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饑饉癃殘,感戴當年之周急。 饑寒來北海,涕淚睹南陽。 饑鬼在人間,食人糧食盡。 饑凶,宋元本作凶饑,依汲古。 饑,則盡無祿,稟食而已矣。 饑則憂食,寒則憂衣,衣食既足,憂當積蓄。 饑饉之春不賑朋戚,多稔之秋饗及四鄰。 饑而食、渴而飲者,聖人之道也。 饑則生姜嚼水,佐以草木之實,云可支一月。 饑羸形骸黑,枕戈待明起。 饑餐橡實和山芋,渴飲松黃與石茶。 饑飡黃碧花,渴飲瓊林漿。 饑溺滿前皆赤子,精華未竭得旁枝。 饑而心痛者,名日饑疝,龍膽、附子、黃連分等,搗篩,服一錢匕,日三度服之。 饑召兵,疾召兵,勞召兵,亂召兵。 饑食寒衣養色身,不知浮幻盜心神。 饑寒難療,浪說文章好。 饑飽有則,調攝有時,有添心補心瀉心之法,有布軸毛軸藥軸之施。 饑寒各流浪,感念傷我神。 饑渴寒暑陰陽之患,窮極不行,亦天時也。 饑貧之民,無路逃死,必將聚為盜賊。 饑鳥尚銜庭下粒,老牛猶飲穴邊池。 饑狐日食餓死屍,老烏夜叫逃亡屋。 饑則食火炭,渴則飲火精。 饑而不損,茲謂大荒,厥災水。 饑而食,寒而衣,有生者不能免其欲,有欲而不足則争興,君臣之分所由以辯也。 饑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檄飾之患,後有鞭笑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饑則喫飯去,飯罷則打睡去。 饑不得食寒不衣,身無翅翼誰能飛? 饑來隨分巡門乞,飽後歸庵學解牛。 饑餐黃璧花,渴飲瓊根漿。 饑窮轗軻,好琴酒編詠。 饑烏啄冬雪,獨雁號寒郊。 饑民有食烏昧草者,擷草進御,請示六宮貴戚,以戒侈心。 饑渴永消滅,食之赴瑤池。 丁丑,江南東路轉運司乞米三五萬石賑濟饑民。 饑寒莫可療,汲泉煮清茗。 饑疫之年,鄉村人戶迫於朝夕,往往逃移。 彼一切以饑渴之害為心害者,養其小而失其大,謂之自求口食則可,謂之自求口實,則失之遠矣。 凡物饑耗曰枵,人饑曰枵腹。 凡人饑,欲坐小便,若飽,則立小便,慎之無病。 忍饑自苦,日夜不休,豈為久活之道? 忍苦饑寒無報應,不覺方寸寸能生。 初,泉州饑民剽擄海上,出沒無恆,而芝龍為之魁。 念奴受饑荒,囊篋無些個。 加之以饑饉薦臻,人至相食。 加之以饑馑,迫之以重斂,其勢必無以自全。 十七年春二月,澎湖饑,詔命鎮道發帑賑恤。 恐汝饑虛,我此一器之中先盛上界太虛天廚,欲施汝等無上法食。 十室九啼饑,碗燈問誰借! 半生饑渴一朝慰,話長不覺雞聲催。 即今饑民不少,自四月後,官罷糶米、散粥,人情皇皇,日就死所。 去其饑疲,用其精壯,合隨帶之省兵計之,其力尚嫌單薄。 又告饑覓飯,愈食愈不言飽。 又饑渴時與以飲食,寒時給衣,乏時給財,皆是自己未肯用者。 又饑鳶高唳,海鶴驚飛。 又饑鳶高唳,海雀驚飛,則踰日必風。 又言若遭饑饉,而父不肖,寧贍活餘人。 又不得饑,饑即虛,虛即風增極。 又饑鳶高唳,海鳥驚飛,則踰日必風。 又饑鳶高唳,海雀驚飛,踰日必風。 又青海、蒙古饑饉,匿不上聞。 又饑鳶高唳、海鳥驚飛,踰日必風。 又為粥以食饑者,賴活者不可勝計。 又饑鳶高唳、海雀驚飛,踰日必風。 又饑鳶高唳、海雀驚飛,則踰日必風。 又饑鳶高唳、海雀驚飛,則踰日必風。 又饑鳶高唳,海鳥驚飛,踰日必風。 又饑鳶高唳、海鳥驚飛,踰日必風。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之饑。 古人以為美撰,今饑歲人猶採以當糧。 只為不信饑饉起,饑饉折磨苦眾生。 抱己饑己溺之痛,開倉賑卹,民賴以生。 各自饑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同州饑,民有鬻子者,遣官馳驛存撫賑濟之。 同是饑驅客,相憐磊落才! 否則惟柔懦之民,甘為饑寒忍耳,其強黠者,必致迫而為盜。 斯民饑飽在公抱,斯地老幼皆公兒。 四月熟,久食不饑,爾雅所謂,皇,守田也。 四十四年,冬饑,詔蠲三縣糧米。 四十六年,冬饑,詔蠲糧米十分之二。 旋花,本功外,取根食之不饑。 因饑餓日久,故飲食滔滔,樂不可言。 春二月,淡水大雨雪,饑,斗米千錢。 因與饑民合勢,嘯聚山澤。 因而啼饑呼寒,大半鶉衣鵠面。 坐見饑荒,諒萬兆之積過浩繁,而司土之神明譴責匪縣,帝力莫顧民哀。 坐久矣,我饑,公幸有以啗我。 城中官民出迎,皆饑羸無人色。 木饑火旱,豐凶無一定之常。 木星守,昭穆失序,人饑,多病。 未饑先食,未飽先止,此養生家之訣。 末僚捧檄來拯饑,鼎灣、奎璧隨驅馳。 大王,譬如有人饑渴欲求飲食,疾病之人求於良醫,苦惱之人求於救護。 大明七年,饑荒少糧,其里王文清以錢食與嚴,求得之,因在王家。 大夫無兼年之食,遇天饑,臣妾輿馬非其有也。 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饑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廣水,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可乎? 天下有甚於饑食渴飲之道? 天下之人所以饑乏不足,以其君上食用,賦之太多。 天下之所以饑乏不足,以其君上食用賦稅之太多故爾。 天下之民所以饑之不足者,以其君上食用賦稅之太多故耳。 天時荒歉稻粱枯,致使饑民欠賦租。 太原士民,如饑失乳,闔邑兒啼,詣闕乞留,仍治舊邑。 夫饑寒并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然則溫飽并至而能不為善者希。 夫衣人在寒,食人在饑,激江水以迎轍魚,不亦晚乎? 夫苟迫於饑寒,奚暇治乎禮義。 夫人以饑渴起見者,無非為此身耳。 夫聖人之為治也,必推其身心以及於天下,故當食而思天下之饑,當衣而思天下之寒,愛其親以及天下之老,愛其子以及天下之幼。 夫萬民之饑與遠蠻之不討,何者為大? 夫內無饑寒之累,外無劫奪之憂,處上而人敬,居下而無害,君子之道也。 夫內無饑寒之累,外無劫奪之憂,處上而人敬,居下而無害,君子之道也。 夫父子之恩,信矣,饑餓棄信,以子為食。 夫如是,水旱饑穰,有歲運也。 夫大凶年,凡物無一善者,人人皆饑寒,啼呼哭泣,更相尅賊。 夫饑而用不足,而告之以徹,尤今世之所謂迂者也。 夫饑者特一飯之莫繼,而茫然方來之日長。 夫饑寒並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然則溫飽並至而能不為善者希。 梁惠王不忍其民之饑,至東敗於齊,西喪於秦,南辱於楚,又可忍哉。 欲將饑溺同懷抱,漫說文章謁後塵。 如饑得食,讀之數反,淚瑩然凝闌干。 如饑之必食,寒之必衣,由身而家,由家而達之天下四方,由不可斯須離,至百世千世萬世而不可變,其是之謂教,而道存乎其間。 如人饑而後食,渴而後飲,方有味。 如此而兵可無饑寒之苦矣。 如何饑鼠殘膏戀,嬾上華堂玳瑁筵。 如凶年饑歲,溝壑死亡,兵戈擾攘,僵尸暴骨,吊祭不至,精魂無依。 如國無君主,人民皆饑饉,我等亦如是,失廕及法味。 如饑鷹側翅,一擊卽逝。 如此即得承所受於天地,而不罹於饑寒之患。 如享太牢,如饑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也。 如今不怕肚中饑,溫溫壙中,且自棲遲。 如饑渴漸有力,如喫諸般果木茶湯自意,不可食肉,大忌也。 子卿以奉使困饑雪窖、洪皓以迎請流遞冷山,節烈尚矣! 子作黍食之,令人不饑。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是以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