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獄中草木甚於劍戟,猛獸獲擒,噴煙吐火,爍空蓬勃,晝夜不停,獄官鬼吏,件執不慈,拷掠囚魂,豈容情哉。 獄官蘇復生脫雲卿之死。 獄屋皆當完固,厚其草蓐,家人餉饋,獄卒為溫暖傳致。 獄成,信等伏誅,荔原堡都監郭貴坐不策應除名,免刺面,決配廣南牢城。 丁巳,左朝請大夫張公庠為提點京東西路刑獄,尋罷之,與知州差遣。 獄必由有司,囹圄之中非車駕所宜至,請省司罰內帑錢三百萬充軍儲。 獄中多年惡囚智力足以制服群囚。 丁酉,徙京西路提點刑獄、度支員外郎鮑軻為廣東轉運使。 獄具,曇貶為南恩州別駕,諸子皆配嶺外,仍即日監防出城。 獄吏少停考,陰兵周衛環。 移獄廷尉,如今讞罪輕重。 獄卒竟修仙,牛頭成上道。 獄應聽督撫臣委員勘估,照例辦理。 獄具而輒再變,觽疑其噃,帝遣他吏按之,卒伏法,由是京師肅然。 獄具,普白上,言瓚等法當死。 獄中夜冷聲嗚咽,唱出英雄革命歌。 獄具,皆論不道,誅死。 獄吏遂以向所遇密告之。 獄者,所以究治情偽得其情,則知為間之道然後可以設防與致刑也。 獄神性急,有犯則誤報應。 獄情難知,偶有過失,何謝也。 獄具,法官坐惟恭等指斥乘輿,流海島,杞棄市,以深禁民間私議己者。 獄自東方玉寶皇上天尊起,至俓上元始天。 獄成,永德、遇抵罪,遵裕坐不奉詔及所奏漏略,懷正亦以體量不實黜,餘皆從坐也。 獄主押諸獄,故曰總都。 獄具,中書遣比部員外郎杜樞慮問,樞揚言將駮正,亟改用諫官陳旭,權幸切齒於樞。 獄者所以治問而求其情,治而得其情,則天下服矣。 丁亥,屯田員外郎范祥提點陝西路刑獄,兼制置解鹽。 獄有疑難,皆許縷晰面陳,雖觸之不為忤。 獄用雷火將軍,次五方用火輸符五道,於立方灰下。 獄死鬼,女屍血亡,山精猛烈之神,五神不安。 疑獄當讞,朝廷之常法,奏有誤,貸罪,祖宗之盛德,奈何紛更之? 獄急時,君佩竭力營救,並給衣食,復盡收十八人骸骨歸葬祖塋之側。 獄吏禁卒,又多勒索,一有不從,遭其荼毒。 獄訟繁則田荒,田荒則府倉虛,府倉虛則國貧,國貧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則衣食之業絕,衣食之業絕則民不得無飾巧詐,飾巧詐則知采文,知釆文之謂服文釆。 一、羅東巡檢兼管司獄,毋庸移駐也。 獄具,公疑而訊之,果皆良民,而巡徼以罪免。 獄成,錄問官駮以為失重罪法,當再勘。 丁巳,詔開封府界提點刑獄司置檢正官一員。 獄官詰繪,繪恥與吏卒辨,即引伏。 獄成,所見甲士,乃守成家所事真武幀軸上數員從神耳。 獄具,有司言法皆當死。 獄訟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 獄等符,三簡五符之文,凡行持鍊度,告下幽關,莫不開悟。 地獄天堂,非世間所有,皆在人心生出,念之善惡,邪正分之,生死關之,有念而能修省之。 獄中去請司馬老爺出來。 獄上,憲司疑之,更下府覆驗。 獄訟,則非厚貨者不直也。 獄死之訟,訴其械鎖攀攣,不得解脫。 一時四明之有訟獄者,不之官而之翊。 獄中有百萬鬼卒,晝夜拷掠。 丁巳,特置糾察在京刑獄司,命金部員外郎知制誥周起、侍御史趙湘領之。 獄吏少停考,陰兵周衛寰。 獄官要不觀望者,岂易得。 獄詞載隆科多私抄玉牒,收藏在家,大不敬之罪一。 獄名圜土,使囚不得越出。 獄中倒立三十劫,劫盡乃出,為六畜復出世矣。 獄卒摳衣而入,造于殿側。 獄中有一日七死七生,乃復令活。 獄內用香油一大盞,書燈撚符,分七個燈頭點。 獄成上府,凡囚在禁,憲府當以時獻,畊或審異,獨漏畊不知加省録。 獄稍遲不決,譴去司寇郎一人。 獄庭時當一至也,不惟有以安眾囚之必,亦使司獄卒吏輩知所警畏,而無飲博喧嘩、逸而反獄者,是亦先事防之之微意也。 丁巳,詔權秦鳳等路提點刑獄鄭民憲,相度熙河路以見錢、茶、銀、紬絹分數增糴,茶、銀、紬絹並平估,毋虧弓箭手,如有未便,具以聞。 獄丞王援承勘作姦,不可不治。 獄者不得已而設,民有罪而入,豈可留滯淹久也? 獄者,狴犴之中,捶楚之下,酷吏所煅錬,至有反是實者。 獄官要不觀望者,豈易得? 獄中與孔明書,頗以被酒侻失。 獄牆如燈,伊梵之身則如蛾,千里、百里,亦將一撲爲快。 獄號血湖,產罪婦人,億劫沉墮,苦不可勝,穢惡之甚。 獄辭盡衞推官教我云然。 獄神案前,何曾停歇祭賽? 獄問初情,入之常言也。 獄事之繁,民命所繫,若推按失實,則枉情傷生,請設明曉法律、能按章覆問科。 獄官後皆被責罰,朱史刪去,殆私意耳。 獄中罪人,隨旛所指,得睹陽光,枷鎖自落,罪苦咸原,俱悟本真,冤仇和釋。 獄情走泄於外,法一如之鬼神走失,將防獄官吏從杖一百。 獄犴之間,其情難知,鍛鍊周內,一繫於吏。 獄吏以杖逐其罪人,登山履刃,毒蛇纏身,罪人身體皆參刀刃,血流滿身,毒獸食飲其血,萬死萬生,無有晝夜。 獄圓闊三十六寸,以符安獄中心,符上羅細灰,厚二分。 獄庭猛將,都副統兵,朱髮青顏,冠三山之鐵帽,皂袍束帶,提九節之鋼鞭,攝魄追魂,捉生落死,掌善罰惡,察過紏非,大悲大願大顯大靈嶽府顯應太保攝魂朱將軍都副統兵大元帥。 獄者,天之治罪名處也。 獄中群欲毆之,提牢者擁護乃免。 獄急,鑣屬御史陳丹衷致書幣求解於士英,為邏者所獲,丹衷坐謫。 獄成,知諫院張擇行錄問,駮用非心病,詔更驗定。 丁巳,以監察御史唐肅為梓州路提點刑獄。 獄具,諤又報上不以實,故有是責。 獄繫多處,促其裁處,或有寇盜,即時擒捕,無縱驚擾。 獄,破除幽暗,開朗光明,一切幽魂,乘玆福利,鐵叉煮漬,息苦停酸,早獲生天,逍遙快樂。 丁未,以翰林學士承旨章得象、翰林學士丁度權御史中丞,張觀同考課諸路提點刑獄。 獄之患,故非在所以誅也,以讎之眾也。 獄雖與社稷相近,自有重垣限隔,不惟無地可徙,考之典禮,亦自無嫌。 獄訟繁,倉廪虛,而有以淫侈為俗,則國之傷也若以利劍刺之。 獄中有詩十數章,愴怀圣君,睠念外患,忠誠之气,溢于言表,論者以為雖前明方正學,楊椒山之烈,不是過也。 獄死之訟,訴其鑠械拳攣,不得解脫。 獄中三上書,言官論救,始謫戍。 丁丑,詔諸路轉運、提點刑獄、開封府界提點司與提舉將兵,歲分州縣閱視諸將軍須。 獄之北號血湖大獄,穢污第一。 獄具竄于嶺外,遂死于路。 獄字二犬守,言無情狀,犬亦得之囚。 獄中有擭湯、轉輸、銅柱、鐵錐、刀劍諸苦痛,不可具言。 獄囚反獄、劫獄,當立誅。 獄訟纏綿志未伸,傷財勞力謾嚚嚚。 獄常以權變於關塞野犴亡逃,不可復由其入,故曰權不常也。 獄既具,上以京大臣,令推究官取信否狀,并問克臣、京等,皆引罪。 地獄眾苦,無量無邊,亦見如是光明。 獄者,不得已設,豈可留滯久淹也? 獄急時,次東坡御史臺寄妻詩以當訣別。 獄成,堡、時魁遠戍,湘客、正發論贖。 獄訟之禍興,而防猜之禁繁。 獄詞連及允彝子完淳、兄之旭。 獄急時,君佩者,允城從弟也。 獄中劒氣猶盤鬱,火裏琴材未見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