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故鍊度家最重斯文者,蓋以此也。 晚從司馬季主學道,渡秦川,溺水而死,蓋水解也。 晚岁游真馆,分符蓋别京。 晚,移舟竹園步,蓋臨皐多風濤,不可夜泊也。 有過失,必自知之、自言之而痛改之,蓋光明磊落,肝膽照人焉。 有左右院者,蓋受法男女官之別局也。 有著高冠綵帕者數對,冠名綵樓,二者甚古怪,蓋晉代之禮也。 有譜一卷,蓋唐賢所為。 望音亡,與冠蓋相望義同。 望見太宗張黃蓋,親督大兵布陣,皆披靡退遁。 望山上成功麾蓋不敢退,未奉號令亦不敢相救援。 本好事者競求,致一二本之直比于常菊蓋十倍焉。 本於青霄隱書,蓋鍊度之祕文也。 本傳云屢獻討賊遷便宜,此疏蓋其一也。 本篇隨文立言,蓋亦互文見義之例也。 李頌、時大雅伴讀,俱注咸平元年正月癸酉,蓋自此始用京官。 羽蓋瓊輪,垂蔭煥流精之彩。 羽蓋霓旌,縹緲乘遊於碧落。 翌日罷李丞相蕃為太子詹事,蓋與節是蕃之謀也。 翻蓋鴛鴦化現,瑠璃宮殿雕粒。 考其知州月日,尹洙作濤行狀,乃云景德二年,蓋誤也。 者,蓋漸有累積之意,漸百齡即累百年也。 者言之法,蓋夫人主他人言,妻主君言。 者,其父母也,是月來者,蓋其子也。 者,蓋公都子正問性善,孟子且答他正意,不暇一一辦之,又恐失其本意。 者,蓋據不立學官言也。 者,蓋亦求諸人事而已。 杜弼傳記諸子云,臺卿文筆尤工,見稱當世,然則政事似非臺卿所長,其所長蓋文學也。 林本源庶務長郭君迎於車站,蓋先期電約也。 蓋自明中葉以後,作者按譜塡字,各逞新詞,此道遂變爲文章之事,不復知爲律呂之舊矣。 蓋光見其姦狀漸露,心實悔之,業已薦延,未能遽罷。 蓋凡送京報船之往來北江者,其額必書兩廣報船,粵人因亦稱曰兩廣船,與海口巡船名目相同。 蓋平日受其苦毒,積怨已深,將一發而不可遏。 蓋戈旄之未偃,而黎獻之未康,雖欲在思,實則罔暇。 蓋大而至於天界,細而入於微塵,皆不出於一心。 蓋務保而愛之,仁厚育之。 蓋盛夏無雷之時,電亦有之,可見矣。 蓋相輕卽爲相親之確實證據,非相親斷不肯相輕。 蓋周自后稷至文、武十有六世,此世次也。 蓋咸通所製,賜同昌公主者。 蓋值同治中興之後,天下無事,世際承平,氣運昌隆,四民各安其業,歌舞所以鳴國家之盛,故伶官亦人才輩出,鼓吹休明,蹈厲發皇,誠有莫之致而至者,非偶然也。 蓋一字初本一義,及文家轉相引申,而後數義一字。 蓋人真靈之竅,錮閉已久,積習已深,五賊作禍,非一朝一夕,最難剿滅。 蓋緣無事則竭民膏以供軍,有事則僱民壯以剿寇。 蓋共嗤點以為灰塵而相詬病矣。 蓋古之名將,自孫、吳、韓、彭、英、衛、李、郭而下,可數也。 蓋說得上元後天氣極佳。 蓋人之最難制者,心也。 蓋舊州勢危而兵寡,多屯則糧不繼,少則難守,所以遷遠而就近,非為蹙國之疆土也。 蓋陰陽二氣,參差不齊,推盪而成一歲。 蓋良知良能之靈根,埋沒已久,不能自出。 蓋戒法不行,清規未舉,致令妄濫之徒以邪作正,以偽雜真,往往佯修善事,苟求衣食,誤犯條章,實為重弊。 蓋士之學也為道,而道之傳也以文。 蓋以其時士民稀少,風俗椎魯,立學建郡之制,有未遑焉。 蓋中央者,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 蓋診亡者,雖存而必亡,猶脈死者雖生而必死也。 蓋剛風騎置之司,無兩途也。 蓋城破之日,八賊招安百姓,給人令箭,找尋家眷,七門各有頭領,給銀若干。 蓋向之由盛而衰者,公為之後。 蓋奈何輒唤子野聞歌之時,我始欲愁洗馬傷神之際歟? 蓋廖以中國古來出征,多不攜帶家眷,女子在軍,視為不祥,且恐惹起其他誤會。 蓋又三十年,而復見其子如其夫之貴,此其所以為尤異者。 蓋幾於孔子所謂善人也已。 蓋熙寧、元豐之問,天下之是非淆矣。 蓋欠在吏役,不在民也。 蓋袁世凱輩欲富其國,必先謀富其身。 蓋身從無為而生有為,今卻反本,是曰無為。 蓋天下之交牝,而牝常以靜勝牡,而所以勝者,由以靜為下故也。 蓋太元混化,五色流精,結耀星辰日月之明,合符天圖,混氣五靈,太陽通氣,五石發精,朱紫翠綠,極耀光明,能得其要,上升泰清,三都六虛,肆心所經,得一足矣,勿用多營。 蓋卷格于簾外,不入也。 蓋橈枉者以直,救文者以質。 蓋至精默契,適當人心,是謂至信。 蓋宣上德而達下情,使臣之職也。 蓋有功必報,國之恒典,是用祝冊,加封神號。 蓋所謂刑賞者,久己擾擾乎顯悖忠之旨矣。 蓋好逸者,民之常情也。 蓋疾于時,故隱其名氏云。 蓋王監生歸家後,有孤客負囊乞火,利其囊中物,以鋤碎其首,埋王母棺上,加土填之。 蓋元始即自然之本體,而此章即自然之炁結自然之章,成自然之音,非由演說故也。 蓋德慧衛智可謂明哲矣,猶以存乎疢疾為心,則以君子思患而豫防故也。 蓋緣第一界至今已十五年,第二界今亦十二年,往往生業蕩盡,子孫淪散,虛載簿書,枉費刑撻,歲月已久,重不聊生,憔悴之餘,必無可得。 蓋臺灣地廣人稀,山前一帶雖經蕃息百有餘年,戶口尚未充牣。 蓋孝友者,六行之首,八刑之先。 蓋綠愛色相資,漸夫本源流蕩不已,則神有所損也。 蓋充亦傑然以文學稱者。 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蓋星以辨野、野以載星,俯仰之間,亦有故而可求者。 蓋有之矣,如齊之威公是也,為其勞於求賢,而逸于任使也。 蓋人但知生番不除之為害,不知生番不除之為利焉。 蓋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傳也。 蓋國家興禮樂,定制度,建學養士科舉之法,一出於宋儒。 蓋先帝託子於聖母,同攬萬機,即非唐高宗欲傳位之比也。 蓋上古盛時,雖愚夫愚婦,不啻家人父子,其德漸於飢膚,淪於骨髓,不自知其言之若是乎。 蓋見大則岡弗平,冥会则罔弗一。 蓋欲以供粢盛,遵古典也。 蓋雖同德齊聖,實天運氣數而然。 蓋四大百骸,人孰不自愛重。 蓋心猿者道心,六欲者人心。 蓋又慮閩器之空於北應,而鄭重王命,色色壯耀,然值已不貲矣。 蓋天地之問,氣有偏勝而無以救之,則萬物之所存者幾希矣。 蓋七角一均,本非正聲,故於琵琶弦借用之。 蓋其時,官與品輕重相準故也。 蓋自然之理,大丹之道,無為而無不為,登上清境見靈實天尊也。 蓋謂神農之為此言,亦未為知道也。 蓋為渠之初,必就高阜,渠行數里,方達平田,若水與岸平,田岸相接,為渠甚易,溉田不難,則久已開治矣,又豈假臣言而後隱度哉? 蓋失事本小,且與張永產無干,而中左一帶之安堵無恙,則皆其力。 蓋象者假象,而簸與杵者真見也。 蓋太過則傷物,不及則又不能生物。 蓋野史載張魏公因苗、劉偽立太子事,并其乳母生瘞之。 蓋此身尚在險中,未能得出而遽欲濡尾以濟,非不知險極而何? 蓋天下之事,莫大于此者。 蓋信乎執心為道之大害也。 蓋要終盡變,然後知其雖廣大而微細不遺也。 蓋言習藝之人可終身得托也。 蓋九穀六畜之順成,草木鳥獸之咸若,君子於物土之宜中,究裁成輔相之道焉。 蓋至道難聞,法會難遇,慶宵難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