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綿綿延延,往過來續,千載如一日。 綿被三重遮弗得我箇冷。 綿亙二千餘里,誠泱泱兮大風。 綿綿不絕道自通,三元五老即此功。 一半周天燒彎曲,神分形定志精細,緞煉連綿烹正氣。 綿綿若存,念茲在茲,和合熔化,而為真種之胎源,實為正道之真傳矣。 綿綿此恨何能已,痴雲間逐芳魂起。 綿綿若存鼻口呼吸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無有也,用之不勤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勤勞。 綿蕝朝儀,於此乎展也。 綿延為桂林之山,羣峯拔地,森立四野,亦皆其枝柯也。 綿綿成性,存存用用,不在勤勤。 綿綿者,瓜紹也,瓞瓟也。 綿綿若存,則谷神之體也。 綿延至百數十年物換星移之久,而始摩挲於幾千餘里大海重洋之外,其亦難得而可貴矣。 綿眇閣本、吳勉學本誤連上章。 綿綿者,前響已絕,後聲再觸,其應如故。 綿延香火於萬年,際會風雲於今日。 綿綿守而無失,若存恍惚之間,則亦何動之有? 綿綿若存,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默默不離渠,十月含胎守勿失。 綿上者,西河介休縣地也。 綿羊,出邕州溪峒及諸蠻國,與朔方胡羊不異。 綿綿不住道自通,七元三老皆從功。 綿綿壽考,忽有若於舟藏。 綿綿,引而不絕之謂,神牝生生不盡,而若有若無,不可定有。 綿蠻黃鳥,止于丘側,豈敢憚行? 綿亙三千余里,誠泱泱兮大風。 綿絕既興,文物斯盛,束西南北見車書而混同,動植飛沉感生成而優泳。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者,繼續不斷,常存不亡也。 綿商孫之厚祿,賡嘉客之休聲。 綿綿不絕神自通,烟昇雲降雨濛濛。 綿綿密密,還歸不綿綿密密,一步一步天臺路。 綿州辛苦揮神筆,拭眼遙看上將旗。 綿綿細細養沖和,寂寂修心出愛河。 綿綿迤邇歸元本,不汲靈泉長自流。 綿綿而若存,用之豈有勤。 久之,綿綿歸於元命,於是靈泉不汲而自流。 綿綿密密,生生無窮,以為本無孰主此身,以為本有竟居何所? 綿綿瓜瓞,蕃滋衍沃,氏絲於蟻矣。 綿衝要之道,簡富饒之邦。 綿綿謂長久不絕,存謂神之存,勤,勞也。 綿綿長存,用之不勤,飲於玄泉,登於太清,還年返嬰,道之自然。 綿刀氈箭紙槍頭,怎奪仙標入道流。 綿夏商周漢,越數千百年,煥乎與日月齊光,巍乎與乾坤並運。 綿竹人袁仲舉久病起,遇趙過門,邀入,飲以酒。 丁隨鄉所出,歲輸絹二匹,綾拖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寞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 一則廣占荒野、別畜田宅,二則種植園林、自求地利,三則出入貯積絲綿穀帛,四則畜販奴婢,五則愛養六畜,六則貪聚八珎,七則樂玩,八則銅飾帷帳,九則衣着奇異,十則財寶珎勤。 綿數千百年正一之傳,恢二十八治宗風之盛。 綿綿功不間,男解養嬰兒。 綿綿此恨了無期,如此江山如此詩! 綿歷五代,寂寥無聞,爰暨皇朝,勃興嘉運吁百姓與能之望,應真人革命之秋,太祖皇帝總擘英雄,鞭撻宇宙,勤勞四征,削平多疊,方混一於寰中。 綿裹石灰,煎數沸,去之,次入胡粉內膏中,令調,塗故布貼上,日三。 綿裹內耳中,數日聞人語聲。 綿裹,以簪頭著耳中,日一易。 綿綿密密絕胚胎,動著塵埃撥不開。 綿綿常存,不斷不絕,冥冥幽深,混沌無分別,不可以智知,難可以言論也。 綿裹內鼻中,密封塞,勿令氣泄。 綿綿永永,在大羅天中,執携芝草。 綿綿者,微妙不絕之意。 綿邈乎其遠也,故稱妙焉。 綿亘二千餘里,大小海口數十處。 綿惙正言其氣綿綿然,短促將絕之像也。 綿綿謂長久不絕,若猶云而也,存謂神之存,勤猶云勞也。 綿綿不問,胎仙之道成焉。 綿歷已六代,興亡互紛綸。 綿綿慮未休,豈可見蹤由。 綿州昌明縣孟津觀,在郭外隔江山頂之上。 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綿裹塞耳,日一易之,仍服大三五七散佳。 綿綿,谷引而不絕之謂神,牝生生不盡而若有若無,不可定有。 綿眇閣本、吳勉學本、子彙本不誤。 綿綿者,微妙不絕之意也。 綿綿不絕,人人具足,凡聖同真,無欠無餘,不增不减。 綿綿若存,則釋氏之無作止任滅,孟子之勿正勿忘勿助長,而必有事焉者也。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極成神。 綿綿丕振于宗風,派脈諸流于祖座。 綿綿若存,歸于祖炁內外混合,結成還丹。 綿眇閣本此章誤連上章。 綿世澤以孔長,鞏邦基於丕固。 冷,以綿注洗目,日三度。 凡山之綿緲阻絕、人跡不到者,統稱內山。 出息微微,入息綿綿,深根固蒂,此長生久視之道也。 出入綿綿,不知其際,故無門。 出微微入綿綿,明至理自通玄。 初八日,至綿竹,偽勁武將軍汪文元迎降。 思及此,不兔想起一年前缠綿后的午后,竟然发现圆珠断成二半,里头赫然是一小巧金锁,光瞧上头的巧夺天工,就知这不该是普通金锁。 前去已寒,沙路綿遠,道眾所須未備。 前日綿老官唱個鄰家雞騖偸將臘。 恐是年代綿遠,書傳舛訛。 北路綿長,水師左營游擊駐紮鹿港距鹿耳門洋面三百餘里,中有五條港,即樹苓湖口門較寬,無險可守,最為緊要。 北路綿長,水師左營游擊駐札鹿港,距鹿耳門洋面三百餘里,中有五條港即樹苓湖,口門較寬,無險可守,最為緊要。 恐是年代綿遠,書寫舛謬。 恐是年代綿遠,書寫舛訛。 南宋綿州道士王希巢撰。 南岸群山綿亙,惠軍據險列砲,我師不能結筏。 南非地域辽阔,綿延几百公里的恐龙山脉,在千峰蜿蜒中,流淌着无数条河流。 惟道路綿亙,防不勝防。 原任江西知府、升授四川成綿龍茂道鍾峻,著江西、四川等省各督撫飭令該員迅速前赴福建,歸案查辦。 原任江西知府、升授四川成綿龍茂道鍾峻,著江西、四川等省各督撫飭令該員迅速前赴福建,歸案查辦。 去皮,綿裹納下部,氣立通。 去綿,入艮硫匱,蓮排定覆藉。 又以綿瀘過,與前煎相和令調,乃內朱砂粉六兩,攪令相得,少冷未凝之間,傾置竹筒中,筒上用紙裹,麻纏之,待凝冷解開。 惟道路綿亙,防不勝防。 又方,好綿、棕櫚、頭髮,共燒灰存性,用百草霜同研為末,無灰酒調服。 又有青綿石,色亦重黑,不明徹。 又方,以綿漬好酒中,須臾置死人鼻中,手按令汁入鼻中,并持其手足,莫令驚。 又綿子每一斤價錢六錢銀子。 又有明綿眇閣本,亦出自元刻,行款悉同,今又從芾卿處假得元刻本,即孫觀察所見者,因統校一過。 又有巨石綿亙入海,如五虎蹲踞中流,實閩省門戶也。 古時未有綿布,凡布皆麻為之。 只道你綿無刺,誰知你笑裏刀。 才人綿繡空雙眼,隱者園亭壽一杯。 只待鼻綿吹不動,髑髏寧佔臥荒丘。 叶音綿,不知莊本作樠,以瞞爲樠,誤。 叶音綿,不知莊本作樠,以瞞爲樠,誤。 右七味,各等分,作末,綿裹如彈丸大,酒浸,安所患處,含之勿咽,日三,刺皮極佳。 各以綿網其口,露天,雨側張蓋。 同綿宇,仰望玄都,共薦丕名,庶揚鴻祐。 周行不殆,綿亘古今,不消用力。 右五味,為末,綿裹如棗核大,內下部。 右二味,綿裹,椎令細,以熱湯二合著小杯中,以兩指溺取白汁令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