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永和科青神,围攻眉州,凡嘉、眉、雅、邛、叙、瀘都在李永和起义军的控制下。 瀘南緣邊安撫司言新收生界八姓羅始黨一帶,宋、納兩江夷族,願依七姓團結為義軍,乞刺字支例物。 瀘州昨以夷賊擾邊,屯戍稍廣,配率飛輓,數州為之騷然。 瀘俗好訟,初至案牘委積,維一日坐堂,皇訟至,立剖决,誣罔者悉杖之。 瀘州道路半在陝西,與廣南不同,可止依條給驛券或本任添支。 丁酉,以相州錄事參軍河南錢文敏為右贊善大夫、權知瀘州。 瀘水廬,在瀘州安樂山。 瀘州文思副使秦世章、內殿承制焦勝、侍禁孟文宥各坐買乞弟首級與子冒賞。 交趾、瀘蠻,常擾境以勞王師,京東、河北、福建等路姦猾巨盜,常殺官吏以謀不軌。 瀘州增置寧遠一指揮,其戎州寧遠第一、第二、第三指揮,各招及五百人,第三指揮仍應副瀘州差使。 瀘州、永寧、敘州諸處俱陷,譚洪等復叛,夔州府民亦變。 瀘州言,近界諸蠻交相侵奪,請益兵禦之。 瀘州富順監牙校趙繼隆等部領白坠子弟,頗有勤效,請補攝州司馬。 瀘州之獄疑似不明,而高秉、董鉞、內臣韓永式等削籍遠竄,韓存寶身首異處。 瀘州都大經制夷賊公事韓存寶言,乞自起發後,令本道毋得使人招納夷賊,雖有降者,且令說諭候經制官到日指揮。 瀘州三隅皆形銳而面江,惟立石站一路可北走。 丁酉,置戎州、瀘州通判各一員。 瀘州江安縣及安夷寨控扼蠻獠,最為險要,乞修築城寨。 瀘州進士白固募鄉丁隨軍,請試其詞藝。 瀘州義軍,乞於冬十月農閑之際,各赴所屬犒設,以便夷觽,應逐縣寨推排到舊,新添義軍職級人數,亦乞委自本司出帖收補。 瀘州出兵備禦、寨將馬仲通素懦,棄寨出奔,夷人遂乘勢焚掠寨南岸,人畜廬屋殆盡。 瀘溪告警,傅冠不能救。 瀘州近蠻,尤宜撫綏,知州郭重遷掊斂不法,恃其僻遠,謂朝廷不知爾,至即為朕鞫之,苟有一毫侵民,朕必不赦。 瀘州蠻賊乞弟寇戎州,都監王宣、巡檢王謹言死之。 丁丑,詔銟戎、瀘州蠻洞首領狃廣。 瀘州指使、三班借職楊可久勒停。 瀘州軍前兵士,皆自遠遣,委韓永武候討賊還日,賜禁軍等特支錢。 瀘州江安縣最當要衝,望徙富順監監押宋貴和知縣兼本縣監押,仍給精兵三百人。 瀘溪魏一柱襲破將樂,聯結鄖西、德化、興安諸藩攻克建寧。 瀘溪貢生魏一柱守瀘溪,久不下。 瀘溝橋,今日作盧溝橋,在北平西南三十里。 瀘州本無事,今優賞存寶,後有立功大於存寶者何以加之? 瀘州軍興及修造,所費不少,乞於成都府路給交子一十萬緡。 瀘水以西,松潘、威、茂,皆邊境矣。 瀘水,源出曲羅,又下合諸水,而總其目,故有瀘江之名。 瀘南之師出討無功,臣冒昧使指,以轉輸糧餉,而軍事不得預也。 瀘州地方千里,夷夏雜居。 瀘州蠻乞弟雖蕞爾小醜,不足深憂,然彼方武備不修,兵力疲軟,守具殘缺,使賊知我虛實,猖狂豕突,過江即便至瀘州城下,或守吏寡謀,小有差跌,則一路惶駭,旁郡兵既難於救援,邂逅之閒,遂成巨患。 初,清兵下瀘溪,以李光署縣事。 惟是戎、瀘夷事則引用皇祐四年樞密院劄子,令轉運司相度事勢,牒赴鈐轄將兵討除外,應干軍馬事件,鈐轄司相度,一面行遣措置。 又以遂、合、渝、瀘、昌、開、達、渠、巴、蓬、資、戎、涪、忠、萬、夔、施十七州及廣安、梁山、雲安三軍別置水陸計度轉運使,仍以知雲安監、太子中允張顒充使。 又瀘於瓦瓶中,不須用醋而漬者。 古人五月渡瀘勤,嗟余何事此間數晨夕。 改瀘州三江寨為寧遠寨,娑婆寨為安夷寨。 唐瀘州刺史陸弼,有廟在射洪縣之白崖山,偽蜀嘗加王爵,庚戌,改封靈濟公。 四月二十七日庚午,已除王光祖知瀘州。 四川成都、重庆、瀘州。 四寨既予,如瀘南、荊、粵有請者,亦將與之乎? 坐瀘州夷賊擾邊,不能捍禦也。 名瀘州小溪口新寨曰武寧。 如瀘州乞弟,其初但為索羅箇牟囤骨價,復私怨爾,王宣過分往救之,為乞弟所殺,事遂張大。 如昨知瀘州李曼,可謂有過矣,而黨庇者至多。 如先帝向時為瀘南用兵,兩川應副疲極,特放五等人戶賦稅,而東川路轉運司公行沮格,且只放三等以下。 将瀘州卫、分左右中前四所、官军割併。 已降朝旨,知瀘州張克明與梓州路轉運判官李傑同管勾。 已置瀘南安撫司,其遂州鈐轄司事並隨安撫司移瀘州。 熊本言,瀘州納溪寨,烏蠻出入道路,乞增戍兵及徙置路分都監,從之。 成都府路應副瀘州邊事,依梓州路曲赦免二稅、役錢,別路準此。 我兵渡瀘江,定國伏兵於磨盤山上木柵內迎敵,我兵分為八隊衝擊之。 甲午,以瀘州烏蠻王子得蓋所居為姚州,仍令有司鑄印給之。 甲申,戎、瀘、資、榮州都巡檢使張元普請城淯井監,上慮擾人生事,不許。 等率兵屯峽路,又遣使往涪、瀘、戎等州閱櫂手,增置水軍。 丁丑,詔銟戎、瀘州蠻洞首領狃廣。 黎州與戎、瀘夷人固相通,然道里亦稍遠矣。 甲子,詔供備庫使高遵治、西京左藏庫副使張壽各降一官,坐討瀘州南蠻已降,惟未納弓刀而輒殺之也。 癸酉,免戎、瀘州虛估稅錢。 臣竊聞戎、瀘二郡,舊管羈縻四十餘州,皆以土豪累世承襲,為其刺史。 行至瀘定橋,託病不行。 丁丑,詔銟戎、瀘州蠻洞首領狃廣。 加以西則瀘戎,南則湖、嶺,凡與邊庭連接,無一處無事。 陷廣昌、南豐、新城、瀘溪等縣,疾若風雨,無敢當之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