中逐渐得到释放;而从供给端来说,前期出险房企和困难房企资金链紧张问题没有明显缓解,需尽快研究落实纾困措施和重组方案,消除供给端风险,从而提振购房积极性和期房交付信心。
  2)稳增长的长期目标在于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促进行业健康平稳运行,包括大力支持租赁住房的发展,建立完善"租购并举"长效机制,推进发展保障性住房和租赁配套等内容。
  地产股"小阳春"有望继续
  经济观察网:近期地产板块喜迎"小阳春",部分个股涨幅十分可观。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显示,申万房地产指数从3月15日触底2892点后出现岛形反转,虽然4月7日遭遇大幅回调,但短期内指数涨幅仍然高达18.5%,总市值亦从3月15日的16097亿元暴涨至4月7日的20575亿元,短短15个交易日增加了4478亿元;而板块内部分个股如天保基建(000965.SZ)、中交地产(000736.SZ)等更是以连续涨停的方式实现翻番。站在当前的时点,地产股真的具备投资价值吗?
  李湛:本轮地产股回暖偏快、结构性较强,因此短期或有回调出现;但至地产基本面实质性改善前仍可持有。而复盘历史三轮周期来看,当前时点的地产板块同样具备投资价值。
  首先,当下的地产股行情折射出市场的预期较高,纵使短期调整亦无改长期向好态势。因为从开春至3月中旬,中央和多地相继出台宽松政策,"因城施策"空间被不断打开,包括下调利率和首付比例、优化房企并购融资、放松贷款集中度管理、鼓励新市民购房等等;而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和五部门联合发声,强调稳地产、稳预期,侧重于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这更是在市场中得到热烈的反应。
  其次,展望未来,个人认为,有两个要素将会支撑地产股继续走强。
  第一,从政策端来看,目前多地放松举措还不足以提振地产需求,且尚未向高能级城市扩散,执行情况和实际刺激效果仍待观察,地产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第二,温故知新,历史复盘给出积极信号。数据显示,此前地产行业有过三轮类似的政策宽松周期,分别为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平均周期跨度时间21个月。相对应的,地产指数在此三轮宽松周期内的最大涨幅分别是226%、61%和232%;超额收益方面,三轮宽松周期地产指数平均跑赢大盘46.2%。
  本轮宽松周期,从时间上来看才进行了3个多月,从行情看,2月以来地产指数超额收益也仅仅18.4%。因此,无论是从时间宽度还是行情高度,未来一段时期内地产板块的"小阳春"行情仍有望延续。

物价飙升!美国11月CPI创1982年以来最高水平记者崔璞玉消费需求强劲,叠加疫情相关的供应限制,美国11月通胀水平升至近40年高位。美国劳工部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1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8,为1982年以来全面注册制来了,散户就要含泪离场?周五高层经济会议定调全面实施注册制。几家欢乐几家愁,坊间不断有人哀叹注册制来了,散户不好生存,遇到渣男票20CM的大棒将使小散们灰飞烟灭等等。更有人拿出美股中的散户作比较,说美股的准备金率一升一降,我们需要怎么关注?这几天,一前一后相继有两个引人关注的消息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美国扛不住了,耶伦承认对华加的关税不仅没好处,还带来了麻烦美国的财长耶伦在12月2号的一次会议上,他终于是坦白地承认了美国过去对华家的关税不仅没有好处,反而现在给美国带来了很多麻烦。那么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耶伦说的话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点中国有天量外汇储备,购买超万亿美国国债,图什么?钱,安全吗?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占全球外储总量的三分之一还多。这么多外国人的钱,纸币。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些钱直接用在国内教育,医疗卫生等福利事业上面来?为中国入世20年十问对话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侠客岛按20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43个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20年来,入世给千亿养猪大王陨落?8成员工辞职,1000亿债务压顶在国内的冷鲜肉市场当中,说起曾经的行业霸主,那一定就是雨润这个品牌了,甚至连家喻户晓的双汇都不是它的竞争对手。而说起雨润的崛起之路,就不得不提及祝义财这个人。他出生在江苏的一个穷困新股再现破发,上市首日大跌近22,股民中一签亏损近6000元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吕江涛)直到12月10日收盘,上市首日的新股迪哲医药(688192。SH)没能上演翻盘的好戏,最终收跌21。83,成为11月17日以112个世贸组织成员就投资便利化谈判发布联合声明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据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于佳欣)据商务部消息,包括中国在内的112个世贸组织成员于10日共同联署投资便利化联合声明,目标是在2022年底前结束文本谈判,推中概互联基金有灭失的风险吗?(原创)中概互联基金有灭失的风险吗?(原创)最近因为滴滴退市风波及隔壁对手正式出台中概股会计准则法规,中概股又大跌了一波,很多前期抄底中概股基金的投资者都慌得一逼,今年中概股腰斩的比比皆是特斯拉ModelY遭遇最大规模召回专家认为不排除整车有设计问题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龚梦泽在国内销量接连刷新纪录后,特斯拉ModelY车型正遭遇交付以来最大规模召回。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2021年前10个月,特斯拉ModelY车型国内销量达10
A股大反弹,来的刚刚好,恰到好处分析现在的A股市场,仅凭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趋势下,放在中美全面竞争的大背景下,放在金融战的环境之中综合考虑。有了这个大局观,我们再聊现在的A股。2019年老干妈,撑不下去了作者张生来源鸣金网前有猛虎,后有追兵。老干妈的危机,老干妈都解不了!一hr泯然众人的老干妈,又要涨价了!近日,一份涨价通知单,将平静许久的老干妈送上热搜,自称原材料运输等成本上涨,当前行情和15年的差别行情不断击穿支撑下限,也不断的冲击着自身的认知,从3300到3200,再到现在的3000点,几乎是一天下一个台阶,看多的脸都被打肿了。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这种毫无下限的单边杀跌成品油或将迎创纪录涨幅加满一箱油或多花32元中新财经3月16日电3月17日24时,成品油即将迎来新一轮调价窗口。截至3月15日收盘,国内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18。88。据卓创资讯测算,预计汽柴油上调820元吨,折合成统一致歉并发声明回应自2012年底与湖南插旗不再合作关于央视3。15晚会报道的湖南插旗公司与锦瑞公司生产的酸菜原料生产环境的问题,统一(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当晚在官网发布声明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已于3月15日当天在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未来10年,中国新消费领域,将迎来新一轮机会过去有人讲过,在信息化时代,不要说50年,就连10年之后的事情,你都未必能预料得准。这句话的意思没错,但是说得不明确可以这么讲,我们确实无法预料未来准确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用逻辑和俄乌冲突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有多大?俄乌冲突爆发,国际能源价格应声暴涨。国际原油期货报价突破118元每桶,甚至一度飙升至近140美元的水平,虽然后来回落至121美元,但已创下8年来的新高。却不料,美国还火上浇油美国众网传啤酒企业将提价,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回应来源中国证券报近日,网传小麦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啤酒企业将提价。对此,燕京啤酒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通过期货采购来降低成本上可能产生的影响,目前没有收到产品提价海底捞是怎样从爆火网店沦为到无人过问的呢?海底捞是怎样从爆火网店沦为到无人过问的?之前去海底捞打卡签到几乎变成年轻人的时尚潮流。2019年海底捞盈利做到了23。45亿人民币,但2020年伴随着情形的大幅度转变,海底捞盈利降双汇康师傅相继翻车,质量安全背后消费如何升级?每年3。15,都会有一批假冒伪劣产品曝光在公众面前。今年也不例外,直播骗局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尤其食品安全,话题热度持续不减,猪排落地直接装袋老坛土坑酸菜等事件让双一条酸菜鱼,太二年入32亿元文李惠琳编辑鄢子为一夜之间,酸菜类食品企业如坐针毡。3月15日晚,央视曝光湖南插旗菜业湖南锦瑞从外面收购土坑酸菜,卫生问题堪忧。风口浪尖之上,以酸菜为汤底的酸菜鱼受到波及。15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