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賴我內外藩服扞蔽其間,考策陳編,莫非累朝文德所綏服、武功所戡定。 既藉電報之力,事事得占先著,遂能綏藩服。 既可綏靖地方,兼可節省糜費。 是用稽酌典故,表顯寵名,錫爾以茅土之封,加爾以服乘之數,誕頒丕冊,以綏一方。 綏萬邦,則人和矣,人和則天地之和應。 綏之玉帛,榮以班秩,宜懷恩寵,永保封疆。 綏撫之能未著,兢憂之懇常深。 綏甯冪虎涓嶆垚鍖癸紝鍙婅。 綏視,以所視綏之遠近為節。 綏山在峨媚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 綏蠻校尉予遡瀟湘歴衡潭,永全道五郡並無古刻,惟道州有漢。 綏和元年,詔封孔吉為殷紹嘉侯。 綏銆傝繚鑰咃紝绗炰簲鍗侊紝杩樹織銆傝。 綏萬邦則人和矣,人和則天地之和應。 綏者,卽交龍旂竿所建。 綏寇紀略及流寇志皆載之。 綏輯窮黎,毋為貪官所苦。 綏服內取王城千里,外取荒服千里,介於內外之間,故以內三百里揆文教,外二百里奮武衛。 綏又知名,于時冠冕,莫與為比。 綏戢東粵,鎮守巖疆,宣勞歲久。 綏山啖桃歲半百,雖不得仙亦足豪。 綏輯會城,撥濟糧餉,請以相屬。 綏視游目遠于祫矣,衡視游目又遠于綏矣,直言士視五步耳,與上相備也。 綏德城當夏賊之衝,乞立軍額,以米脂、義合、浮圖、懷寧、順安、綏平六城砦隸焉。 綏鐨勫啿绐佹瘉浜嗕粬鐨勪竴濂楄。 綏服之外五百里為要服。 綏山在峨媚山西南,高無極也。 綏清淳簡貴,為中書郎,少亡。 綏萬邦則人和矣,人與天地通乎一氣,故人和則天地之和應也。 綏天下賢可之士,外無以應待諸侯之賓客,內無以食飢衣寒,將養老弱。 綏,安也,服王之政教而己。 綏鳥大如鸜鵒,頭似雉,有時吐物長數寸,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 綏少有俊才,詞賦甚麗。 綏德城花佛堡把截、三班差使楊永慶,以出巡為名,引所部入西界,取蕃部八人首級,詐言西賊犯邊斬獲。 綏寧伯蒲纓、武陵侯楊國棟、寧武伯馬養麟俱託故出走。 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綏德,國之門戶,失綏德則延州為敵所逼,勝敗未可知,關中必震。 綏、麟通路在理可為,但种諤倉猝,故不能終其事爾。 綏申於面前而引之,可置車幦上也。 綏遠城、張家口均屬近邊,見宜調集北地精兵,分屯兩處。 綏既蚤亡,戎過傷痛,不許人求之,遂至老無敢取者。 綏移為探事重傷,與副兵馬使。 綏銆傝繚鑰咃紝绗炰簲鍗侊紝杩樹織锛岃。 綏遠右旗亦在淡水齊至。 一旦騎羊入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 綏、舊讀為緌,如追反。 綏、萬、邦、,屢、豐、年、。 綏,本傳不載,疑此字衍。 綏遠將軍蔡毓榮自武陵進師。 綏德城本以界堠與西人分定疆至,今所耕地既在本界堠之外,自不合爭,仍具因何有兩不耕生地以聞。 綏綏,宋元本作唯唯,汲古作綏遺,依局本。 綏少有俊才,辭賦壯麗。 綏和動植之滋生,永樂雍熙之化恒。 綏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繼捧之從父也,表言繼捧不當承襲,請遣使與偕至夏州諭繼捧令入朝。 綏萬邦,婁豐年,天命匪解。 一欲宣導風化,惠綏黎元,兼令凶忮之人,漸識淳和之理,憑兹懇欵,上答恩休。 綏州頃為內地,民賦登集,尚須旁郡轉餉。 綏民里東,即崇義里也。 丁亥,同呈鄜延乞減將官使臣等,及以綏德為軍。 綏人之懷,遐邇初無異視。 微特以散綏升即執轡然後步亦是待君,君未出也。 德所不能綏,政所不能服,不得已而後以兵次之耳。 德所不能綏,政所不能服,不得已而後以兵次之耳。 德所不能綏,政所不能服,不得已而後以兵次之耳。 前者綏德之舉,事涉擅興,存棄之議,不繫重輕。 十九日,戴芝亭所部及綏遠左、右兩旗以次拔隊進。 十四日凌晨,薄綏靖營。 即募綏靖軍五百及土工三百,由南進。 惟祈上為治朝,善綏寳履。 惟神克相,惠綏此民,俾物無疵癘。 又四路中綏德城尤遠,亦可自河入無定河運至綏德城。 又值延綏、甘肅勤王兵潰,合於賊,勢益熾。 又有郎宗者,字仲綏,北海安丘人。 又第二子綏寧度方諸為世子,拜中撫軍將軍郢州刺史,以盛聲勢。 古者甸侯綏服,各五百里之外即為要荒。 唐武德四年、五年,為綏州、雉州。 朕特示於綏嘉,率祖攸行。 朕綏御九有,懷柔四夷。 朝廷所以綏懷遠人者,正謂寬財用,紓民力,以厚為之備。 朝廷取綏州,所費極多,然所利無幾。 朝綏歌茂贶,声冠亿斯年。 朝綏歌茂贶,声冠亿斯年。 大清延綏總兵沈朝華駐兵黃河遏絕姜瓖,延綏巡撫王志更檄延安參將王永強協防清水營及黃甫川諸路。 大理乃唐交綏之外國,善闡實宋斧畫之餘邦。 天波及綏寧伯蒲纓、總兵王啟隆等,謀奉帝往護撤孟良以就定國。 天波與綏寧伯蒲纓謀奉上乘間走戶臘二河,不得。 夫登極赦書,國之大信,所以綏靖中國,懷來四夷,人臣奉行,敢有輕議! 夫人姓魏氏,性甚安和,善于綏接,家門內外,莫不懷之。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非天能如是乎。 如西人要依綏德城體例修置堡鋪,未審許與不許本司方圓商議。 如得綏、宥、銀、夏數州,即每歲更增賜契丹十萬,縱未能必取,亦可以破其借助之謀也。 宋高祖兄弟世為彭城綏里人,自其曾祖混始過江,居晉陵郡丹徒縣。 沙門法才、道士姚綏皆傳其業。 小利者,使綏、麟、府路通,內省沿河屯守之備,外收西賊所恃茶山、鐵冶、竹箭財用之府。 注引王綏事以實之,亦誤也。 平、定、澄、波、綏、寧等字號。 平綏經過縣城,為全路大站之一。 烈文辟公,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 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得綏山一桃,雖不仙,亦足豪。 恩普及於存亡福永綏於師保。 成帝綏和元年匈奴平,鑄一鼎。 成公綏字子安,東郡白馬人也。 君能先事白官綏靖之,故曆任知縣皆重君。 君若綏之以德,加之以訓辭,而帥諸侯以討鄭,鄭將覆亡之不暇,豈敢不懼? 此蓋聖意欲惠綏殊方,休息中國,華夷之人,孰不歸戴! 此後綏靖蠻荒,共享昇平之治。 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 老父在太丘,彊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若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若夫沿海地方,俱屬執事撫綏,非不谷所與焉。 莫云民俗薄,綏靖念殘黎。 戊辰,以勒浪族十六府大首領、歸德大將軍、恩州刺史馬泥領本州團練使,綏州界裕勒沁族首領李繼福為歸德將軍,充本族軍主。 事平後,提督施世驃復委同參將王萬化等,綏撫南路。 甲辰,內出手札示輔臣,令頒下江、淮南安撫使,諭以綏撫之道凡十二條。 公弼在河東,當五路出師倉猝,綏御有方,故使代逵,恐王韶生事,則委之鎮撫。 中可以綏寧邦國,保鎮帝王。 臣惟有督率司道時時留心,有犯必懲,斷不敢少容懈縱,以仰副聖主察吏安民、綏靖海疆之至意。 五十六年三月內拔補延綏鎮標中營千總。 以與夏人首領商議自綏德城界二十里立封堠、修置把截堡寨畢也。 自可剋期蕆事,綏靖海疆。 封疆大吏辦事如此顢頇,安望其整飭戎行、綏靖疆圉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