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关羽用了一辈子,为何刘备封赏,关羽不接受?

  假如有两个职位摆在你的面前:一个是辽宁舰的舰长;一个是蒙古国的海军司令。你会如何取舍?
  当然,这个比喻并不是很恰当:因为实际上两个职位之间的差距,我觉得简直比例子里的还要悬殊:
  一、爵位和官职的差距
  爵位是封号,一般有王、公、侯、伯、子、男等级别,一般王、公的爵位赐予宗室,正常情况下,侯爵已经是一般人能获取的极限。爵位是一种称号,虽然能领取俸禄,但一般情况与实际职权无关。但爵位除非有谋逆等大罪之外,一般都能世袭继承,至少也是终身制的;
  官职是实际职责,从正一品到从九品高低不等,每个品级都有具体的官职,来对应该职务的权利职责。职务是可以变动的,故而谁也别想躺在一个舒服的职位上赖一辈子,更别说传给子孙了。况且,按照汉制,担任某些品级以上的高官,身上有爵位是一个前置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爵位的含金量要比官职高得多。虽然当时诸侯割据,汉献帝如同傀儡,但谁也不敢说当时不是汉家天下吧。
  关羽的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表奏的,但其具体来源是来自于汉献帝,也就是汉家正统。这个爵位走遍天下,不管哪路诸侯你也得捏着鼻子认!蜀汉政权中有正统爵位的仅二人而已:宜城亭侯刘备、汉寿亭侯关羽,巧得很,两人都是侯爵,而且都是亭侯。
  刘备封关羽前将军的时候,虽然给自己挂了个汉中王的衔,但这玩意是自封的呀,刘备在朝廷的备案是宜城亭侯。
  一个亭侯给另一个亭侯封官,听着都觉得好笑。更何况,傲气如关羽,岂能轻易接受?
  二、接受官职相当于明升暗降
  在前期,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像朋友,像兄弟,像合伙人,唯独不像君臣。
  在赤壁之战中,刘备的本钱就是刘琦的一万部队,关羽的一万水军。也就是说,刘备的军事力量完全处于关羽的领导之下。
  要把刘备集团比作一家公司的话,刘备和关羽更像和不同的分管经理,刘备只是多挂了一个法人的职务而已。关羽稳居该集团第二人的位置。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赏群臣为止。赤壁之战后的一段时间内,荆州就是刘备的全部势力范围,能放心把这地方交给关羽。足可见他们彼此的信任,和关羽的地位之高。
  但等到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事实上的独立政权已经成型。有功的群臣需要得到封赏,刘备的领导权力需要得到强化。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传说中的五虎上将)分别得到军职的封赏。
  关羽,蜀汉第二人的身份,一下就拉低到了蜀汉高级将领之一的地步。这无疑是对关羽身份的一种削弱。
  对此,刘备也是心知肚明,故而在前将军的官职后面,还特意加了一道"假节钺"的特权来弥补关羽受到的损失。
  靠着这道特权,可以自主任命官职甚至是自主决定征伐(哎,要是没有这道特权的话,或许关羽也不至于沦落到走麦城的地步)。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规矩关羽也清楚。既然选择了这么一条路,那他与刘备的关系迟早要由兄弟转化为君臣。
  但清楚归清楚,该表达的不满还是要表达:不然就该被那些新进官僚当自己失宠来欺负了。自己孤悬在外,一旦被人上眼药的话,那荆州就危险了。
  所以,不论是挑黄忠还是马超的刺,都有这个方面的考虑;等到发泄完毕,关羽还不是选择了服从组织的安排?
  结语:
  刘备对于关羽的任命,关羽必须接受,但又不能痛痛快快地接受。这个过程中非常的考验情商:
  如果执意不接受,可能导致刘备收拢川中人心的计划受到影响;如果痛快接受,那必然在川籍大臣的心里留下一个关羽软弱可欺的印象,会给荆州带来麻烦。
  故而,表达完不满再接受封赏成了关羽和刘备的唯一选择。
  汉寿亭侯的封号嘛,作为蜀汉集团唯二的两个正统爵位之一,含金量实在是蛮高的。刘备进位汉中王,相当于已经把一个给弄没了。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必须高调来炫耀自己这个爵位。要不然,蜀汉就真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朝廷根基的草台班子了。
  这里得普及一下官和爵的知识
  官品
  表示官员的等级,与地位、俸禄紧密相关。
  西周以天子赐命的多少形成官品,有一命至九命之差。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王之三公八命,伯侯七命,王之卿六命,子男五命,王之大夫四命。公、卿、大夫出封,则加一等。
  爵位
  表示宗室、官员或有功人员、才智之士的地位和待遇。封号,性质与爵相当。
  宗室封爵,在西周时一般分为诸侯、大夫、士三级。诸侯、大夫,同时也是官称。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邑,封地的收入即其俸禄。士有禄田。战国时宗室爵多称"君",如信陵君、平原君,但封君不限于宗室,君也不是官称。受封者只在封地收取租税以为俸禄,行政长官由君主另行选派。
  汉朝宗室封爵,分王(也称诸侯王)、侯(县侯、乡侯、亭侯)两等。诸侯王先有行政权,后被收归朝廷。
  三国魏至南北朝,宗室封爵大体分王、公(县公、乡公)、侯(县侯、乡侯、亭侯)、伯(亭伯)、子、男六等。
  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关羽用了一辈子,为何刘备封赏,关羽不接受?
  一、爵比官受用
  爵是可以世袭的,是一种荣誉,为什么刘备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王也是爵位,有了爵位意味着,家里从此步入贵族行业。如不犯造反之类的罪,爵名一般不会回收。
  而官品不世袭,随时会被替换,而且官高不过宰相。而且五品以上的官,必需是有爵位的人才能担当。6品之后,都叫散官,用现在的话讲,没有编制,临时官。
  二、当时所有的人还是以汉为正统,其他都只藩镇割据,大家心里都明白,刘备的赐封哪有汉献帝惕封好用啊。
  另外 ,关羽性格孤傲,在刘备封五虎上将时,听说与黄忠这个老人家为伍,不服气而已,为什么呢?张飞、赵云是自家兄弟,可以不计较,马超乃名门之后,贵族出身,与自己同封为五虎上将,也不都埋汰自己的身份,黄忠只是官,没有爵位,自己乃朝廷御赐"汉寿亭侯",是有爵位之人,所以看不起黄忠,刘备也汉权力封人家爵位,汉中王还是自封的,曹、吴两家根本不认可。孙权还得向汉献讨封呢。总结
  说到底关羽对自己的出身低微还是非常介意,汉寿亭侯虽说是曹操封的,但终究是以汉献帝的名义封赏,这种感觉是非常之爽的。
  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是汉献帝册封的,曹操只是表奏,曹操当时是没有权限封侯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因官渡之战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曹操便上表天子,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是忠义之士,在得知刘备的下落之后,便将曹操授于他的官印悬于中堂之上,护送两位嫂子离开曹营,千里走单骑,到河北袁绍处寻找刘备去了。这"汉寿亭侯"爵位既然是汉朝皇帝封的,就是他的荣誉,所以,无论他走到那里,还是什么时候,都享用着这一殊荣。
  而刘备在公元219年自称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当时并不愿意接受,害得授衔大使费诗费了好大力气,好说歹说才劝服了关羽接受封职。尽管如此,关羽还是习惯享用汉献帝封他的汉寿亭候的爵位,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是皇帝封的爵位,另一个是王封的职位,皇帝与王谁大,孰轻孰重应该清楚,再说,关羽本是忠臣良将,忠汉、忠君,他们桃园三结义时,一心想的都是匡扶汉室。
  也许,正是关羽是一个忠汉、忠君、忠义之士,才为自己日后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埋下了祸根。因为刘备看清了关羽本质,如果汉献帝不死,只要有关羽在,刘备就不敢擅自称帝,否则,就违背了他们桃园三结义匡扶汉室的初衷。这也是关羽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刘备所封,享用"汉寿亭侯"一辈子的原因。
  我们提起关羽,一般都知道他的爵号是汉寿亭侯。有人还为这个封号进行过考证,究竟这个封号该是汉--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似乎前者更能显现关羽忠于汉室的精神。不过,不管怎么说,关羽是对他这个封号是很重视的。他的周围的人一般都尊称他为"君侯",他也欣然答应。
  这个汉寿亭侯实际上是曹操封赏给关羽的,是为了酬报他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的功劳的。当时,关羽在徐州之战后留在了曹操的阵营中。曹操很欣赏关羽的气节、才能,想把他收到麾下。他经常宴请关羽,赠送财物、美女,想笼络关羽。
  可是,关羽不为所动。曹操派张辽去试探关羽的心意。关羽明确回答说,自己绝不背叛刘备,但是为了报答曹操的恩义,要立功后再离开曹操。白马之战中,关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下一步就是要离开曹操了。
  曹操为了留下关羽,使出了最后一招。他以关羽的战功,表奏关羽,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曹操自以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实际上就是他的。关羽斩颜良,破袁绍的大军,就是为自己作战,自己以侯爵封赏关羽,关羽应该感恩图报,继续留在自己的阵营。
  但是,他并没有从关羽的方面来考虑问题。关羽是忠于汉室的人,他和刘备是以匡扶汉室为目的。袁绍攻打汉献帝所在的许都,就是公开造反。因此,关羽和袁绍的军队作战,就是匡扶汉室的举动,与曹操个人无关。因此,这个汉寿亭侯的封爵,是汉室酬答他的,也是和曹操无关的。所以,关羽对这个爵位欣然笑纳,根本没有承曹操的情义。所以,关羽才会毫无负担的千里走单骑,离开曹营去寻找刘备。
  这个汉寿亭侯的封爵是汉献帝所封,是汉室正统的封爵,所以关羽是十分诊视的。但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关羽的心境和处境全都改变了。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赏群臣。他派费诗去给关羽宣告旨意,封他为前将军,假节钺,却遭到了关羽的愤慨。
  关羽借口黄忠也位列重号将军,说自己不屑和黄忠这样的老兵为伍,毅然拒绝接受刘备的封赏。关羽能够接受曹操表奏的汉寿亭侯的爵号,却不愿意接受刘备的封赏,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看《三国志诸葛亮传》,就会发现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在汉献帝禅位后,诸葛亮是带领蜀汉群臣劝刘备进位称帝的人。这在他的传记中大书特书。而在此之前,刘备在打下汉中后,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虽然诸葛亮也是劝进的人员之一,可在他的传记里却没有多少显示。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刘备进位汉中王是非法的。他进位王爵,并没有汉献帝的旨意,完全是自立为王。在这件事上,从法统来说,是不合法的。汉献帝在当时还是天下的共主,而刘备又是口口声声匡扶汉室的人。他这样做是十分不光彩的。因此,在诸葛亮这些人脸上也并不光彩,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所以在他的传记里也不特别记载。
  而关羽其人,熟读《春秋》,一直以忠义为信仰。他和刘备一起,以匡扶汉室的信念起兵,并为此奋斗多年。可是,这一次刘备自立为王,就撕破了刘备的面具,让关羽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因此,关羽借着对黄忠的不满,发泄自己对刘备的不满,对他放弃自己的理想感到失望。
  汉寿亭侯是汉献帝封赏的,是正统的象征,关羽当然珍惜。而刘备自立为王,他的前将军、假节钺虽然位高权重,可是在关羽的眼里,是非法的,不值得拥有。这就是关羽推辞刘备封赏的最主要的原因。
  可是,关羽和刘备已经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奋斗,现在再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曹操已经进位国公,加九锡,篡汉在即。东吴只顾自保,首鼠两施。天下之大,已经没有关羽这样想扶保汉室的忠义之人的立足之地了。
  费诗也看出了关羽的心情。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对关羽也说了那番软硬兼施的话。他先吹捧关羽,然后点明,关羽已经和刘备集团结为一体,密不可分,已经没有回头的路了。最后指明关羽,如果不接受刘备的封赏,破坏刘备集团的统一,必然会遭到后悔的事。这已经指出了关羽身处的危险境地。关羽听后,只得做了选择,接受了刘备的封赏。
  但是,关羽虽然接受了刘备的封赏,他的表现,还有他的心意,都反馈到了刘备的耳中。从此刘备和关羽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在此后,关羽的状况每况愈下。在他出兵襄樊的时候,对关平说他做了噩梦,就是现实的反映。
  到了襄樊之战,关羽虽然取得了水淹七军的战果,却得不到其他方面的任何配合。他连一兵一卒、一粒粮草的支援都没有得到。刘备方面的这种冷漠背后,也包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终于,孤立无援的关羽最后失荆州,走麦城,被东吴擒杀,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关羽是蜀汉唯一的名将,是整个三国正史上的第一名将,是三国唯二的万人敌和熊虎之将,但是关羽从有爵位到去世都只是个汉寿亭侯,而且还是刘备的敌人曹操封的,虽然这个爵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乱世之中没有享受奉䘵,但关羽还是把汉寿亭侯的爵位用了一辈子,即使在襄樊之战中被杀,关羽终身也不过是汉寿亭侯。
  汉寿亭侯是一种爵位,爵位与官职不同,爵位可以世袭,而官职不能世袭,关羽一生的官职一直在变化,但是爵位从来不变,爵位表示可以享受某地百姓的赋税收入,这个爵位所在地的赋税收入都归爵位所有者享受,关羽的爵位表示:汉寿亭这个地方的爵位归关羽所有。
  关羽
  另外,侯爵分为三种:县侯、乡侯、亭侯,这与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域是吻合的,东汉的县下设乡,乡下设亭,亭下设里,关羽的爵位就是亭侯,与关羽类似的还有:于禁是益寿亭侯,李典是都亭侯,庞德是关门亭侯,这些都是亭侯。所以关羽的汉寿亭侯可以读作:汉寿亭-侯,或者汉寿-亭侯。前者表示一个叫汉寿亭这个地方的侯,后者表示一个叫汉寿这个地方的亭侯,但都是亭侯,绝对不是县侯或者乡侯,因为当时曹操手下除了夏侯惇是乡侯外,其他所有将领都是亭侯或者是关内没侯,而没有乡侯或者县侯。
  关羽之所以被封为这个爵位,是因为关羽在白马之战中立下大功,那个时候还是关羽投靠曹操的时候,刘备在徐州时被吕布打败,后来投靠曹操,曹操联合刘备灭亡了吕布,之后,刘备又偷袭了曹操的徐州,曹操东征刘备,刘备战败逃走,关羽在下邳城被俘虏,于是短暂投靠了曹操,关羽是不愿意跟随曹操的,只是当时为了保命投靠了曹操,之后关羽为了报答曹操不杀之恩,于是在白马之战表现神勇。
  曹操上表朝廷封关羽
  当时关羽与张辽一起是曹操的前锋,两将率军杀向白马,关羽直冲袁军中军主将,杀到颜良麾下,斩杀了颜良,在千军万马之中阵斩敌方主将,这种情况在中国几千年冷兵器时代都不多见,颜良一死,整个白马就解了围,这全是关羽的功劳,当时以军功来分封爵位,所以关羽被曹操上表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
  这个爵位是经过正当程序,由曹操上表,汉献帝批准的,算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爵位,所以关羽一直沿用这个爵位,虽然没有享受到奉䘵,但是在名义上还是很含金量的,尽管关羽的官职一直在变,从中郎将到偏将军,再到荡寇将军,最后到前将军,假节钺,但爵位一直是汉寿亭侯。
  关羽为何跟随刘备一直没有增加爵位呢?哪怕是名义上的?
  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原因很简单,起初是没必要,后来是没时间,再后来就是顾不上。
  关羽是汉寿亭侯,这一直就是一个名义,没有实际效果,乱世中兵荒马乱的,上哪收赋税?况且这个汉寿亭侯很可能是曹操地盘上的,关羽跟着刘备,是曹操的敌人,这个爵位也就没用了,只是图个名义,东汉政府正宗的汉寿亭侯,所以刘备没有必要封,反正有了名义。
  拿张飞比较一下也就知道了,张飞的第一个爵位直到刘备拿下荆南四郡后才封的,是新亭侯,也是个亭侯,与关羽是一样的,但比关羽晚了9年,张飞一直就是跟关羽同一档次但是稍微低于关羽的存在,所以刘备也封了一个名义上的亭侯给张飞,并且张飞直到被死,也一直是新亭侯。
  汉寿亭侯关羽
  刘备自从受到刘璋邀请进入益州后,就一直很忙,公元211年入川,到公元215年拿下成都,俘虏刘璋,同年,孙权又跟刘备讨要荆州,刘备又从益州率领几万人马赶到荆州支援关羽与孙权对峙,后来因为曹操攻打汉中,刘备让步双方立即湘水划界,然后刘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益州,结果曹操撤军了,然后黄权、法正建议刘备攻打汉中,刘备准备了一年,然后发动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多,终于在公元219年击败了曹操,拿下了汉中,然后刘备称汉中王。
  在刘备称汉中王前,关羽已经率军开始北上进攻襄樊了,然后刘备派刘封、孟达进攻上庸三郡,接下来襄樊之战开始爆发,关羽在前线擒于禁、斩庞德、围襄阳、攻樊城,打得曹操几乎迁都,益州的刘备也在时刻关注襄樊前线的战况,结果从孙权偷袭荆州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关羽在襄樊前线无心恋战,在撤军回荆州的路上,全军溃散,败走麦城,然后就是关羽突围被俘虏,没多久就被孙权斩首,首级还送了给曹操。
  关羽
  这一连串的事情在发生过程中,刘备也是忙得没有时间顾及这些封爵位的事,蜀汉一直在对外战争,哪有闲工夫去讨论封爵位的事,封爵位有一个标准的流程,先要列名单,还要列战功,两汉以军功封侯,还需要让群臣讨论,最后经刘备批准,刘备这个时候很忙,忙着对外战争,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这些事,况且还只是一个名义,没有实际意义。
  从关羽被杀后,刘备就更忙了,也没有必要再封爵位了,再封也只是追封,刘备在关羽死后的第二年就称帝了,这是刘备一生的追求,称帝两个月后就发动夷陵之战,到第二年被陆逊打得大败,狼狈逃回永安宫,这已经是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了,刘备战败后心情忧郁,再加上需要托付后事,其他的事都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关羽一生都以汉寿亭侯自居,刘备在有生之年也没有再给关羽封侯了。
  汉寿亭侯
  关羽去世40年之后,也就是公元260年,关羽才被刘禅追封为壮缪侯,不过个侯爵多半是总结性质,给关羽的一生作个盖棺定论,是蜀汉群臣讨论的谥号。
  我们知道汉寿亭侯这个封号一直伴随关羽的一生,当刘备在汉中称王后曾封关羽为"前将军" 关羽并未接受,但对"汉寿亭侯"这个封号却很宝贝,这其中原因在《三国志》中有记载。
  《三国志》中记载:"殆先主以公赐名汉朝,因之不改,特建置一县为公奉邑。"
  关羽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没有接受刘备的封号,却对曹操给的这个封号情有独钟这是为何呢?根据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因为这个封号是汉朝正统给的,意义非凡
  在建安五年刘备大败于曹操,关羽被擒但曹操对关羽待以厚礼,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后来袁绍派大将颜良、淳于琼、郭图等在白马大战攻打曹操。关羽也参与了其中他亲斩颜良,将颜良刺死于万军之中,取其首级,使得曹军士气大振使得官渡之战首战告捷。曹操代表汉室朝廷将关羽册封为"汉寿亭侯"。
  《三国志·关羽传》:"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这个封号的意义便在于是汉王朝册封的,且有汉献帝的玉玺盖过章的是非常正统的。关羽一直以来都以"忠义"著称,除了忠于刘备之外他更忠于的是汉室。"汉寿亭侯"的第一个"汉"字体现了汉朝对关羽的认可。
  虽然在后来刘备也称帝了但已经不是当时的汉朝了,而且刘备当时并没有一统天下,所以刘备册封的封号和汉王朝册封的其含金量还是不一样的。从"殆先主以公赐名汉朝,因之不改"几个字中便可以看出关羽对这个封号的重视。第二,在汉朝被封侯要求是很高的,虽是"亭候"但爵位其实并不低
  汉王朝在汉高祖刘邦时期以白马盟誓"非刘不王,非功不侯"。意思就是非刘姓的人不能称王,没有大功是不能封侯的。"侯爵"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封的。像张良、萧何 、 陈平、 霍光、周勃这种对汉朝有过非常卓越贡献的人都限制于侯爵,而李广难封也正是这个原因。
  史书上有记载在汉朝侯爵被四个档,分别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李广终其一生都没有被封侯,他的儿子李敢为霍去病出生入死才被封为关内侯,也就是最低一级别的侯爵。虽然到后来吕后专权后为了发展吕氏的势力外戚封侯,但明智的皇帝都会坚持这一原则。所以"亭侯"虽然官职不大,但好歹也是个"候"级别,也并不算低。
  在刘备没有称帝之前,也被册封过汉朝的封号 那就是"宜城亭侯"。在公元196年曹操以天子之令任命刘备为镇东将军,册封"宜城亭侯"。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的这个"宜城亭侯"侯和关羽的"汉寿亭侯"其实是一样的级别。
  这对关羽来说也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的虽然关羽跟随刘备打天下。但他的官职和刘备其实是一样的。第三,"汉寿亭侯"的封号代表着关羽对光复汉室的决心
  汉寿亭侯是关羽第一次被"官方"正式册封的封号,也代表着他对复兴汉室的决心。关羽在跟随刘备之前身份地位是非常低的。早年还因为犯过事儿而背井离乡,在幽州涿郡依靠贩卖点小商品糊口。在黄巾起义爆发爆发后跟随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义军,经过一系列的战争才逐渐展示出自身的实力。慢慢的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尊重。
  "汉寿亭侯"这个封号让曾遭无数白眼和嘲讽的关羽第一次感受到了莫大的荣誉感。同时也感受到了汉朝对他需要。所以对于"忠义"的关羽非常珍惜这个封号,也一直以此封号示人。
  总结:关羽之所以一直用曹操册封的羽"汉寿亭侯",而不接受刘备册封的"前将军"并不是因为对刘备和曹操的个人看法原因,而是关羽更重视汉朝赐予的封号,这个封号对他来讲意义不同。
  举个例子,两个职位:联合国秘书长和阿里巴巴董秘。你报名号时会选哪个?
  即使联合国秘书长没有实权,而阿里巴巴董秘的权利很大,利益也更多。但你还是会首选联合国秘书长。
  这里我说一句大家不爱听的,那就是关羽的性格缺陷,至死都未变:好面子,虚荣心强。一、关羽的巅峰时刻
  关羽一辈子忠肝义胆,战绩斐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少。然而挑出关羽一生中最牛逼的高光时刻,我觉得是官渡之战中万军之中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
  在《三国演义》中以及老百姓对关羽的神话,给人的错觉是关羽斩杀颜良犹如探囊取物,神仙打凡人,爸爸打儿子一样简单,事实并非如此。
  参看历史,结合当时的战况,很多史料都印证了一件事:当时关羽斩杀颜良非常难,很有可能被反杀。
  关羽是刘备的兄弟,在土山被围后,曹操生擒了他。要知道这时的刘备很可能已经投靠了袁绍。各种状况来看,关羽是曹操的敌对方。
  当时曹操与袁绍的战役进行的如火如荼,官渡之战处于决赛阶段。袁绍账下颜良率领一路兵马意欲白马渡河,曹操心急如焚,从战略层面看,白马失守,官渡之战的局面将会一边倒。
  曹军与颜良在白马大战,曹操不敌,无人可用之下,只能让关羽上场。《三国志》中记载:"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关羽斩首颜良不仅仅是解了白马之围。更重要的是当时曹操与袁绍军力对比,相差数倍之多。这对于当是曹军的士气来说非常重要。要以一当十,必然需要旺盛的斗志。而当时,曹营中有非常多的将领私通袁方,其实已经表示对这仗的信心不足。
  关羽斩颜良无疑是给曹军打了一剂强心剂,战局有了本质的扭转,为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曹操一来想招揽关羽,二来关羽实至名归,于是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曹操表奏,汉献帝下旨册封。
  这个"汉寿亭侯"含金量有多高,可以参看两汉封侯的难度,有一句话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整个汉朝封侯是非常难的,即使是东汉末年,非刘姓封侯就更难了。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正儿八经汉帝封的。想想刘备,即使他是宗亲,到了他这一代也就是农民了。刘备在投靠曹操之前也只是混了个徐州牧,到公元196年汉献帝为了招揽他才给了刘备宜城亭侯。关羽是公元200年封侯的,关羽并非刘氏宗亲,全品军功。
  汉代侯爵体系,从上到下是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关羽和刘备一个级别的,都是"亭候"。说实话,按照关羽的性格,有了这个亭候关羽内心肯定是激动的,和刘皇叔一个级别了。
  关羽是英雄,英雄也是人,是人就有弱点,关羽太过自我,恃才傲物。别忘了,关羽还有另一个美称"美髯公"。曹操捐赠以纱锦作囊,与关羽护髯。次日,早朝见汉献帝。献帝见关羽一纱锦囊垂于胸前,便问何故?关羽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献帝令当殿披指,过于其腹。
  献帝说:"真美髯公也!"此后,人皆称呼关云长为"美髯公"。
  打理胡子可是很费时费力的,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关羽的虚荣心。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时,关羽肯定就不爽了。张飞右将军,马超左将军,这也就算了,大家都是兄弟,反正关羽是侯爷,这个前将军也就是意思意思的。但是封黄忠后将军,关羽就忍不了了。
  黄忠老儿即使是在名义上和关羽平起平坐,他也不受不了。由于黄忠投蜀汉时年纪很大了,只是刘备缺人才,黄忠又是老当益壮,汉中之战斩了曹魏大将夏侯渊。计策法正出的,功劳却是黄忠的。因此刘备不但封了黄忠后将军,还赐爵为关内侯。
  虽然关内侯在关羽刘备的亭候之后,但是蜀汉政权封侯很少,在刘备称帝之前,几乎少有封侯,张飞和马超也是在刘备去世之后才被封为乡侯。
  得知黄忠封侯,关羽气不打一处来,冷冷地说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这也就是关羽敢这么放肆,不过也正常,他是刘备创业的合伙人嘛。在关羽眼里他是蜀汉阵营的二把手,而黄忠却不识抬举,老是不把他放眼里。
  更主要的是,关羽掌控着蜀汉最重要的军事要地"荆州",军政外交大权都在他手里,这才是关羽真正有恃无恐的底气。
  最后关羽在同僚的劝说下,勉强接受了刘备的封赏,算是给了刘备面子。
  不过话说回来,能让关羽嫉妒,也体现了黄忠有过人之处。说回历史,关羽并没有像演义中那般有着各种过人的战绩,他更多是以刘备属下的一名大将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至于"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这些故事也都是纯属虚构。
  这时坐镇荆州的关羽,离人生巅峰解白马之围已经很久了,刘备入川作战到汉中的大小战役他也没参与,就像个创业元老,在荆州养老了。
  关羽想和黄忠一样搞点战绩出来,说到底还是虚荣心作怪。也正是这虚荣心,让本该在荆州韬光养晦的关羽时不时打了几场仗,直到最终酿成了个人悲剧,败走麦城。这也是蜀汉的悲剧,导致蜀汉集团丧失长江中游的战略出口,只能被迫从北路出击,完全丧失对曹魏政权的军事进攻主动性。
  这个问题并不准确,确实关羽到死为止,在刘备手下官衔升了不少,但是爵位一直是他在曹操手下受封的汉寿亭侯,但是关羽没有拒绝刘备的封赏。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第一次给手下封赏爵位,是在夺取荆州,自领荆州牧以后。刘备第一个封的就是亲如兄弟的张飞,封他为新亭侯。而刘备之所以跳过关羽封张飞,是因为关羽暂时依附曹操的时候,在白马之战斩杀颜良立下大功。曹操表奏汉献帝,将关羽封为汉寿亭侯。
  关羽得到刘备消息,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时,"尽封其所赐"才离去,以示和曹操以后不再往来。但是关羽受封的爵位刘备是认可的。在后来刘备手下公推刘备为汉中王的表章上,关羽的汉寿亭侯赫然在列。
  关羽和张飞虽然都是亭侯,不过这个成色有点区别。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表奏汉献帝以后被封的,属于官方认证。而刘备封张飞,多少有些私相授予的味道在里面。所以关羽的封爵其含金量明显高于张飞的,不会轻易放弃。
  其实不要说关羽,就连刘备自己,也是直到称汉中王以后,才把当初曹操表奏汉献帝,受封的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交还。
  刘备第一次封手下爵位超过亭侯,是在他称帝以后。此时关羽已死,所以第一个封的还是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如果此时关羽还活着,那么刘备肯定会给关羽封一个比原来爵位更高的封赏,而关羽也不可能拒绝。因为刘备封他的官衔关羽从来没推辞过,没有理由单独拒绝封爵。可惜关羽没等到这一天,所以他到死还只是汉寿亭侯。
  侯爵这一级爵位在西汉,东汉差别很大,西汉的列侯只有食邑多少的差别而无高低之分。萧何在列侯中功第一,封酂侯,食邑一万多户,雍齿为什邡侯,也是列侯,食邑却只有区区的两千五百户,不到萧何的四分之一。在两汉对于异姓功臣来说,封侯已经是最高待遇了,在称汉中王之前,刘备一直也只是宜城亭侯,关羽的汉寿亭侯,在刘备集团已经是顶级配置了。
  东汉则将侯爵分成了三级"县侯,乡侯,亭侯"。县侯的食邑往往很大,但是到了乡侯特别是亭侯,只食一亭之地,所能得到的经济利益就很有限了。而曹操封侯,有时又经常打空头支票,把不在自己控制内的土地分封出去,所以有很多人往往都是顶着个侯爵的帽子,得不到真正的侯爵食邑。
  关羽受封汉寿亭侯的时候,食邑就在当时的荆州,还在刘表的治下,显然关羽是享受不到这份待遇的。虽然没钱,但是政治待遇还在,对项羽这种出身低微的武将来说,能封亭侯已经是光宗耀祖了。
  封县侯以县立国,可以在封地内设相。像关公封的亭侯不立国,但可以设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家臣。在封地内可以立庙祭祀祖先,按照汉朝规制,封侯的人可以称"孤",别人也得尊称他为"君侯"。对于关公这等心高气傲的人,这称呼上的意义比那点俸禄还要有吸引力。刘备的汉中王是自己表奏的,公信力在当时远远比不上汉献帝,刘备没有必要为关羽改封,关羽自己也不愿意改封。
  关羽离开曹操再归刘备之后,一直是刘备集团的顶级武将,深受信任,后来更是独当一面,镇守荆州。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关羽为前将军,位列武将之首,所得俸禄肯定比一个亭侯多的多。
  另有说法虽然刘备并没有更改关羽的封号,但是却在益州选择了一个县改名为汉寿县作为关羽的食邑。因此,关羽跟随刘备后,不仅由虚封变成了实封侯爵,而且还升了爵位,涨了工资从亭侯变成了县侯。
  这些日子为了打发时间,整天在网上录歌,发现我虽然唱的很烂,也有一个"高光时刻",是我唱的最好的一处。
  人生其实也一样,在一辈子里面都有那么几个高光时刻,关羽一辈子干过的忠肝义胆、惊天动地的事情很多,但是要说最高光的时刻,就是在官渡之战中于万军之中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
  曹操为了感激关羽,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由于民间文学对关羽的神化,认为关羽当初斩颜良是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应该是很艰难的事情。
  关羽本来是刘备的重要部下,结果土山被围后,为曹操所擒,按理来说,是曹操的敌对势力,曹操压根不会重用关羽,但是官渡之战决战阶段,袁绍派遣颜良率领一路兵马打算从白马渡河,一旦白马陷落,曹军将会陷入极大的被动。
  然而战场的情况却不是十分乐观,曹军在白马与颜良大战而不敌,在曹操已经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不得不冒险启用关羽,要知道当时刘备可能已经投靠了袁绍。
  关羽赶到之后,给颜良来了一次"斩首行动",《三国志》中记载:"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如果说在战争史上,挑选最高光的时刻,关羽于万军之中斩敌军上将人头必须入选。
  关羽的勇气之举,为曹军解了白马之围,并且为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说,曹操对关羽还是很感激的。
  他也希望能够将关羽招揽到自己的麾下,因此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个汉寿亭侯的爵位来得实在是不容易,曹操表奏,汉献帝下旨册封,含金量是大大的。
  很多人可能认为东汉末年官爵遍地都是,随便提溜个姓刘的,哪个不是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整个汉朝时期想要封侯都很困难,有一句话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封侯是两汉时期几乎所有男人的梦想。
  即使对刘氏宗亲来说也不是很容易的,在推恩令和酎金夺爵的两项制度下,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一直保留爵位,大多数人五代之后就成了农民,比如刘备。
  刘备好歹算作是人中龙凤,在投靠曹操之前,还混成过徐州牧,到公元196年与汉献帝认了亲戚后,汉献帝为了拉拢刘备,拜刘备为宜城亭侯。
  此后刘备对外的称呼就是"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爵位在前,军职在中,官职在最后。
  关羽是在公元200年封侯的,与刘备封侯相差不过四年,更难能可贵的是,关羽并非刘氏宗亲,完完全全是靠自己的军功得来的。
  而且,这个侯的等级还不低,汉代侯爵体系,从上到下是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
  关羽的侯爵是亭侯,这里面要注意一个知识点,以前也总有人误解,关羽的汉寿亭侯总被人认为是"汉·寿亭侯",认为关羽是汉朝封的"寿亭侯",其实,关羽是"汉寿·亭侯",汉寿是地名,也就是关羽的封地,而亭侯是爵位的等级,也就是第三等的。
  可以说,靠着自己的军功混成了跟刘皇叔一个级别的侯爵,平民出身的关羽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关羽的形象一直被人描述为忠肝义胆式的全能型人物,其实在性格上还是有点缺陷的,就是有点太过自我,虚荣心很强,这是他不接受刘备封赏的主要原因。
  公元219年刘备在称汉中王的时候,封赏关羽"前将军、假节钺"时,关羽大发雷霆,主要原因应该是,刘备这个封赏对别人来说是实质性的,对关羽来说则是象征性的。
  刘备封张飞为右将军,封马超为左将军关羽都能够接受,唯独封黄忠为后将军让关羽十分不屑。
  黄忠在投靠蜀汉之后年纪已经很大,但是蜀汉缺乏人才,也只得启用,但是黄忠老当益壮,在汉中之战中,斩了曹魏大将夏侯渊,虽然计谋是法正出的,但是功劳却是黄忠的,因此,刘备不但封黄忠为后将军,还赐爵为关内侯。
  蜀汉政权封侯很少,在刘备称帝之前,几乎少有封侯,张飞和马超也是在刘备去世之后才被封为乡侯,那还是蜀汉自己颁发的,未必有汉献帝在的时候颁发的含金量高。
  看到黄忠封侯,关羽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并且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其实,关羽当时坐镇荆州,不但掌控荆州的军政大权,还拥有一定程度上的独立外交权,这种在蜀汉中超然政治位置,当然让关羽有恃无恐。
  而刘备将关羽与黄忠等老了才封侯的人同列,也给人感觉是在压低自己的身价,在关羽看来,自己在蜀汉集权中就是一个铁打不动的二号人物,除了刘备,没有任何人能够跟他拼一下子。
  后来还是在别人的劝说下,才接受了刘备的封赏。
  其实,关羽的这种心理也是一种嫉妒,他也希望再创黄忠或者自己年轻时候斩杀敌军大将的荣耀,偏偏从斩杀颜良后,关羽跟着刘备几乎就没打过什么像样的战役,即使是在赤壁之战中,也是以周瑜为首的东吴担当主角,刘备集团担当配角。
  自己能够坐镇荆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资历老,甚至会被人误认为跟刘备的个人关系,然而这个时候,刘备入川作战到汉中之战,前前后后打了几年,他依然在荆州待着,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在篮球场上做替补,想要上场还没有机会。
  在刘备自封汉中王之后,关羽在军事上开始积极起来,打算搞点事情,发动了襄樊之战。
  实际上,以当时蜀汉在荆州的情况,应该是韬光养晦,而不应该是对外出击,似乎是虚荣心在作怪,关羽还是发动了这场大战,虽然前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最终还是败走麦城,不但自己送了命,还导致蜀汉集团丧失长江中游的战略出口,只能被迫从北路出击,完全丧失对曹魏政权的军事进攻主动性。
  关羽之败,说到底还是这荣心作怪,使得自己与部将甚至与东吴盟友之间的关系都很微妙,如果能够低调一点,谦虚一点,或许结果不会这么糟糕。

春秋文华之侠与法墨家可以说是在众多的学派中最具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带你回到清朝时期清朝帝王记忆顺口溜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一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天命二太宗皇帝皇太极天聪三世祖皇帝福临顺治四圣祖皇帝玄烨康熙五世宗皇帝胤禛雍正六高宗皇帝弘历乾隆七仁宗皇帝颙琰年嘉庆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战壕比盟军更好吗?为什么德国战壕比盟军战壕好这么多?盟军认为,即使大战是西线的海沟战争,最终也会再次变得不稳定。边境将再次开始快速移动,就像战争的最初几个月一样。它没有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双方都未能在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金缕玉衣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街亭那么重要,为什么诸葛亮不用赵云魏延姜维,而是用没有带兵打仗经验的马谡?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为啥不用赵云姜维魏延等将,却派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马谡去呢?提问说了三员可替换大将,咱逐一分析。先看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一直随诸葛亮打到西凉,并在天水城外与姜新疆火灾从1874年起烧了129年,每年损失1。7亿,扑灭后惊艳世人续苦雨行二首曾言火灾而止犹自可,大雨水灾甚于火。古往今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致人类发展遇重重阻碍,受灾情影响,国之经济亦将受损严重。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受气候环境等地理的影响,不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战争爆发于1219年至1221年,标志着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当时位于中亚的霍姆斯边境面积相当于印度次大陆的大小。侵略剌子模王国不是成吉思汗最初的计划。1955年,景宝玲烈士命丧沙场,男友为其守墓半生,家人苦寻60余载从抗日战争爆发到解放战争胜利,无数中华儿女为新中国成立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而这些命丧沙场的革命战士在牺牲后,因环境和其他因素,导致只能埋在当地的烈士陵园,许多烈士的尸骨都无法运回毛主席的保镖李连庆,退休后帮家乡脱贫,捐出自己40年的全部积蓄二零零八年十月,我国广东省一位年迈的农村老人,一次性将自己四十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表示要将这笔巨款捐赠给村委会,用于农村的建设发展。这位老人名叫李连庆,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他是何人,她一生未婚,却甘愿陪在毛主席身边11年,她的事迹令人敬佩从万隆会议上的据理力争,到现在华婉莹如何如何,我们的外交事业不仅越来越好,而且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建国初期,我们有一位出色的女外交官,她就是王海容。王海容的清康熙皇帝的九子夺嫡之外的皇子难道就没有染指皇位的想法吗?谢邀。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先是挫败了权臣瓜尔佳鳌拜,夺回朝廷大权,而后通过平定三藩遏制沙俄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等,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康
古今中外励志的八大人物及其故事1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刘彻送来10车肉,霍去病放臭也不给士兵吃,26年后才知他有多高明风霜重,海草枯,筋枯力壮有兵三十万,将军又引与姚嫖娼。他是一个传奇一生的男孩,却像流星一样陨落。二十四岁,这么年轻,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可惜天妒英才。上帝给了他所有人一生都无法企东南西北四大京,北京和南京世人皆知,东京和西京去了哪里东南西北四大京,北京和南京世人皆知,东京和西京去了哪里中国有660多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名字,在历史上的长河中很多城市都改了名字,比如说合肥,历史上合肥曾叫庐州,再比如说驻马10年间,毛泽东4次拒绝他来北京,79岁休克时叮嘱让他来看看我1972年时,79岁的毛泽东几度陷入休克。这期间,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李讷经常去探望他。看着两个孩子,毛泽东饱含深情地说我快不行了,有件事想让你们帮我去做。老家还有两位叔叔,连饭都吃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杨澜访谈录自2001年开播开始,前后访谈各界精英翘楚五百余位。而杨澜曾直言,最令她欣赏的是首期访谈对象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王光美女士在节目中讲述了自己真实的往事。王光美出身名门,是如果不是满族入主中原,我国能否避免近代的没落?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个人认为没落仍然会没落,但时间会大大缩短,国家很快会重新崛起,也不会有所谓百年国耻。远的不提,我们就看看同时代的太平天国。说起来,太平天国完全是一群土包子,比满汉文帝也是被大臣拥立当上的皇帝,为何不像汉献帝一样变成傀儡?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他是汉高帝刘邦的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亲就是薄姬。他确实是被大臣拥立当上皇帝的,那么为什么没有成为像汉献帝那样的傀儡皇帝呢?其实,还得从这么两个方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有哪些区别?在阅读中国古代文献时,中国古人的一些亲属称谓礼仪称谓,往往给今天的读者带来许多的困惑。其中,某些亲属称谓礼仪称谓往往混杂兼用,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从而出现了一些不准确的说惨烈的金国亡国之战城中百姓几乎死绝,皇帝将士和臣子全部殉国崖山海战以后,宰相陆秀夫抱着南宋幼主投海殉国,十万军民不愿做亡国奴,全部投海自尽。这一幕是悲壮的,而在历史上,金国亡国时也有这惨烈的一幕。金朝末年,国力衰微,难以应对蒙古大军的攻势秦朝明明有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三位皇帝,为什么有些人总说秦二世而亡?秦朝建立后,第一任皇帝是秦始皇嬴政,第二皇帝是秦二世胡亥,第三任国王是秦王子婴,故说秦朝二世而亡是合理的。赵高本欲篡位当赵始皇,但是关外前线军报传回的结果是山东六国复立,函谷关外已上海解放,一农妇写信给陈毅,才知八百壮士竟尚在人间1949年的一天,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在一间80平米的办公室里紧张忙碌着,摆在他办公桌上的不同颜色的电话响个不停,让陈毅都无暇分身,就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这时,一名警卫快步流星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