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獨貴自然,形神俱妙,體相常樂。 獨斷、風俗通祀典篇、淮南高誘注並同。 獨步玉京,超凌三界,巍巍乎太山仙公之任矣。 獨吉翔、李國泰之物一毫不失。 獨倚朱欄情不極,魂斷終朝相憶。 獨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請。 獨紀錄之,春秋記元於魯之義也。 獨之璵領三百人先登,斬胥門入,縱火焚公署。 獨不明禹貢三江,未識松江之體勢,欲截西水入揚子江上流,工緒支離,未得要領。 獨榆次一縣,死傷蓋三四萬人,盡其四鄉矣。 獨淮南一派,其傳為波石、山農等。 獨御道人裝,首金圈約其髮。 獨稱孤寡不穀,是受國之不祥。 獨去冬欲引退,乃於諸公自言其私,并求應得誥命。 獨喜其子之在側,而以為樂也。 獨嚴其程,亦為地方計也。 獨柳似連林,託根草堂下。 獨好長嘯,嘗遊西山,當秋風木落時作一曲,而感慨係之。 獨入玄宮禮至真,焚香不為賤貧身。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獨界河以西,狼山以東,不過百餘里,最為要害,戎人所入,常在此矣。 獨對寒江無限景,儘從雲惹衲來抱。 獨坐回天盡腐餘,甘陵誰與鑑前車? 獨死之訟,訴其老無兒息。 獨此六月之禦寇,致礙一生之威名,部院參詞,聖旨切責,已令之斗避罪無門,而為法受過矣。 獨折南園一朶梅,重尋幽坎已生苔。 獨自行兮獨自坐,獨自歌兮獨自和。 獨稱孤寡不穀者,能受國之罪,在子一人。 獨住三峰誰作伴,清風明月共三人。 獨自登臨意轉傷,蜀山蜀水恨茫茫。 獨其載字之義粗為得之。 獨猪犬淫狀可愧,不識其母,或閹之亦無損,雞則切不可也。 獨念人生歸盡,修短一丘。 獨是湣王殺死於莒,齊之七十餘城皆已為燕,田氏之絕而無主者五年,而田單以一邑之兵,一戰破燕,收數千里之地,而迎王子於城陽之山中。 獨有何紫霄遠遊未回,從辰至已,九真服丹,更衣整駕。 獨舉其三者,蓋別而為九,合而為三,其致一爾。 獨南澳副總兵程應麟,自紅夷入犯,責令戴罪以來,一似袖手旁觀,半籌莫展,始欲掩罪而冒功,後又無功以贖罪,真不能為該將解矣。 獨其懷感遇之私,喪師資之益,然則不能自己於言,而庶幾乎寫其深悲。 獨怪大司寇王公紀、大中丞鄒公元標、都諫魏公大中亦皆力持以爲當死,是則予之所不能解者。 獨惜功疏纔騰,制歸悲愴! 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 獨體丹陽兼汞煮,後玆火下絕銅聲。 獨立宇宙無封,謂之皇天地。 獨有一皂莢樹,至今鬱茂。 獨占三秋壓眾芳,何誇橘綠與橙黃,自從分下月中種,果若飄來天際香,清影不嫌秋露白,新叢偏帶晚烟蒼,高枝已斷郄生手,萬斛奇芬貯錦囊。 獨沈定川之書,罕有存者。 獨監察御史胡紘草疏,將上,會遷去,不果。 獨於發加束,或為三叉、或為雙角。 獨臨庚不以其至,皆將神言之。 獨周史及魯所筮,則皆周易正文。 獨至人也,積萬行於人間,紀千善於天上。 獨有神仙度世,可以無窮耳! 獨往獨來,獨出獨入,孰能礙之? 獨擔辛苦,為誰歡樂,決要撿抽文契。 獨有青門餞,群公悵望探。 獨何以解於後世之君,皆以兵強馬大力征經營而奪取之,本非自然共戴者乎! 獨宿孤眠成甚麼新婚之體? 獨立龜峰最上頭,倚風舒嘯與誰儔? 獨爾隨親苕水上,安居略不涉慌張! 獨自行無明,慈悲廣大慈。 獨虧治先祖創業流傳,子孫五世相承,百年生理敗於一旦,孰肯甘心! 獨其為才所役,度天下無可以盡其用者,而自托非所,昧明哲之智耳! 獨其時未有為今之南戲者,遂不及見其風槩,此吾生平一恨! 獨飲趙州茶,拂袖出煙霞。 獨念風塵無警,上將虛糜,左武右文,已成風氣,提臣雖貴,展布莫由,故決焉舍其官而不屑。 獨從世外感卿卿,熱淚何堪暗暗傾! 獨濱海間,漁莊蟹舍、番航賈舶,崇奉之。 獨弦哀歌,譬喻說也,比之擊磬於衛則非矣。 獨步冥領峰,從懷在无間。 獨大臣秉政,專制刑爵,陛下馭臣之術,未合治體,臣謂此正臣之陰為沴爾。 獨茲戲劇性質,頗含兩大計劃於其中。 獨予與邑人之情,不能已者如此也。 獨立孤居,汲古作獨與孤居,諸作者,均依宋元本。 獨城隍廟缺焉未舉,斯民水旱、癘疾之害,孰為之除? 獨是王摩詰畫以詩傳,米元章畫以書重,至欲合詩、畫而稱三絕,則鄭博士尤擅名家。 獨死之訟,訴其老無依托。 獨恥自暴白,知之者少,然周豈計人知哉! 獨將空信付還,銀剋歸己,詭稱宿店被劫。 獨有乘閑客,扶藜讀舊碑。 獨能遊外以冥內,任萬物之自然,使天性各足而帝王道成,斯乃畸於人而伴於天也。 獨時時手一帙唔伊,著經書義疏,訓其孫若侄。 獨此表則官君將吏,隨表上詣天廷,故不用關文,只於散壇科中就拜。 獨有張濬、孔緯兩個,堅欲起兵。 獨南澳副總兵程應麟,自紅夷入犯,責令戴罪以來一似袖手旁觀,半籌莫展。 獨坐船頭,朗吟不輟,久之寂然,已墮水矣,遇有救者,得不死。 獨彼凶醜,千百成群,滔天虐人,窺邊猾夏。 獨於秋季,止用兌卦咽法,而罷艮卦之功。 獨蒙寬詔憫賢勞,幸免軍書干奏當。 獨是性命之道,有教外別傳之妙,九還七退之功,非可於自己心中摸索而得。 獨稱妖冶小觀音尊高及尺。 獨此條猶沿舊說,蓋偶未深考。 獨心服相,四十年如一日。 獨有晉公則不可,寧使耕壞,及他有力者致之,己則不可取。 獨可散髮高枕,守其所有已,絕不曲躬低眉,求其所未須也。 獨有溪上人,扁舟自來往。 獨斷謂之火星者,大火也。 獨在一處,清净焚香,長齋持戒,日中乃餐。 獨謂文王、武王得赤雀魚烏乃受命,非也。 獨化終始,隨能序致,致,或作故。 獨於禦倭,宜反而用之。 獨向雞籠山上望,摩崖大筆合書名。 獨不能如先朝姚文敏奏令五城收養活人耶。 獨廟祀海神之典,至今闕如,心竊疑焉。 獨抱焦桐倚流水,哀音還爲董庭蘭。 獨擁輜重,與部下將士數千奔逃各處,方國安、朱大典咸數其誤國之罪而驅逐之。 獨吾必奎抗令,於鹽場中棄沐票不納,並奪商鹽。 獨立不改,綿綿常存,為天地根。 獨是試者,不待試其心,而並試其觀。 獨長蘆寺臨江,門起水中,既成,輒為蛟所壞,后必欲起之,用生鐵數萬斤疊其下,門乃成,蛟畏鐵也。 獨有江湖客,偏驚夢里親。 獨自占春芳,不比人間蘭麝,自然透骨生香,對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憂長笛吹花落,除是寧王。 獨身至南都入對,授監察御史,代陳潛夫巡按河南。 獨臺灣一域,實舊史所不載。 獨活、羌活,出雍州川谷,或隴西南安,今用蜀漢出者佳。 獨述區區之隱情,伏惟炤察。 獨向閭閻諮疾苦,每於村落任盤桓。 獨有愛山心,不受銅刀削。 獨我夫子衣繡而履棘兮,殉半百之流光。 獨是金酬外護,則是以德相酬,以恩相報,何至反遭魔毒而入獄? 獨范史載董承等受密詔誅操。 獨其章名,乃梁博士皇侃之所標,非漢時之所傳,故悉去之。 獨有詩人愛清絕,苦吟自對空潭月。 獨請以十科取士,終為空文,無應選者。 獨彬以一校尉保護聖躬。 獨與造化友,誰能測無窮。 獨全兵火代,不藉廟堂謀。 獨有九五切近上六,孤陰在上,能幾何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