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葉似梧桐而小,結子如苦楝。 葉似苦苓,結實形如枇杷,色黃,皮皺,用以澣衣,功同皂角。 葉似荷而大,葉上蹙縐如沸,實有芒刺,其中如米,可以度飢,卽今蔿子也。 葉似荻,高丈許,有竹、荻二種,亦分青、紫。 葉似蒻葉,根如芋,二月、八月採之。 葉似葵而大,叢生花出根下。 葉似艾,正月根芽生,莖正白,生食之脃美。 葉似韭而小,生山中者名葝。 葉似酸漿而狹長,花黃白色。 葉似杜若,而紅碧相雜。 葉似枇杷而大,白華,冬夏長靑。 葉似薯蕷而根大,花紫色,功效極多。 葉似蒓,莖澀,根甚長,花黃色,水中極繁盛。 葉似蓴,莖澀,根極長,江南人多食,云是豬蓴,全為誤也。 葉似杏葉而長橢,四葉相對而生,嫩時亦可煮食之。 葉似茵蔯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許。 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 葉似蓼,莖赤,味辛,生下濕水傍。 葉似白芷香,又似芎藭,但芎藭似水芹而大,藁本葉細耳。 葉似蠻薑,而狹長橫張,如翅羽狀,故一名烏翣,謂其葉耳。 葉似蒲而闊且厚,兩旁似鋸齒。 葉似苜蓿而闊大,甚為允當。 葉似葛而實長尺餘,可蒸食。 葉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 葉似橘而厚軟,莖似槐枝而肥脆。 葉似薑而有文理,根似高良薑而細,味辛香。 葉似木槿及楡、柞小樹。 葉似荏,莖方,花淡紅,生節間。 葉似黃梨,榦聳似蔗而高大。 葉似枇杷,大如指面,色紅而甘。 葉似葎草而厚大,莖赤有節如蔗,實類巴豆,形如牛草,能治風疾。 葉似梧桐而小,子如苦楝。 葉似柳葉,作層,每層六七葉,如車輪,有六層至七層者。 葉似桂花,有兩層,以下層補上之缺處。 葉似苜蓿,花黃,根如遠志。 葉似茱萸,苗高尺餘,根白心實,花紫白色。 葉似車前,無文理,抽莖,花黃白細,叢生渠塹濕地。 葉似楠音南葉而尖長,背有赤毛,若楠枇杷葉。 葉似蓖麻,根如大芋,傍生細根如牛蒡。 葉似蒲而闊,兩旁有刺。 葉似芍藥,實大如雞子,白毛寸餘,此皆誤矣。 葉似栝樓,圓無叉缺,有刺如毛。 葉似地黃、王不留行、紅藍等,而三指闊。 葉似葵,形如馬蹄,俗呼為馬蹄香。 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 葉似蓖麻,根如大芋,傍生細根如牛蒡,小者亦似羊蹄。 葉似苜蓿而闊大,夏花,秋生子作角,實似馬蹄,俗名馬蹄決明。 葉似薑花赤色,根似高良薑而小辛味,子如豆蔻。 葉似旋復,首春即生,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似丹參花,五月便枯。 葉似茗,味苦澀,土人為飲。 葉似苦瓜,生青、熟紅。 葉似苦杖而小,節赤,高一二尺,種之辟蛇。 葉似蜀葵,採者連蒂包裹黃梅,鹽漬暴乾以薦酒,故名。 葉似款冬稜較健,花開盛夏氣微香。 葉似橘,葉似橘,經冬不彫,夏生花,白而圓細,秋結實如檳榔,色紫似葚,而味辛,療風水毒腫,去惡氣。 葉似邪蒿而細,科生三月中。 葉似水莨及薇銜,叢生,花黃根紫色,似柴胡,作陳敗醬氣,故以為名。 葉似蒲而闊,兩傍有刺。 葉似薤而長厚,三月開紫碧花,五月結實作角子。 葉似枇杷,梵僧用以寫經。 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葉似署蕷而根大,花紫色,功多,為藥之要用。 葉似蕨,根紫色,若紫草根。 葉似及己而大,根長尺餘,皮、肉亦紫色。 葉似細槐,花黃白,其莢如大豆,實青黃色,大若麻子。 葉似白蒿,花如瞿麥,紅赤可愛,子似王不留行,黑色作角,七月、八月採。 葉似櫻桃葉,頭微赤,十二月葉漸凋,至四月落盡,五月葉漸生,七月花,八月結實,九月成,十月採。 葉似由跋、半夏,根大如碗,生陰地,雨滴葉下生子。 葉似角蒿,今曹、兗州下濕地最多。 葉似萱,短而厚,不著土。 葉似荇菜而小,夏秋間生小白黃花,其莖梗作蔓,斷之有絲縷,又細而中空似雞腸,因得此名也。 葉似椶櫚,體輕堅緻,可爲筯及器物。 葉似蛇床而香,騷人借以為譬,方藥用甚稀。 葉似蘭,尖長有岐,花紅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風。 葉似荷而不圓,莖亦可作臛葅。 葉似菊,高四五尺,花白,實黃白作穗,蒿之類也。 葉似梧桐而小,結子如苦苓,煮成以鹽醬浸之,甚甘美。 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 葉似菊,花紫色,子類枸杞子,根如遠志,無心有糝。 生會稽海畔山谷,莖赤,葉似馬蓼,根似菝葜而小也,海人極用之。 近道處處有,葉似榆而長,初生布地,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名玉豉。 一名羿先,葉似楡,子兩兩相對。 一名蕫蒿,葉似艾,花如小菊。 其葉似菰而不叢生,一株可活一人耳。 其木類椿、櫸,多節,葉似橘,花白。 今云蔓生,葉似王瓜而厚大,實皮黑肉白,其苗為浮留藤。 今苦菜正如此,處處皆有,葉似苦苣,亦堪食,但苦耳。 木高數丈,葉似菌桂葉,亦有三道縱文,皮如板桂,有縱橫文,香味劣於桂。 木高數丈,葉似槐而尖。 (完)
单字:葉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