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卯,遣使料簡諸軍,樞密都承旨韓崇訓等詣殿前、侍衛司,供備庫使、帶御器械綦政敏等分往京東、西諸州。 庫部家兄昨者特蒙獎拔,却忝班行,實以聽聞稍難,不敢更求榮進。 庫星居酉地,沈晦豈無成。 庫兒,姓茹,名湘泉,係三慶武生茹來青之子。 委置庫藏,輕師而行,若敵乘虛而來,抄絕其後,則己輜重皆悉棄捐。 庫房一、海防科一、總捕科一,共三間。 庫橋、崇仁橋、草市橋。 庫薩的上唇扭曲似地笑了笑,拿起桌上的酒瓶。 庫之財,非所以賈萬民而專奉兵師之用,亦所以賑困乏而備水旱之災也。 丁未,天章閣待制孫固提舉在京諸司庫務,檢正中書戶房公事章惇與固兼詳定編修三司令式,及諸司庫務歲計條例。 庫者方送大理寺根究,乾沒假貸錢僅萬緡。 一、本庫每月合押赤曆,今後須要依式應限攢寫。 一、收長蘆運庫劃解奉省欠餉撥抵奉省應還北洋軍火價銀二千三百六十六兩六錢四分四釐。 庫貫臨身命之官,前程永固,總有榮華。 庫非理陪費,仍下諸路鎫依此及詳朝廷累降指揮,速具合裁定事件聞奏。 庫星臨亥位,自立顯家風。 庫貯雜項錢糧,均當清查彌補也。 庫路真者,漆器名也,然其義不可曉。 一、所收捐項,奉准部文聽候酌撥,而銀色必須足平足色,應由傾銷銀號傾鎔足色鏡面庫紋,方准上庫兌收。 庫入巳宮強,根基殼必長。 庫兹指了下李轩的影像之后说道。 庫正在此时,一道人影从洞厅的另一边通道转了出来,此人长身玉立,身上自然散发出一股锐利的气息,竟然正是锋铎。 庫倉吏考人,令人家中不利,六畜暴死,所為不成,此天下毒疫耳。 庫房,經承徵收官莊、魚塭、當餉、爐餉、廍餉及舊任交盤庫款以至各國遊歷保護、通商已結未結各案,造報本屬行用鈔票及奏銷庫款、月給定額各營兵米及配運廈倉兵米事務。 丁卯,三司借內藏庫錢,帛五十萬,以備奉祀賞給。 丁卯,以皇城使、昭州團練使劉承珪為供備庫使,內侍副都知竇神寶管勾大內公事。 庫子二人,裝界作、翰林司、厨子各一人,親事官四人,剩員五人。 丁丑,西京左藏庫使、帶御器械朱伯材加榮州刺史。 庫吏楊福以羨金千餘兩私猷取之。 庫子一名,工食銀六兩二錢。 一,收司庫撥用洋藥華稅銀九十五萬八千七百八十五兩八錢二分零二毫。 庫貴卯巳午未,庫喜亥位。 庫善規才能計等入廟者名播華夷。 庫虛無因,大受性命,否,何也? 丁未,權知開封府、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絳兼侍讀學士、提舉在京諸司庫務。 庫項絲毫關重,未便含混動支。 庫藏出納,皆行文榜,季終而會之。 庫帑,今日大王所有也,可不上鑰乎? 丁丑,提舉諸司庫務勾當公事、右贊善大夫呂嘉問權發遣戶部判官,編修刪定南郊式,詳定庫務利害。 庫中火藥數萬斤、砲位槍械無算,非曾智勇、合眾心為一心,賊得此,氣力益厚,挾軍火以攻郡,郡之人驚走不遑矣。 庫根成棟恨,夜刺錦,以其首奔獻成功。 丁卯,香藥庫使、兼醫官使姚可久權落醫官使赴陝西體量蕃部公事。 再提府庫銀三千兩,易番銀三千九百圓,委員解交署嘉義縣知縣王廷幹,親詣各縣,確查戶口,酌量賑濟。 再,近准四庫全書館奏明應行全燬并酌量抽燬各書,誠恐外間未奉明禁,尚有留存,開繕書目,行文各省遵照嚴查,分別解京銷燬等因。 况四庫全書原以永垂久遠,必須卷帙整潔,方足仰副我皇上昭示來許之至意。 凡兵庫大藏院內,皆不得將火入。 凡供庫香臘、惜薪司柴炭、御馬倉草豆、兵部柴炭、光祿寺豬果、大通橋糧車,皆報富戶採辦,辦完給價,限滿別僉。 凡庫藏出納,皆行文榜,季終而會之。 凡庫藏門及院外四面,恒持仗防固,非司不得輒入,夜即分時檢行。 凡一百一十四字,四庫本、輯要本無。 凡三百一十二字,四庫本、輯要本無。 凡八十三字,四庫本、輯要本無。 凡三十二庫,每庫以一字揭之,儲積皆滿。 分付庫上把五錢銀子賞他。 分左藏庫為左、右藏各二庫,右藏受之,左藏給之,俟右藏既盈,即復以給。 分建四庫貯藏四部典籍而定名。 必若府庫空竭,閭閻愁困,四方之民流轉死亡,而曰我能論道經邦,燮理陰陽,非愚臣之所知也。 初,上命左藏庫使楊允恭、崇儀副使竇神寶等馳傳往西邊,圖上山川形勝。 初,庫部員外郎王貽孫、周易博士奚嶼同考試品官子弟,翰林學士承旨陶穀屬其子戩於嶼,戩誦書不通,嶼以合格聞,補殿中省進馬。 初,左藏庫使元城田仁朗為宦官所譖,上怒,立召仁朗面詰之,至殿門,先命去冠帶。 到庫上取本府俸銀十兩,與苦主黃文,將黃德尸棺燒埋,不得再到別衙門去吿。 前派八阿哥、十一阿哥校勘四庫全書。 前於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在四庫館自備資斧,充當供事。 前因四庫全書內錯悞甚多,特令總纂等詳加校閱。 前因四庫全書館呈進各書,每多稽緩,經總裁等議設總校六員,分司校勘,各總裁仍隨時抽閱,以專責成。 加庫、貫,有財多主自縊,水渰大灾,獸傷。 十月六日,借得官庫絹八十疋、綿二百屯,給船上四十四人冬衣。 恐嗣後部庫之支絀日形,外國之要求日甚,通盤籌畫,實非計之得者。 十一月,管理三庫事務。 南郊式尚衣庫供拂翟,內侍省差內侍二員執之。 即日外州府庫搜徱亡餘,不知內藏蓄積幾何,可供今後支撥? 即使搜除庫中,果見蛇蛻之皮。 原缺,四庫本亦是,此據上下文義例補之。 惟庫臘自稱前由東洋坐船到此,此語頗得其實,蓋東洋有急流沖至南洋,匯在臺灣正南及東南之界。 惟道庫寄存閑款無多,府庫除例支台耗外,支絀時形,亦無餘款可撥。 惟庫項關重,未便再有挪墊,致滋糾纏。 惟司庫支領一切銀款,前經邱署司議詳章程,如逾奏銷後一年例限未經請領者,提歸原款報撥,刊入省例通頒在案。 惟庫項關重,未便再有挪墊,致滋糾纏。 惟部庫根本重地,不妨稍緩支取,須將外省歲撥八十萬,先行催解。 惟庫藏既不充裕,閩省又向不產銅,加以停鑄多年,民間亦少蓄積,苦不設法多鑄,斷不足以資轉動,而厚民生。 原有一千九十六部,奏明存庫二百部,應發售八百九十六部,已賣去四十四部,得價銀五百四十八兩二錢四分,尚餘八百五十二部,現在存庫。 原任布政使王太岳,在四庫全書處行走已屆一年,著加恩授為翰林院檢討。 又挪移庫銀,統限一年全完免罪開復。 又以西京左藏庫副使、閤門通事舍人周士隆知誠州,置兵馬監押、職官、司戶參軍各一員,並令謝麟舉官一次。 又府庫匱竭,民鮮蓋藏,誅斂科率,殆無虛日,三司計度經費,二十倍於祖宗時,此用度不足也。 又存庫銀九百三十三兩二錢四分,發典具領生息。 又挪移庫銀五千兩以下者,照雜犯流總徒四年。 又遣庫部員外郎程渥等乘驛分詣諸路,疏理繫囚,杖以下皆釋之。 又遣兵悉取庫爾納額、木里多諸寨及巴斯科官寨。 又四庫提要以趙希弁讀書附志所裁為十卷,陳振孫書錄解題所載為十二卷,因斷宋代有兩本。 又嫌几小,索庫中長几,橫之後堂。 古守庫大夫之後,以官爲氏。 古守庫大夫之後,以官爲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