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鑄三尊鐵像,僅高二丈,今謂之聖像。 鑄湛盧之利劍者,不得已而後用,未及用而先藏。 再鑄隨征六部都察院印七顆,著中書分頒,換回舊印。 几鑄劍就者,即為列仙也。 凡鑄銅錢有四監,饒州曰永平,池州曰永豐,江州曰廣寧,建州曰豐國。 凡鑄劍,揀擇金剛金六十四兩,鍊鑄長三尺,鐞長六寸,共長三尺六寸。 凡鑄劍鏡,須得百鍊真鐵可鑄。 凡鑄銅錢,用劑八十八兩,得錢千,重八十兩十分。 凡鑄式,以土曰型,木曰模,金曰範。 北斗鑄魄,南斗陶魂,俱藉神霄之梵炁。 北方之神像亦以金鑄,以金生於水也。 南斗陶魂,北斗鑄魄,乃陰陽陶鑄之理也。 南斗北斗陶魄鑄魂,魂既受鍊,乃遷轉生,人能依吾教法,謝已往之非,補將來之短,洗滌眾災,拜迎百福,唯在嚴潔崇敬,罄志投誠,必獲度世之仙道,與日月之同年。 即為入手鑄煉之初步也。 惟儒士周鑄與千戶龔遂奇毅然請行。 又鑄鐵符鎮鄱陽湖口,杜絕蛟魅出入之路。 又如鑄劍,鋼多則折,錫多則卷,鋼錫得中,則劍可矣。 又鑄鐵鼎一枚,以雲母、曾青、水晶戶中英石、鉛丹,以楮汁和泥,托在大鼎內,內安神室,方擇高原福地,造庵結壇,修煉大丹。 又鑄二金獅子,作拿攫騰奮之狀,各重二百餘斤以扶。 又鑄一鼎於穀水,高五尺。 又鑄一鼎,書老子五千言,沈之九江中,並蕭子雲書。 又鑄化人頭置津處,令中國人踐之。 又鑄天主像,令人足踐而登。 又鑄鐵符鎮鄱陽湖口,杜其所入之路。 又省鑄八千斤大砲,當置安平大港,而舊築砲臺薄小不能勝任,前與達鎮、熊守勘議,必需別砌砲臺承之。 又另片奏先鑄銅砲數十位濟急等語,著即照所議迅速辦理。 又鑄化人頭置津處,令中國人踐之。 又鑄化人頭置津處,令中國人踐之。 又鑄一鼎,書老子五千言沈之九江中。 又因鑄劍成栽接,贏得長春壽萬年。 又鑄大鐵錢於晉、澤二州,亦以一當十,以助關中軍費。 又鑄一鼎沉於永安水中,紀行軍奇變。 又鑄鐵符鎮鄱陽湖口,杜其所入之路。 又如鑄劍,鋼則折,錫多則卷,鋼錫得中,則劍成矣。 古人鑄鏡以鑑形容,照天見天,照地見地,鏡本無心,妄識計之日天地,彼鏡豈知哉,何可去之,若去鏡中天地者,碎鏡則去也,若碎之,則無以鎰形容之妍醜也,故云歌去鑑天地者,形不照也。 古來未能鑄鐵,故用石為針,故名之針石,言工鈴砥礪鋒利,制其小大之形,與病相當。 古人鑄鐵,如燕尾相向,中有大竅,徑尺許,不知何用也。 古者鑄器,必先用蠟爲模。 只鑄洪武通寶、永樂通寶。 可使良工鑄范大夫一金像。 各置一鑄錢監,江西、荊湖南路以十五萬緡,餘路以十萬緡為額,給轉運司。 各要口亦酌量添兵戍守,省城鑄成大砲分別解往安放等語。 周景王鑄大錢,曰寶貨,肉好有輪郭,以勸農贍不足,百姓蒙其利。 和戎鑄約金錢涸,滅國新潮鐵血寒。 教人以安神之道,俾陶鑄為器,以變生玲。 教以陶鑄為器,以變生玲,人得保其壽焉。 教陶鑄為器,以變生冷,人保其壽焉。 教以安神之道,俾陶鑄為器以變生玲。 教人以安神之道,俾陶鑄為器,以變生玲。 唐鑄乾元及重輪乾元錢,錢輕幣重,嚴刑不能禁止。 四字鑄成,送至高州西藩李定國營內。 因浪人所鑄,又名浪劍,夷中甚寶之。 因以停鑄請於督撫,不聽。 景王鑄大錢,周錢蓋一變。 朝廷因敕江南鑄大銅錢,而江、池、虢、饒州又鑄小鐵錢,悉輦致關中。 夏鑄九鼎,周勒楛矢,令德之事也。 夏后氏鑄鼎,而湯、武因之,以寶其器,故有湯、武革命之象。 夏后氏鑄鼎,而湯、武因之,以寶其器,故有湯、武革命之象。 夏禹鑄九鼎,唯見於左傳王孫滿對楚子,及靈王欲求鼎之言,其後史記乃有鼎震及淪入於泗水之說。 夏鑄九牧之金鼎,周勒肅慎之楛矢。 夏后氏象物鑄鼎,汝用是懼,率其種類徙於雕題黑齒之國,亦有年矣。 大家鑄臯像,至與臯身等。 大唐天祐二年三月十五日新鑄。 大器晚成,如鑄鼎之類,豈能速就哉? 大火鑄成鼎器一具,作混沌形,高二尺,徑中八寸。 大冷良工鼓鑄成,鯨音嘹曉報昏明。 大器晚成,如鑄鼎之類,豈能速成哉。 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模挪,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 天地不能陶鑄,無為體,恣優游。 天地无私,陶鑄萬物,本元善惡。 夫鑄錢禁銅之法舊矣,累朝所行,令暣具載。 夫大冶鑄金,依範成質,故神為其範,群形以成,男女修短,陰陽已定矣,何者? 夫鑄偽金錢以有法,而錢之善惡無增損於故。 夫以二八鑄之,則丹可成矣。 夫作者曰聖,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 查鼓鑄錢文,原為搭放兵餉之需。 查鼓鑄錢文,原為搭放兵餉之需。 查佛山新鑄八千斤火礮十四尊,僉謂無處試放。 梁武舍身為僧奴,鑄兵器為道具,竟不免侯景所迫,是亦事佛所致耶? 次有十病,不在用限,一金不精,二鑄不及時,三厚薄不勻,四模素不乾,五懸胎鑄,六砂孔,七唐膈,八夾橫,九金皺,十高下大小厚薄,不依尺寸。 次將乾汞紫金二斤,鑄成神室一具,雞子形。 如此六州真鑄錯,可憐九府欲通權。 如鼓鑄洪爐,克肖物狀。 如鑄大銃、造銃船、制火藥,皆極精妙。 如以黃金鑄諸器物,然形狀有萬不同,而金之真體未嘗變也。 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 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 宋文帝元嘉七年,鑄四銖錢。 宋文帝鑄四銖,至景和,錢益輕,雖有周郭,而鎔冶不精,於是盜鑄紛紜而起,不可複禁。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鑄孝建錢,一邊文為四銖。 法以上金鑄成,各重一兩,國家用上金,公侯大臣用次金,士庶以銀鍍金也。 就令改鑄務監每一日鑄及三千貫,即一年之內除節假、旬假,實有三百日,課程約只得九十萬貫,以來計三二年間,未滿數百萬貫,骮日課未必及三千貫之數也。 就如鑄成囫圇的一般,二十八宿,莫可捎動。 就江州鑄百萬緡,實錄在三月,并書。 已鑄閩廣總督印以待,將軍即至面商事宜。 市井所用,多私鑄小錢,有無不交,田夫蠶婦力作而無所售,常平役錢山積而無救饑饉,蓋自十餘年間積成此弊,於今極矣。 平帝元始五年鑄一鼎,受二斗。 漫道鑄錯郎潛,三朝京輦,幾醉閒花月。 徐氏鑄學齋抄本引析津志。 徐研甫编修仁鑄督湖南學,以之試士。 想日月在丹田中,若大冶鑄金石之狀。 我今作此鑄劍歌,報與學者仔細認。 理在酌中,法無太酷,所以鑄刑書而物怨,作兵賦而邦貧。 瑞氣鑄成羣怪匿,清光磨就萬邪遷。 命工鑄大小砲二百餘位,屢用潰賊。 此項砲位,豈盜匪倉猝所能鑄造? 此雖非三代彝器,謂鑄當三代時可也。 武帝去桓公鑄銅器,此有脫文。 武帝登泰山,鑄一鼎,高四尺,銅銀為之。 然每年僅鑄錢四萬三千餘串,為數無多,曷容外販偷漏今本司查聞上游福寧並延、建、邵一帶,如浦城、福鼎、光澤等縣,系江西、浙江商賈往來之通衢。 玉花八珠,在上清閣供養銅鑄三清聖像,正殿供養睦親宅昭成太子宮捨到聖積四十軸。 王商為單于所畏,遂令鑄一鼎,刻記其功以勸功臣。 王但鑄錢於莊山,往楚貴市生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