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 齊桓公唐明皇,二君皆始治终亂,而皆起于好内。 齊此天人盼,協彼晨景飛。 齊世篇亦有此語,文稍異。 齊會魏伐趙,又伐燕,取十城。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 齊之以禮,則刑以舉矣。 齊賢勤究民弊,務行寬大,行部遇投訴者,或召至傳舍榻前與語,多得其情偽,江南人久益稱之。 齊桓公死于此宮,見前。 齊伐魏,將田忌用孫臏謀,喊電而趨大梁。 齊人相絞訐爲掉磬,北海人以激事爲掉磬。 齊物言弱喪而不知歸,以生為喪,即寓形宇內之意。 齊烏餘襲我,高魚有大雨,自其竇入。 齊心懇告俱成妄,何不潛思荅上天。 齊年者,謂京也,與安石同歲,在中書多異議,故云。 齊天,平州節度使蕭思猥之女,耶律隆運甥也,有容色,隆緒愛幸特甚。 齊王處孟子,未為不可。 齊文宣臨死,患惡疾,不勝楚痛,命劉桃枝背負而行,鼻涕淋漉。 齊梁之際,小賦為多,故判其區畛,以明本末。 齊賢字仲思,號益齋,高麗人。 齊暉晨玄隱符,冲容育鬱離沙天玉清七觀无生虛皇金靈君所佩,以朱書黃繒九寸。 齊人,孟子弟子,居於陵。 齊景公封晏子以都昌,辭而不受。 齊昌徙居社南,因以爲氏。 齊沈僧照別名法朗,攸之之孫也,記人吉凶,頗有應驗。 冬,齊侯、衛侯、鄭游速會于安甫。 齊、魯專經之學,誦書之外,不知其他,登第之後,至於官政人事,漫不通曉,此弊深宜改更。 齊高元榮學尚有文才,長於几案。 齊人纍之,吾名曰越石甫。 齊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 齊襄王時,荀卿三為祭酒。 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齊懿公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乗。 齊正勇敢,三軍如一,此皆在於為政者也。 齊冉猛逐之,顧而無繼,偽顛。 齊眉舉桉,耀居之嘉聲。 齊桓不背曹劌亦云曹沬之盟。 齊威王烹阿大夫,封即墨大夫萬家。 齊物論之天行、天鈞、天遊與此天放,皆是莊子做此名字,以形容自然之樂。 齊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嘗嗔怒,經霖雨絕糧,遣婢糴米,因爾逃竄,三四許日,方復擒之。 齊有掊子者,材可以振國,行可以獨立,事父母孝謹,鄉黨恭循,念居貧無以為養,施信義而游者久之矣。 齊惠公卒,公子無野繼,是謂頃公。 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 齊王使人來,欲力疾視朝,而見孟子。 齊本欲圖紀,而魯方以姻國為之歸后,故齊怨魯,而衛與齊黨,不會桓公,至是齊、衛要鄭來伐! 齊人欒某因官家汴,既沒葬焉,有弟利其資產,迫嫂發所藏返葬于鄉。 齊集義民萬人出城助戰。 齊眉雅慕孟光賢,椎髻荊釵十五年。 齊亂,大夫丙歜殺其君懿公,立公子元,是謂惠公。 齊隊伍,列旌旗,轅門宣將令,馬頻嘶。 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 齊桓內行,則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 齊,汲古作濟,依宋元本。 齊舊為伯國,大于衛,故序衛上,戚不言衛,蒙上也。 齊已言取之矣,其實未之齊也。 齊人以其蹢子而寄之宋,謂其可以守閽也。 齊陰人祠華蠶,設祠室也。 齊侯淫,諸姑姊妹不嫁者七人。 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帷,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齊人龍亦有勞績,如有應補之缺,聽該將軍題補。 齊萬物而言,謂之道德。 齊宣之言,有強拒孟子之意。 齊人執衛行人北宮結以侵衛。 齊梁文格卑靡,此學獨有千古。 齊鵬鷃之大小,等鳧鶴之長短。 齊宣王卒,子湣王地繼。 齊伐魯,敗魯師,公徐步而行。 齊侯不射君子,而敗於晉,宋公不擒二毛,而衂於楚。 齊家治國平天下,事事無礙法界也。 齊丈人之葬永錫也,女祔焉。 齊人老爺日後新宅游耍。 齊魯空千里,星辰僅一層。 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 齊王景達、陳覺奔歸金陵。 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 齊武帝二年,魏孝文帝十三年。 齊大寧元年除衛尉少卿,使陳還,遷吏部郎中,天統末卒。 齊已取之矣,其言我何? 齊豹作不義,其書為盗。 齊王大說,遂尊重薛公。 齊建武二年停東川採訪真祕,三年乃反。 齊物我於梯米兮,曠窮途而奚恤。 齊蠋與楚龔,相期各風尚。 齊文宣之初立,留心政術,務存簡靖,內外肅然,軍國機策,獨決懷抱,常致克捷。 齊永明中,忽有大羣鴿從西北來,下集霍門溪,溪谷填塞,彌漫數里,多所踏籍。 齊之魚鹽旃裘,兗、豫之漆絲絺紵,養生送終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 齊景公伐宋,過泰山,夢二人怒。 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衞謂之輒。 齊景下才也,而晏嬰大賢不敢不竭其誠。 齊大夫麻嬰之後,漢麻達,註論語。 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齊日月之大明,等乾坤之永壽。 齊竟陵王子良開西邸,延才俊,遂命為士林館,在雞籠山。 齊人謂之搏黍,冬藏谷中,二月始鳴。 冬,齊侯衞侯鄭游速,會于安甫。 齊高厚帥師伐我北鄙,圍防。 齊、韓、魏共攻燕,楚王使景陽將而救之。 齊武帝以巴東王子響叛逆,攺爲蛸氏。 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齊郡,縣十二,有臨淄,師尚父所封。 齊之清濟濁河,足以為限,長城巨防,足以為塞。 齊人又呼社公,亦言網公。 齊張仲、曲成侯以善擊刺學用劍,立名天下。 齊契三光,高步帝軒,一如告命。 齊桓始伯,必假仁義,取賂之事亦未必有也。 齊嬰志弱而氣彊,故少於慮而傷於專。 齊、魯以入之,利己之私也。 齊魏二國,約誓立盟,不相征伐。 齊桓卒,豎刁易牙之亂作。 齊楚二人所行若此,而未嘗自以為非。 齊高既專廢立,不從者半,齊高乃入守朝廷。 齊遣晏子使寡人之國幾至矣。 齊之孟嘗,魏之信陵,趙之平原,楚之春申君,待士下客,招會四方,各三千人。 齊虜以口舌得官,今妄沮吾眾,械婁敬于廣武,以三十萬眾,至白登,高祖為匈奴所圍,七日乏食。 齊賢本傳云清遠軍陷,乃命齊賢出使,蓋誤矣,賊陷清遠在九月二十,此時未也。 齊二象以分靈,冠五行而潤下。 齊契正真之果,俱登快樂之鄉。 齊望綵樓呼萬歲,祥雲只在五雲邊。 齊梁文人,競尚藻豔,淫辭害義,觀戒莫聞。 齊有三鄒衍之書,瀇洋無涯,其文少驗,多驚耳之言。 齊桓橫尸而未殮,繆嬴抱子以號廷。 齊田和會魏文侯于濁澤,求為諸侯。 齊國五素不得一紫,齊王患紫貴。 齊性奢綺,蒙衝鬭艦之屬,望之若山。 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 齊潔既久,情義清虛,於是百體四肢,一時忘遣,輒然不動,均於枯木。 齊、楚、吴、越皆嘗勝矣,然卒取亡焉,不達乎持勝也。 齊人欲以尸易魏兩名邑,魏不與,齊人怒,將殘魏尸而再攻。 齊後拜言功朱表,告下三簡降聖,設醮謝恩。 齊入王叔帶于周,秦、晉徙陸渾之戎于伊川。 齊武帝時有小史姓皇名太子,帝易名為犬子。 齊人獻女樂,孔子去魯。 齊國夏曷為與衛石曼姑帥師圍戚? 齊髡豪飲之能,詼諧間作。 齊中禁不可刺,若刺之使人齊中惡瘍,漬矢出者死不治。 齊放崔氏于衛,疑亦類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