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塹山成陸海,際地啟腴田。 一、麻薯、日北、竹塹、武朥灣大小四屯,把總二員,每員年給番銀八十元,共銀一百六十元。 塹之東南山樹木叢雜間,有數處隘寮,祗為私隘,力寡難支,生番每從而出擾之。 一、竹塹社番租銀六十八元。 塹南、限北、決東、奔西,避高就下,兵法形焉。 丁耗羨廍餉銀八十九員四角,又應納竹塹社社課榖四百八十石,又應納番丁銀二十兩。 塹槿為園,薦菊為祠,倚江為堂,礱石為刻時,一至其間,徙倚縱目,慨想摩挲而已。 塹雪成冰,師度依然穿地。 塹高陻卑,以杵以械,墌堅且平。 塹有郭尚安者,邃于堪輿之術,諸紳士以設廳時,曾選學宮基址,在于城內較場地方,因就其地請而籌之,深得許可,凡大小之規模,坐向之方位,皆其指劃。 塹有郭尚安者,邃於堪輿之術。 塹城背山面海,自東而南而北,層巒疊巘,高出雲霄,當有名勝之區,足以供遊覽而資棲息。 塹田歸異姓數十年矣,官山左時,始以廉俸所餘買而歸焉。 塹南銅鑼灣、哈仔市等處,靠山粵匪,無故焚燬閩莊,公然掠搶。 合塹自入版圖以來,疊蒙列憲捐廉置買及墾戶開墾,先後諭奉設立義塚。 塹、艋兩倉即由該董等遺丁赴轅投遞,其余各鄉有應行稟覆事件,統交城內明善堂董事轉遞,以免費累,而示體卹,其各凜遵,毋違,特諭。 塹隍以為城,取下以為上也。 一、竹塹隆恩官黃朝品稟金草等抗納卷壹宗。 丁亥督建塹城,功加同知銜。 塹南銅鑼灣、蛤仔市等處靠山粵匪,無故焚燬閩莊,公然掠搶。 塹南、淡北大勢以為埔地已墾未墾,有腴瘠多寡之異,分田授甲,事難適均。 初,竹塹陸恩官莊,委辦者每多索佃人自私。 初,竹塹沿海各地開墾已成。 前路竹塹、南嵌,山中野牛甚多,每出千百為群,土番能生致之,候其馴,用之。 前路竹塹、南嵌山中,野牛千百為群,土番能生致之,候其馴用之。 前路竹塹、南嵌山中,野牛千百為群,土番能生致之,候其馴用之。 前路竹塹、南嵌山中,野牛千百為群,土番能生致之,候其馴用之。 十月,至竹塹,與占梅議進兵。 南嵌塘,自竹塹至此可百里。 南京以天塹之隔,四鎮之雄,且不能拒敵,何況福建偏安一隅? 即如我塹垣自入版圖,生斯葬斯,相安相樂。 惟查竹塹城基周圍將及四里,淡水素無產石,本處土磚質鬆易碎,必須由內地定燒,運回應用。 惟距塹城窵遠,鞭長莫及。 惟原任竹塹都司彭喜自知罪重,潛伏不出,旋為兵役所獲。 又一路由竹塹之九芎林進山,經鹽菜甕,翻玉山腳,由內鹿埔可出東勢之叭哩沙喃口,系在粵人分得地界之內。 又于塹南之白沙墩、塹北之金門厝,每于九月間,各設浮橋以濟,是又因地制宜者也。 又竹塹社在城北五里,南坎社、淡水內外社俱在城南甚遠。 又於塹南之白沙墩,塹北之金門厝,每於九月間,各設浮橋以濟,是又因地制宜者也。 又浮一深溪,至竹塹社,宿。 又塹南白沙墩溪港一道,久雨成溪,雨止乃涸,向不用船,每屆秋令,海口沙塞,積水難消,亦須架搭木橋,以便行人。 同治八年新章,竹塹北路右營並調撥鎮標左右營二共弁兵五百五十五員名,年實給米一千九百九十八石。 周士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一甲三名,竹塹人榜。 在竹塹比之南路,有過無弗及也。 在竹塹城南門內,離廳署半里許。 在竹塹北,距城二十餘里。 在竹塹海口之北,離城二十餘里。 在竹塹城北興直莊夾龜崙、八里坌兩山之間,舊永定貢生胡焯猷宅。 城內塹外周道,廣八步,備水謹度四旁高下。 外塹、內塹、將軍、八罩各澳,南北風皆可泊。 外浚濠塹,廣一丈,深八尺。 外塹之西,有東西二窩。 外塹去內塹不遠,約其地有二里許。 天塹凌江漢,崇墉控越、吳。 天塹橫衝,實吳宮之應沼。 天塹飛難渡,樓船利足患。 天塹遺蹤懷杜葛,民彝佳政慕龔黃。 天將山海為城塹,人倚雲霞作綺羅。 天塹有靈當記取,落花飛渡海風秋。 查此屯丁社名,惟有竹塹、中港二社歸新竹管轄,餘外概歸苗栗管。 查台北有竹塹埔沃衍百餘里,可闢千頃良田,又當孔道衝要。 查臺北有竹塹埔,沃衍百餘里,可闢良田千頃。 梁氏,竹塹隘口莊璧女,林淳朴妻。 如塹北滬尾、艋舺、三貂、鳳山崎各溪港所設渡船,渡費每人不過二、三文至四、五文不等,均稱利濟,併無訛索之風。 尤為守塹者所宜留心也。 向之竹今既為城,向之塹今復成濠。 已而與竹塹林紹賢合辦全臺鹽務,復置帆船,運貨物,往販南北洋,擁資數十萬。 淡北距塹城學宮百餘里,惟艋舺有學海書院,而甄陶未廣,僻壤孤村之士,既闉教澤,甚有漫分氣類,畢生裹足不登書堂者。 希向在道光間為竹塹七子之一,與鄭祉亭父子游。 平陰城南有防,防有門,門外作塹,橫行廣一里。 年十四,來臺,居淡水之竹塹,傭於某商家。 当今天子圣明,为解北地父老,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塹之险,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奄及南方,尽为我有。 心肝胆裂之余,倭人在国内凿三重巨塹以防唐军进攻。 心肝胆裂之余,倭人在国内凿三重巨塹以防唐军进攻。 心肝胆裂之余,倭人在国内凿三重巨塹以防唐军进攻。 心肝胆裂之余,倭人在国内凿三重巨塹以防唐军进攻。 此物多生溝渠隍塹之間。 然此特可止一二馬而已,若三四馬,推垣填塹何難哉! 然郡城上下必經之地,不能舍竹塹而他之,其地平坦,極膏腴,野水縱橫,處處病涉。 由臺殿之土,資圬墁之用,與夫塹地勞人,省功殆半。 一、麻薯、日北、竹塹、武朥灣大小四屯,把總二員,每員年給番銀八十元,共銀一百六十元。 嘉慶十一年,任竹塹守備,署艋舺都司。 而雞籠為全臺北門之鎖鑰,淡水為雞籠以南之咽喉,大甲、後壟、竹塹皆有險可據,乃狃於目前之便安,不規久遠之至計,為之增置縣邑防戍,使山海之險弛無備,將必俟羊亡而始補牢乎! 而竹塹係購地新築,費款二千九百七十二圓餘。 二十、二十一兩日,故用老弱驕兵之計,用趕繒、雙帆艍船分二股假攻嵵內、內外塹,以分賊勢。 六年,從圍錦州,城兵出犯鑲黃旗,分守濠塹。 一在竹塹城,計一十二間。 一在竹塹城內,計六間。 但繡父不幸病故,突被塹城金同和袒親,兼南隘等庄,伊佃戶孔多,集為保舉塹城鄉長鄭重開,接充該地總理,不幸病故。 自以江南天塹,飛渡無由,盡其心力,追秦、韓、史、賈之遺風。 何氏,竹塹廩生黃如許妻。 以中營駐彰化、左營駐嘉義、右營離竹塹,統北協副將管轄。 自塹而南,多納早冬,其晚冬悉歸佃戶。 其竹塹東南內山生番,俗亦相等。 一、竹塹社番租銀六十八元。 至滬尾港、竹塹舊港、香山港,皆港門一線,大船雖可出入,必須乘潮遙立望燈,小舟帶引,方可出入。 乾隆五十一年,在竹塹、樹林頭村拒賊被戕。 其竹塹原設之千把總、外委、兵丁,俱循其舊。 至興直一保,尤塹屬巨鎮,秀靈特異,形勝斯開。 今有塹堵下廣二丈,袤一十八丈六尺,高二丈五尺。 得勝與祐等塹太平山為營,以拒官軍。 外濬濠塹,廣一丈、深八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