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顖门肿起定为风,此候应医也不中。 顖与信同音,凡前后信及百会开而虚,名解颅。 顖会在上星后同身寸之一寸陷者中,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 顖印皆青,同上证病危。 顖门肿起定为风,此候应知最是因。 顖印皆紫红,此同前上证皆轻。 顖会在上星后同身寸之一寸陷者中。 顖下,为伏委骨者一,俚人讹为伏犀骨者是也,无势髓。 顖会在上星后一寸陷中,针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人八岁已下,不宜针,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不痛,病去即痛。 顖会在上星后一寸陷中。 顖、项、鼽、目、腰、背、腘、踹诸证,皆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 顖会,主风头眩头痛颜青。 顖门肿起,红青脉交横见,不治。 顖陷者,始因脏腑有热,渴饮水浆,致成泄利,久则血气虚弱,不能上充脑髓,故顖陷如坑,不能平满。 顖会在鼻心直上入发际二寸,可容豆是穴,灸七壮。 顖填者,顖门肿起骨高突也。 顖会一者,督脉之上星。 顖陷唇干目直视,口中冷气卧如痴。 顖项鼽目腰背腘踹诸证,皆经络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 顖门仔,十岁以下之小孩也。 顖会在上星后同身寸之一寸陷者中,刺如上星法。 顖会穴灸七壮,治鼻齆鼻痔。 顖填者,肝气盛风热冲上而成此候也。 顖门不合,脐上脐下各五分二穴,灸三壮,灸疮未发先合。 顖门宽大,受病深重,恐药难疗,不可不慎也。 顖门先红及印堂青,此心之微邪淫水。 顖陷则冷也,肿则热也。 顖门青及印堂红,此肾之正邪克心火,必危。 三、顖门乃母气血充实,令儿顖门坚实而耐养。 顖会,在上星后一寸骨间陷者中,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顖门红脉,受热受惊之候,主不时惊跳,时多啾唧,夜啼难睡。 顖門未合,若針,不幸令人死。 顖陷者,谓顖门陷下成坑也。 顖门红脉肿凸,此风热痰生惊,正缘热气上冲攻急,心胃有热痰不止,渐成惊风之候,以凉剂去痰解热即安。 顖會一穴,在上星上一寸、陷者中是穴。 凡小儿顖肿顖陷,汗出不流,如珠如油,舒舌出口,舌肿发惊,泻黑黯血,发直如麻,皮肤无血色,此心绝也。 凡小儿生下一月日内,或顖门肿,此乃受胎热气,即用黄蘗膏涂于足心涌泉穴,如陷即用半夏膏涂手心。 凡骨软、行迟、齿迟、语迟、顖门开大、疳热、脾泄之类,多有由于母气者。 凡惊风之时,手散眼闭,口张顖陷,鱼口气急,吐沫喷药,昏不语不啼,口噤绝不饮食,遗尿失屎,面赤如妆者,皆不可治。 前顖又曰信门,道家为泥丸,后信名脑后顶门,头中心顶上又名百会穴。 前顖又曰信门,道家为泥丸。 前顶在顖会后同身寸之一寸五分骨间陷者中,刺如顖会法。 前顶在顖会后同身寸之一寸五分骨间陷者中,刺如顖会法。 前顶,在顖会后一寸五分骨间陷者中,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前顶在顖会后同身寸之一寸五分骨间陷者中。 急以六君子汤加附子,一剂诸证顿除,顖顶顿起而安。 惟小儿不可刺顖会,为肉分浅薄,恐伤其骨。 惟小儿不可刺顖会,为肉分浅薄,恐伤其骨。 又有运不省人事者,以手遏于顖门。 惟取神庭、上星、顖会、前顶、百会血。 又后顶顖乃父之精,元气充实,令儿后顶上坚硬而耐养。 又将其幼孩老汉、踏伤顖门身死。 又有生下五六个月后,顖门已合而复开者,此等小儿大数难养。 又云,凡相殴有致命之处,有致命之伤,顶心顖门等处,此速死之处,脑后肋胁等处此必死之处,骨裂脑出,此致命之伤,致命之伤,当速死之处,不得过三日。 又灸顖会、前顶、上星、百会。 又有顖陷者,或因泻痢,或小便频数,或曾服清药以利小便,或本怯气弱,或别病缠绵,皆使脏虚而不能上荣于顖,故令顖陷也。 发际后中八,谓神庭、上星、顖会、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八穴也。 发上一寸上星位,发上二寸顖会良。 后顶在百会后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枕骨上,刺如顖会法。 后顶在百会后同身寸之二寸五分,枕骨上,刺如顖会法。 后顶百会兮前顶,顖会上星兮神庭。 后顶百会兮前顶,顖会上星兮神庭。 吴江史万湖子七岁,患吐泻,顖目顿陷,天柱骨倒,兼面赤色。 右为细末,用葱白研烂,入前药末研匀,捻作饼,贴顖门上。 右入朱砂、黄丹各少许,敷纸上,剥开儿顖上发,贴在顖门上。 右为末,生枣肉杵膏,涂帛上,贴顖中,以手烘热频熨之。 右敷纸绢上少许,剃开小儿额门,贴在顖上。 右等分为末,乳汁调涂顖门上,十日自合。 右将江子去皮研烂,不去油,入后二味敷纸绢上,剃开小儿顖门,贴在顖上。 右烂研同皂角末成膏,贴顖门上,瘥。 右同研,用熟枣肉剂为膏,新绵上涂匀贴顖上,四方可出一指许,火上炙手频熨,百日里外小儿可用此。 右为细末,酒调涂贴痛处,小儿贴顖门。 在针则神庭、上星、顖会、前顶、百会。 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炮姜、木香治之而顖平,但作泻口干,用白朮散以生胃气而愈。 木香六分,白檀香为末,清水和服,仍温水调涂顖顶,取瘥。 外因浴洗、拭口、断脐、灸顖之不得其法,致有噤口、脐风、锁肚、不乳等证。 外用封顖法,或用软帛紧束。 天吊,取巨阙三寸、百会、顖门。 天南星炮为末,水调贴顖上,炙手焚之。 夫肾虚者,由胎气不盛,则神短顖开,目多白睛,面色晃白,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 欲知假者,口中气出热也,治宜发散,大青膏主之,仍用涂顖浴体法,珍珠丸下痰即定。 如母多病气血怯弱,令儿顖门虚软而不实。 如顖门上红脉引入印堂,此惊候搐动多日了。 如母多病,气血虚弱,令儿顖门虚软而不实。 气乏则顖门成坑,血衰则头毛作穗。 小儿顖颅高急,头缝青筋,时便青粪。 小儿有顖肿者,由脾胃不和,冷热不调,或怒啼饮乳,或喘急咳嗽,致阴阳气逆上冲而顖肿也。 小儿顖陷乃冷也,水调半夏末涂足心。 小儿初生,皆有顖门者,脏气未充,骨髓未完,滋养未备故也。 小儿胎惊风,当散风利惊,化痰调气,及贴顖法,甚则以朱银丸下之。 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顖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 小儿陷顖,灸水分七壮,禁针。 小儿胃气冲和,则脑髓充盛,顖顶渐合。 已据何培喝报顖门等处伤痕。 得仁生而顖二毛,故雜毛之稱,聞於南北。 心气大惊而颠疾,肾气不足而解顖,脾胃不和而羸瘦,心气虚乏而神不足之类,皆以气血不调之故也。 病重者俱灸之,轻者惟灸顖中、风池、玉枕也。 此因风邪客于肺,而鼻塞不利者,宜用消风散,或用葱白七茎,入油腻粉少许,擂摊绢帛上,掌中护温,贴顖门。 然头上五行者,当中行谓上星、顖会、前顶、百会、后顶,次两旁谓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又次两旁谓临泣、目窻、正营、承灵、脑空也。 用磁石末面糊调涂顖上,入后洗去。 面色晃白,顖陷发疏,儿渐羸瘦。 一法痘疮发热时,便用牛蒡子为末,贴顖门,可免眼疾。 咀,以生猪肪二十两合捣,令肪消尽,药成,先沐头令净,然后以药摩顖上,日一即愈。 其女兄之夫沈氏顱顖在練城,世有傳業,可茶日往記數方,還錄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