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銅柱鐵床遣抱卧,劍樹刀山來逼身。 銅錢既不渡江,益以新錢,民間錢愈多,鐵錢自當不用,悉鑄為農器,以給江北流民之歸附者,且除銅錢渡江之禁。 銅青,獨在銅器上綠色者是。 銅铁成器之物,刑尅耗气为暗昩谗谤之虑。 銅屑,味苦,平,微毒。 銅佛空,鐵佛空,空即是色。 銅鈿用完,齊巧正好,不多勿少,大老爺真是青天,賽过仙人,阿彌陀佛。 銅標緯度,殆不能為之限。 銅刀採之,陰乾百日,食之萬年仙矣。 銅所稟東方乙陰之精炁,結而成魄。 銅山參將,于乾隆四年十二月初二日署事。 銅、鉛之產,與金、銀不同。 銅山把總張萬紀敗倭彭山洋,倭據東番。 丁卯,詔,建州百姓張勝等案,刑部至今一年有餘未決,其判刑部杜紘、詳斷官李世南,各特罰銅十斤。 銅駝遍生荊棘,石馬埋沒蒿萊。 銅鍋內化開,二味和一處,住火,攪勻乾,盆坐。 丁丑,溪州刺史田思遷以銅鼓及方物來貢。 銅爵六十五,銅毛血盤二,銅豆八十二,銅簠、簋各二十,銅方鼎一,銅圓爐三,銅燭臺大對一、中對十九,銅彝一,銅斝一,銅罍一,銅洗一,銅茅沙池一,銅太尊、山尊、雷尊、犧尊、象尊合五。 銅梁張公近按察天雄,云遇執事江陵,備道見憐之語。 銅得雌成道去非,鐵得雌自令堅持,錫得雌成瓏令宜。 銅鐵之器作銅鐵收,竹木之器作柴薪用。 銅之精華,卽空綠,以次空靑也。 銅鑼灣壹份水田並交下為邱家蒸嘗,不得反悔遺命。 銅人陣是你區區一介達摩院武僧進來的嗎? 銅章七品官,空銜尚無位。 銅收盡後,由該州縣運送各該省藩庫存貯。 銅佛鐵佛都不認,跟著黃旛做鬼魂。 銅雀臺傾見荒土,月黑妖狐上臺舞。 銅粹工堅,可藉長久,有益於國,無害於民。 銅仙盤冷添甘露,玉女盆傾拾翠鈿。 銅雀或常聞,未嘗聞金雀。 銅爪唵飛,羽毛吒攝,五嶽雷公,四讀雷公。 銅鑼灣街在縣南六十二里。 一則廣占荒野、別畜田宅,二則種植園林、自求地利,三則出入貯積絲綿穀帛,四則畜販奴婢,五則愛養六畜,六則貪聚八珎,七則樂玩,八則銅飾帷帳,九則衣着奇異,十則財寶珎勤。 銅梁,鐵瓦琉璃軏號之堅固,丹護青堊,藻繪漆餚之輝煥,高廣深邃,規制增舊,其費取諸官而民不知。 銅鞮,晉別縣,在上黨。 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 銅錘面露不忍之色的嘆息一聲。 銅性猛烈,貯水久則有毒,多脆筆毫,又滴上有孔受塵,水所以不清,故銅器不用。 銅關玉壘之廟,大庇坤維。 銅琶丈八,争傳玉局之詞。 銅鐘一,叩之其聲雜踏,然無清越聲,似銅而非銅,若鐵而非鐵。 銅印一顆、偽黃衣旂幟多件。 銅關檢繫,悲風振而億劫酸辛。 銅儀木器,則備乎漢唐之世。 銅所稟束方乙陰之氣,結而成魄。 銅鼓與蠻歌,南人祈賽多。 銅英青,金英黃,玉英白,黂燭捔,膏燭澤也。 一、現辦捐收銅觔,凡各捐員、捐生,無論捐繳現銅及捐繳銅錢暨折繳銀兩,應照憲行,均不另加部省飯食。 銅、錫、讯石,依舊禁榷,有犯并私造作及與人造作器用,罪、賞依嘉祐編敕法。 銅圓特一時濟急,先鑄者蹔獲其利耳。 銅箍鐵鐲儼刑人,鬪怪爭奇事事新。 銅山、懸鐘兩城,砲臺兩座,均已挑兵駐守,擇要設防。 銅錢弗曾賺介一個,茶湯水何曾嚐着一呷? 銅柱留君豎盛名,七閩業已試干城。 銅鏡鼻燒令赤,著少許酒中,大兒飲之。 銅山、南澳難同臭,一語參商械鬥成。 銅駝宮闕半荊榛,月冷西江淚滿巾。 銅柱威章開地濁,瓊臺靈澤本天清。 銅柱,援所立也,在乾地鋪。 銅山戰艦徒空名,長庚偽為商人裝出海,故賊至輒得。 銅色正綠,伏望宣取,詔儒臣博加考議。 銅雀臺云、君王去後行人絶。 銅山共趕繒哨船一十有六,俱屬於漳。 銅駝蹤跡埋荒草,元菟風塵識戰場。 銅鼓草,其實大者如瓜,小人者如萊菔。 銅關萬雉,抱長恨而億劫無原。 銅、鉛利薄而效遲,可免眈逐。 銅錢即日洵火喜悅親收完足,嫣沙隨即付洵鉗過房撫養,長大完婚成人。 銅鐵作金鑪大鍾,而不能自作壺鼎盤孟。 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 銅柱勳名垂不朽,九重新命出龍樓。 銅鐘一,銅編鐘十六,鐵編磐十六。 一、王世傑獻充北門內地基一百間,年納銅錢四十千,折實銀三十圓。 銅螭逐銀猊,壓屋驚蟠拏。 銅器入土千年,純青如鋪翠。 銅刀採食之,萬年仙矣。 銅尺,銅鑄之尺,用以量較古樂器,又可依古尺為准,鑄銅律呂以調聲韻。 丁巳,曹彬等及江南兵戰于銅陵,敗之,獲戰艦二百餘艘,生擒八百餘人。 銅琶羯鼓無情物,中有勾魂攝魄聲。 銅鞮,晉大夫羊舌赤之邑,世號赤曰銅鞮伯華。 銅不可採,又不易市,罏冶多廢。 銅器蓋食,汗入食中,發惡瘡內疽。 一、捐生赴局報捐,或捐銅觔,或捐銅錢,或捐銀兩,均令各歸各項,不得以半銅、半錢及湊繳銀兩,以致零星轇轕。 丁丑未明,曲珍領步騎先與賊接戰,分銳兵繞蒲桃山出賊後,首尾合擊走之,斬首四百級,獲器甲二千、馬五十、偽宣敕七、銅印一,降四十餘人。 銅芝,生於名山之陰源泉深谷之中,反如甑,色青黃赤,味辛苦。 銅得之則明,灌尸中,則令尸後腐。 銅鑼灣人,府學,粵籍。 銅鶴磯頭窺碧落,金獅橋畔卧黄昏。 銅刀採之,食如木耳許,壽三千年仙矣。 銅威靈八將,鬼吏之尊。 銅者皆消鍊以成之,非是山中自然有也。 銅之去路不禁,而徒嚴盜鑄之條,猶非拔本塞源之計也。 銅筒亦可大作,向者所作寸數,是還丹之一劑耳,增損隨宜也。 銅罩爲圓形,高一尺八寸,罩頂有銅製蓮花燈,燈上置油蜡,蜡上置銅筒,筒高三尺,内灌香油及線捻。 銅雀凄涼起暮雲,看碧落簫聲隱。 銅壺蓮漏晝沈沈,鳳閣閒拈九孔鍼。 銅鍊欲其精,錢式欲其美,銅精而式美,則私鑄自不能及而可不行。 銅鼓營見今寧靜無事,增防逆賊盤踞岳、長,臣願親領標兵五千,更調江西各營官兵數千赴楚效力。 銅壇具、畫功徳、皇后經、長髪等,祠部入內進呈。 銅漏頻推箭,銀缸落盡煤。 銅鼓大者闊七尺,小者三尺,所在神祠佛寺皆有之,州縣用以為更點。 丁酉,降衛州團練使、知澶州王德基為四方館使、榮州刺史,西上閤門使、知保州王中庸為引進副使,殿中侍御史劉元瑜罰銅三十斤,並坐嘗舉張得一也。 銅山者,鄭軍之重鎮也。 銅牙鐵爪,唵飛毛羽吒攝。 銅碑銘鳥篆,石柱煥龍光。 銅山鎮標右營遊擊阮欽為等官兵,配坐鳥船一只。 銅臺又折當塗高,夜夜相思渭城月。 銅漏隨風永,青燈照夜長。 銅、鐵、紙、糖、鹽、米等。 銅章不綰御史印,練布能裁處士衣。 銅門萬雉,誰開救死之門。 銅錘知道再怎麼勸說也沒什麼用了,只好向莫小北詳細講述了前往龍域的道路,最後,他還是不放心的多問一句。 銅錢、鐵錢,界首輕重不同。 銅馬百萬哮豺虎,仰公乳哺嬰兒同。 銅得錫而殊,錫得鐵而俱。 銅山寵詔千年調,金谷危樓一旦平。 銅山水寨在銅山所西門澳。 銅錢行於天下,鐵錢止於川峽。 銅梁張肖甫戡浙江兵變,未入境,而民變復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