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或懸琦而揮綸,或中瀨而橫旋。 所謂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 所需耕牛、農具,已飭由臺灣道夏獻綸籌款購置。 既而溫綸載頌,始幡然而就道。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綸言重則主權尊,而戎索漸可操之自上矣。 綸音親捧出丹闕,再使玄風振天千。 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 綸意以簄遠之人難得面奏,然自下詔以來,升殿奏事者未嘗有阻,朕於髃臣貴存公共,不欲令潛行交構,陰有中傷。 綸綍且至,病漸差,櫛沐如常者浹旬。 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 綸居許,與諸韓善,近宗師來,多延譽于士大夫而致之于傅堯俞,故堯俞密啟。 綸本傳乃言溪峒彭氏蠻內寇,以綸知辰州。 綸性純謹,有學問,此奏乃未諭詔旨爾。 綸等不得其髣髴,綸求名字於仙,仙以非命其名以道明,命其子,嘗言與綸有契,故來此爾。 綸音載煥,聿昭永莫之心。 綸謂綱也,以織綜經緯。 綸語從容欣厚德,小臣扑躍誦彌昌。 綸竿,我則待釣西風渭水寒。 綸本寧州牙吏,陷甘州,常具西鄙事宜附奏京師,上嘉其忠順,就補供奉官,以俸給寧州本家。 綸音遠賁,爰伸虎拜以嵩呼。 綸言本温厚,下布肅官曹。 綸者,繩也,謂牽縛縮貉之,今俗語猶然。 綸驚訝問已失之矣,庭下煙雲滿然,移時不散。 綸舉兵援臺,留書二萬卷付樞。 佩綸調舟師衛船局,璟亦以砲布衙署自衛。 綸者,比其類而合之也。 綸言高捧上爐峯,曉破煙雲是幾重,一十八人相耳語,溪聲常舌廣談空。 丁寧笠澤煙波上,留取珊瑚拂釣綸。 綸父同文,隱居教授,學者不遠千里而至,登科者凡五十六人,徽之與門人追號同文曰堅素先生。 綸清苦自守,移官三千里,誠可念也。 綸者,理其條,加減進退是也。 綸網密則形誥兮,嗟穀鯨而何忍。 綸頗知蕃情,政治詳敏,使還,望復委本任。 綸以責死天禧間,其子舜舉上綸平生奏議,詔復之。 綸音纔發出去,則將帥、旌旗、士馬、戈甲,頗臨彼境矣,非粲然乎。 綸奏以仲淹知興化縣,總其役。 綸寵延光圖序灩湖金先生,以進士出宰華容。 綸扉白髮南陽舊,侯印黃金恩澤新。 綸嘗作書勸臨淄麻氏出粟以濟饑民,太常丞致仕景宗拒之,答綸書極不遜。 綸疏起為後軍都督府僉書,領車營訓練。 綸飛黃幅,咸蒙道氣之扶搖。 綸等訖成其役,民甚便焉。 綸浩蕩,垂九天雨露之恩。 丁未秋里居,即拜恩綸,簡任茲土。 綸問而答,出其文篆,皆寓於處子而見焉。 綸既以丁憂去官,而發運使蔣之奇乃薦綸悉心職事,乞候服闋,再令知吉州。 佩綸虛飾勝狀,詔發萬金犒兆棟軍。 綸至,築蓬山驛路,賊不得通,乃遁去。 綸綍誕敷,已下赦過宥罪之令。 綸選懦不能抑豪強,乃煩朝廷耶。 一聽綸言同感激,收京遙待翠華還。 垂綸之生,忽執珪於南楚。 綸知鼎州在七月庚辰,今并書。 綸綍誕敷,澤潤九原而不夜。 綸粗於絲,綍又大於綸。 綸在鎮戎,嘗奏開原州界壕至車道峴,約二十五里,以限隔戎寇,從之。 綸問仙處子可以歸乎,可以不歸乎,仙亦舉其問而應之,終不為之決。 綸戰汗驚怛,罔知所措,但俯伏稱不省知。 綸音關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 綸篤於古學,善談名理,喜言民政,頗近迂闊。 綸江海上,煙波空愛白鷗馴。 綸至,一詣都堂,其人亦清修之士,惟蘇頌略識之,遂以綸為監察。 綸函覃被,聿昭撫遠之忱。 綸天禧末為發運副使,時鹽課積虧者十年,綸乃奏除通、泰、楚三州鹽戶宿負,官助其器用,鹽入優與之直,由是歲增課數十萬。 綸者,理其緒而合之,象雲之自散而合。 綸巾羽扇,諸葛公之為將足見風流。 綸表三請,願身自總役。 綸音關似綸,組似組,正為二藻也。 綸語密乘金馬重,懼聲時聽石渠傳。 綸尋出知杭州,以龍圖閣待制王曙代之。 綸音降闕融熙日,天衛臨軒肅素秋。 綸飛黃幅,咸蒙道炁之扶搖。 微綸芳餌,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數,猶不能與網罟爭得也。 初,世綸為清官,善聽斷。 即使亡故某,綸頒紫陛,綍耀黃垓。 即使亡故某,綸頒紫陛,綍耀黃垓。 即命不孝朝綸率工改建石塊,重新拆造四門城樓,添建月城砲台。 只见綸在我面前挥了挥手。 周大綸,四十九年任,有宦績。 收綸忘晚釣,信步興春翹。 收綸望晚釣,信步與春翹。 施世綸字文賢,一字潯江。 春一笠、秋一綸,徜徉海上以終。 朝綸,戶部員外郎,襲子爵。 朝來紫禁綸言下,道路傳呼頌至仁。 大道無形,常寓經綸之旨。 大綸死,以頭樁賊,支解死。 吉綸、同興俱久任山東巡撫,廢弛貽誤,至於此極,俱應發往吉林。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 天教明道知經綸,只在尊君兼庇民。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 天造草昧,惟君子以經綸,聖運隆昌,亦至人之扶衛。 天教明道知經綸,只在尊君兼庇民。 天子綸音勤借箸,那思蓴菜與江鱸! 太常博士王綸守岳州,有道人上謁,貌清瘦,短褐不掩肝,語音清圓。 太子中允王綸,昔為海陵時,有處子為及笄。 太宜人遂膺綸音,與有褒封之榮。 夫君父之命,如綸如綍,恩則雨露,威則風霆,奈何以進用為榮而因以重其言,以獎成為虛而因以輕其典耶? 次不孝朝綸,陳夫人出,候補戶部員外郎,娶倪氏,原任福建興泉永道名琇公女。 次子朝綸以候選員外郎捐修嘉義縣城工,蒙恩議敘在部。 如綸如綍,諒下煥於碧虛。 次年夏,再拜恩綸,分巡閩海,聖人之言猶在耳。 次子朝綸襲子爵,官戶部員外郎。 欲為一世經綸手,須讀數編緊要書。 欲下明綸正逆賊之罪,以鼓忠義。 段綸徵巧匠,楊思齊造傀儡。 如綸如綍,諒下煥於碧虛。 如知吉州魏綸虐增鹽數,獨吉州被害最苦。 子世綸、世驥、世騋、世驃、世驊、見列傳,少子世范襲爵。 游者可為綸,走者可為矰。 恩綸頒紫禁之朝,罪籍削黑酆之夜。 恩綸風動,敕布令之威神。 恩綸頒紫禁之朝,罪籍削黑酆之夜。 我顺着綸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到依琦,她正面带微笑地向我们走来。 正說間,只見一仙翁,綸巾羽扇,飄然而來。 百神受令,共揚紫極之恩綸。 百神受令,共揚紫極之恩綸。 言昭文之子亦乃荷其父業,終其綸緒,卒其年命,竟無所成。 辛亥,福建巡撫譚綸條陳防海善後事宜。 道之玄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彌綸無外,布神化氣,淡然無上,制御諸天。 且屢奉溫綸,理宜戮力疆場,乃免西安布匿名札,惑亂眾心。 身後之恩綸,性天朗耀。 重譯而明綸綍,解辮而襲簪裳。 先是,戚綸自河北使還,言磁州點集強壯。 尊前可忘世,綸竿聊伴身。 嘉靖四十二年,軍門譚綸題奉欽依,比照浙江定海等關把總,以都指揮體統行事。 常恐一旦歸命幽壑,彌綸萬劫,終天无拔。 臣奏章事竟,所出身中五體真官,功曹使者,各從眾妙之門而入,在左還左,在右還右,彌綸天地。 臣等不能為張佩綸解也。 臣謹重誠上啟,臣以光明濟下,天道昭回,綸綍誕敷,恩榮鬱勃。 臣今欽奉綸音,崇修金籙,延禧大齋幾晝夜。 臣欽奉綸音,肅嚴祀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