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嶺頭俯瞰大小雞籠,東南海波洶湧,觀音、燭臺諸嶼,八尺門、清水溝、跌死猴坑、泖鼻諸險,皆瞭然如掌。 嶺雲夏變梅蒸早,越賈秋藏桂蠹多。 嶺南之山,惟韶州最秀,故盧居士駐錫焉。 嶺外毒瘴,不必深廣之地。 嶺表矢,則豫無所憚、楚未得通,天下事益不可為矣! 嶺南嫁女之夕,新人盛飾廟坐,女伴亦盛飾夾輔之,迭相歌和,含情淒惋,各致殷勤,名曰送老,言將別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 嶺氣多瘴,足主瘴之物,即常山、鹽麩、涪醋之屬是也。 嶺外經年逐斷蓬,孤吟廢館幾宵中。 嶺南則稱虛,不知稱虛之說所起及何所據,土人亦不知。 嶺圖一,瀑布圖一,幽谷圖一,濺撲圖一,平遠圖一,寒峰圖一,斷崖圖一,秀巒圖一,古木圖一,茂峰圖一,遠山圖一,山觀圖一,谿谷圖一。 嶺之北,薛令之孫徙居於此。 嶺南凋弊,唯有五萬蒲葵扇,又以非時為滯貨。 嶺勢憑江截,潮聲湧石來。 丁卯,環慶鈐轄高繼嵩言,今元昊將舉兵寇延安,請令石、隰州發五關塞捉生兵,夜濟大河,入定仙嶺鐵笳平,設伏掩襲。 嶺之北岸極嶮而深至谷底,千年凍凌在幽底而皓暉。 嶺上已無丞相宅,湖邊猶有岳王墳。 嶺畔行官御帳開,翠華金輦此曾來。 嶺陡削,騎果驚,乘高徂擊,馬多洞箭反走,止弗追。 嶺南稅事,從來有之,凡舟車所經,貿易所萃,靡不有稅。 嶺海由是無用王年號者。 嶺南諸州多瘴毒,歲閏尤甚。 嶺南或見異物從空墜,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嶺表有瘴母,初起圓黑,久漸廣,謂之颶母。 嶺路初開,窄徑懸磴甚險,肩輿不能進。 嶺雲緣旐下,溪鳥夾棺飛。 嶺嶠之遺聞,猶載輟耕之錄。 嶺南土人取其筍未及竹者灰,煑績以為布。 嶺南何不偕、陳恭尹嘗主其家。 嶺南竹品多矣,傑異者數種,因錄於後。 嶺頭日暖瑞生煙,金獸濃薰介壽年。 嶺南舊為詩藪,代有名家,惠公嘗勖及門接武。 一逕七里,百步九折,越山度嶺,即鑽天五里。 嶺下,最當河流之衝,水必不至乏絕,自今請常用之,勿復更易,或水小則為輔渠於下流以益之,大則開諸斗門以泄之。 嶺南外國,汞一斗一升始有百斤。 嶺界南北,甚寒,南下平地,則暄矣。 嶺頭之煙瘴火雲,呵成墨汁。 嶺色遠浮黃屋纛,江風寒拂白頭烏。 嶺雲無烈日,江樹足涼風。 嶺北土寒無荔子,人言形味似楊梅。 嶺前東西各一港,內透重溪,可容千艘。 嶺南蓽撥,尤治胃氣疾。 嶺南昔號瘴鄉,非流人逐客不至。 嶺百四十里,陟降凡兩程。 嶺海屏藩靖蜃氣,關山保障息烽煙! 嶺南疆界遐曠、猺獞蕃育,將玩卒惰,白日剽行旅。 嶺平路坦,由彰化兩日可至埔社,谷貨易於出山,商民水、陸皆便。 嶺南烽火亂者誰,何事至今猶梗化。 嶺南自古不利戍兵,乞置土丁,募敢勇,家丁至四、五則藉一人。 嶺表失,則楚、豫無所憚。 嶺中荔枝纔盡,龍眼子方熟,大如彈丸,皮褐肉白而味過甜。 嶺南陰少陽多,故四時之氣,闢多於闔。 嶺謀舉義者屢矣,痛哭流涕,卒無應者。 嶺梅香到小春天,金母筵開詠眾仙,三字鳳毛背手植,一家鶴背盡腰纏。 嶺南謂村市爲墟,水津爲步。 嶺表驅殘卒,崖門哭藐孤。 嶺表錄謂之石頭魚,浙志謂之江魚,乾者名鯗魚。 嶺表生異人,始興最開先。 嶺東谿水向東流,嶺西谿水向西流。 嶺外情懷倒挂鳳,江南魂夢亂飛鶯。 嶺南俚人毒,皆因食得之,多不即覺,漸不能食,或更心中漸脹,并背急悶,先寒似瘴。 嶺東為三峰崙,南為小東方木山。 嶺南水土,春最惡弱,制出之日,咸謂介若至彼,必無生還之理,不圖聖慈含垢,哀其觸罪就死,特改貶英州,此誠天恩於介無量。 嶺表瘴厲,不可以常只。 嶺外音書絶,經年復厯春。 丁卯,令荊湖、嶺南等處以絹計贓,如江、浙之制。 丁亥,廢嶺南諸州采珠場。 嶺下即從前議建南關處,設有營汛。 嶺茅已遠無深瘴,溪鰐方逃畏舊文。 嶺不通商擔,湍偏拒客舟。 嶺東道李士璉,總兵黃應杰、郝尚久,以潮惠降廣城,東援遂絕。 嶺諸蕃部數出擾邊,道阻不通。 嶺南西道節度使高駢救之,隆兵大敗,駢遂定安南。 凌抹嶺谷所當之路林木,披靡摧折。 凌林嶺谷所當之路林木披靡摧折,又於山下發一窖,出錢三百千為工役之須。 凌抹嶺谷所當之路,林木披靡摧折。 出嶺南,如麂目,食之發冷痰,餘別無功。 出西域及嶺南交、愛等州,戎人謂之三果。 出嶺謁圓悟禪師於雲居。 出南海,今嶺南近海州郡皆有。 出嶺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 出嶺南,蛇腹中得之,圓重如錫,黃黑青雜色。 出蜀及嶺南為勝,并煎為沙糖。 出界嶺口、河北川,敗賊師,多鹵獲。 分水嶺自轉向南,下去白草鋪望古長城,只是平川,何處有嶺子? 分水嶺其黃嵬大山北龏下為界,更如何改得! 分水嶺既不可許,蕭禧又未肯辭,欲通兩國之情,則泛使不可不遣。 初,嶺南所在賊起,偽開府樂範、土豪周思瓊等,各聚觽負海為亂,尹崇珂領兵擊之,上遣中使李神祐督戰,數月盡平其黨。 初,嶺南轉運使許仲宣既分遣南伐之師,乃草檄諭交州,明國威信,期必再舉。 前嶺、後嶺,以界東西。 前年嶺隅鄉思發,躑躅成山開不算。 前嶺、後嶺,以界東西。 前嶺火相接,隔溪人互招。 前嶺、後嶺,以界東西。 前嶺、後嶺,以界東西。 北以大崎嶺與泰慶里分界。 北至珠仔山嶺腳,四至界址明白。 北至珠仔山嶺腳,四至界址明白。 北度野狐嶺,南望太行諸山,晴風可愛。 北通三貂嶺,南趨烏石港,為全蘭咽喉。 北溪之源出自三貂嶺,南至水返腳、錫口轉西南,過劍潭會磺溪至關渡,與南溪合流而出滬尾。 北至天津嶺口六十里,屬保安州界。 北蹈野狐嶺,西窮天馬鄉。 北至三貂嶺溪與蘭營交界十里,南至燦光寮塘十六里,離艋舺營汛一百零一里,離竹塹城二百一十一里,離臺灣府城六百二十九里。 北嶺山礬取次開,輕風正用此時來,平生習氣難料理,愛著幽香未擬回。 十七日,宿嶺西,時初伏矣。 十里至番子嶺,嶺下為一重溪,灰逕紆迴。 十五年八月,耿出兵仙霞嶺,其將士大半亡歸於鄭。 十里至番子嶺,嶺下為一重溪,仄逕迂回,連涉十五重,至大埔莊,四面大山,人跡罕至矣。 十六年冬,嶺海平,入覲。 十二月,大清兵分道入嶺,孔有德趨廣西,尚可喜、耿仲明趨廣東。 十里至番子嶺,嶺下為一重溪,仄逕紆迴。 千峰百嶺,松杉鬱茂,參差間出。 半嶺羊腸路曲盤,林巒雪障逼人寒。 半嶺太陽收返照,一鉤新月破黃昏。 南逾坡嶺,三、四牧牛曝岡上。 南山高翠嶺,北海大深潭。 南分五嶺雲天遠,雁到衡陽亦倦飛。 南望高嶺積雪,盛暑不消。 南自加六堂至崇爻,共七十二社,皆居於深山峻嶺,樹木蓊蘙,鳥道羊腸,不見天日。 南登秦嶺頭,逥首始堪憂。 南峰秀玄鼎,北嶺橫秦壁。 南防五嶺北防胡,猶復稱兵事遠圖。 南峰秀玄鼎,北嶺橫秦璧,表裹玉沙津,周回隱輪邇。 南峰秀玄鼎,北嶺橫秦璧。 即便伐了嶺上的竹木,編成大筏,每筏上乘坐三五百人,接連一千餘筏,都下了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