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或殺蟲蛇虺蝎、蜂躉蚰蜒、蜈蚣蜙蝑、螻蟻之類。 手持青碧玉如意,開導十八人中龍,百廿三人繼其後,四方蟻慕來憧憧。 是以虎豹墜谷頓為竄粉,螻蟻隨風無傷絲髮,輕重之理不同年而語也。 晚妝餘鏡掩紅鸞酣飮處樽浮綠蟻。 蟻之知小,魚之計深,羊之意狠,聖人去其小知,得其深計,棄其狠意。 蟻子曾聞堪作醯,澎湖佳味有丁香。 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 蟻動皆飛走,故知水氣有所藏滅。 蟻之與羊,其所食者猶在外,未能無求,故不若魚也。 蟻風呃身還怕痛,陽魂去體不疑猜。 蟻附而下,見攻石者十數人。 蟻蝨、百蟲之形,或如亂絲敗絮、肉毬毛髮、馬尾棕衣、草子麻粟、查核精血、膠漆爛麪、咳唾膿痰粉皮,百物之形,千態萬狀,難可盡述,並宜子細看過,又宜焚之,庶可絕類。 蟻云緩急當告,今何處告之? 蟻射影能斃我,知夫無知者亦我,則普天之下,我無不在。 蟻布出入陣,蜂排早晚衙。 蟻磨旋環,誓勉芝勳而作聖。 蟻、魚、羊三語,為舜有擅行而發,立言甚奇當。 蟻上案頭沿硯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蟻磨回旋,恐時鍾於萬累。 蟻以知而多事,魚以深而全生,羊以意而多狠。 蟻、魚、羊三者,未能無其耳目心意。 蟻聚蜂屯,我師熊飛虎奮。 蟻壤漏山阿,絲淚毀金骨。 蟻丘之漿,蟻丘地賣漿者也。 蟻舟會野渚,幽扁重披圖。 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蠢蠢蟻戀釜,游游蛾撲光。 蟻場謂之坻,亦謂之垤。 蟻聚嘲封垤,蝸爭笑畫疆。 蟻之自國其穴為槐安,為檀蘿,亦猶鰕之自國其穴為長鬢,燕之自國其穴為烏衣,各尊其居,物物莫不皆爾,無足深恠。 蟻魚羊三者,未能無其耳目心意。 蟻穴相鬥,又非吾民之福,徒召清兵耳。 蟻至微而未能盡無知,羊至愚而未能盡無意,真人則無知無意矣。 蟻聚蜂屯錢桶圍,壁壘團團遍山野。 蟻封高壤,埋土高寸曰封。 蟻丘之地有賣漿之家,夫子宿於其家也。 蟻蛭為高泰岳卑,世情顚倒正如斯。 逢螻蟻者迂足而活之,誤而傷焉,失聲而痛之。 前所言蟻慕羊肉者,蟻能有知,故不能無慕。 急取蟻室土三升,熬令熱,囊盛熨心下,令胎不得上搶心,良。 十六曰狼餐,十七曰牛眠,十八曰蟻夢。 惟白蟻唾液能溶解洋灰,故仍須以防蟻之木材建築之,始克完全消滅。 去蟻驅蠅,以骨去蟻,以魚去蠅,則蠅蟻愈至。 又有白蟻,生於濕處,一巢數萬匹,棟宇器物,每被損蝕,為害頗烈。 同日,中堂忽聚蟻數升,有頃四散。 唯真人則無知矣,無意矣,故曰於蟻棄知,於羊棄意。 因是以左丞侯右淳侯率其蟻附之屬。 大白蟻浮綠,短檠燈閃青。 夫羌人蟻聚烏散,盛衰無常,先王列於荒服之外,棄而不援,縻而弗絕。 夫井蛙之聒太清,穴蟻之噪上靈,則猶今人之祝也。 夫蕉中之鹿、槐國之蟻,千古沈沈,誰為喚醒? 名利蟻爭,是非蜂起,於斯之際將欲返真性而歸根,挫銳解紛,安居樂業,一靈頓息,萬境俱忘,其亦有道矣! 名利一生旋磨蟻,妻孥八口寄居蟲! 如蟻跡雜亂者,伏尸癆鬼。 如乞弟尚能蟻聚,委存寶多方擇利掩殺。 如蟻穿九曲,因難見巧。 安危大臣在,穴蟻欲何逃。 小者若蟻封,大者若陵榖。 少不得蟻上天時我則央及蟻。 少年气盛,深知近年杜威屯军恒州,畏辽人如虎狼,视百姓如蝼蟻。 泰京都,泰字高於上言一字,上言上空八分,下通走蟻。 游人來往多如蟻,半是南音半北音。 游蟻上枯槎,歸鳥隱叢薄。 忽逢同志欣浮蟻,怎奈多愁怕聽猿! 君不見,宋祁救蟻中狀元,況乃回生起死人一村。 甲光五色馬如蟻,列屋層氊嘶朔風。 此身不啻如一蟻,安能跼蹐悲途窮。 此據頤新傳附見,避蟻事,二月甲戌,韓縝嘗言之。 蒙如蟻禱,直謝鴻私,臣下情不勝虔禱之至。 虎拜勤渠,蟻衷激越,今有詞旨,敢不上聞。 白蟻聞竹雞之聲化爲水。 白蟻聞竹雞之聲化爲水。 等釜蟻貪饕,井蛙寡陋。 旌旗曳地,偏裨蟻戰於霄衢。 假令禽獸螻蟻,解蟄伏藏者,皆得元和之氣,所託存生,非關父母教令而得之。 彼乃籍戶口、輸土田,匍匐蟻伏,稽首軍前。 官軍鬧如蟻,城守申嚴警。 官兵不避鎗砲,蟻附而上。 孔子之楚,舍於蟻丘之漿。 不畏天禍、人殃、死地,隨之而將以脩生,此如戴粒之蟻欲以冠山,何足以堪其任也。 首愆行道,希蟻悃之上通。 苦,慧力垂慈,宜敷蟻悃,以勤渠恪。 臣等卑卑磨蟻,碌碌坎蛙。 臣螻蟻賤品,草芥微生。 一云真人无羶,故不致蟻,是蟻棄智也。 但取兩三蟻著掌中祝之。 一折,如蟻穿九曲,愈折愈深。 行上留半寸,行下不通走蟻。 及其死也,猶蜩甲、蛇蛻,委之而往,神則無不之也,又何烏鳶螻蟻之足慮哉! 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 今夫隆然之堤有容蟻之穴,宜若無所損,然周於識者必塞而實之,慮其久而必底於訌潰故也。 如犬彘螻蟻,罔關輕重,殺之不足以樹威,則不殺亦無不可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