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觀文殿學士何公,少負軼才,落筆驚豪雋。 故西國之治,一旦軼三代而上之,非有他術,惜時而時無不給,猶一人併數十人之力耳。 軼蕩捫朝日,奔騰起怒雷。 軼鴨雞於姑餘,自後過前曰軼也。 軼事既已日多,郡志於焉久闕。 軼聞足補伶官傳,精刻珍逾殿本書。 軼材,有非凡之材的人。 必有軼髃之異行,拔俗之英才,匪由鄉庠,亦許公議。 同舟二姝女,流盼軼明月。 推拍軼斷,與物宛轉,舍是與非,苟可以免。 夜與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外收兵。 太祖時未有塘泊,然契丹莫敢侵軼。 夫必自其書之所無者而後謂之軼,而史公所載贖石父、薦御者二事,今書皆有,近世管氏異之已辨正之,則史公所見,決非今之傳本,是書之作,雖不能定為何人,其在史公後可知,去墨子之世已遠,柳說誠不足據。 夫以軼孫之故,堅守臣塞之盟,中國宜因此息肩,以專意於虜,何可遂忘情於虜哉! 夫子奔軼,絕塵,而回瞠若平後矣。 夫方子以妙年軼才,當天下有事之日,明習掌故,往往為設方略,可見之行,豈獨區區稱能言之士哉! 宋人軼事彙編卷五引湘山野錄。 并其軼事而失之,可恨也。 当时闹的很大,当地的小报以奇人軼事报导过,不然也不会传到了张子新的耳朵裡。 甲申七月初三,法人既軼我兵輪,連日又迭毀馬尾船廠船塢,破南北岸各臺寨。 若為侵軼之災,必有泥沙之變。 默朝象帝歸辰化,軼御瑤天路不迷。 近又參之董巨天姿既高而好古復篤自然超軼深為今上所賞。 何以其權竟可軼過於當日,則誠局外人所不解也! 其出奠封疆、入典宿衛,克膺心膂股肱之寄者,邁軼前古。 其書世多有,故不論,論其軼事。 搜錄秦漢以迄故明歷代軼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