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2016年,96岁日本老人访问韶山,含泪向毛泽东铜像敬礼他救了我

  2016年3月26日,清明节前夕,毛主席的故乡韶山迎来了一位十分"特殊"的客人。
  一位年近百岁、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走进韶山,随后他们一行直奔毛泽东广场,向毛泽东的铜像敬献花篮。
  在庄严的献花曲中,毛主席的铜像在连绵丛山之下,苍松翠柏之间显得异常高大 伟岸,而这位耄耋老人站在毛泽东铜像前久久不语,他深情地望着毛主席的铜像,往事渐渐涌上心头,眼角也慢慢湿润,泪水在眼眶中不停地打转。
  随后老人艰难地挺直自己早已 佝偻多年的脊背,仔细地整理好衣服,然后向毛泽东的铜像敬了一个十分标准的军礼,又恭敬地致以三鞠躬,这时他眼中的热泪再也没有止住......
  韶山毛泽东广场老人向毛泽东铜像敬礼
  这位老人来自大海彼岸的日本,此时已是96岁的高龄,他为了圆自己一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愿望,不顾年老体弱,在家人的陪伴下远渡重洋,来到这个自己极为熟悉的中国,来到魂牵梦萦的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只为瞻仰一次毛主席的铜像,向毛主席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谢。
  敬献花篮结束后,这位老人还当众虔诚地背起了毛泽东 的经典名作《沁园春·雪》,他亦曾满怀回忆地感叹道,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他现在的自己,是毛主席救了他。
  老人一口流利的中文里掺杂着许多山东方言,如果他不说自己的国籍,很多人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然而令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是,这位如此热爱中国,如此敬重毛主席的九旬老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却是一名侵华日军!
  1940年老人做为侵华日军来到中国
  这位老人谁?他又是因为什么从一名侵华日军转变成热爱中国的反战斗士?他又为什么说毛主席是他的恩人,是毛主席救了他呢?出生于僧侣世家,带着"美好的幻想"踏上中国
  老人名叫小林宽澄 ,1919年9月2日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和尚世家,他的父亲是一家寺庙的方丈,从小便对小林宽澄着重培养,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将来继承自己的衣钵。
  小林宽澄也十分争气,在19岁时便通过了僧侣律师考试。这意味着 他不但可以继承父亲的衣钵还能开设僧侣律师事务所,可以说前途光明一片。
  就当他将要与木鱼和佛经度过一辈子的时候,日本政府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当局在国内积极备战,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男丁全部编入军队,掀起了"全民皆兵"的浪潮,作为和尚的小林宽澄同样也逃脱不了应征入伍的命运。
  当时的小林宽澄并不想参军,一来是父亲刚刚病逝,自己想好好继承父亲的遗志,二来是自己哥哥在1937年参军,两年后因为负伤而被遣送回家。母亲实在不放心自己远离家乡去战场厮杀。
  小林宽澄家乡的政府过来动员了他很多次,劝说他去参军,声称"明朗华北,敌影不见",将中国描绘成一片乐土,告诉小林宽澄,中国的天空是明净的、和平的,已经见不到一个敌人,甚至还告诉他,那边战争已经结束,去中国已经不需要在打仗了。
  就这样,在当地政府的花言巧语地欺骗下小林宽澄报了名。
  因为小林宽澄是和尚出身,对于很多东西都忌口,因此他身体条件极为不好,经常性的营养不良。他和同龄人相比瘦弱了很多,可即便是这样,小林宽澄还是被编入了部队,而且还是甲种兵。
  由此可见当时日本的征兵条件已经很低了,在国内找到合适的兵源已经越来越难。
  ......
  就这样,小林宽澄放下了从小陪伴他的木鱼和佛经,拿起了钢盔、刺刀和步枪,走出了佛门,踏上了那个"没有战争、没有敌人、天空明亮美丽"的中国,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彼岸的中国等待他的却是"炼狱"般的场景......
  狂热的民族主义者?良心未泯的和平爱好者?
  1940年1月,被编入华北派遣军第十二方面军第14师团的小林宽澄在寒冷的大海上漂行了两天两夜后,在山东青岛登陆。
  来到青岛的第一个夜晚,他就收到了一位日本老兵的提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 ",再加上小林宽澄自从 踏上中国的国土之后就发现,他所到之处都戒备森严,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而且他们的表情和穿着告诉他,这里并不安全,随时可能会爆发战争。
  这让小林宽澄突然感觉到自己在日本听到的宣传全都是假的,这里没有和平,没有美好,有的就是每天都在持续的战争。但是只要离开祖国,就再也身不由己,他只能无限服从部队的命令。
  经过半年的训练,小林成为混成第四旅团第十九步兵大队中的一名机枪手,随后他被派到了济南和青岛之间的益都附近,成为了当地"十分有名的"桐林分遣队。
  时隔七十多年后,小林宽澄再度回忆起自己刚进入战场时的情景,有些嘲讽地说道:
  "那时年轻,一心想为死去的皇军报仇,也想为国捐躯,想把自己的生命光荣地献给天皇,所以整体扛着一挺轻机枪到处去打仗。 "
  小林宽澄合影
  然而在1941年的6月时,一次战斗却改变了他之前所有的想法,使得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小林拿上机枪跟随小队像往常一样到海阳午极镇去"扫荡"。结果在行进途中,他的战友大竹品次 通过望远镜发现远处的山头上站着两个八路。
  当时他们认为对面只有两个人,便单纯地跑过去想将他们歼灭,可是爬上山的他们才发现进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
  一番激烈的战斗后,小林和部队打散,身边只有一个弹药手白土利一 ,眼看就要遭到八路军的包围,在强烈的民族主义的洗脑下,小林和白土两人打算"玉碎",向天皇尽忠,誓死不做俘虏。
  就在小林将白土利一射杀后,自己举枪自尽的那一刻,小林突然想起了远在祖国的母亲和兄弟,但是片刻的犹豫,没有消融他必死的决心,于是他把头对准枪口,用脚指头扣动机枪的扳机,叭叭叭几枪之后,小林宽澄倒在了血泊中......
  小林宽澄被俘虏时的场景
  等到他再次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浑身是血,躺在一个担架上,周围是一群穿着灰布军装和百姓衣服的武装人员,这一刻他明白了,自己没有"玉碎"成功,反而被八路俘虏了。
  被俘虏的他觉得自己愧对天皇,不配再活在这世上,便想要再次自杀了结自己的一生,当八路军的战士抬着他走过一条河时,他直接从担架上滚了下去,企图跳河自杀。
  八路战士见状急忙将他抬起来,并有同志用日语告诉他,"我们优待俘虏,不杀你 "。即使是这样,小林还是一连跳了两次河,直到头部伤口疼痛欲裂,他才勉强平静躺在担架上,任由八路军抬着他前进。
  俘虏小林宽澄的是八路军山东纵队胶东支队东海大队,这支部队打仗非常厉害,在胶东地区非常有名,军队吴克华 的大名更是令胶东日军闻风丧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这支部队俘虏,他觉得自己能够逃出去的概率太低了。
  可是,让小林宽澄惊讶的是八路军不仅没有将他当作犯人来对待,反而精心照料他的伤口,给他提供衣服和食物,使得他的尊严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时任第五旅旅长吴克华
  就在他被俘十天后,当地的八路军召开了庆祝七一建党大会,还意外地邀请了小林宽澄参加。八路军此举让小林心中很是感动,作为一名被俘人员,作为一名敌对国家的士兵,八路军如此对他,使得他对这支部队的看法逐渐发生改变。
  庆祝大会晚上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凌晨晚点,正在睡梦中的小林宽澄突然被一阵嘈杂的枪声惊醒,当他坐起来后,睡在他身边的敌工部的同志才睁开双眼,出门一问才知是日军部队偷袭驻地。
  然而八路军战士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怀疑小林给日军报信,而是选择相信他,并且还同他一起分析和探讨如何击退日本鬼子,那一刻,八路军的真诚相待深深感动了小林宽澄,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日本民族主义的思想就已在他脑海中彻底死掉。
  两个月后,八路军在牟平县午极镇召开纪念九一八大会,小林再一次受邀出席,在会议上他深受中国军民抗日的感染。他明白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才使得这片安乐的国土饱受战争的侵扰,百姓流离失所,而日军的烧杀抢掠的野蛮行径,更是深深的刺痛了这位同是日本国籍的年轻人。
  小林加入八路军(左一)
  他毅然决定帮助中国军民对抗日本侵略者,早日结束战争,还中国百姓一个和平。为此他在参加完大会的当天晚上就自愿加入八路军,再度踏上了战场,只不过这一次他成为一名反战斗士,站到了正义的一方。再次投入战斗,这一次他站到正义的一方
  1940年底,他被派往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习,并且参加了由杉本一夫 创建的日本士兵觉醒联盟这一反战组织。1942年,小林宽澄从延安回到了山东纵队政治部敌工科,开始了他的反战生涯。
  他经常与敌工科的同志一起散发反战传单、通过日军的电话线向日军据点打电话,劝告他们放下武器向日军投降,甚至有时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到距离日军据点二三百米多的地方对日军喊话......
  由于小林在工作中积极努力、忠诚、勇敢,组织又委任他为反战同盟山东协议的执行委员和鲁中、滨海支部的书记,组织对他的信任,让小林无以为报,只有做好反战工作才能报答组织的再生之情。
  "我是小林宽澄,原来是第四独立混成旅团第十九大队二中队的,现在是日本反战同盟支部长,我们发起的战争并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我们不该来中国打仗,更不该来杀人。我们这边有很多日本人幸福地生活着,欢迎你们也来参加....."
  向日军喊话
  每次打仗,小林都会用日本话向对面的日军喊话,但是迎接他的却是一阵急速的机枪扫射,晚年时他曾回忆起这段时光,有些自嘲道:"虽然没次打仗前我都要上前喊话,但一个也没有被我喊过来。 "
  1943年春,由于小林等人的反战政策和手段在胶东地区对日军的侵略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此他们不惜集结重兵对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同时又重金悬赏反战同盟战士的头颅。
  在日军中十分"出名"的小林也榜上有名。
  组织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将小林转移到沂源县的一个堡垒户李义胜 家中躲藏,李义胜将他藏进了一个山洞中,每天晚上都冒死给他送饭,有时还带着烧酒。
  有一次李义胜被日军抓到,严刑拷打下,老李依旧咬牙坚持,没有透露出小林的行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反战同盟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小林宽澄又再度投入到受降、战俘遣返和解放事业中去,此刻他已经完全蜕变为一名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
  1946年2月20日,为胶东抗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小林宽澄在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舒同 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工作得知了组织的认可!
  两年后济南解放,小林宽澄被调往济南市政府外事处工作,负责处理日侨事宜。当时在济南有200多名日侨,战争刚刚结束,日本国内也十分的混乱,这些日侨都是技术型工人,他们回去后的工作得不到保障,所以小林就安排他们先留在中国,让他们从事一些建设性的工作。
  不久后,小林宽澄又被舒同派往了内蒙古,担任了丰镇县医院的副院长,在一次前往沈阳出差时,小林宽澄意外结识了四野的一位日本籍女护士小泽品枝 ,在组织的过问下,两个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955年,小林和小泽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恰好此时新中国刚刚颁布了第一部宪法,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他给儿子取名叫明宪。
  小林一家合影遭到祖国监视,但从来没有忘记中国这片故土
  经过十年的战后重建,日本国内发展相对稳定,为此日本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展开谈判,他们希望留在中国的日本侨民能够回到祖国,就这样,小林宽澄怀着对中国的感恩,带着家人回到了已经离开15年的故土。
  回到祖国后,小林没有选择安份的生活,反而四处演讲做报告,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告知日本民众,揭露日军侵华的历史真相。
  他的种种行为,引起了日本特务机构对他的怀疑,甚至说他是中国特务,但是日本当局的恫吓依旧没有吓倒这位反战斗士,他依旧从事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事业。
  日军特务机关只得命令警察署对他进行监视,只要他一出门就立刻会有人跟上他,每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就会有好几个人盯着他,这种状况一度持续了整整50年!
  直到到85岁的时候,当地的警察署才上门告诉他:"小林先生,我们对你的监视结束了,您可以自由活动了。 "
  身在日本的小林无时无刻不再想念着中国,但是苦于中日两国的关系,再加上他长期受到警察署的监视,使得他想回中国的想法和愿望始终难以得到实现。直到中日建交之后,他才再度踏上中国这块故土。
  2010年6月,已经91岁高龄的小林不顾高温酷暑,在家人的陪伴下远渡重洋来到山东,这个让他重生的地方。
  这是一次属于他自己的"探亲之旅",这次中国之行他走遍了济南、新泰、沂南、蒙阴等地,这都是他曾经战斗的地方,在这边他遍访故友,感恩过去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在新泰山区的一个普通的坟墓前,他双膝跪地,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这位曾经在战争年代救助过的老房东......
  2015年,抗日战争7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幸存的老八路军战士和反战同盟战士,已经96岁高龄的小林受邀出席。
  对于八路这个身份他骄傲地说:"从我被八路军俘虏的那天起,旧的我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中国人民赋予新生的我——日本八路,这是我终身的骄傲。 "
  9月2日,在他生日的这一天,他荣获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还在第二天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了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这一次的参与真正让小林宽澄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大的变化,96岁的老人在那一天开心得像一个孩子。
  " 作为一个日本人能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我一生的幸运和幸福 。"这是老人对中国最深情的"告白"。
  半个世纪的愿望,在他96岁那一年终于实现
  多次的中国之行,让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走过了曾经战斗过的故土,见到了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故人,纪念了那些已经逝去的先烈。但是他还有一个沉寂在心中多年的愿望一直没有获得实现,那就是前往毛主席的故乡韶山看看。
  毛泽东作为全党和全军的领袖,深受人民和战士的尊敬,曾经参加过八路的小林同样也是其中之一。他想亲身前往韶山,瞻仰毛主席的铜像,参观毛主席的故居,向这位伟大的人民领袖表达自己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016年的清明节前夕,这位已经96岁的老人的愿望终于获得实现。
  在家人的陪伴下,老人穿着一身庄重的西装,佩戴着抗战胜利70周年时国家给他颁发的纪念章,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
  他们一行人直奔毛泽东广场而去,赡养伟人风采。一路上,老人不顾年老体弱,在家人搀扶下慢慢走在林间小道上,看着周围的环境,老人若有所思。
  渐渐地,毛主席伟岸而又高大的铜像映入眼帘,当小林看到毛泽东铜像的那一刻,这位饱经沧桑满头银发的老人,突然热泪盈眶,在庄重的献花曲中,老人久久伫立凝视着毛主席,随后向含着泪向毛泽东的铜像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是一位普通的八路军老战士向领袖的敬意,同时还是他对毛主席的感谢,是毛主席救了他。
  "是毛主席在《论持久战》 一文中对待日本士兵的主张以及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让我在战争中获得了新生。  "
  " 我原来是个日本鬼子嘛,在受到毛主席的教育之下,我的脑子完全改过来了。要是没有他,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小林宽澄无限感激地回忆起当年的时光。
  《论持久战》是毛主席在1938年5月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所做出的演讲,在这部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中,毛泽东提到:
  "对于日本士兵,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了解和顺导他们的这种自尊心,从宽待俘虏的方法,引导他们了解日本统治者之反人民的侵略主义。"
  正是因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才使得小林宽澄这位日军俘虏重获新生,思想发生根本转变,成为反战同盟的一位战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虽然小林从未和毛主席谋过面,但是他深受毛主席思想的洗礼,他就像一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无限热爱和拥护自己的领袖,因为毛主席,使他重获新生。
  在韶山,小林还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和遗物馆,情到深处,他唱起了《八路军军歌》,虽然他已近百岁,但是熟悉的旋律和歌词他从未忘记,就像他从未忘记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他将自己对中国的爱和对毛泽东的尊敬,全都融进了歌声中......
  纵观小林宽澄的一生,充满坎坷而又传奇,前半生为抗日战争注入心血,后半生为中日国家友好奔走疾呼,他不仅是一位反战斗士,还是一位和平使者,因为他的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多了一抹亮丽的笔墨。军国主义,不但是中国人民的死敌,也是有良知的日本人民的死敌。
  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次的韶山之行却成为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来到中国,这一次他是带着满足离去的。2019年,这位传奇的日籍老八路因病在日本逝世,享年99岁,距离他百岁生日仅有八个月。他是我们党永远的同志,也是永远的反战英雄!
  谨以此文向小林宽澄及其他为中国抗日事业做出贡献的日本友人致敬!

为什么山西民间会有山西美女出浑源的这种说法?其实浑源所处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自古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美女盛产地,从北魏到元代,大同共产生了25位不同民族的皇后和9位皇妃,并且以浑源和应县贡献最多。大同出美女,最早始于北魏的平毛主席最后的错过,逝世六年,故居发现杨开慧五十年前写给他的信1930年12月,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噩耗,沉痛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82年,杨开慧藏在墙壁夹缝中的信件重见天日,可惜,毛主席已经逝世六年了!五十多年前,战火断绝了杨开慧和看完上甘岭战报后,蒋介石沉默良久,说出15字评价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解放战争正式拉开序幕。经过三年的旷世大战,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百万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解放军一路直捣,南京国民政府瞬间土崩瓦解。当中华大地已无老将的作为一个外国人,金日磾是如何在汉朝混得风生水起的?元狩二年春,年仅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精骑一万,利用张骞提供的地图,从乌鞘岭出发,进入河西走廊,用6天的时间,击溃了匈奴5个部落。而后,霍去病越过匈奴人的牧场焉支山,挥师挺进数百中英香港问题会谈,撒切尔有恃无恐,邓小平中国人打仗不怕死的1982年中英谈判,就香港回归问题,谈判双方火药味十足,当有钢铁公司之称的邓小平同志遇到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他们之间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邓小平同志最后又说了什么明朝那些事儿之可怕的锦衣卫特务政治是明朝的一个特点,其代表机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这个名字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但明朝的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却是谈虎色变。这是一个奇特的机构,它原本只是一支军队,是皇帝的亲军明朝那些事儿之两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其长子朱祁镇即位,年号正统。正统八年,因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西北瓦剌部日益崛起,朱祁镇被王振怂恿准备御驾亲征历史上李姓最有名的人是谁,除了唐朝的皇帝?李姓作为中国第一大姓,所出的名人当然也是数不胜数。现从古代到近代简单列出五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李耳。也称之为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著名著作有道德经。二,李白,唐代最著名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因为备胎司马昭没资格挑战司马师,司马师也就没必要猜忌防范司马昭。古代讲究多子多福,但家族传承,不论立嫡立贤还是立长立爱,都只能重点培养。司马懿选择的是司马师,从这俩父子策划高平陵之将杨靖宇将军推向死亡的四个叛徒老战友义子柴夫和机枪射手1929年8月30日,标题为共产党地下首领张贯一在抚顺落网的头条文章在日控满洲日报中刊登,此后东北较具有影响力的奉天新闻盛京时报等陆续转载这篇文章。原来,文章中的张贯一就是后来东北临清市是几线城市?临清市属于聊城市的一个区,因人口众多,改为临清市,聊城市属于四线城市,所以临清市应该比聊城市还要低一级。临清市是季羡林老先生的故居,而现在也在飞速发展,而且发展很好。虽然临清市能够
19171947跨越30年,爱因斯坦的中国因缘蔡元培安斯坦博士来华之准备,北京大学日刊1922年11月14日相对论浅释,夏元瑮译爱因斯坦等在上海梓园合影1917年知识界一场误打误撞,相对论初现中国1917年这一年,于中国乃至世罕见老照片主席为朱老总为首的元帅们授勋罕见老照片主席为朱老总为首的元帅们授勋!毛泽东主席为朱老总等元帅授勋这是一张毛泽东主席为朱德总司令为首的老帅们授勋时的照片。照片中,毛泽东和朱德都非常庄重。毛泽东主席身穿他经常穿的他随西路军西征,靠乞讨逃回延安,亲自率部杀入兰州,为战友报仇他随西路军西征,靠乞讨逃回延安,亲自率部杀入兰州,为战友报仇革命年代,很多人都背负着深仇大恨,有些是亲人的仇,有些是老百姓的仇,有些是战友的仇,这次要说的是开国少将蔡长元为战友报仇广东首个状元莫宣卿和莫姓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叫莫宣卿,是个神童。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封开人。幼年时父亲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7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1九旬抗战老兵严传梅我逝去的战友换来了人民的幸福面对面专访九旬抗战老兵严传梅我逝去的战友,你们换来了人民的幸福95岁的严传梅是武汉大学离休干部,也是一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14岁加入地下党不消灭日本鬼你对知识青年了解吗?跟他们接触过吗?有哪些难忘的事?他们嘴上说的很跟形势,心里非常烦恼,他们根本不习惯农村的艰苦生活,远离父母,是非常想家的。我的童年是与知识青年在一起度过的,他们的生活习惯,多才多艺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毛主席如果德军俘虏敦刻尔克的近四十万英军,对纳粹德国是有巨害的1940年5月24日,当近四十万英军被包围在敦刻尔克海滩时,希特勒亲自下令停止前进,使德军指挥官感到莫名其妙的。如果德军俘虏了这近四十万英军,那么英国就会失去独立自主的国家意志。向1919年,毛泽东到黎锦熙家包饺子,感叹这是我第一次过北方春节1919年的冬天,北京寒风萧萧,连日的大雪让城中的街道都结了冰,家家户户的房檐上都挂着长长的冰溜子,毛泽东率领驱张代表团,不远万里来到了北京城。一到北京,毛泽东的恩师黎锦熙就来到代133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一件世界思想史上的大事尼采疯了在世界的哲学历史上,悲剧性的事件倒也并不多。苏格拉底在雅典被处以极刑。阿基米德画几何时被一名罗马士兵戕害。女哲学家海帕西娅被宗教狂徒剥光衣服用牡蛎壳慢慢刮尽皮肉折磨而死。尼采疯于意古代花钱的收藏价值花钱早在我国的汉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铸造的历史,作为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出现在社会上,但这一种钱币只能用来民间的把玩,不可用于流通。花钱的出现主要的用途是辟邪之物有着美好寓意的科普一点通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古希腊神话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奇中,还是在早期人类对火的发现的过程中。火的发现和利用无疑都是人类文化演化的转折点。在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中,他盗取了太阳神阿波罗的火种送予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