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憂患綠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藏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憂見斑毛,引鏡不敢對。 丁母憂服滿,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到省。 憂時每嘆君恩重,北望遼陽夜枕戈。 憂國之士,能不荷戈長嘆哉! 憂念王事,然後功成事立,致治太平。 憂患以來,粗知向道,思欲一扣凾丈求其指歸,而不可得矣。 憂乎知而所行恆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 憂白者兵,赤者德,黃者喜,里一者凶。 憂兒憂女沒衣飯,指望百年永作伴。 憂乎知,而所行恒無幾,即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之意。 憂人之情,惜人之命,常兢兢而慎之,豈可肆汝心胸,法外加罰,苦毒捶楚,害及於人。 憂危灾厄所從來,謀事迪遭更破財。 憂而守之,而樂與賢終,不私其利矣。 憂驚以除,禍不成災,安全以來。 憂傷嵗月愆,同聲而異迹。 憂,依宋元本,汲古作愁。 憂苦自嬰,福路日遠,罪根日臻,不得開度,長夜綿綿。 憂累靡干於玄宅,哀念莫擾於絳津,淡泊眇觀,顧景共歡,俯仰四運,日得成真,視眇所涯,皆已合神。 憂喜無變於己,亦有何患? 丁憂服闋及自不般家處代還,許至三問。 憂悲無寄,則使汝遂其未得,還其已往,又將誰付耶。 憂愁不樂,頭眼時痛,夢青衣人或持青刀或獅子蟲狼來怖人,肝病也體上遊風習習,體悶疼痛,夢見小兒擊腋或如旋風繞人者,脾病也。 憂勞炯戒,虔仰至真,惟切檮祈,冀蒙福祐。 憂愁者閉塞而不行,恐懼者蕩憚而失守,盛怒者迷惑而不治,喜樂者憚散而不藏。 憂勞監國,又閱月於茲矣。 憂國淚多雙眼暗,歸田計早一身安。 憂雖暫解,猶慮患生,病雖且瘉,仍宜節欲。 憂悲不樂則傷肝,傷肝則目暝頭白,當思腎心以養之。 憂傷,肺氣閉塞而不行。 憂為喜,窮冬去後陽和至,萬物榮枯各有時。 憂苦其五藏以為仁義,矜莊其血氣以規法度,陰陽交戰於一身,其能安於性命乎? 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侮於遠,如此則人事畢矣。 憂民惠政根經術,報國忠忱本性情。 憂悔吝者存乎介,如何說? 憂不在番夷,而在民困。 憂其死者,言能愛民也。 一切世間今者當得免離怖畏,免離五趣,免離愛慾,免離悲憂,免離三障,免離垢濁,免離一切結業。 憂國如家,功高保障,忘身勤事,卒底厥成者,諒聖明自有特簡。 憂亂愁懷鎖未開,偶攜勝友上高臺。 憂常在心,則民安國固。 丁憂總兵葛雲飛熟習洋面情形,即著協同出力。 憂勞長善心,此理信前哲。 憂勞普及於萬方,軫念無遺於一物。 憂患去而年壽長,得其本而操之故也。 憂苦萬民,為之怛惕不安。 憂則損耗天真,故不可以不畏憂也。 憂世自勞,責饕富貴,此皆自苦,故並言之。 丁憂者不執親喪,唯務經營謁託。 憂方來而喜或乘之,喜甫至而憂復生焉。 憂患疾痛皆養生,善知識,放逐閒廢,皆仕宦。 憂來覺時遥,歡去知星短。 憂國心深為愛君,愛君須更重於身。 憂心隱如惄,出户徒彷徨。 憂訾毀聖,亦三塗痛之。 憂患之中,一無塵慮,越惟永晝晴天,長霄垂象,爐香之趣,益增其勤。 憂患氣結在胸心,苦連噫及咳,胸中刺痛,服如麻子三丸,日三。 憂國之不治者曰是法令之失也。 憂深慮遠,固非愚臣之所跂及。 憂危成吉兆,終日自然休。 憂息累不能入其靈臺,邪熙祆熙不能襲其藏府。 憂心不遂,斯言誰吿兮。 憂慮間,直至二十七日晚,三船俱到。 憂悲喜怒遞相攻奪,生老病死因之而有。 憂時憐賈誼,治郡憶吳公。 憂心有妯,心由是以動也。 憂憤終莫排,聊玆藉流憩。 憂世之士,睹其險狀,乃思執柯伐柯爲補救之計,於是提倡小說之譯著以躋諸文學之林,豈不曰移風易俗之手段莫捷於是耶? 憂人過憂己,豈是卧雲翁。 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丁太夫人憂起,復充職。 憂不在四夷,而在冗兵與窮民也。 憂厄困辱、謝過解咎章。 一、吏房總一名,辦理百姓做官在外省者丁憂、起服等事。 憂莫大於一死,知死為可憂而不能避。 丁憂職官服闕,不次銓注。 憂能傷心語不妄,少年一宿成老翁。 憂時熱淚似長沙,四十年來客漢家。 憂愁慘怛,樂非輕死,則刑罰不能恐也。 憂生復念亂,一瞑詎非福。 憂民無計意懸懸,為叩山靈陸嶽巔。 憂愁,或受意外的打擊,即會憔悴生病,甚至死亡。 憂遇疾,大臣無所取決,請殿下共聽庶政,從宮輔養數月。 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則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憂子弟之輕俊者,只教以經學念書,不得令作文字。 憂樂平險,相為循環,而治亂生殺之機隨而應之矣。 憂乎知,而所行恆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 憂悄非因鵩,思深寧為鱸。 憂之者雖眾,而任其責者琦也。 憂夫役者,雖非凶年,亦有轉徙之意。 憂悔,汲古作悔憂,依宋元本。 憂之大者,有知有樂,則非體道也。 憂患在心而不能宣,則榮衛澀滯而不行,石勢結積而不散,隨其積聚發諸癱瘡。 憂愁思慮則傷心,心主血,既為憂愁思慮所損,當調榮衛以治之。 憂虞匪遑於專靜,吾道於是乎中虧。 憂愁宜早撥,煩惱莫交侵。 一念為道四大合德,齋主七世父母,免脫憂苦,上昇天堂,衣食自然。 憂愁的我乾剝剝髭鬢斑白。 憂人知戲是假,學人認世為真,豈學人反劣憂人乎? 憂愁不絕而疾病生焉,疾病不止而衰老至焉,衰老未了而死亡及焉。 憂尋,憂長也,仁念也。 憂人之憂,樂人之樂,雖孔孟以為難言。 憂患苦相嬰,恐懼負所願。 憂天空涕泣,無力障狂瀾。 憂恐悲喜怒,發無常分,觸遇則發,故令病氣亦不次而生。 憂之太過,則沮怯之形見于外,是沮中國而生外敵之氣也。 散憂九玄臺,聚樂階太空。 憂累靡干於玄宅,哀念莫擾於絳津也。 憂、心、如、酲、,誰、秉、國。 憂太子不了陛下家事,願追思文、武之阼。 憂來籍草坐,對食不能餐。 憂道者以自然之足以救支離。 一心常卦兩頭憂,路阻關心不自由。 丁憂前安徽廬州府知府李炳濤,於光緒五年五月初五日在差病故。 憂息入於不平易,寰氣襲於不恬恢。 坎憂,上坎中爻坎,坎遇坎爲敵,故曰見敵不喜。 丁太夫人憂,隨凶訃除起復之命,重方面之寄也。 巡牧則憂芻牧非人,緩急之備用,何以禦匈奴之長技? 憂悔吝者,存乎纖介,定得失者,在乎樞機。 憂喜橫生沒奈何,一團虛幻看成實。 丁母夫人憂,制終復拜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遷禮部員外郎、都官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 憂周室,匡諸夏之難,平夷、狄之亂,存亡接絕,信義大行,著於天下。 一願大道淡泊虛無,安閑空寂,澄清自居,廣開法門,教導頑夫,皆蒙惠澤,精苦是修,預以同學,普得升虛,與天相保,長存無憂。 憂竟三津竭,奔馳割爾齡。 憂心似醉人間夢,役役營底事忙。 憂國頻看劍,懷人獨憑闌。 憂患既成,人臣各有去就之分,國家之憂,獨在聖人,其所以終日行不離其輜重,謂此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