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冒籍違例者,罪食餼生。 朱琅冒籍捐纳布政使经历职衔。 根据你的情节来看,故意冒籍的事儿倒是没有的,关节就在于缺乏一个手续。 冒籍起贡与买文顶考者,一概问发口外,似无分别。 冒籍生员,非买文顶替之比,何以俱发口外。 冒籍、夹带、刺探试题、雇用枪手甚至行贿考官等等,无所不有。 丁卯,用监察御史乃蛮带等言,追夺建康富民王训等白身滥受宣敕,仍禁冒籍贯宿卫及巧受远方职官、不赴任求别调者,隐匿不自首者罪之。 冒籍参考,一经查获,不过是剥夺功名,永世不准参考,却要不了他的命! 冒籍问题已然成了考生之间相互攻击、恶性竞争的“王牌工具”了。 后,冒籍之说纷起,既而给事中钟羽王发之。 正月二十二日,宗院行牌县考童生,四府同日,以杜冒籍之弊耳。 该员尚有被控冒籍报捐等情。 一向闻得杜公原系东魏人氏,冒籍中原,这林和尚也是东魏人,或是相识旧知,岂无救援之意? 胡正随冒籍通州,中顺天乡试,已经黜革。 但台湾冒籍者多,中式多非土著。 自来冒籍受法,未有此严峻且滥及者。 其后如皋张氏贪得无厌、索酬无已,后竟控诉于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于是“冒籍案”发。 他祖父倒是学武的生员,曾经到县城去考过武秀才,但是被同乡人告了“冒籍”,没发榜就被斥退了。 至今上乙酉冒籍之事,于主考何预焉? 至今上十三年乙酉科,顺天场后,冒籍之说纷起,既而给事中钟羽王发之。 至成化四年,星变考察,南京科道交章劾吏部左侍郎章纶,纵子元应,冒籍京卫军余,侥幸京闱中式,并其他罪宜究,上命礼部右侍郎、刑科都给事中毛宏,往按得实,奏请区处。 至今上乙酉冒籍之事,于主考何预焉? 随牒应试,防冒籍严于他邑,以地为经商捷径,流寓多也。 得旨、此案失察冒籍各员处分。 又谕、御史溥松奏顺天大宛两县向有冒籍枪替等弊。 (完)
单字:冒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