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仁寿二年敕请兴善寺大德。 隋仁寿三年建,国朝正统四年重建。 隋仁寿元年,诏废州县学。 隋仁寿四年,改曰寿安。 隋仁寿初,改曰飞狐县,属易州。 隋仁寿二年敕请兴善寺大德与翻经沙门及学士等。 隋仁寿中出家太岳灵岩寺。 隋仁壽中擊破其國,尋而自復,至唐朝貢不絕,國朝以來為交趾所隔,遂不復至。 隋仁寿因舍利州别置大兴国寺。 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所荐,授安养尉。 隋仁寿四年,庸州刺史奏置,以扶阳水为名。 隋仁寿中,文中子西游长安,见文帝,奏太平十有二策。 隋仁寿中,遣将军刘芳伐之,其王范梵志挺走,以其地为三郡,置守令。 隋仁寿元年造,石作华巧,与赵州石桥相埒,长四千五百尺。 隋仁寿初,置华池县,属庆州。 隋仁寿二年,交州俚帅李佛子作乱,据越王故城,遣其兄子大权据龙编城,其别帅李普鼎据乌延城,刘方讨平之。 隋仁寿四年十一月壬子,薨于洛阳,时年五十二。 隋仁寿年间,经人举荐,授安养尉之职。 隋仁寿末,汉王谅举兵并州,遣其将刘建围井陉,李子雄发幽州兵击之,破建于抱犊山下。 隋仁寿二年始以舍利为塔,大业二年改为“鸿业寺”,寻为“钟山寺”。 隋仁寿元年,避炀帝讳,改为双流县。 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总十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隋仁寿年生,说大业末事,了然可见。 隋仁寿二年,始以舍利为塔。 隋仁寿四年甲子诸州造舍利塔时,陕州天雨金银花,时人以作像,象祥瑞,以奏于高祖,高祖知其非吉。 隋仁寿中,李纲荐之,授羽林骑尉。 隋仁寿四年开,以通漕运。 隋仁寿末,汉王谅举兵并州,分遣其将刘建出井陉,略燕赵。 隋仁寿元年,改南郑州为许州。 隋仁寿末,汉王谅举兵并州,分遣其将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 隋仁寿四年,迁都,移县於东都城内宽政坊,即今县是也。 隋仁寿中,卒于通直散骑常侍。 隋仁寿初,汉王谅以赵子开败于高壁,大惧,自将众十万拒杨素于蒿泽,既而退守清源。 隋仁寿四年,杨谅作逆,遣伪将吴子通屯兵筑城於此,横绝蒲州道,因以为名。 隋仁寿元年分甘州福禄县置肃州,东南至甘州赤柳间二百里,西南至瓜州界安乐烽三百四十里。 隋仁寿元年,改广都曰双流,属益州。 隋仁寿中,改曰氵育州。 隋仁寿末,遣刘方攻林邑。 隋仁寿中,召补春宫学士,大业中为燕王记室。 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 隋仁寿四年,炀帝发民掘堑,自龙门抵临清关。 隋仁寿末,复遣将刘方击破之。 隋仁寿末,汉王谅举兵并州,遣其将綦良出滏口,攻黎州,塞白马津。 隋仁夀二年,改吳興郡為湖州。 隋仁寿因舍利州别置大兴国寺度。 隋仁寿中,累除甘州刺史。 隋仁寿二年建,以安舍利。 隋仁寿二年,于今县东北二里库多汗故城又置华池县,南有华池水,故名。 隋仁寿初,改曰宗城县。 隋仁寿三年,始以新安、遂安、桐庐三县置睦州,领以刺史,即今州境是已。 隋仁寿中修筑,开元中县令薛务更加疏导,两岸通官陂一十六所,利田三千馀顷。 隋仁寿二年,尝诏于此立观,以天宝为名,有唐明皇所书门额存焉。 隋仁寿中,起家为朝请郎。 隋仁寿元年,改都水台为监。 隋仁寿三年,分益州之阳安、平泉,资州之资阳,置简州,州有赖简池,因名。 隋仁寿元年废郡,改定远县为临濠县,属濠州。 隋仁寿初,改为修城县。 隋仁寿二年,於今县东北二里库多汗故城置华池县,因县西华池水为名,属庆州。 隋仁寿三年置简州,以县属焉。 隋仁寿四年,开此以通漕,一名湾口,一名湾头,亦曰东塘。 隋仁寿三年,文皇帝杨坚在位,天下初统不久,文皇帝政令尚算清明,百姓安居思定,和乐融融。 隋仁寿四年,废入阳城县。 隋仁寿初分始安县置兴安县,至德二年改为理定县。 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 隋仁寿中,尚书右丞李纲表荐之,授羽骑尉。 年七月,大隋仁寿四年一个明朗的夏日,朝阳的金光把武德殿照耀得辉煌灿烂,杨广的登基大典在隆重举行。 戍,隋仁寿三年于此置简州,因境有赖箭池为名。 其南古塔者,隋仁寿二年。 法師武功人,年三十,隋仁壽中入道。 (完)
单字: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