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頒青符於土下,飛丹詔於地中。 頒爵祿於門庭,襲禎祥於院宇。 丁未,詔以涇原路蔡挺衙教陣隊於崇政殿引見,仍頒其法於諸路。 頒、賦、鋪、敷,布也。 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 凡其余聚以待頒賜,本作公,因聲近譌作余,故註云余當爲餘,謂縣都畜聚之物。 凡欲頒行應干符誥,既係凡手書篆,須當請降,然後方可宣行。 凡頒玉札,召神虎諸將。 初元後夜宴慈頒,闕角重來暖卻寒。 念崇爵之宜頒,載宣鳳綍。 初四日,頒新刻皇明祖訓及御製登極、親征、監國三詔於各郡王鎮國將軍以上,賜白金千兩。 前奏頒發,業經分別移各道督同沿海各府詳查議復。 前所頒諸路發解條式,與禮部新格不同,慮官吏惑於行用,望申明之。 前頒敕諭,官兵百姓一概免罪,炳若日星。 北直頒詔,差王俞讜、馬直同行。 北魁頒攝魄之威,南極啟煉魂之澤。 北魁頒攝魄之威,南極啟煉魂之澤。 十四年正月十九日,接受新頒巡撫關防,當即奏報啟用,並請旨撤銷督辦防務差使。 十五年十一月,奏頒臺灣郵政章程,歸巡撫管理,以候補道任其事。 十七年頒科舉式,鄉以子午卯酉、會以辰戌丑未,著為令。 十二月,頒定徵租之制,其詳如表。 十月,頒全臺團練之制。 十月戊子朔,頒曆於緬。 十八年,頒鄉約全書,每月朔望,有司偕紳衿齊集明倫堂及軍民人等俱聽宣講。 十行頒丹詔,球陽之嶽瀆增輝。 恭望天慈,允臣敷奏,頒降符章詔命,付臣奉行。 恭望道慈,允臣所奏,頒降符命,付臣奉行。 恭望特頒天命,並下冥司。 即如部頒豫工事例本省刷印,系於本年三月方始到台,距七月截卯之期已無多日。 即丐頒布洪恩,賜降符命,付臣告下,代天宣行。 即乞頒降諸天,普同供養。 惟部頒鐵斛,不致盈絀偏枯。 去年朝廷頒善救方,其惠甚大。 又次日,午前行自然朝,頒宣勅赦生天寶籙,告行九龍符命,玉清破地獄、拔幽魂二符。 又次日,午前行自然朝,頒宣勅赦生天寶籙,告行九龍符命,玉清破地獄、拔幽魂二符。 又於某日頒行玉帝詔命應天玉符,委請正令大神辛天君,檄起雷霆,收捕邪鬼。 又頒陝西四川,西夏中興,北京三處行中書條格。 又頒示解散脅從,以孤賊黨。 又於某日頒行玉帝詔命應天玉符,檄請雷霆正令大神辛君,催督雷霆,收捉妖邪。 又何為頒檄國內加兵額至十萬之數乎? 又先後督臣頒發告示,捦斬逆夷、擊沉夷舟者,賞格自數千至鉅萬不等。 又先後督臣頒發告示,捦斬逆夷、擊沈賊舟賞格,自數千至鉅萬不等,種種經費,皆所必需,實有歷案軍需所未載者。 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頒來歲十二月之朔於諸侯,諸侯受而藏之祖廟,月朔則以特羊告廟請而行之。 台惠下頒,弟已停炊待發,恐虛長者之意,謹此璧謝。 可頒赦下酆都,應亡過某等,從前或有所犯,違天負地,不孝不忠,不仁不義,故殺誤傷,六情六慾之罪,不以輕重,成赦除之。 政令初頒,輿圖忽改,經綸措施,匪旦夕事。 右盟伏取敕旨,頒降施行。 右頒降符籙付某家火主司命府君,請體太上好生之德,矜憫凡愚懇切之誠,通奏斗宮,請頒恩命,宣諭神煞,豁破天關,解禁犯於方隅,釋災衰於命限,奉符度厄,依籙致祥。 唐格則留司散頒,立名亦異。 四年十月一日,乃頒募役法。 四年十月一日頒役法,更詳之。 四年十月一日乃頒募役法。 四月癸丑朔,頒各衙門印信。 因之,日官乞每年頒曆日亦雕板印行。 朕今再頒諭旨,通行曉諭。 朝廷頒汰淘之法,定澄敍之方,天子寄其耳目於督撫,督撫寄其耳目於司道,上下蒙蔽,一如故舊。 地禁廓清,欣遂頒行之願。 朝廷已頒恩旨,分別獎勵矣。 朝廷新造法度,頒行之初,既已明悉,若有司尚敢不遵稟,理須痛與徵治,以肅慢令之人。 朝廷新頒溫公通鑑有鬻於門者。 地禁廓清,欣遂頒行之願。 夏四月庚子朔赦天下,是日頒新律令,比開皇舊制,增新格五十三條。 夏,祭先牧,頒馬,攻特。 未及頒行,適子秘書少監惠沒,遂歸廣平,卒。 大司徒頒職事,十有二曰服事。 大帝玉符頒正令,逆天妖星今滅形。 天廷,頒恩合屬,赦除罪犯,斡運化樞,解釋孤刑,消除尅害。 天廷,頒恩合屬,赦除罪犯,斡運化樞,解釋孤刑,消除尅害。 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至朔朝於廟,告而奉行之,謂之告朔。 天帝頒詔為九天採訪使,五月二十日奉詔詩云,糾司天上神仙籍之句,世就以此日為上昇。 天慈,允臣敷奏,頒降符章韶命,付臣奉行。 天聖所修敕令,既已頒宣,自今有司毋得輒請刪改。 天恩下頒,遷階進品,恢彰神化,共贊玄風。 天尊頒詔得仙之子,先賜玉契,以俟飛升,過度天門。 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受之藏於祖廟,每月之朔以特牲告廟,受而施行之,遂聽治此月之政。 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 天尊頒韶得仙之子,先賜玉契,以俟飛仙,得度天門,无執遏者。 太上慈七,常善救物,頒符曲府,昧爽咸恩。 太上有命,頒告真司中天使者,雲升雨降,轟雷掣電,天令必行。 太上道旨,神霄真王敕命,頒降真符,差委貴職,徑下某家,祛斥不祥,保安病體。 夫天地之內,物之頒形者千萬焉,形之巨細,分之大小相副焉。 次丐頒降天一北祚玉劄符命,付臣奉行,宣告三界十方千真萬靈效職之所,開宥亡者某,併係薦宗親,九幽滯爽等衆,俾離幽暗,睹見光明,悉詣靈壇,受鍊超生。 次立神虎幕,頒札召魂。 次於某日頒行太乙詔命應天玉符,委請行令大神張天君,檄起雷霆,收捕妖邪。 次頒宣太上敕赦生天寶籙,次發放召魂符札。 次匈頒降勑書,詔命神兵,速歸正道,悉令收入臣所奉法壇,補充將吏兵馬,佐輔行持。 次立神虎幕,頒札召魂。 欲望天慈,特頒睿旨,告下南宮水火二司五嶽總領真君,乞降陰陽靈根、真水真火,即日今辰,降下壇場,鍊度眾靈。 欲乞特頒道旨,告下南方丹天火府主令,照燭陽光,開通道路,破除陰翳,令詣玄壇。 欲望玉敕遐頒,金符遙煥。 欲望玉敕遐頒,金符遙煥。 欲望明頒告諭,各使改更,庶厚化源,永敦政本。 欲乞不候學制頒行,先以朝廷見取索及臣僚舉到并得替學官類聚,候及十員以上,令國子監主判考試,其所宿等,並依貢舉條施行。 欲乞敕命睿旨,頒下幽牢應干、合屬去處。 如蒙俞允,俟命下之日,臣部頒發格式,通行直省督撫一體欽遵辦理可也,等因,咨院。 如當改正,即改正刊印頒行。 如蒙准行,刊入省例通頒,永遠照辦等由。 如蒙准行,刊入省例通頒,永遠照辦等由。 如遇日後凡有行移,悉祈感格,仍乞曲頒恩命,赦除某人及九玄七祖一切罪愆,下東嶽割移某人名字,紀上天曹。 向者,荐頒祕籙,恭展上儀,實愧冲人,遽揚盛節。 小司徒掌九比之數,乃頒比法於六鄕之大夫,及三年,則大比。 洪熙元年頒制諭及將軍印於邊將。 洪武二年,以即位頒諭,仍掠崇明。 已而頒定商船渡廈者,每船限載食米六十石,以防偷漏。 年国立台湾大学頒授名誉博士学位。 幸罄九朝之敬,行頒三簡之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