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詣師開悟愚短,令入法門,勿得蔽道億真,自取功名。 詣師威儀,冠帶巾幘,每令整頓,勿得露頭,輕慢尊貴。 一行入詣作禮,禮寂之足。 詣師威儀,當開悟愚短,令入法門,勿得蔽道隱真,自取功名。 詣師威儀,念罪既畢,靜思清虛,存念神氣,不相遠離。 詣四門八闕畢,還從玉景金融門外,更再拜伏地,四極真人當齎金札玉章授其身,時自當有五嶽仙官雲車來迎也。 丁未,兵部郎中、直昭文館韓援等八人分詣嶽瀆祈雨。 詣師當念師家,普得飛行,身得侍從,上登大聖。 詣師威儀,當持戒自檢,守死不移,勿得雜念,榮務塵濁。 詣玄師幕序立,高功、齋官上香。 詣三元洞宮主生死罪錄官,釋放考掠訊訟,簿錄證佐,對定冤仇,銜負悔恨,暗嗚追召,眾苦之罰。 詣五帝幕,高功、齋官上香拜。 詣師威儀,當整顏慎言,勿得調笑,更相戲弄。 詣孔廟焚所著儒服,拜辭而去。 詣師威儀,當素身躡履,勿得操持刀杖,論及武事。 詣天圖玉臺太上監真玉郎几下,某郡縣鄉里男女生王甲,年若干歲,某月生,字某甲。 丁亥,詔近臣、宗室、臺諫官詣廣聖宮朝拜真宗神御殿,以殿新成也。 詣胡公、曾公軍,願以偏將自效,曾公深慰之。 詣師當執手平坐,儼然无虧,為眾所觀。 詣楊州部丹陽、九江、廬江。 詣衛士孫子元占之,以決其惑,因稽壽幾何。 詣武昌知府陳崇首効力。 丁時魁乃鼓言官十六人詣閣詆天麟,至登殿陛大譁,棄官擲印而出。 詣我玄壇下,煉神昇玉京。 詣師每當一心恭修禮敬,歛手直視,注念分明。 丁丑,冬至,不御殿,髃臣詣東上閤門、內東門拜表賀如儀。 詣青童方諸宮,書名金簡,次詣西城洞官,朝見總真上宰,南詣衡山朱臺,謁太虛赤真人,歸方諸,請地仙三真之策,造赤城,受真變神符,又之羅霍,求華旌繡幡,迺上登九宮詣金闕,受聖君之書,頓首於闕下者三月。 詣香案前,告者至案前。 詣我玄壇下,鍊神升玉京。 詣建寧,出訊百,不屈。 詣李世賢自陳,為李奉書說英領事圖廈門。 詣一天之中,隨其天中仙宮,列班朝禮而退。 詣師威儀,當宿昔齋戒,嚴裝法服,端恭待旦,載馳載欣。 詣宮門,蒙召見六次,垂詢水師營伍、洋面甚悉。 詣太學,觀天子臨辟雍,作大儒論。 詣師有所啟稽顙,當起施禮,然後還坐,陳啟心事。 詣監齋大法師幕,高功、齊官上香拜。 詣師威儀,當念師家,普得飛行,身得侍從,上登大聖。 詣門者皆儁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詣之者,所決事皆當,故得錢無虛日。 詣師威儀,當整肅內外,勿得書畫,齋堂壁柱。 詣闕披雪,準經略司帖,追赴州救應鬥敵,被賊殺害,只得男一名借職。 一、在籍儒人,凡遇朔望,不犯紅日,並須詣學,親筆書名,陪拜聽講,雍容就列,不得喧譁。 詣文廟慟哭伐鼓,卒直其師而後止。 詣師施問訊畢,當入齋堂,燒香願念,禮於三寶。 詣師念罪既畢,當靜思清虛,存念神炁,不相遠離。 詣師當濯洗手足,衣服素潔,體有香熏,炁合神景。 詣水汎舟中流,再拜訖,向王發鑪心拜,讀簡畢又拜,裹纏如法,以凈石系之,令沈。 詣師庭,分明請進,雲程有限,立伺感通。 詣遙見太子相好光明踰於日月。 詣師當念普天同見法門,勿得異念,存想邪徑。 丁巳,遣使詣畿縣發廩賑貧民,收瘞四郊遺骸,親釋逋負繫囚六十餘人。 詣尚書通者也,公卿校尉諸將不言姓,大夫以下有同姓官别者言姓。 丁卯,復命左宣徽使盧璣為代禮官,午時行道問,鶴五隻來自西北,回翔殿閣之上,道眾詣天寶壇上十方香,有大鶴下翔,掠玉虛殿簷,然後飛舞於壇閣之上而去。 詣此法門者,應是玉女,應是金真,體合道氣,相帶仙容,於妙言中,正信於教,願聽天尊說戒,地祇獻珍。 詣師威儀,揖讓禮拜,崇向無為,懼樂玄虛,喜慶交至。 丁巳,髃臣詣閤門表賀得靈寶真文。 詣師宿止臥息當著衣服,思真安定,勿得解脫露形。 詣臣自訴,乞求章文,救解災疾。 丁卯,夔州路轉運司言,西南蕃遣二百餘人詣闕修貢,詔許其牙職至京,餘令以所貢輸黔州,就加支賜。 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 詣師威儀,當齎糧自隨,勿得煩損師門,求取無厭。 丁已正月,詣亳營,請派大員駐歸城受代,奉命簡浙臬。 丁亥,夏國主母殂,差使副呂則嵬名懷普等詣闕訃告。 丁亥,大風起西北,飛沙折木,晝晦數刻,命中使詣宮觀建道場禳之。 詣師威儀,每當一心恭脩禮敬,斂手信禮,注念分明。 詣三師幕,高功、齋官上香拜。 詣六曹尚書廳,即太中大夫以上就本廳,監察御史以上就客位,餘並過道門外。 詣三官幕,表白宣結盟狀。 詣師威儀,當振喜交集,正顏直視,祇畏悚息,如履薄冰。 詣請自說姓名,左直神,右直神,土司命,青夫人,絕某甲死籍,入門君,與夫人。 詣師威儀,當請問經戒,尊承祕重,勿妄宣傳,要取名德。 詣北邙山與契真先生李義範別。 詣緑羅而遊宴,登紫極以夷猶。 詣師威儀,當直造往反,勿得攀牽,徬徨遊颺。 詣其妻父御前忠佐馬軍都軍頭開封潘璘營燕軍校。 詣師威儀,施禮問訊當,入齋堂,燒香願念,禮於三寶。 詣師當擇言而道,言以法意,勿得輕忽,妄及私否。 詣師威儀,當男女各道,勿得前卻,遲速相牽。 詣金闕宮玉闕帝君几前,某郡縣鄉里真人王甲,年如干歲,字某甲,某月生。 詣京師,上念其父子忠義,加贈工部侍郎,授汝器右通政。 詣臣求乞章奏,臣不勝所見,謹為伏地拜章,上聞天曹。 詣師威儀,當擇言而道,言以法音,勿得輕忽,妄及私鄙。 詣明倫堂,演樂、習儀畢,禮生送祝文,獻官盥手親填職名,遂省牲。 詣天關玉臺太虛玉晨監几下。 詣後艙,趙與其婿及撫寧子、客二人偕見予,但哽咽言株守無了日,臨關築壩不能渡,唯有車行一策。 詣南丹而受化,覲東極以登真。 詣師當藏惡宣善,每弘四輩,勿得毀謗,抑遏賢良。 詣京師投兵部賈尙書門下。 一、諸正神所管方隅有水早仰詣東嶽申說,違者杖一百。 詣師威儀,見人謬誤,有所不達,當即開示,令知罪失,勿得哂笑,觀其成敗。 詣師威儀,當令同氣,形心齊平,勿廣招引,異類之人。 詣師威儀,當恭慎正事,勿得稱道傳教,假因精祟,迷於愚短。 丁丑,上以河決未塞,遣樞密直學士張齊賢乘傳詣白馬津,用太牢加璧以祭。 詣師威儀,有所啟索,隨事以聞,勿得避迴,私自竊取。 詣金闕宮金闕帝君几前,某君縣鄉里男女生王甲,年若干歲,某月生,字某甲。 詣行謄進斗廷,依法禳度。 詣余請之,亦出此篇贈余。 詣青華而受記,惠澤敷羅。 詣師當正已趣行,稽首俯仰,安徐容序,懼若對神,詣師每當重掌併足,警行歛手,心存上真。 詣師威儀,當請問科戒,勿得闞闚,發泄經書。 詣師威儀,當清虛心口,以注正真,勿得飲酒,濁亂神氣。 詣師威儀,當修禮節,揖讓進退,勿得強弱相承,無有尊敬。 詣神擇於五人者,使主社稷。 詣師當安徐聲氣,吐納柔和,勿得高剛,傷性真氣。 詣師威儀,當藏惡宣善,每引四輩,勿得毀謗,抑遏頑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