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偽鞏昌王白文選逃奔茶山,大兵晝夜追及,白文選並偽官四百九十九員、兵丁三千八百餘名、家口七千餘名全軍歸降,獲馬象甚多。 偽永曆及李定國遁走騰越州。 偽鄭時多瘴癘,居民寥落。 偽將軍江機等聚眾恃險,通連海寇,為福建、江西、浙江三省之害已久。 偽謚其祖曰太祖神武,自號曰大越國,偽年曰天貺,繼以十八字尊號。 偽時為謝燦妻鄭宜娘建。 偽作於心,徵於詞氣,故訴訟次之。 偽安南王劉文秀率偽將軍盧明臣、偽興國侯馮雙禮等賊眾六萬、船千餘艘,分兵由常德攻岳州、武昌,文秀自留攻常德。 偽府尹王則堯,考選吏政府除官第七名者也。 偽言熒惑,使朕不知外事,其罪實在於此。 偽官乘夜竄去,遂復郡城。 偽額年徵銀三千四百八十兩二錢五釐。 偽總督朱天貴等設有五鎮於各汛洋面,乘風來去,使我顧此失彼之意。 偽睢州總兵官許定國於元年十二月以書遺臣,言欲攜其子來歸,請我師渡河援之。 偽職,給與偽印,屢次帶領匪船,在於閩、粵、浙江等省洋面行劫拒捕,不計次數。 偽學之徒,餘孽未盡革,願於聽言用人之際,防微杜漸。 偽鄭之時,以天興、萬年二州官分兵屯田,自給軍食,其租額八萬餘石。 偽忠王李秀成悉眾圍常熟,江陰援賊復陷福山,鴻章諜諭國忠固守待援,而檄鼎新、銘傳攻福山,奪石城。 偽時建,名萬年倉,後為各業戶管事同修。 偽總兵柯昇以五千人自廣信來援,別營為六。 偽世教如此,如是迷來久。 偽巧則生於禍也,真清則生於福也。 偽將王克生、偽知州張聯奎董其役。 偽水師總督林陞中箭三枝,中鹿銃二門,左腿被大砲打折,立即載回臺灣。 偽監軍道周遴元等拒守鬱林諸處,將軍巡撫傅宏烈、理事官麻勒吉等招降之,鬱林等一州四縣悉復。 偽興寧伯王興為李定國調赴雲南,將卒家口留駐綏陽。 偽忠王以小輪船濟兵來爭,並擊燬之。 偽將軍率眾數萬來援吉安,距城二十里許。 偽鄭時,上淡水通事李滄愿取金自效,希受一職。 偽都督杜輝於康熙二年十一月率所屬將領一百二員、水陸兵丁二千九十六名、大小戰船六十二隻,繳偽印關防牌劄獻南澳地。 偽將軍鄧耀踞海康,官兵水陸夾擊,斬獲甚多。 偽節度使呂弼周、防禦使武愫至淮,聲言代振飛。 偽唐贓臣禇仁規竊禄泰州刺史,惡政不可縷舉。 偽國公馬寶、偽將軍巴養元等繳印投降,於本月五日馬寶等俱至軍前。 偽永曆率逆賊竊據一隅,不遵王化,致數年以來大兵征剿,轉運糧餉,地方困苦,生民弗寧。 偽守任元祜促舉人周正之官,不從,被殺。 偽左鎮林國梁率眾投誠。 偽太子者,武氏私幸薛懷義所生,所爲驢頭太子者也。 偽時駐馬兵於此,因名。 偽者取名而無實,真者實行而忘名。 偽命義師,排門具有,例皆稅戶,本是農夫。 偽文武官俱繳印劄投誠,偽監軍道信勝將軍傅宏烈迎大兵於始興。 偽示虛聲畢,竟絕影響,人心稱快。 偽冊所云捕鹿多則皮張多、捕鹿少則皮張少。 偽總兵王度衝等統官兵船艦投誠,宜從優議敘。 偽主知之,雖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過,因命待詔畫為圖以賜之,使其自愧,而熙載視之安然。 偽防禦使一人,山西王皇極。 偽寧遠將軍林柏馨、偽都督施轟率偽官百四十四員、兵千六百九十名、船三十隻自臺灣赴浙投誠。 偽鄭大帥劉國軒統水陸全軍扼守澎湖,以林陞總督水軍。 偽世浮薄,矯化義以求利,詐禮信以求名,徒有其名而無其實,故言在飛龍之前,而行在跛鼇之後,徒有空言而行之,不可及也。 偽鄭設重兵於彼,雖曰遠禦紅夷,實恐我師從福興分出以襲其後也。 偽孔謂惟與禹言,不對帝舜,妄也。 偽鄭時,上淡水通事李滄獻取金策,安撫司林雲為之轉啟。 偽貴溪王朱常彪、偽恢武伯向登位勾通苗賊、結連張先壁等,分兵二路寇沅州。 偽我,則養身之道則假也,有為之善則憎也。 偽孔傳、史記正義並謂帝堯賜之。 偽堵王黃文金擁眾十萬踞湖州,集悍賊於晟舍。 偽總兵廖琠、黃埥等率眾踞水晶坪,聯絡山海賊寇,為害地方。 偽額二十七首,每首年徵銀二十四兩,共六百四十八兩。 偽時建,康熙四十六年,道標守備婁廣修。 偽參軍潘庚鍾沿門索餉,酷刑拷勒,比之前明倭尤兩寇為烈云。 偽額年徵銀八百四十兩,內梁頭牌銀一千五百兩零七分。 偽情,分外有為,謂之喪道也。 偽總制許豐年、石榴班張竅嘴、黃豬羔皆薙髮投誠,聞風歸附者百二十餘莊。 偽豫王寇江南,掠得二婦,一黃姓自留為妻,一宋蕙湘獻九王。 偽周主張士誠據有江東時,姑蘇市井中童謠云云。 偽投八官江死,匿姓名亡去。 偽總兵馮珩等勢窮計迫,執朱統錩並銀印一顆,兵丁三千餘名。 偽行人傅為霖,錦之謀主也,以計殺之。 偽鎮營賞以袍帽,賊眾給以銀米,用彰我朝廷不嗜殺鴻恩,以策後效。 偽鄭據紅毛城,因取以名內城之門。 偽都督蘇亮、蘇桂、偽總兵王酉、莊永爵等自洒江西率眾來降。 偽參、遊以下,俱加銜賞賚有差。 偽帥張餘謂王師孤絕無援,復嘯聚萬餘觽,攻陷嘉、戎、瀘、渝、涪、忠、萬、開八州,開州監軍秦傳序死之。 偽齊附劉豫,景州阜城人。 偽左都督周全斌、偽永安侯黃廷等皆降。 偽宏文館大學士牛金星坐殿右檻上。 偽府尹一人,平定高丹桂。 偽慕王譚紹洸自蘇州糾眾十數萬,謀救青浦,不得逞,撲北新涇防營,分擾法華鎮以西,且及上海。 偽將軍江機等聚眾恃險,通連海寇,為福建、江西、浙江三省之害巳久。 偽號既加,爰書有據,豈容曲宥? 偽尚書參知軍政事蔡雷鳴密令其子偽侍郎蔡協吉、偽通政蔡源等攜眷來歸,應請敘錄。 偽內閣牛金星,河南人,乙卯孝廉。 偽制將軍董學禮襲據宿遷,適偽防禦使武愫至,學禮與偽漕儲方允昌、偽督餉白邦政置酒宴之。 偽南安王劉文秀率偽將軍盧明臣、偽興國侯馮雙禮等賊眾六萬、船千餘艘,分兵由常德攻岳州、武昌,而文秀自留攻常德。 偽為雜亂不整之狀,誘我使進也。 偽造寶鈔已獲賊徒,追搜板印偽鈔贓物無疑,廉訪司審復無決,先行結案。 偽總督林英犯泉州,提督段應舉擊敗之於日湖,生擒偽總兵林耀等。 偽將連登雲以十萬圍處踰二載,聞青田破,餉道阻絕,遂夜遁。 偽巡撫馮甦不忘國恩,協謀歸順。 偽忠王鼓輪砲環擊奔牛軍,饟援絕且死。 偽忠王李秀城由蘇州糾集偽納王郜云官等水陸十萬偪大橋角營,李鶴章馳軍四擊,賊大敗遁。 偽生於下,智出於上,上下相蒙,為害大矣。 偽帥連登雲以十萬眾圍處州踰二載,聞青田破,餉道阻絕,遂夜遁。 偽世亦有之,雖有以相誘是以知世薄,華飾以相扮。 偽兵部侍郎蔡昌登等投誠。 偽章王犯奔牛牽我師,李秀成復鼓輪舶濟師,砲擊奔牛,餉且絕。 偽額年徵銀一千七百零四兩六錢五分六釐。 偽鎮威將軍左都督楊學皋率所屬官兵三千餘名、人民家口三萬有餘投誠,請從優議敘。 偽官至地方,亦惟以搜求士官金帛為亟亟,百姓始有悔悟意。 偽將軍楊德等一百六十五員率賊兵四千八百餘名倒戈投降。 偽學偽才,揣摩以逢主意。 偽呼庚癸乏軍糧,欲向山中乞鹿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