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閏三月甲寅,上御講武殿,覆試權知貢舉程羽等所奏合格進士,得銅山蘇易簡以下百一十九人,又得諸科五百三十三人,並分第甲乙,賜宴,始有直史館陪座之制。 閏二月十九日上此,或以為朱光庭,誤也。 閏十一月十七日,遇害。 閏月已亥朔,山陵禮成。 閏月,朝廷以楊光遠罪大,而承勛歸命,難于顯誅,命守貞以便宜從事。 閏二月戊申朔,湖南餘寇牛萬才率所部降。 閏五月初一、初二日,召見兩次。 閏五月丙戌朔,賜大理寺丞、通判鎮戎軍雷周式五品服,仍陞一任差遣。 閏七月十八日,抵寧海州,會丹陽真人洎高巨才,邀師於范明叔怡老亭。 閏六月十五日,命剃頭。 閏五月己丑,以襄州衙內都虞候趙承煦為六宅使。 閏九月,嘉義張丙起事,鳳山亦亂。 閏六月初一日辛巳朔,江陰義兵起。 閏六月,河道總督喬松年、山東巡撫丁寶楨籌治黃、運兩河以通漕,下鴻章議。 閏二月,鄭成功師次平海衛。 閏年別置,謂之實行簿,以藏有司。 閏八月,賊潰圍出,陷永安州。 閏月不告朔,仍視朔也,即常月不告朔,亦仍視朔也。 閏正月十五日,永昌府起行。 閏九月二十四日,嘉義匪徒陳辦等滋事。 閏五月,復詔安,全閩肅清。 閏五月二十四日,復明降諭旨照約撤兵,昭示大信。 閏四月十九日知瀛州並不行,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復入為都檢正,蔡承禧云云可考。 閏十一月,成功令各鎮兵在船聽令,南下勤王。 閏月定四時,太史紀有年之慶。 閏五月初三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五月初八日奉上諭,周德潤奏滇粵當籌善後,法人以保護中國邊境為詞,意欲借為甌脫,屯兵觀釁,請於分界前,先扼其要等因。 閏四月二十一日,斷獄。 閏十一月,成功傳令各鎮,齊備船隻,南下勤王。 閏三月,黃芳世、穆黑林與國軒戰於灣腰樹,敗績。 閏五月甲辰朔,丁卯抵基隆。 閏年加銀三兩,年勻給銀一兩二錢,實給銀三十七兩二錢。 閏五月丁酉實錄云京坐市物,罷轉運使,為知州,獨不書京罷時。 閏九月初十日,焚辨室。 閏五月初一日,萬軍門派胡差弁送文至法營詰問,時法人已出隊開鎗,胡差弁挺身上前投遞文書,問其來意? 閏十月丙午,降樞密直學士、給事中李諮為左諫議大夫,坐失保任也。 閏五月,臺灣事岌,始詔用巡撫銜督臺灣軍事。 閏二月,命充經濟特科閱卷大臣。 閏六月五日,出雲門,至寓山之書室。 閏年加銀二兩六錢五分,年勻給銀一兩零六分,實給銀三十二兩八錢六分。 閏正月二十四日,左良玉合諸軍擊賊於枸坪關。 閏六月戊午朔,詔天下有能告殺人者,賞錢五萬。 閏月加給,合計二百零八石。 閏五月中,法兵船直抵馬江,督、撫、卿使共議添勇,而增募粵勇最多。 閏年加銀四兩,年勻給銀一兩六錢,實給銀四十九兩六錢六釐。 閏八月,遷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閏月,詔以太子太師致仕。 閏定四時,期步占之有準。 閏月,王居門中,終月也。 閏五月二日,屯營半線。 閏六月,一貴率千人至溝尾莊,兵饑漸散去,遂索食於莊。 閏四月,詔圈撥雲南府屬州縣衛所給平西藩下兵丁口糧。 閏節開重九貞遊下大千。 閏月者,附月之餘日也。 閏年加銀二十五兩,年勻給銀十兩,實給銀三百一十兩。 閏五月二十二日,法艦安菩黎入口,行至半嶼,擱淺船壞,於二十六日開往香港。 閏月二十九日丁巳,改此指揮。 閏月再重陽,仙輿歷寶坊。 閏年加銀一兩,年勻給銀四錢,實給銀一十二兩四錢。 閏十月己酉,曹彬等入池州。 閏五月三日,倭船二艘窺安平口,傍英、德兵船停泊。 閏臘月初八日藥死平帝,衆文武扶王莽做了帝王。 閏二月十五日,范、劉再貶,既而又貶王珪、高士英,四月二十四日珪、士英貶,三省之言浸及宣仁矣。 閏六月丙寅,帝謁太清宮,加五聖尊號,作仲尼四子像,侍立於混元之前。 閏月不告朔,猶朝于廟。 閏六月,李定國攻肇慶,總兵周金陽復遂溪。 閏八月二十八日下淮南漕司根治馬守珍事,今云提刑體量,蓋五月二十二日指揮也。 閏月則闔門左扉,立于其中。 閏月初二日,再遣遊擊朱文略北路。 閏七月十四、十五、十八日可考。 閏三月,授湖北荊州府知府。 閏五月初一日,報衢州南塘、前萬青、前嶺等處擒斬偽都司何應龍捷功。 閏月十五日,大清吳三桂、趙布太至大理,鞏昌王白文選敗於玉龍關。 閏也者,時與日之餘也。 閏五月初一日,法以大股匪黨越青花江,直犯觀音橋營邊,聲言越南是彼地界,見往巡視諒山,請大官面議,已革提督萬春暄,即出與理論,責以款議既成,何得復生枝節。 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 閏三月,蔡寅擁眾萬餘,突犯安溪。 閏二月二十二日已有減半指揮。 閏七月戊辰朔,置邕州城外沙頭和市場。 閏八月十五日,耿精忠自縛赴兵部投到。 閏六月癸未,福建各官迎謁於水口驛。 閏八月甲子,以灌口鎮為永康軍。 閏五月,法事岌,詔給巡撫銜督臺灣軍。 閏月十一日分秦鳳兵為四將,七月二十八日分涇原五將,新紀不書,獨書此。 閏六月,總督李率泰遣總兵李長榮等出洋剿賊,獲偽總兵張賢。 閏六月戊申,明魯王監國於紹興,以田仰為東閣大學士。 閏六月十五日唐王即皇帝位。 閏爲角,其正角、變徵、正徵皆不收,而獨用夾鍾爲律本。 閏三月,先妣王太夫人棄世。 閏三月,糧盡,鼓勵士卒奮戰,得仁中創遁。 閏六月,命承疇以原官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 閏三月十六日,報會剿江西子午口獲捷。 閏四月五日為河北運副。 閏四月二十九日至大墟港口,遇賊船百餘隻,昏夜未便進攻。 閏九月辛亥并三年正月己酉按文義,閏九月當屬元豐二年,但是年無閏九月。 閏二月五日甲午,覺與蘇轍同對。 閏二月二十二日權給事中,二十五日駁安燾除知樞密院敕,二月二十六日再駁,遂更不令給事中書讀,直自門下侍郎處過送尚書省施行。 閏春不解凍,青帝失其候,胡為天此醉,倒持太阿授? 閏九月七日路自河南改瀛,今自瀛改成都,尋責知興國軍。 閏六月丙寅,擒朱一貴於溝尾,械送京師磔之。 閏四月戊戌,江西叛將杜承芳陷建寧縣,執知縣孫之儒以去。 閏四月初六日,陳拱面云,電白賊勢緊急,時日甚吉,即欲出師。 閏六月,一貴被擒,檻致北京,餘黨亦次第平。 閏四月十六日,蒞臺灣道任。 閏五月三十日,復秦州。 閏五月,偕署總兵官周國泰等追剿蔡牽、朱濆幫船於宮仔等處洋面,燒斃盜匪多名,生擒賊目三十一名。 閏三月,成功攻同安,守將廉郎、知縣張效齡遁,遂入之。 閏二月庚寅,光授左僕射,四月末,又賜光御批云云,可考。 閏五月,法復在諒山觀音橋挑釁,彼此開槍,法人大敗。 閏三月、四月,及五月之上半月,百姓待米頗急,買者甚多,因官米發糶,民間米價稍平。 閏月二十五,法一輪至基隆。 閏十二月十四日罷此法,劉安世云云。 閏哥應允,三個同睡了,一夜無詞。 閏八月,自得勝堡班師,收蒙古逃人自陽和入者四百七十人。 閏二月,復設福建總督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