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峽具於拔宅北方勑中。 是時,峽路轉運使韓國到闕,言川峽州縣幕職官等所請月俸,銅錢一文止折鐵錢二文,望增加鐵錢分數。 朱協恐即昂弟,然本傳亦不著嘗為川、峽何官。 峽口石上字多磨滅,惟一詩云云。 峽,四山巉立,險隘難出,賊懼,以計偽降。 峽州遠安民篤言仙佛,嘗作呂翁純陽會,道流盛集。 丁卯,詔川峽幕職、州縣官,並二年與替。 峽山予暫隱,人莫擬夷齊。 峽江突起最險處,山複陡下,名下牢關。 峽坼巢封歸路迥,片雲南下意如何? 峽路都監侯延賞病,上以蠻寇未寧,發兵招遏,慮施、黔、夔、峽夷人擾懼,戊子,命閤門祗候康訓同管勾峽路駐泊公事,往慰撫之。 峽口兵望陣動,連得成、田雲龍、栗養志統步兵合戰,象驚砲,還走,滇兵亂。 峽水湍峻,激石忽發者謂之濆,沲洑而湤者謂之腦。 峽江深急,激岸石而成圓流也。 峽束水如箭,巴行船上天。 峽雲低度晚,野水淨含春。 峽據清遠上流,江山鬱秀,吾欲建一道場,師居之否? 峽既過矣,則觀其作何星辰以為少祖。 峽長七百里,兩岸連山,略無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 峽水大時,三蜀雪消之際,澒湧滉瀁,可勝道哉。 峽石臥雲山氣重,江風翻雨樹聲多。 峽东指着深沉的地中海,峽西渐渐变宽,通向浩淼的大西洋。 峽內險遠,民恃以無恐。 丁酉,許州都監、左屯衛大將軍趙振領解州防禦使為峽州鈐轄。 峽前峽後,亦可尋龍,幹身分出,數節氣鍾,借幹纏護,巧奪天工,自成堂局,福力攸榮。 峽路轉運使言,知渝州路憲、知開州蜔士堯、知達州張元等弛慢不治,並已衝替。 峽石黃冠子,如金線冠子,其色深如鮑黃。 禁川峽走馬承受使臣自今往來興販物色。 丁謂嘗在夔、峽,當更詢謂如何,茲授即進秩遣之。 峽內隙地沙土宜黍稷菽麥,獨不宜秔秫耳,又一種自滇中來者,曰雲南稗,一曰雁爪稗,以形似名,亦播種畦植,與五穀爭價,東南所無也。 峽谷里面的植物虽然长得比外面的茂密,但是毕竟不是热带雨林,人也可以从中轻易穿过。 峽江素號瘠區,逋賦者眾,以大義勸諭士民,民皆悅服,完納如額。 峽口春雲重,江南夜雨多。 峽先與達奚侍郎還往,及安史平,皎杖屨至達奚家,方知異人也。 峽口蒼梧縣,城依南斗魁。 峽疏陳與鴻逵有道義之交也。 峽州在唐為硤州,後改峽,而印文則為陝州。 峽南道青布,高峰聳巨鱉。 峽峽溪上真廟在夔州巫山縣。 峽去端城三十餘里,即吴步隲取南海時與錢博决戰之地。 峽門與黃崎對峙,為烽火外衛,亦要衝也。 峽中泉氣冷逾秋,峯底天光碧疑曙。 峽中洞巗泉石,說者多傅以謬悠之詞,似欲為茲山增勝者。 峽位與公位相當,后鬼與前官相應,來氣與餘氣相因,分襟與合襟相稱,后有落托前有唇氈,來有撓掉住有頭面,龍須媚虎虎必馴龍。 峽猿亦無意,隴水復何情。 峽坼巢封歸路迥,片雲南下意如何。 峽山絲線窄,嶽極瀛海眩。 峽石血湖之獄,考掠形魂。 峽,小兒陰也,言赤子初生,未解雌雄交合之道,而陰怛怒作,乃精滿室之至也。 峽踞清遠之上流三十里,兩山夾湞水而注之海,故曰峽寺。 峽蝶飛飛大如扇,春風開遍錦城花。 峽口長風放曉睛,捫蘿屹立壯心驚。 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 峽山,據清遠之上游三十里。 况川峽四路所出茶貨,比方東南諸處,十不及一。 出峽江始放,迢迢波浪敷。 出峽頻囘首,蒼茫日半啣。 初,尹元等入峽路,首破賊三千餘觽於新寧,遂深入梁山廣安、渠果之間,捕斬收集,久未得進。 惟峽石之獄,其形皆黑,旁有火燄,下有血湖,在大鐵圍山之南處東南一大石間,上大下尖,中開一縫,罪人出入,自有百藥毒汁灌其身心,總名血湖獄。 又三峽記、及八朝窮怪錄諸書。 又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 又阿底峽尊者傳授俄善慧譯師,俄善慧傳其姪俄大譯師羅敦協饒,再傳到卓瓏巴,而著聖教次第論,也漸次傳到法依賢大師。 又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 又川峽計贓,以鐵錢二當銅錢一,加之案問,欲舉率皆減等,贓重者猶不至配法,無所懲艾。 只因峽位右邊單,幼房到底無聲價。 只峽左邊無吉星,長房遇此無祥瑞。 周以其居三峽之口,因曰峽州。 和以天倪,因峽曼衍,則物我不蔽於是非而各盡其性命之分,此其所以窮年也。 教以不言之言,化峽不化之化,示以無象之象,而歸乎玄妙,奄民情欲,順其性命,使民無知,長生久視。 唐宣宗大中末,始止峽抵萬州石城山,。 景威,峽江一民爾,安識成敗。 在乎山峽之間只一路可通,傍無小谿方可用闗也。 在这样的深山峽谷里,太阳一落,天也就马上黑下来。 朝廷自削平川、峽,即頒刑統、編敕於管內諸州,具載建隆三年三月丁卯詔書及結狀條樣。 朝行太行路,夕渡巫峽水。 木光排峽靜,洲勢背城長。 大凡地有全合則峽有角顧,峽有角顧則龍有祖宗,龍有祖宗則穴無孤露,或如泊岸之舟橈棹俱住,或如登殿之主文武齊護。 大都黔峽諸山,有大酉小酉,皆是絕跡勝境,為神仙所居。 大抵峽中負物率著背,又多婦人,不獨水也。 天尊以枝水遍酒峽石之獄,化為寶臺,亡者斯有出期,祕之祕之,此乃內外相應之道。 天入五溪無雁到,地經三峽有猿啼。 夫峽宇彫牆,窮侈極麗,則人力凋盡,田蕪荒廢,內明徇名好利,棄少求多,道業不修,丹田蕪廢也。 夫陰陽日月峽無雜二,乃成化育之功,定晦明之德。 次峽江,有潰卒數百,阻山為亂,立命殲其渠魁,餘卒棄甲呼舞,不戰而收。 次峽江有潰卒數百,阻山為亂。 如大江之出三峽,瀲灩以遏奔流。 如曰杜工部咏雨雲於巫峽,亶其然乎! 小湘峽在州之西四十里,其石類嵓石而性軟燥,色深紫,如蚌坑及後厯,石眼亦類蚌坑石,大抵潤及坑石,而發墨勝之。 泰西之來者入新嘉坡巽他峽,即以此為要衝。 向者川峽屢擾,多擅補巡檢將,頗桀驁縱恣,今蠻人所署,復有此名,不可從也,第令次補牙校。 已忘巫峽月,空惜武陵花。 已乃下三峽、上衡山,隨軍入粵,將假道歸閩,至韶不果。 已而峽江敗,主釋桂林去。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巫峽長,哀猿三聲斷人腸。 并川峽路民間食茶,許逐場依市價添減收買,每貫收息錢一分出賣,仍沿貫納長引錢。 忽然穿峽出,終古作雷聲。 忽然穿峽出,終古作雷聲。 理宜更自熙河安西城東北青石峽口、青南訥心、東冷牟至會州以來,相度遠近,修建城寨。 君乃急命從峽中入,君與諸將士顛危銀山雪屋中,與潮俱沒、與浪俱出,萬死一生乎而不挫毛髮銳氣。 省章峽蕃賊作過,势甚熾。 省章峽叛羌其勢甚熾,已遣使促王贍回湟州。 玉井寒深,白龍湧出三峽水。 夔、峽夷戶本止羈縻,近者用觽討除,元惡尚未授首。 丁謂嘗在夔、峽,當更詢謂如何,茲授即進秩遣之。 巫峽、華頂,似難並肩。 巫峽雲生十二峰,故宮簫管寂寥中,星橋路隔青山外,若要相逢永不逢。 二月,賜川峽至京驛遞卒錢。 甲午,石隰州緣邊都巡檢、峽州防禦使高文岯卒,詔遣中使護喪歸晉州,錄其子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