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讝语不恶寒,反恶热,白虎汤。 讝语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见常行之事,即为讝语也。 讝语为实,当须调胃承气汤主之。 讝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因与一升,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濇者,不可与承气汤。 讝语郑声,令虚实之灼知,四逆与厥,使浅深之类明云云。 讝语独语,及直视遗尿者,难治。 讝者,谓呢喃而语者也。 讝语与独语,虽问有妄错之语,若与人言有次,是热未至于极者也。 讝语为实,实者邪实也。 讝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讝妄发狂,逾垣上屋,赴井投河,皆为阳热极甚,用三一承气合解毒下之。 讝语小便利,大便实,小腹满,手不可近为瘀血,抵当汤。 讝语为病邪之甚者,何不须治而愈耶? 讝语直视而喘满,下利频数而脉坚。 讝语而发潮热,阳明之下证审矣。 微者但发热讝语者,承气汤主之。 微者但发热讝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凡伤寒下利者,本非阳明实邪,不当讝语,今既讝语,故知有燥屎当去也。 凡潮热讝语未可下者,且与小柴胡减半夏、枳实。 凡里证脉实而不浮,不恶寒,不恶风,身不疼,自汗讝语,不大便,或咽干腹满者,可下之,不可汗也。 凡脉弱人虚,精神不足讝语者,竹叶石膏汤。 凡目中不明,非直视也,此目中乃视物但见一半,不见一半,有所讝妄而胡言也。 加大黄则下之,岂待腹满讝语之候? 惊惕讝语者,伤寒八九日下之,胸当烦满,小便不利,一身尽痛,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惟少阴舌干口燥而渴,有大便不通,讝语,脉沉实者,急下之,用大承气汤。 又有三阳传里实热证,口必燥渴饮水不止,揭去衣被,扬手掷足,胸腹满痛,斑黄,狂乱讝语,大便不通,脉必沉实有力,甚则舌卷囊缩者,难治。 又三阳合病,面垢腹胀痛,身重难转侧,讝语遗溺,口燥不仁,大便难者,白虎加参汤主之,不可汗下,亦中治法也。 又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讝语,一身尽痛,用柴胡龙骨牡蛎汤主之。 又脉浮大有力,心下满硬,有热燥渴讝语,大便实者,此属脏病,宜攻之。 又作讝谓妄有所见而言也。 又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讝语。 发汗多亡阳讝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汤桂枝汤,和其荣卫,是以有通津液后自愈,是亡阳而致者也。 发搐及讝语热甚者,至宝丹、抱龙丸和服。 发汗则讝语,与合病木盛克土之意同。 发汗多,着重发汗者,亡其阳,讝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发少阳汗则讝语,发少阴汗则动血,谓之下厥上竭者死。 发汗则讝语脉弦,五六日讝语不止,当刺期门。 发汗则讝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可见所谓实者,乃邪气实也,邪气实正气未有不虚,况津液为邪所耗,而至于讝语,方寸几于无主,其虚为何如哉? 同一讝语潮热,故同一治,至于药制之大小,必有分矣。 后饮食失节,劳役兼怒,发热血崩,夜间讝语,此热入血室,用加味小柴胡二剂而热退,用补中益气一剂而血止,用逍遥散、归脾汤调理而安。 后九条云讝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与此互发。 因而下之,遍身红斑,神昏讝语,食饮不入,大便复秘,小便热赤,脉见紧小而急。 夜热讝语者,小柴胡汤加生地。 大抵伤寒不应发汗即讝语。 大抵讝语是热属阳,而反见阴证者,逆。 大便秘,讝语者,谓胃承气汤。 大热入胃讝语者,太阳病,一二日烦躁,以火熨烘其背而大汗出,此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扰至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 大便秘,小便赤,手足温,脉洪数者,必讝语也。 大抵热入胃,胃中水涸粪燥,必发讝语。 太阳汗吐后,小便数,讝语,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吐汗下后,小便数,大便硬而讝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下之。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讝语。 夫实则讝语,虚则郑声。 夫实则讝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夫讝语郑声,总由神魂昏乱,而语言不正,又何以分其虚实? 如不解者,至五六日或不大便,喘满讝语,实热,两手脉沉,可用调胃、大、小承气汤下之。 欲分娩者,第一须先取讝酢以涂口鼻,仍宜酢于旁,使闻其气,兼细细饮之,此为上法。 如讝语而恶寒,必用桂枝先解之,已而下之,但看有表无表为辨耳。 如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阴阳俱虚竭,身体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讝语,甚者至哕,是言其极也。 如其正阳明胃腑病,本风蹙气实,见潮热自汗,讝语发渴,手足乍温乍冷,脉见沉数有力,大便不通者,亦当攻里下之。 如伤寒阳明,实热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魂昏乱而讝妄不休者,此实邪也。 如下利讝语,但用小承气汤止耳,从未闻有峻下之法也。 如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阴阳俱虚竭,身体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讝语,甚者至哕,是言其极也。 如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夜则讝语如见鬼状,经行尽则热随血散,不治自愈。 如经尽热退身凉,胸满如结胸,或讝语者,乃邪气结于胸胁,按之痛者,亦谓之血结胸,宜海蛤散、桂枝红花汤。 如按而小腹绕脐硬痛,渴而小水赤,讝妄,大便不通,有燥屎也。 实则讝语,气收敛在内而实者,本病也。 实热者颠狂讝语,腮赤舌干,二腑濇黄,脉须数洪沉实。 实则讝语,虚则郑声,此虚实之有不同也。 沉数有力,则为阳明胃腑本病,此表解而热传入里,其恶寒头疼悉除,反见怕热燥渴,讝语狂妄,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潮热自汗,或喘急闷痛,五六日大便不通,轻则大柴胡汤,重则大承气汤选用,大便通而热愈矣。 小儿未痘之前,火烙脸赤,眼睛直竖,手足撒搐,口燥讝语,惊厥屡次,不数日而痘随形焉,痘家谓之霜桥印迹。 少阳发汗,讝语悸动,小柴胡汤。 少阳病讝妄,太阳病讝妄,膀胱病狂颠,非诸躁狂越之属火乎? 少阳受病,口苦咽干目眩,宜小柴胡汤以解表,不可发汗,发汗则讝语。 少阳病不可发汗,发汗则讝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少阴病家,如言引衣蜷卧而恶寒,或舌干口燥,讝语发渴,大便不通,则知是阳经热邪传少阴,标病。 少阳阳明胁满不大便而呕,或瘀血发黄,或下血讝语,或胸烦懊憹,皆此经所主。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与下利三部皆平,按之心下硬,或脉沉而滑,或不欲食而讝语,或瘥后至年月日复发,此数者皆肠有积结而须攻泄者也。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讝语,此属胃。 已发汗声和讝语,柴胡桂枝汤。 当视其有表入里,腹痛血刺,腹痛中无转失气之类,昼则明了,夜则讝语,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不治自愈。 病若讝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得手足四逆,反得沉细微者死。 盖少阳胆经也,胆中无汁则不能润心,心中无血则不能养心,是以心中恍惚,讝语生矣。 盖讝妄一证,最于虚损者,不宜有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