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主流陶企下沉撞上小城市危机

  01降档前行
  初十掀起了陶企第一波开工潮。有来访朋友对我说,今年一开工政府比企业还要急,初八上班第二天就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这在以前绝对是罕见的。
  确实,但政府不急不行啊。以前有房地产撑着,没钱了,卖块地就又来了。
  现在房地产都拐头了,加上疫情还没完,服务业、旅游业等支撑都很困难,那当然就只能搞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而且,针对卡脖子的问题,现在搞硬科子的吃香。
  今年政府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只有4.0%。去年一季度增长18.3%,这显然是2020疫后的报复性发展。
  但好景不长,二季度增长马上就下降到7.9%,三季度再大幅下探,也只实现4.9%增长。
  故此,2021比上年GDP增长为8.1%,比IMF预计的增长8.4%稍微少一点。
  高盛和IMF都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4.8%,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是5.5%,这意味着将创增速历史新低。
  而按照高盛的预测,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将达到3.8%。目前中国GDP规模大致是美国的77%,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增长的绝对量将超过中国。
  所以,无论从国内突破,还是国际竞争的角度看,这届政府发展经济的压力都是空前的。
  02松绑不行
  具体回到陶瓷行业,去年又是原材料涨价,又是拉闸限电,还有双碳倒逼机制,以及"恒大事件"引发的房地产B端渠道恐慌,加上不停的疫情袭扰,导致全行业哀鸿遍野。有人描述说"这是三十年来最差的一年"。
  那2022年的情势究竟应该如何研判?是依照惯性,继续差下去,还是已经见底,新的一年要会止跌企稳,甚至绝地反弹?
  现在趁着虎年开工,大家势必要依惯例来点预测。
  首先是房地产会不会再次松绑?现在提这个问题的人难免会被讥讽落入俗套。但事实上,尽管去杠杆化、去金融化已成为房地产国策,但从去产底开始各地技术性松绑也成为常态。
  这两天看的消息是,惠州已经要为在大亚湾区域购房者发补贴。但看具体内容后发现有点"摆乌龙",说是博士买房才补贴仅为总房价的1.5%左右。
  但补贴之说还是反应了一种很强烈的愿望。大亚湾目前的房价是惠州的天花板,2021年均价大概在16137元/ 。
  而去年惠州在调控之下新房成交量同比跌了19%,临近深圳片区的大亚湾成交量同比跌幅更是达到了42.2%。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松绑真的就能让楼市回升?估计今天大多数人都不会轻易相信了。
  事实上,本轮逆势回升一线城市目前也就只有上海可期。相比之下,深圳、广州等成交都异常惨淡。
  原因也显而易见,无论国内动态清零下的疫情,还是国际供应链与中国的阻隔,都在影响人们对中短期经济的预期。
  这个时候,很多业主对楼市选择观望顺理成章。当然,也有不少人因收入降低导致不敢入场。改善型客户则更有理由推迟置换时间。
  03"鹤岗化"忧思
  去年底以来,大家接触到一个新词一一"鹤岗化"。这是黑龙江的一个地级市。媒体报道说,鹤岗市总负债257亿。如果是企业,它早就破产了。
  根据鹤岗年鉴,2001年其财政缺口仅为1.8亿元,2020年攀升至118亿元。二十年间,财政缺口扩大百倍。
  鹤岗财政的收入结构"倒挂",2021年税收收入仅为6.1亿元,非税收入却为7.7亿元,其中罚没收入占比57%。
  鹤岗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90多万人口,过去主要是产煤,现在这个样子年轻人都只能往外面跑了。
  像鹤岗这样的资源型小城市其实很多。小城市"鹤岗化",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快进。
  比如,黑龙江双鸭山、辽宁铁岭、辽宁阜新、宁夏石嘴山、甘肃玉门、甘肃张掖、云南个旧、广西百色之类的城市,几乎数不过来。
  最近网络热传,安徽省的淮南市,一套房子卖四五万元白菜价,单价不过七八百。于是,有人惊呼:鹤岗化已经蔓延到长三角边上了。
  但这究竟是不是耸人听闻呢?
  04小城市置业退潮
  今年开工前后,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是,中小城市置业潮真的开始退了。
  最近十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其前提是村村通公路,城乡一体化,中心城镇崛起。按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到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
  欧洲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也就70%多一点,所以按专家们的说法,中国城市化率70%也就是极限了。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的返乡置业潮似乎就在说明问题。中指研究院公号本月7号上班第一天就发文一一《2022春节返乡置业潮不再,新房成交规模下降五成》。
  专业监测机构提供的数据也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重点15城新房成交959套,创近五年春节成交新低,同比去年春节下跌42.1%。
  而三四线城市春节两周供应量较2021年和2019年同期接近腰斩,因为现在房企自己已经不再期待返乡置业潮了。
  比如,春节期间,重庆返乡置业成交占比接近零,返乡置业客户占比降到10%。昆明27个项目中,21个认购成交为零。成都主城五区有效订单不到50套。
  所以,撇开疫情的因素,就房地产经济本身而言,我们过去挂在嘴边的所谓城市化、城镇化红利真的已经翻篇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陶瓷行业首先受到影响的必然是主流企业,因为这意味着曾被寄以厚望的渠道下沉前景并不乐观。
  具体分析下来,首先起码三四线市场增量已触到了天花板;其次,主流消费人群正在加速迭代,年轻购买者产品需求的偏好正在接近一二线市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主流企业在三四线市场品牌化运营还是终极方向;再次是抢夺三四线地区存量市场主流企业并不一定有优势,因为这样的地区更倚重经销商个人的资源禀赋及操盘能力。
  05百强房企1月"腰斩"
  这两年人们越来越看明白了,只有一二线城市因为对人才,对年轻人始终有巨大吸附力,所以,其楼市你才"永远可以相信"。
  不过即便如此,在当前的楼市转型期,一二线城市要恢复增长,尤其是健康增长,还是需要假以时日。
  比如,叶檀财经前天就转发"财联社讯"的消息,说"一月房企销售集体大跳水",具体指,万科1月销售下滑50.19%,近年来最大降幅,碧桂园降9.8%、融创降20.6%、金地降38.36%、旭辉降47.9%、融信降47%、花样年降77.8%。
  文末,叶檀还不忘评论说:"碧桂园其降幅最小,但销售均价跌幅较大,超过了10%,说明碧桂园在促销甩卖回笼资金,这是值得关注的地方,其他房企的销售腰斩在预期范围内。"
  这两天大家都在转万科掌舵人郁亮的一个内部讲话,几乎是全网刷屏。
  万科1月份在深圳万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2022年年会,主题是"敢拼就会赢"。
  郁亮提到,2022年是万科"背水一战"的一年,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
  他认为,房地产市场已进入"黑铁时代",迎来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市场分化会越来越明显,二是行业规模开始萎缩。
  因此,在文化方面,万科强调八个字,就是"节衣缩食、战时氛围"。
  按郁亮的意思是,"万科的组织也要建立新的锚定点,福利、补贴等都要跟黑铁时代相适应。"
  因为确实,作为龙头企业的万科,2月8日发表的1月份销售情况简报已显示,当月合同销售356亿元,同比减少50.19%。这种腰斩的业绩对万科内部的震荡可相而知。
  其实不止前面提到的几家知名房企,据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百强房企单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256亿元,环比下降46.3%,同比下降39.6%。
  再如果把时间拉长点,我们看到,自2021年下半年起,百强房企销售额连续七个月同比负增长,连续三个月同比降幅在35%以上。
  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这样一条"下滑通道",作为陶瓷企业,2022年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调整策略?这确实是三四十年不遇的严峻考验。
  起码,对主流陶企而言,尤其头部企业,要想做到200亿、300亿,甚至更大的规模,光靠瓷砖一条赛道,其难度会非常大。
  头部企业即便有上市资源支持,但如果运营模式不创变,运营能力不提升,靠原有固化思维内卷式发展,要想上几百亿体量,几乎不可能。
  走并购模式可能是头部陶企未来做大的必选项之一,这将考验其资本+管理文化整合能力;另一个选项是依托岩板及成品交付模式,真正跨界到大家居领域,即探寻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本文作者 | 华夏君

双碳导向下的地方产业发展新思路作者林文棋(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魏珂(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咨询师)吴梦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城市未来研究部产业研究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氢能源概念潍柴动力中国能建美锦能源中国石化,调整好没1。潍柴动力汽车配件业氢能源燃料电池高端装备近期消息面上公司柴油机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1,现在市场主流产品46氢燃料电池系统大规模应用,配套潍柴自主开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中国重汽三大概念股被主力资金抛弃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近三日上证指数上涨0。41,A股成交金额较前三日增加5。56,主力资金近三日大量净流出的概念共有252类,其中主力资金净流出前列的概念是融资融券富时罗素概念股标中国贸易传来捷报,南海却迎来不速之客,解放军立即行动在最近20年时间内,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国际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中国年开启而就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正式开幕之际,中东六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先后访问了中国。长春高新罕见两连跌停,政策密集出台的医药股今年怎么走?2022年开年,龙头股股价的急跌,又为医药板块的投资蒙上一层阴影。1月20日,长春高新(000661。SZ)股价连续第二日跌停,市值跌破900亿,两天市值蒸发200亿。此前,医械茅核电产业跨越在安全与高效之间走硬核发展之路2022年1月1日22时,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是全球第三台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机组,年发电能力约100亿度。一场开门红,掀开了我国核电2022的发展新年历我国明确十四五时期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巩固实体经济根基来源人民网原创稿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国家能源局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中国发展网讯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意见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深化能源恒大突遭广东政府点名!多个项目已被国资接盘,许家印翻身有望?1月20日,恒大系股票全线大涨。其中中国恒大盘中直线拉升,一度涨超9。消息面上,20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广东省此次除了晒出2021年的成绩单表明2022年落在稳字当1月19日北向资金净流入前10名称涨幅净流入(亿)行业1招商银行1。417。98银行2亿纬锂能7。815。58电力设备3国电南瑞3。124。45电力设备4宁德时代2。864。18电力设备5平安银行0。123。5美国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激增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的一周内,美国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攀升至286000人,远高于此前一个记录周期(1月2日至1月8日)的231000人,达到
价格继续下调!今日尿素价格行情及后期走势2022年1月20日今日主流地区多数企业价格也向低端水平靠拢,不过整体成交情况不一,市场氛围依旧偏弱势。短期来看,因为春节的临近,刚需比较有限,而下游虽然是有储备需求,但多是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所以目前央行送大礼千股涨停爽约不是机构脑子进水而是市场转弱A股走势总是任性的让人发狂,有专治不服症的美誉,货币政策对A股的影响很难判断,在于收紧货币政策意味着牛市很快就会结束,但是宽松货币政策信号往往是涨跌参半,更不代表牛市来临。2022徐小明周五操作策略今天市场出现了大分化,指数只微微下跌了3个点,跌幅只有万分之九。但今天个股的跌幅非常大了,大盘白色线和黄色线敞口特别大,超过了2。涨跌家数比超过了一比四,全部股票中位数跌幅超过了2美国财政部中国结束大幅减持美债的状态,894吨黄金已运抵中国据美国财政部在1月19日最新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也显示(美债官方数据会有两个月的延迟惯例),在日本英国和卢森堡等美债持有者的带头增持之下,外资在2021年11月持有美国公债规模再联合利华不会增加对葛兰素史克消费者医疗保健部门680亿美元出价光刻机需求旺盛,阿斯麦Q4利润继续超预期每经记者蔡鼎摘要光刻机设备需求高烧不退,阿斯麦Q4利润继续超预期埃克森美孚2050年实现碳中和特斯拉车主使用Autopilot时撞死两人被控重罪中国电信将与控股股东确定具体的稳定股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非法代理维权等套路行为北京商报讯(记者宋亦桐李海颜)1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套路营销行为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强制捆绑搭售误导销售砍头息等侵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Stellantis集团庆祝其成立一周年,加速转型成为移动出行科技公司Stellantis集团在其成立的第一年里致力于把握全新移动出行时代的机遇,提供创新敏捷高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带来全球出行方式的改变为集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取得了令人瞩零工经济的灵活用工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出了基于数字经济的新就业形态。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公布的数据,国内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他们撑起了零工经济新业态。以中国将近9亿劳动人口獐子岛预计2021年净利同比下降39。459。6澎湃新闻记者彭艳秋1月2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0万元9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3959。59。预计2021年商务部202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人民币来源人民网原创稿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记者赵竹青)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20日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发展。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人民币,同比1月20日A股早餐(周四)今日导读国资委推进钢铁领域重组整合需求预期正持续改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得到政策力挺行业景气度提升国产大飞机C919预计今年交付产业链发展进程提速万里股份置入磷酸铁锂资产建业股份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