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藥櫃山次束,有趙老纏,昔趙真人修道于此,及四真人煉丹于此,有石室二十餘問,霍仙人修煉于此,名霍師堂。 藥囊止有修丹訣,塵世空留悟道篇。 藥圃花香異,沙泉鹿跡新。 藥歸土釜,是喻其陰陽相合,聖胎凝結溫養之功。 藥就功成身羽化,更拋塵室出凡流。 藥同而名異者,令驛人辨說給付,使者感悅而去。 藥元福出軍迎戰,就陣生擒了唐將燕敬權,進軍到兗州。 藥在爐中,須用真火鍛煉,故末篇又雲爐火之事。 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并隨藥性,不可違越。 藥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 藥鑱入山晨獨往,樵歌出谷晚相酬。 藥性冷,尤宜患熱人服之。 藥乾再調塗之,俟腫消為度。 藥有逆順,所謂差之毫毛,失之千里也。 藥雖良,令人氣力兼倍,然甚難將息。 藥沈綠醑家廚釀霜折紅蕉道觀房坐裏黃冠三兩輩。 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藥成體就,卻入大庚合內,周遊赤烏,經營三載,其道畢矣。 藥爐子玲了,細細開爐看之,其朱砂盡化成水銀,以物掃之收取。 藥後十日知效,二十日所苦覺滅,三十日氣力盛,四十日諸病除,六十日身輕如飛,七十日面光澤,八十日神通,九十日精神非常,一百日已上,不復老也。 藥如馬腦,大方寸許原本闕三字。 藥成,預作丸,盛之以密器,可經於千歲不敗。 藥成,食如小豆者,二枚,常送藥,以水服之,百日入髓,腹中三蟲伏尸皆去,心開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龍,入山辟虎狼,入軍辟五兵。 藥有厚朴,一名厚皮,木皮也。 藥不能自生,須感陽氣而化生。 藥家見其肥大,而不知香味絕不佳,故入藥不可責其效。 藥饞入口,足下五色雲生,風起飄飄,飛騰而去。 藥成,預作丸,盛之以蜜器,可經千歲不敗。 藥草芽多溫,為春陽氣盛,必須揀擇良者,其陽坡百草芽。 藥已成熟為足,火功到處宣止。 藥即是火,火即是藥,自有天然造化之爐,真正之火,何須丹灶柴炭吹噓之功乎? 藥品不知,空自為之,則不成矣。 藥成,如治丹華法,四子共養一母,曾青、磁石、譽石、玄黃為直,覆頭上也。 藥之成形,顆粒楞角可喜。 藥爐丹井,且為余若洗也,則何以謝勾漏令。 藥師,內族人,便僻巧慧,以南書省祗候郎君出身。 藥與道親二狀,皆上手自封題。 藥多結亦校多,口訣是水亦云火須淺火須文,為妙入。 藥未伏火,而不可服也。 藥就海枯,運霞漿而沐浴,則入水無波。 藥力就乎內,神通發乎外。 藥圃花香異,泉沙鹿跡新。 藥,謂草木蟲魚烏獸之類,皆能除病者也。 藥味方法,既非塵俗所知,莫得測其至要也。 藥物斤兩要相當,火候始終須全備。 藥無所不同,故言異也。 藥有數種,仙有數品,有乘雲駕龍,白日昇天,與太極真人為友,拜為仙官之主,其位可司真公、定元公、太生公,及中黃大夫九氣丈人仙都公,此位皆上仙也。 藥物生玄竅,火候發陽爐,抽添進退皆由我,一炁初回造化樞。 藥成以蜜丸,食後服,如梧桐子大十丸。 藥石發動,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 藥金服之,肌膚不壞,毛髮不焦,而陰陽不易,鬼神不侵,故壽無窮也。 藥不能自生,須感陽氣而生。 藥名詩,世云起自陳亞,非也。 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託陰陽。 藥者,雜治也,凡三十一章。 藥,費歲月,耗精神,終無成效。 藥遇火,聲光迸裂,海水皆紅,燔賊不可計數。 藥欄羅逕,布置逶迤,頗有清趣。 藥在鼎中,如雞抱卵,如子在胎,如果在樹,但受黑滿足,自然成熟。 藥材不在心腎,復歸何處? 藥陳隨逺宦,梅發對幽居。 藥紙隔金屑錘之,金已薄,紙不損。 藥之成也,如呼吸焉,百有二十日開爐,是為小還丹,服之萬疾除之,涌泉乾矣。 藥者,人之丹也,益其氣力,身輕堅強,即邪氣官鬼不能中人也,即成神仙矣。 藥生方真,否則所采之物,仍屬後天之凡幻,何得稱藥? 藥物者,即真知靈知之藥物。 藥升方作上徑一寸,下徑六分,深八分,內散藥勿按抑之,正爾微動,令平調耳。 藥用莒蒲一寸九節者,末之和以楮汁為丸。 藥,取白花藤同乾藍實煑水服之,毒卽解。 藥發,城圯百餘丈,奮呼齊登。 藥樂應符再中瑞,輝輝擬見連珠奇。 藥物老嫩,火候次序,進退急緩,抽添運用,有為無為,無不祥明且備,真足為萬世學人上天之梯。 藥在鼎如子在胞,上水下火,以順陰陽。 藥有三品,上藥為君,中藥為臣,下藥為佐使,所以異善惡之名。 藥物易知,火候最難,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須要大悟大徹,既知的生人之消息,又要知的生仙之消息。 藥畢後,故丁復煮汞也。 藥氣之愈病,猶教導之安民也。 藥物只於無裹採,火丹全在定中燒。 藥入中胎,切須固密,恐漏泄真黑。 藥者五行之華英,地之精液也。 藥者,五行之英,華池之精液也。 藥未得而直急,藥已得而直緩。 藥園在岳東南,世傳有修真之士種藥於此。 藥熟了然顛倒變,相投子母必無疑。 藥化為丹,丹化為神,形神俱妙,命在我也。 藥者,五行之華英,天地之精液也。 藥,謂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蟲、魚、烏獸之類,皆可以松邪養正者也。 藥熟了然顛倒變,相投父子得元疑。 藥石非苦口,千里一難當。 藥物生玄竅,火候發陽鑪。 藥煙變成明月珠五枚,仰綴著上蓋,皆裏以絳幙。 藥山名正仁,居西山之牛窩潭,所與遊皆知名士。 藥若傷多,吐利困極不止者,服方寸匕生大豆末,水服之即定,及藍葉、烏豆葉嚼以咽之,登時即定。 藥物斤兩有輕重,火候運用有始終。 藥言日進,大業可期矣。 藥藥元無藥,鼎鼎元無鼎,為復四象成,為復五行作。 藥到月圓須滿秤,急教進火莫差遲。 藥力得星化氣消即為鐵,悔終無銖兩,真物可得。 藥物動時緊不驗,惡虫推破動力兵。 藥熟不須行火候,更行火候叉傷丹。 藥既中華,不俟邊城,頻經試驗,今故出之,擬昭學道之賢,不傳矯俗之子。 藥力全在尾,人捕之,則自嚙斷其尾,因得釋去。 藥使者護之,萬靈不能干也。 藥爐經卷作生涯,不戀王侯宰相家。 藥餌及便溺瑣屑諸事,必親身服勞,寢食俱廢。 藥有相生相殺,氣力有強有弱,君臣相理,佐使相持,若不廣通諸經,則不知有好有惡。 藥物得真,火候不散,是有法也。 藥逢炁類方成象,道合希夷即自然。 藥名以檳榔、紅娘子爲配。 藥既陳矣,將不待西吾之質,乃成其妙也? 藥用乳香、沒藥、陽起石,等分為丹,酒下七丸,服畢,如人行十里許,以木通、楮子、椒湯浴之為之,七日外步及奔馬,登涉皆不覺疲,故得安適如登木馬,故有此名也。 藥有八百八味,人有四百四病。 藥有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 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侯託陰陽。 藥嫩採來歸土釜,煎烹,文武剛柔次第行。 藥祖收攝砂汞而為丹質。 藥王廟在西定坊,康熙五十七年建。 藥藥,勤用勤作,長瓊樓,生鳳閣,上穿玉兔,下連日腳。 藥數粒,服之可以無疾。 藥材乃九鼎中之第一性味,乃八石中之上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