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詞有叶處,亦有用韻不穩處,若出兩手。 一書“運心不普”,而白題紫陽像贊,亦有微詞,所謂“帶些鉛汞氣”者是也。 詞賦之基礎,不存於聲,而存於體,非耳之詩而目之詩也。 詞意俱不盡者,不盡之中,固已深盡之矣。 詞雖八首,而問對凡七,故謂之七。 詞句長短尚不識,吾何以觀之哉! 詞曲雖小道哉,然非多讀書,以博其見聞,發其旨趣,終非大雅。 詞臣總未歸金馬,一一相逢吳楚間。 詞用夢窗題趙昌所畫芙蓉詞,亦近曲子,殊不佳。 一編,多載元祐諸公詩詞。 詞語堂皇,而求助者則出之以婉媚。 詞,一若國家之法典,宗敎之聖經,學校之課本,國家社會之標準方式,無一不儩於小說者,其然,豈其然乎? 詞曲家非當家本色,雖麗語博學,無用。 詞同,而黃竹作大木、三作丈是其證,丁詁未必然。 詞翰所形高誼激,子孫其忍舊盟渝。 詞明这样的高阶修真者却是用处不大。 詞人自拍崑曲,艷仙按笛和之。 工詞曲,所著十種傳奇,一時盛行,聲大而遠。 詞林頌美過枚馬,共喜玄都眷渥新。 詞客猶吟,更動江生之思。 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丁丑,諭吏部自天啟以前詞臣有勞績者,察明贈官,不得與蔭。 詞當代祖其思,而發為靡曼妖妍之帖括。 詞氣慷慨,言之舉朝感動。 詞直而理正,咸稱良史。 詞繁不載,撮記其大略如此。 詞理鄙淺,與尹、趙注疏,殊不相近。 詞人高無際作鞦韆賦,漢武帝後庭繩戲。 詞,連篇累牘,固猶未免在温柔鄉中爲門外漢也。 據詞難抑,除已飛奏諸天帝君,取旨頒行外,合下,仰照驗。 詞既刻,函致遵王,漸知竹垞詭得,且恐其流傳於外也。 詞、曲解之詞來詬詆他、譏笑他。 詞官祕祝無他語,只為蒼生祝有年。 措詞不可粉飾,故為炳炳烺烺,以破其例。 詞旨徧聞於界,恩光普被於重泉。 詞雖有雜韻,而質甚古。 詞預告天廷,及合屬真司。 詞林幸睹爭推美,肥逐猶欣大有年。 詞彩穎發,妙不可言,而更妙於貼合名次,一字不可改移。 詞人作健煉心魄,二豎潛銷六賊避。 詞客稗官家每見前人有書盛行於世,卽襲其名而著爲後書副之,取其易行,竟成習套。 詞人乃重其人,時引而近之,不以梨園相目。 詞瀾既倒,仗律爲隄坊。 詞乃文學之一技耳,欲期其成就,亦屬匪易,非有胸襟性情,正途徑,嚴聲律者不為功。 詞連史可法、張慎言、呂大器等。 詞難於景外生情,出人意表。 詞人墨卿髙世之士所眷意焉。 詞鋒即日未見試,壯年束手來窮途。 詞內,米非本地,正此意也。 詞章勤奏達,吟詠酌流霞。 詞意條暢,一洗油腔陋習。 詞人屬文,其體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異彩。 詞句雖小異,要足以證今本之非。 詞訟雖經清理,未結者尚有八十餘起。 詞令風華四座傾,燕蘭譜裏魏長生。 詞名本是燕歸梁,無理趣、忒尋常。 詞華凌老輩,姓氏冠群英。 詞意俱最下一乘,不堪我輩着眼。 詞之限於調也,即不盡於吻,欲為一語之益,不可得也。 詞至南宋而工,詞律亦至南宋而密。 詞語煩碎,頻干尊重,足及軒闥,神驚汗流,不勝憂恐懇悃之至。 據詞難抑,謹有箋狀二函,上詣洞玄教主師前。 詞直而理正,咸稱良史焉。 詞餘之興也,多以情癖,大抵皆深閨永巷、春傷秋怨之語,豈鬚眉學士所宜有! 合詞恭懇代奏,仰祈聖鑒事。 詞禁清華固非奔走之任,武臣內侍多是職位已高,雖欲躬親,體亦未便。 詞賦而兼經義者,以詩賦定取舍,經義、論策定高下。 詞賦有聲追屈宋交遊到處結雷陳。 詞亦不俗,但俱是拗嗓。 詞倨而理直,鎮將終懾其名高,無能挫抑。 詞章抑末耳,翻使豎儒窘。 詞臣錢謙益、管紹寧、陳盟充講官,張居為展書官。 詞訟力除積壓,而後閭閻之疾苦易通。 詞旨具嚴,聖淵昭鑒,茅茨不剪,僣陳饗帝之儀。 詞中必點綴十物,各還以切貼之語,此北詞之定式也。 詞客幽尋勝洞庭,神僧名跡在支硎。 詞畢,令真人闡化勸綠。 詞訟只不拖累,便已造福。 詞或有分位,則玉清曰虛無自然元始天尊,上清曰太上道君洞玄靈寶天尊,太清曰太上老君洞神道德天尊。 詞之異於詩也,曲之異於詞也,道迥不侔也。 詞源傾渤湃,道統企衡嵩。 詞義庸劣,乃後人所改。 詞隱於此,尤多喫緊,至每字加圈。 詞赋是業,而不知經綸誰何事也。 一、是集本擬每人各贈以詩,因匆匆出都,未遑屬草,故於各部先綴題詞數首,以誌羣芳。 詞曲佳處自有,此特剩技耳。 詞意俱不盡,溫伯雪子是已。 一云酒器,可轉注,吐酒不已,俳優之人,詞不窮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 詞焚而雨霽,然則公之臨政愛民,至不惜身命有如此爾,民亦知之乎? 詞翰往來傳意密,死生夢幻轉頭空。 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 詞同三代之風,士掇一時之秀,振舉職業,昭宣令名。 詞銘四句,理應三才,類而長之,可以意得,此寄言以明人之文也。 詞壇一邂逅,持較真卵石。 詞訟絕少,併省聽斷之煩。 詞之有氣,如花之有香,勿厭其穠豔,最喜其淸幽,既難其纖長,猶貴其純細,風吹不斷,雨潤還凝。 詞曲俱佳,尚少一齣,今已爲增入。 詞稟性頑愚,昧於忌犯將攝之理,粗約羈摩僅二十年來,頗獲其驗。 詞情窅奧,但科諢稍未諧耳。 詞忌組練而晦,白忌堆積駢偶而寬。 詞源倒流於三峽,偉矣文章。 詞內所指抽收釐稅、創造輪船、調員來閩差委等事及道員曾憲德考語前後歧異,並收復漳州、剿辦永春州上場堡土匪、崇安齊匪各情形,均經左宗棠奏明有案。 詞臣草就西番詔,粉字光明網細珠。 詞懺依科懺悔,齋官執爐長跪每方,如式。 詞意軒輊,實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據詞難抑,除已差委雷神前去鎮貼符文,革撥邪佞,別立土地訶護門庭,每遣將吏追捉妖邪,病身尚猶未愈。 詞連編修黃文煥、吏部主事陳天定、工部司務董養河、中書舍人文震亨,並繫獄。 詞銳善袁宏,談優懷郭象。 詞隱又多仍其舊,便注了平仄,作譜其間,是者固多,而亦有不能盡合處。 詞林振高步,聖域揚休聲。 詞人者,當世之賢士也。 詞寄燕山道眾,聽予至囑休疑。 詞人獨賞艷仙,自是憐才,自是巨眼。 詞壇之解音者,必非俗筆,是以審律諧聲,吾無望於此輩矣。 詞語多乖,要求無厭,乃復以未撤四府官兵為辭。 詞理荒鄙,塵瀆宸嚴,無任惶懼戰越之至,謹言。 詞隱亦以為“不思量寶髻”五字當改作仄仄仄平平,“花堆錦砌”當改作去上去平,“怕今宵琴瑟”“人別後”首調以七夕起,而“寒蟬”、“衰柳”、“水綠”、“蘋香”,非七夕語。 詞甚平易,頗葉音韻,然獲聞之者至寡。 詞華充瞻,虧透露得俊爽之氣,否則一腐草堆矣。 詞甚輕快,雖偶有數字不叶,亦無愧於大雅。 詞人亦有窮途苦,新漲盈沼沒小橋。 詞章寫性情,非同考據也。 詞亦可爾爾,然究不如曲之自由。 詞訟半年,中人之家已破。 詞塲竟疎闊,平昔濫推奬。 一章與二、三章詞異意同。 詞流閲盡日西斜,苦憶宣南掌故花。 詞須上脫香簽,下不落元曲,乃稱作手。 詞翰兼美,雖未能識荊,有不能忘情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