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鹽鐵副使、工部郎中、直史館李壽朋簄俊任俠,不憚繁劇,祠西太一,飲酒茹葷,暴中風,卒。 鹽課館、郭逢年、張閣觀、吳溫五、新興莊、五軍營、秀才莊各捐銀二元。 鹽課所入,每月支發鹽戶及經費外,悉存府庫,造冊申報,以充兵餉。 鹽商、當舖,久經嚴禁。 鹽鈔舊法,每蓆六緡,至是二緡有餘,商不入粟,邊儲失備,朝廷疑之,乃詔陝西東路轉運使皮公弼入議其事。 一、二等侍衛月支鹽菜銀四兩二錢。 鹽水港鹽館委員龔若成,系劉璈姻姪。 鹽課等項之羨餘所可措也。 鹽、鐵、均輸,萬民所戴仰而取給者,罷之,不便也。 鹽水港渡,廳南十七里。 鹽道趙廷標平日好為詩,三桂請詠金剛。 鹽直益賤,販者不行,公私無利。 鹽池醴泉,隨處而出,靈芝夜光,遍挺園苑。 鹽利則為中國自生、自運之利。 鹽茗即至,願賜檳榔,斧常須食,謹啟。 鹽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消,云是真消石也。 鹽法,兩法或不相關,往往重出。 鹽水港亦中港社番之地,與香山對峙,為泉人所拓,凡十數社。 鹽則不甚惜,以海濱得自晒用。 鹽臺于洲仔尾、淡水兩處。 鹽之外復有千章之木,萬斛之辛。 鹽自曝,用鹿豕魚酒則上珍。 鹽利食於人、榷於國者,什居七八。 鹽湯洗,搗地黃葉貼之。 鹽鐵副使任布請鑄大錢一當十,度支判官許申請以銅鐵雜鑄,朝廷下其議。 鹽并課閣本、活字本均同。 鹽如雞子大,青布裹燒赤,內酒中頓服,當吐惡物。 鹽稅司,當考正月二十二日。 鹽禁限於行鹽之地,而在在有之,故其法拘而難行。 鹽鐵使陳恕嘗建議,以為傳法院費國家供億,力請罷之,言甚懇切,上不許。 鹽水埔外委一員或額外一員,兵一十九名。 鹽鐵副使、司勳郎中林濰為少府監、知滑州。 丁外艱,服除,調兩浙轉運鹽司副使。 鹽埕二千七百四十四格,共徵銀二千四百三十六兩一錢四分三釐五毫。 鹽船無貨回載,鹽價必貴。 鹽徒、盜賊既決而又鐐之,使居役也。 鹽船無煤回載,鹽價必昂。 鹽埕共二千七百四十四格,所出之鹽,盡數用斛盤量收倉。 鹽務系知府專管,各兵從無販賣私鹽之事,可以查問得的。 鹽價湧貴,山谷民為淡食者絫月。 鹽、礬、硝、石膽、青礬、黃礬,研細,瓦器醋調如稠糊,以雞翎刷上,火上炙,撇水中三四次。 鹽驛道楊弘緒才情頗好,辦理鹽驛事務亦能盡心,可以策勵之員。 鹽須乾,天須晴,七日,大馬一啗一升,小馬半升,用長柄杓子深內咽中,令下肥而強水草也。 鹽倉亦多倒壞,茲於整舊之後復行添蓋,新舊共計二百餘間。 鹽池累歲苦積水,鹽不成,殿中丞范航使還,具奏其事,乃復置焉。 鹽水略煮,才色變便撈起,擘開留全殼,螯腳出肉,股剁作小塊,先將上件排在殼內,以蜜少許入雞彈內,攪勻澆遍,次以膏腴鋪雞彈上蒸之。 鹽成運納於場,而發其價。 鹽水港,距城南二十五里。 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鹽務則督銷、分銷,局卡林立,大率以候補道員為總辦,而會辦、隨辦各員,其數不可勝計。 鹽鈔二百萬緡,可均給諸路。 丁未,詔參知政事王隨、翰林學士承旨盛度各與一子官,以嘗詳定解池鹽法也。 鹽錢買得娼樓宿,鴉鵲鴛鴦醉莫分。 鹽城更比蕪城遠,安得腰穩駕鶴輕。 鹽,官物而賣於商者也,雖轉贩他所,似不得更有稅矣。 一、洋務隨員鹽大使馬復賁薪水銀一百十八兩。 鹽水結成,磈礧相連如房,故曰蠣房。 鹽澤之水入地伏流,至青海始出,而大河之水獨黃。 鹽鐵副使林特、戶部副使崔端同判留司三司。 鹽價每石二錢,徵餉四錢。 鹽菜甕山,距城北三十里。 鹽、糖、油、酒、茶、麴。 鹽一升,磁石十四兩,醉一升,以醉和,稍將險鏡穿於長鐵著上,片片去三分。 鹽水港、笨港、麻豆社等處被賊匪搶占,已節次諭令常青等迅速剿殺。 鹽能除一切大風疾痛者,炒熨之。 丁丑,詔淮南、兩浙、荊湖南北、江南東西路提點刑獄趙濟、王庭老、毛抗、李平一、晏知止、陳倩並兼提舉本路鹽事,歲較鹽課增虧取旨增減磨勘年,升降資序。 鹽三人一合,四石一斗六升。 鹽官船積鹽,或三四船,或四五船,雙結續編,不絕數十里,相隨而行。 鹽戶晒鹽,例於春冬,春曰大汎,冬曰小汎,以夏秋多雨也。 鹽酒之法既未可弛,即須嚴禁。 鹽價騰貴至一兩二、三錢。 鹽池歲調畦夫數千種鹽,而鹽支十年未售,向奏損其數,至今便之。 鹽官詩人董羅石,晚年棄舊學,從陽明先生遊,即所謂從吾道人者。 鹽膽米,左味煮帝男帝女,三日三夜,左味調黃作匱,養一七日也。 鹽運使銜補用道臺南府正堂唐,為轉飭事。 鹽宗祠石小香巖,迢遞朱闌映碧杉。 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 鹽長之國有人鳥首,名曰鳥氏。 丁巳,詔諸軍戍邊,其在營家屬,並給以茶鹽。 鹽場濱海,以舟運於廉州石康倉。 鹽石值二錢,徵餉四錢。 鹽官縣自三月至是月,地產物如珠,可造飯,水產菜如菌,可為葅,飢民賴以充食。 鹽鐵見經濟,論不同迂拘。 丁未,詔諸煎鹽井役夫,遇天慶等四節並給假。 鹽出既衆,低價易之,人人食鹽,鹽不停積,嵗入必敷。 鹽埕俱在臺、鳳二縣,共征銀二千四百三十六兩一錢四分三釐零。 鹽鐵判官、司勳員外郎劉立之為契丹正旦使,內殿崇班李中祐副之。 鹽將孤艇待,網藉百夫牽。 鹽水港為嘉義咽喉,郡北屏障也。 鹽釐一節,言官時時論及之,近曾國荃又有川鹽加釐之請,應由部通覈,推廣議行,至從前西征需餉,協解不敷,全資洋債,近日粵防經費,亦貸諸洋商,原屬一時權宜之舉。 鹽課一百四十五錠二十四兩三錢。 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 一、新竹鹽館向章每七二洋一圓賣鹽九十斤,又釐金錢一百八十文。 鹽課系自為奏銷,而鹽折附之。 鹽樹腳、三張廍等各莊應歸三丈,計得六分。 丁亥,徙封錢俶為淮海國王,以其子鎮海鎮東節度使惟濬為淮南節度使、奉國節度使惟治為鎮國節度使,平江節度使孫承佑為泰寧節度使,威武節度使沈承禮為安化節度使,浙江西道鹽鐵副使崔仁冀為淮南節度副使。 鹽運使銜、在任候補道臺北府知府,為申繳事。 丁巳,詔鄜延路經略司緣邊隨市價增錢鬻鹽鈔以聞。 鹽水端上來,舒眉衣伸出舌尖試了試溫度,然后一邊給章玫一匙一匙地喂,一邊間或停下手來在章玫的胸口上撫摸著給她順气,嘴里還黃鸝鳥一樣地說著安慰人的話。 鹽務一項名為利藪,焉能逐場盡得廉勤之員而用之,朕謂全不在此,只在總理得人,但能使屬員咸知總督係秉公執法,有犯必究,斷不姑容之大臣,則諸弊除矣。 鹽戶積欠鹽七萬七千七百餘石。 鹽運使司運同加一級吳春祿捐銀一百二十元。 鹽州亦有,黑力稍軟,波斯國者為上。 鹽提舉銜捐升布經歷,指分福建補用到省。 巡鹽御史李挺于浙江,命都察院無得推缺。 鹽課本銀不足,則以餘租撥湊。 鹽鐵論水旱篇亦有此文。 鹽在本境銷行,每歲約五六千石。 鹽戶舊欠,十分除一分。 鹽,一人日支半合,一月一升五合,一年一斗八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