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頗聞絃歌歡樂之音不乎? 頗奈涇河小龍為婢僕所惑。 頗見婉麗,此亦金陵詞人之一也,惜它作不多得耳。 頗似九層臺上坐,空青樹樹落圓光。 頗聞他道有捽持長吏發擿司憲者,莫不稱快,然民生多艱,弊源非一,苟咨詢謀度有所未至,則興廢舉墜之方、洗寃澤物之實果何如邪! 頗聞諸州州司馬步院置獄,外置子城,司獄諸司亦輒禁繫人,甚無謂也。 一日,婁忒沒出外撞見敬瑭如此嬉戲,心內頗以為異。 頗極其思,故一時人物見於燕集之際,不減山隂蘭亭之勝。 頗知其婦翁之術,曰暖外腎而已,其法以兩手掬而暖之,默坐調息至千息,兩腎融液如泥瀹入腰間。 頗憶三分國,曾觀九地形。 頗著于令,其後寖弛云。 頗有道術,夏則衣綿,冬則單衣,外於雪中,去身一丈餘,周匝氣出如蒸,而雪不凝。 頗、牧興思意正懸,刺閨奏入五更天。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頗聞民間猶多當時教閱兵仗,亦合嚴降約束,收納入官。 頗有風尚,兗州刺史,坐受所部財貨,御史糾劾,付廷尉,遇赦免,卒贈豫州刺史,謚曰文昭。 頗聞臺灣駐防之兵,數雖二萬,操練不力,機械不精,必待選將嚴操,方能禦侮。 頗諧曠蕩意,濟世寧無心。 頗類呂氏、疑獨,但趣取無用則如本音,謂此木志趣取於無用,何鈴為社邪? 頗笑張顛,自謂無人和。 頗為不屑,亞絲卻對他們幾乎沒有概念。 頗雖不得意,依不知唐作法,日中結願畢,初夜龍壇十二天壇結願了。 頗相似,排印時容易發生錯誤。 頗似時文家作割截題,用意鉤聯,究非正軌。 頗有可觀,亦僅能仿天青而巳。 頗有風趣,妙處更在嫣然一笑間。 頗憶過從數,深嗟歲序更。 頗動詩人興,滿園蕎麥花。 頗因忠信全,客心猶栩栩。 頗欲移挽恨無術,縐眉搔首天雨陰。 頗聞使者或逗遛不發,州縣慮賦斂違期,日行鞭箠,民亦埙檢覆改種。 頗參金粟眼,漸造文字無。 頗似葵而小,葉狀如藜,有毛,汋啖之,滑蔬。 頗從厥迹,且兩賢氣同體别,而王稍聲峻。 頗以簡易為政,民甚便之。 頗以譜中所載無杭州人爲憾。 頗任俠,島主並嚴事之。 頗為勤勉,但洗馬僅有一缺,該員需次無期,可否准其於對品侍講缺出通行補用,以示鼓勵。 頗聞其國廑海外一岡脊,無大聚落。 頗好書,稍為詩句,往往有嘉旨。 頗不以李文田氏的額爾德尼昭說為然。 頗覺花非花,不悟手非手。 頗緣,觴酌有釆,而樽俎有飾,此彌侈矣,而國之不服者三十三。 頗有遺利,已置務榷之,請推其法天下。 頗縈遊子騎,脩景澹忘歸。 頗得道理明性歌,得之莫作容易看。 頗如喪家狗,纍纍敝精神。 頗聞其近日潛來江蘇,此其是矣。 頗聞大極樂福堂國土十方邊界,有鬼魔妄生,侵害衆生男女,常聞悲苦之聲否? 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頗聞父病已篤,乃與永華謀,羈元亮,而潛歸臺灣。 頗聞大福堂國十方邊土,有悲泣之聲不? 頗不容易,每有外界干擾,引誘轉移,功虧一簣。 頗愧塵務通,還為旅宿侵。 頗愛陶潛節,慷慨莫相負! 頗有道術,夏則衣綿,冬則單衣。 禁網頗僻,則莫知所這。 頗言人未來休咎,亦屢中。 頗聞購綠珠,十斛明珠抵。 頗似沈冥者,非徒游俠兒。 頗疑九成音,不在二典中。 頗行於世,兄童婦女悉誦之。 頗能言之,但每多顛倒錯亂耳。 頗知其人,重以諄屬,當作小詩贈之。 頗少也,俗曰白鹿竹,亦可作簟,潯陽郡人呼為白木竹,燥時皮肉皆赤,武陵溪中是所豐足也。 頗聞董生語,曾對西都客。 頗奈鄭孔目終日只在蕭娥家。 頗聞之,負荊肉袒而謝焉。 丁謙氏依據耶律鑄的雙溪醉隱集,另有一段頗近情理的推測,略採如下。 頗聞人家子弟多有不遵先業,游蕩好閒,或蹴踘擊毬,或射彈黏雀,或頻游歌酒之肆,或常登優戲之樓,放恣日深,家產盡廢,貧窮窘迫,何惡不為。 頗慮馬銜邀徑路,豈聞龍碩倚神姦。 丁時富、郭鎮邦、徐榮先,如以回籍,亦當並錄,然臨行時索船索夫,頗多騷擾,免追論幸矣。 頗患其不平,此據司馬光日記。 丁亥,侍禁楊承吉使西蕃唃畼囉還,言蕃部甚畏秦州近邊丁家、馬家二族,此二族人馬頗觽,倚依朝廷。 頗佳,性情温静,大似寳林。 頗有賞之者,謂評花須用白圭法,取人所棄最妙。 頗聞好事人,煆為劍與斧。 頗聞臺中鞫獄,御史多不躬親,垂簾雍容,以自尊大,鞫按之柄,委在胥吏。 頗通兵書、陰陽、六甲、星曆、推步之術。 頗牧之為將,逐單于,破束胡,滅憎林,匈奴不敢近塞而已。 頗多,註義稍廣,不得同時投進,加之俸薄,乏力修寫,瞻望宸極,無綠上達,顯顯之心,但切馳仰,後來頗有增損數字,謹別抄錄,命工鏝木,用傳同志。 頗懐月下松,披圖覔幽姿。 頗聞騰勝之區,久缺焚修之長。 頗患以供億累州民,一切謝遣之,擬以明晨問道走曲阜。 頗與顧氏入為閏聲之論相合。 頗辨其枉,引康保裔事為質,自請將兵擊賊。 頗聞日本事多由巴嘎里主持,疑此次深入,亦此虜指嗾所致。 頗怪君家使,徴求太迫人。 頗能弄脣吻,而實無才略。 頗為濤所淩轢,嘉不堪,日以濤輩誹憤語態白其父頌。 頗招納游俠,為談兵說劍,覬以邊才召。 頗疑齊物之論,荒怪汗漫,若與物情戾。 頗聞制書一出,人或哂之,蓋其素乏時望。 頗聞騷雅貴,不受樵牧侵。 頗媿塵務逼,還為旅病侵。 頗受歡迎,有許多版本。 頗聞前途兵阻,暫爾淹留。 頗解作字,净几明窗,雜陳古帖,兼之魚盎花缾,别饒清趣。 頗詳,又得無名子諸公引而明之。 頗有膚色充澤,無哀感者,梁武薄其為人,多被抑退。 頗疑漢書多出其父彪,而固蒙其名。 頗游俠好義,士人多折節與之交。 頗遊吳、越諸山,及匡廬、武夷,至輒有詩以傳。 頗通釋典,尤厭榮利,世務罕以嬰心。 頗訝與古注異,今易林以艮爲三歸,是亦以三歸爲臺也。 頗疑亞聖欺人語,濁世如何祿代耕? 頗謂聖王,以能利益一切,救拔眾生,無有厭倦,念念相因,故能成真。 頗愛燒香是鼻塵,不應緣齅又勞人。 頗識海國情形,能繪圖。 初頗驚奇,看信上用辭很客氣,只說些道賀的話,邀約的目的,說是交朋友! 初在太平班,頗韶美,苦無歌喉。 到此頗慚為政拙,去時深愧好官名。 前所述頗疏略,當以此為證。 前半頗可觀,惟結處過遠事理。 前件官久在朝廷,頗諳公事,幸期佐理,勿憚縻賢。 前信頗有戲語激怒默公之言,今則無暇複遊戲矣! 十四字,頗似仲任自注之語。 南雄山多田少,而民頗力業。 南京寺住持名如定,頗通文墨,國人重之,湛微拜為師。 南澳去省頗遠,米價最貴,臣於去年十一、二月內雇覓海船運到米三千石,先行接濟。 惟自四月後,病疫頗多。 惟吉任事久,頗見親信,而言弗阿徇。 惟第五道,主考頗加刪改。 去年百事頗相宜,若較今年時漸衰。 又二里洲仔尾,民居頗稠。 又有頗不合經術,似非晏子言,疑後世辨士所為者,復以為一篇。 又云,茹頗知巴傲,願徑由苞與中堂或總署商,乞轉。 又頗雜嘲戲,世人以此非之。 又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 又北五里至沈鹿,地頗寬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