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諭眾繕修以襄盛舉,眾以選等先人曾與是役,不棄菲材,推董厥事,而輸金輦土者,復爭先恐後。 諭王凱泰區處臺灣生番。 諭王,王遣從子三吾良亹奉表賀,且貢方物。 諭沈葆楨統兵輪往,相機籌辦。 諭各社家長收養貧家子弟,為勸民歌八章,並將告城隍文,請助滅兇徒,以彰因果云云刊示之,於考試丹霞、芝山兩書院散與生童。 諭道之人若,天氣,未嘗死也。 諭穆子周提曜裕姓,逶之精粹。 諭人不憂壽之將盡,而憂天下之不治,是猶泣數滴之淚,欲增洪河之流,無益之謂也。 諭降不從,斬於南昌市。 諭縣動行院應支公項,給生五金為膏火資。 諭諸生均自登瀛橋進,魚貫前行,相期籲俊門開,霓裳同詠,共臻斯路,毋入歧途。 諭王子林婷最合璧,也敖盈虛,玄友至靈者,譏致于少微之理者哉。 丁丑,特遣入內副都知周文質齎手詔敦諭,仍以所上章還之,且戒有司勿受拯章。 諭凡亲耕、则户部尚书先祭先农。 諭旨,亦即易失、易復之意。 諭文武官陪拜、国子监监生、顺天府生员耆老人等、俱随班行礼。 丁酉,諭福建總督郎廷佐剿撫機宜。 諭人待教逵而後仁義者,非真情也。 諭如嚴裝服飾,眾事已辨,惟未加冠,不可以行人事也,妄生下想,所以然者,論議言說,為人模範,師不明道,焉能解疑難也? 諭知我軍民共如右施行。 諭蜀文馳道路開,先聲早自奪人來。 諭參將王之綱迎之河南郭家寨。 諭怡良隨時妥辦,勿徇要求。 丁卯,詔御史臺告諭內外文武髃臣,自今人君有過,時政或虧,軍事臧否,民間利害,並許直言極諫,抗疏以聞。 諭熙河、秦鳳將校兵級,虛上首級傷中,本因鍾傳及兵將官指揮,上件人更不問罪。 諭之不止,激之,其俗可變也。 諭旨但勉銘傳固守,不能救也。 一面給發諭戳,以專責成,以便遵奉。 丁亥,敕諭湖廣大將軍王、貝勒、大臣及諸將士。 丁酉,降暣牓下知潭州劉沆招諭桂陽監蠻賊,有來首身者,並與等第推恩。 諭沈葆楨部署南北路防守。 諭三法司、天气炎热、见监罪囚、作急问断。 諭如慈母,養所愛子,漸漸教訓,智慧增明,轉處人間,无事不解,學業超勝,成大丈夫。 諭以大防官尚卑,可勿聽辭,今晚可鎖院。 丁丑,浙直總督胡宗憲遣使至桐鄉,諭賊首徐海、陳東解圍。 丁丑,諭吏部自天啟以前詞臣有勞績者,察明贈官,不得與蔭。 諭旨到時,即將困迫情形訴明,改惡歸正,仍皆朕之赤子。 諭令於臺灣城外設局,無論中外商人俱一體完捐,如洋商不願完釐,即照通商條約照完子口半稅云云。 諭德黃道周、修撰劉同升、編修楊廷麟、趙士春,皆以論楊嗣昌。 諭關外軍逼西貢,以緩攻台之兵。 一書,乾隆三十八年恭奉諭旨,原係大學士于敏中同臣等承辦。 諭以十世之延長,誨以為治之清靜。 諭令扈送出險,方為上策。 諭宗棠迅督前敵諸軍追勦,破賊封邱、滑縣,衛輝、延津、臨清等處。 諭旨,亦即易失易復之意。 諭湖廣總督蔡毓榮等轉餉鄖陽。 諭趣康親王自金華移師衢州,進征福建。 諭以人少,免滋事受累。 諭之以空言,不若示之以實事。 諭月之金精,受太陽符火,光明如常也。 諭女子十五十六時,天癸至,陰精盛也。 諭到,鄂善等仍著速赴延安。 諭令漸等邀集各紳衿人等遍處挪借,以資兵餉。 諭乘馬班如,難也,故有泣血之憂。 諭旨極為明晰,該督接奉後,自應懍遵辦理。 諭布政司速造諸祖神位,設太廟。 諭觽以立功者三倍熙河之賞,觽驩甚,響震山谷。 諭朕以輔德,勗朕以愛民。 諭令使臣無庸繞道來京,即由閩回國。 諭懲貧,並緝事而申明之矣。 諭給坤充當烏樹林、石崗仔庄庄正,歷來辦公謹慎,不敢玩誤。 諭鄧廷楨暫駐泉州辦理海防。 丁丑,武清舍人任軍士布花僦人,多所乾沒,軍士大譁,內使以聞,上命取軍士所支布一疋驗之,果紕繆不堪,上即謁太后言狀,太后怒甚,遣諭內閣,欲革武清之職,上御講筵,亦召相君言狀,江陵為營救乃止。 諭令克城之日徑赴江西,速取饒州。 丁酉,以蕃官如京副使高永堅為莊宅副使、統領官,副總管曲珍、知環州張守約降敕銟諭,各賜銀絹二百,將官杜紹、折可適、劉甫、張誠各遷一官,蕃官吹羅以下功次,遷官、減磨勘年有差。 諭張榮、俞昇知悉,見諭即點齊六班值日差役並刑、招、禮、戶四房,即刻來小土地廟雙順居酒店伺候。 諭敵一紙書,推襟復送抱。 諭道如川,不言而熊飲人以和適也。 諭各省督、撫遍為採訪。 諭意不肯,換易之後,尚較計別有邀索,此則我直彼曲,我逸彼勞。 諭大將軍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岳樂進兵機宜。 諭旨到時,即將因迫情由訴明,改惡歸正,仍皆朕之赤子。 諭旨允行,則實受其害。 諭大將軍貝勒尚善進兵機宜。 諭降諸莊,賊渠戴萬生、林戇晟遁走。 諭旨既宣,其中語不無太甚,人益以為疑。 諭岑毓英令劉永福先行進兵規復北圻。 諭李鴻章等於總署條奏海防、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諸事詳議以聞。 諭一人之直,不能移眾枉,任一人之智,不能化羣迷也。 一疏中,舉應起復、應贈恤者若干人,應論諭死、應褫革者若干人,發抄後天下歡然,想望其風采。 諭若桀與紂,無道術度量,不得為匹夫,何尊樂之有乎。 諭祭提督福建等處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塗澤民文惟爾蚤占科名,歷躋通顯。 諭經略馬暨不下,凡攻四十餘日而拔。 諭派提督張光亮一軍出竹坑山前,遊擊陳有元、何迪華、副將宋先聘分左右兩路步步哨探,攀山而進。 諭琦善令英人退還定海。 諭旨遙頒,白叟黃童,無不感激流涕,蓋至仁厚澤,淪浹人心者深也。 諭化成以江蘇海口紛歧,見經裕謙布置週密,著會同程矞采小心籌備。 諭人之有陽,若天之有日,天失其所,則日不明,人失其所,則陽不固,日不明則天暗暝昧,陽不固則人壽夭折。 諭法司、问理词讼、须分辩曲直、从公处断、使人无冤。 諭如對境有喜怒,正性應之生喜怒,對境有去來,正性無去來。 諭令陡門撤去,將溝付萃掌管疏通,誠見鴻慈下逮! 丁艱,起補良鄉縣,改漳浦教諭。 諭安南、高丽占城等国。 諭內外百司大小官吏軍民諸色人等,朕臨寶御,勵志儉勤,思與普天,同臻至治。 一面開列書目,立限曉諭徹底查繳,并分咨各省督撫二臣一體飭查,恭摺奏聞在案。 諭薙髮,罵不絕口而死。 丁丑,鄜延路鈐轄司言修平川寨城,降詔折諭。 諭刑部清獄,重者審錄減等,輕者釋之。 諭旨又謂和局有何流弊。 諭劉子通峒衛之貞鶴嵩帽姪勞而寇化煥然覺集者,証繪嶼奕之晨者也。 諭以收復南京,當召為總憲。 諭義兵以迅發,動民志於素孚。 諭未及至粵,三桂驅賊逼肇慶,誘之信從逆。 諭兵部京口水師船發往浙省定海,合浙省水師船,著設提督一員、總兵二員,駐劄定海。 諭到,該紳董等立即遵炤批指辦理,毋違,凜之,特諭。 諭两法司、并锦衣卫、见今天气向热、见监罪囚、笞罪无干证者、即行释放。 諭內閣速撰敕書一道申飭盧若騰、賀君堯同心堅守溫州,以保行在福建門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