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得唯錙銖,所喪無紀極。 所尚業,復不能尺寸銖兩自強自進,乃庸人輩也,復何言哉! 本重三百八十四銖,內應乎乾。 銖驚而問之,乃引於臺下,令其窺井照之,自見其人形而獸頭矣。 銖有三百八市四,亦應卦爻之數。 銖罰無過,命曰大惑,反亂大經,真不可復,用實為虛,以邪為真,用針無義,反為氣賊,奪人正氣,以從為逆,榮衛散亂,真氣已失,邪獨內著,絕人長命,予人夭殃。 銖有三百八十四,應一斤,為之乾坤。 銖兩之法,每銅觔鑄當千大錢三枚,枚重二兩,計三枚共重六兩。 銖銖而稱,至石必謬,寸寸而度,至丈必差。 銖別三百八十四,斤分十六兩須知。 銖滿自利天,帝運希生。 銖者,一斤藥有三百八十四銖。 銖以文學,嘗佐賢侯,作掾京兆,亦曰美仕。 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 銖衣帶月來王遠,藥節排霄候蔡經。 銖有三百八十四,亦應爻之數。 銖號泣求救,願焚弋獵之具,以謝前愆,洗心改悔,不敢又犯。 銖自敕牓事後,深不自安,小人亦皆欲去之,然善類謂當體聖意,不當輕去就。 銖有三百八十四,亦應卦爻之數。 銖兩之腦,無物不志焉。 銖有三百八十四,象一年三百六十日。 銖、兩、斤、鈞、石五權謹而輕重平矣。 一俟後山有礦可採,再行次第舉辦路線,庶免浪費錙銖。 銖號泣求救,願焚弋獵之具,以謝前愆,洗心改悔,不敢更犯。 銖兩相句制,河車辨性情。 銖、朗入仕歲久,閱官頗多,聞無尤違,是率理道。 銖有三百八十四,以應火候爻之數。 銖較萬分,輪迴億劫,所受蓋原於所積,其來由肇於其因。 銖秤與縷雪,誰覺老陳陳? 銖講說極佳,近講南山有臺極條暢有理。 銖積寸累,悉歸之地,不他費一錢。 配銖兩以定循環,察爻象而校火數。 銖衣香拂春生座,寶塔燈聯夜照鄰。 銖者,必其窮下戶也,雖多取之,不敢言也。 凡二十四銖為一兩,按周天三百八十四爻,日月運度之數,天地造化之機,聖人立數,後人依數而行之,其大小之法,因數有定,大者一年之法,小者一時之用,一時正則可奪一年之造化也。 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也。 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或曰二十兩爲鋝。 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或曰二十兩爲鋝。 即以丹一銖,粉鉛錫水銀各一斤,粉之皆成金銀。 又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 又以一銖丹華,投汞一斤,若鉛一斤,用武火漸令猛吹之,皆成黃金也。 又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 又以二十四銖丹華,點粉汞一斤,亦成黃金。 又以二百四十銖合水銀百斤火之,亦成黃金。 又以二百二十銖,合水銀百斤,火亦三十六日,成黃金。 只為銖猶說沙鍋子等事乃無之。 右各以二十四銖,治下篩,用東流長泉一石煎數沸。 四銖為一兩,三百八十四銖者一斤也,以應於卦爻者也。 外分三百六十銖,以應周天三百六十度。 大泉五十,重十二銖,徑一寸二分。 天地有常法,不失銖分也。 夫金丹大道,全在火候爻銖不差,若少有差錯,未許完成。 夫吾既得大易三百八十四銖之真氣,以結靈胎,於是漸開頂之臚門,潛自坼焉,一舉一止,一抱一負,在乎其意加詳,而無一念之邪,而後可也。 夫能以寸定銖兩合於百刻,則觀天之道在於掌矣。 当然,貌美的武当七銖也是不能忘的,她们拿来当女仆不错,肯定比自己的小美人鱼强,至少比美人鱼多两条腿,符合正常审美观念。 成事口口,不失銖分,欲得天地中和意。 成功行,六銖衣換,方顯爾功超。 此猶若日出而星逃,星出而日入,不失銖分。 百黍一銖,一龠十二銖,二十四銖為一兩。 目星弁銖衣,視仙姑而笑。 真人以吾道不與天相應,今但案吾文,行之不失銖分,立相應矣。 若君聖臣正,天地清寧,日月炳煥,道黑隆昌,王化太平,寒暑順律,斗樞應節,五行八卦,庶事修明,銖兩既克,已諧剛柔,調節候矣,無失時矣。 且有三銖、一銖、半銖者。 而且謂古人可罔,世人可欺,稱格稱律,推求字句,動以法度緊嚴扳駁銖兩。 二十三日陰九銖,陽九銖。 二十四氣內推遷,萬象爻銖都在此。 一百日兒加三銖,二百日兒加六銖,一歲兒加半兩,餘藥皆准耳。 一曰八兩日錙銖,音殊銖。 以銖稱寸量之法繩古聖賢,則皆有不可勝誅之罪,況今人乎? 其法,斮而瓜分之,水調蜆灰一銖許於蔞葉上,裹檳榔咀嚼,先吐赤水一口,而後噉其餘汁。 其一鈞九兩一十二銖,石八千五十一錢。 其時屬乎酉,是為汞,一百九十有二銖,至二旬有四日陰盛而陽衰,日月盡而陰極矣。 西漢之書,言辭簡直,故句法貴短,以二字成一語,而形容事物,不爽錙銖。 今但取景王時大泉五十及寶貨,秦半兩,漢莢錢、大小五銖,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宋四銖、二銖,及梁四柱,北齊常平五銖。 初,郭威在魏時,漢主命劉銖往郭威居第,將威家屬盡行屠殺。 夫平猶權衡然,加銖兩則移矣。 古秤唯有銖兩,而無分名。 制作有所踵,推度審分銖。 欲召無間魂魄,以青素丹書,七寸方,同茯神、灰苓各二十四銖,水一升,煎數沸,安八門召魂壇中,舉召魂旛,歌斗章而召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