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毛主席最后的错过,逝世六年,故居发现杨开慧五十年前写给他的信

  1930年12月,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噩耗,沉痛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82年,杨开慧藏在墙壁夹缝中的信件重见天日,可惜,毛主席已经逝世六年了!
  五十多年前,战火断绝了杨开慧和毛泽东的一切联系,杨开慧为毛泽东愁肠百结,牵肠挂肚,万种相思只能付诸信笺。可是,写好了,又无法投递,只能藏身墙壁。
  更遗憾的是,毛主席最终没有读到这些火热的文字,这是他老人家最后的一次错过吧!
  毛泽东和杨开慧
  这篇文章试着梳理一下,在那个纷乱的战争年代里,毛泽东和杨开慧爱情生活里一些点点滴滴,感受一下两个革命者的爱恋,有哪些与众不同。相遇——居家自修的小师妹
  毛泽东生命中最初的、最纯真的、最醇厚的爱恋,都给了杨开慧。
  若论家世出身,杨开慧也算是书香门第。1901年11月6日早晨,杨开慧出生在湖南长沙县板仓冲,比毛泽东晚八年来到这人世间。
  那天早晨霞光万丈,父亲杨昌济就给她取了个小名——霞仔。她出生的时候,毛泽东已经跟着他的启蒙老师邹春培,开始读《三字经》、《幼学丛林》、《论语》了。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从韶山冲背着行囊去闯世界,给同他一样倔强的父亲,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言壮语。那一年,聪明多思的杨开慧刚刚9岁,正在隐储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她是个好学生,有一次因病缺课,心里十分着急,还给同学写信说——校中功课堆积,偶一思及颇为之焦灼也。
  从9岁小姑娘的信里,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人的确有些早熟。
  命运和年轻的毛泽东兜兜转转,武昌起义后,他先是当了半年多的兵,然后他选择过肥皂制造、警察学堂、法政学堂、商业学堂等谋生方向,最终在1914年,进入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立志当一名教员,以教育来拯救苍生。
  也正是这个选择,让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生命轨迹开始交集。
  湖南一师,教他的老师有一位叫杨昌济,正是杨开慧的父亲。
  杨昌济
  毛泽东入学的时候,杨开慧13岁,正是豆蔻年华。这时候的杨开慧,已经能说出"一个人从小就要有理想,有气节。事情愿不愿意做,要看对救国有没有好处"这样有高度的话。女儿有这样的人生观,当然要归功于父亲的教育。
  而此时,杨昌济又对毛泽东早期人生观的树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喜欢洗冷水澡健身,也是跟杨昌济学的。
  毛泽东的优秀是隐藏不住的,杨昌济很快对毛泽东和另一个精英蔡和森,另眼看待。1915年,杨昌济给章士钊写信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奇才,前程远大,君不方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从父亲在家中的赞不绝口,杨开慧熟悉了毛泽东的名字。但真正被吸引,是毛泽东的学习笔记《讲堂录》。
  那是毛泽东一万多字的听课和读书笔记,笔记涉猎古今中外、典籍人物,毛泽东对人对事的深刻认识,令杨开慧敬佩不已,一种青涩的感觉在她心里渗出头来。
  一个周末,毛泽东叫上蔡和森、陈昌、罗学瓒等一众好友,一同去板仓杨府,讨论学问。
  杨昌济把杨开慧介绍给大家——这是小女开慧,正在家里自修。
  毛泽东打招呼说——开慧同学,听杨老师讲,你在家里发愤自修,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杨开慧调皮地说——闭门求学,其学无用。
  这八个字,正是毛泽东在《讲堂录》里的主张,看到毛泽东诧异的样子,杨开慧笑着说——我看过你的《讲堂录》呢!
  由此,杨开慧俏皮可爱的样子,也映入了毛泽东的心田。
  其实,那时候的毛泽东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对打破旧秩序热情高涨,包括腐朽的婚姻制度,他和好友相约宣布笃行"不婚主义"。
  而同样的,杨开慧对爱情也有极致的要求,也曾表示,如果没有完全够格的对象,不如独身,这几乎也是宣布了"不婚主义"。
  但是,爱情总是该来就来,总是突如其来,从不管你宣布了什么。相恋——我是为他而生的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就读五年,像所有的恋爱一样,毛泽东和杨开慧之间,那"心跳加速"究竟是怎么开始的,什么时候开始的,谁也说不清楚。
  杨开慧对毛泽东的感情一定是起于崇拜,毛泽东绚烂文采、超凡气度、远大志向、过人胆魄,绝对的人中龙凤。当时,被深深吸引的,不仅仅是杨开慧。
  而杨开慧秀外慧中,温婉雅致,也是众人焦点。
  两个都曾经打算"不婚" 的、极其优秀的人,却很快走到了一起,尤其不容易,不能不说是命中注定。
  1918年6月,杨昌济受邀蔡元培到北大任教授,全家迁入北京。杨开慧和毛泽东两人虽然恋恋不舍,却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但是,毛泽东却和杨开慧保持着通信联系。
  毛泽东
  两个月后,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何去何从,一时又没有了方向。
  关键时刻,恩师杨昌济来信告诉他,北京正在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对年轻人是很好的发展前途。于是,毛泽东和几个同学兴冲冲地奔赴北京,而且就住在杨昌济家中。
  那一年的北京,对毛泽东意义非凡,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勤工俭学,接触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中国最前沿的精神领袖。
  而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恋情也公开了,有与杨开慧恋爱的甜蜜,也有聆听大咖们教诲的兴奋,北京的这段岁月,是毛泽东美好的记忆。
  那一年,毛泽东25岁,杨开慧17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因母亲病重不得不离开北京,离开杨开慧,返回湖南,还错过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但在五四狂潮之后,他立刻响应,开始推动湖南自治、筹划驱张运动、创立《湘江评论》,思想愈发激进。
  距离的适当拉开,对身在热恋中的人,是增进情感的催化剂。
  身居两地的毛泽东和杨开慧,又开始鸿雁传书。
  这时候,杨开慧称呼毛泽东为"润",而毛泽东则直呼杨开慧的小名"霞",真是你侬我侬,情深意长。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杨开慧也渐渐接受了革命理论。
  杨昌济的身体变差,杨开慧一边忧虑父亲的病情,一边忍受相思之苦,终于在九个月之后,盼到了重返北京的毛泽东。
  毛泽东此行当然不会是专为慰籍相思,而是为了"驱张运动"来京寻求支持。但无所谓,杨开慧觉得能见到毛泽东就是美的。
  但是,杨昌济的病却愈发严重了,最终于1920年1月17日辞世,享年50岁。
  临终前,他掏出一块怀表递给毛泽东,说——润之,这块表跟我多年,送给你作个纪念吧。开慧年轻幼稚,你要多照顾她。
  毛泽东说——先生,您放心,我会对她好的。一旁的杨开慧早已泪眼滂沱。
  这一年的冬天,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合了。
  杨开慧失了至亲,得了至爱,这是悲喜交加的一年。
  让毛泽东钦佩的是,杨开慧果然像她曾宣称的那样,如果结婚——不做嫁妆、不坐花轿、不举行婚礼、不做俗人之举。 毛泽东和杨开慧是一对真正的革命伴侣。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革命伴侣并不是天天标语口号,没有浪漫精神。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竟是那么深沉,那么浓烈。
  杨开慧在自己的记录中说——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的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的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一直到他有许多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不是一位朋友,知道他情形的朋友,把他的情形告诉我,他为我非常烦闷,我相信我的独身生活会成功的。
  杨开慧还说——
  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同他去共一个命运。
  "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让准备独身的杨开慧说出这样的话,这就是爱的力量。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
  而毛泽东又何尝不是呢?从杨开慧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来,是毛泽东主动写信给杨开慧的。还有知情人告诉杨开慧,毛泽东为此"非常烦闷"。
  怎么个烦闷法?来看看毛泽东专门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
  把毛主席的书法翻译一下: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一曲虞美人,让现在只会在微信上发表情表白的年轻人,显得多么苍白!
  那究竟是谁,为这两个人捅破窗户纸的呢?正是杨开慧记录里提到的那个"知情人"是谁呢?
  正是杨开慧的嫂子——李一纯。
  李一纯看出了杨开慧的心思,就风风火火地去向毛泽东挑明杨开慧的心思,还直截了当地问毛泽东——你对霞仔的感情到底是怎么样想的?
  毛泽东对李一纯说——我心爱的人只有霞仔!
  一句话,天雷地火。相助——柔弱的"女汉子"
  杨开慧吸引毛泽东,除了秀外慧中的气质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新女性,展现出的大气、达观、鲜活、向上等品质,更契合毛泽东对恋人的内心渴望。看似柔弱的杨开慧,骨子里很坚韧,是个"女汉子"
  她对毛泽东的爱,自然有卿卿我我,但更多的是,理解毛泽东,支持毛泽东,让毛泽东做大事心无旁骛。
  比如,杨昌济病逝后,作为女婿的毛泽东,本应该亲自扶柩回到长沙板仓安葬,但是为了"驱张运动",毛泽东还要参加上海全国学联会。
  尽忠还是尽孝?毛泽东陷入两难。
  杨开慧轻声说——现在驱张之事,关系重大,你就送到武汉吧。这样两边都没耽误。
  毛泽东为她的深明大义而感动,这才扶柩至武汉,然后告辞去了上海。
  比如,毛泽东回到长沙后,创办文化书社,需要启动资金。杨开慧又把家里没用上的嫁妆钱和父亲的抚恤金,都拿了出来,全部交给毛泽东。
  而伴随一个将要翻天覆地的革命者,杨开慧的使命必定不比寻常家庭妇女。除了照顾好毛泽东的生活起居以外,杨开慧还担负着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多种职责,而在此之前,这都需要毛泽东亲力亲为。
  杨开慧塑像
  杨开慧为毛泽东卸下了一多半的担子,自己不声不响地扛了起来。
  从1920年他们结婚,到1927年两人诀别,七年的时间里,杨开慧追随着毛泽东的脚步,辗转于长沙、武汉、上海、广州、韶山等地,全力辅助毛泽东。
  毛泽东要搞调研,杨开慧亲自筹划名单,召集座谈会。
  毛泽东要组织工人运动,杨开慧一起走到生产一线,一起筹划行动方案,一起宣传发动组织。夫妻俩经常披星戴月出门,又披星戴月回家。
  不管迁居哪里,都会有不少人登门拜访毛泽东。杨开慧负责及时接洽,妥善安排见面。杨开慧还经常一身女学生装束,带着书包,不露声色地把文件、指示,传递给秘密联络点。
  毛泽东的信息渠道一大部分来源于书刊报纸,杨开慧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搜寻这些指定的刊物,而且还要提前把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和文章标记出来,或者裁剪下来,工工整整地放到毛泽东的桌子上。
  毛泽东批阅报刊完毕后,杨开慧就他的笔记和草稿,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以便毛泽东更顺手地使用这些资料。
  毛泽东以笔为枪,撰写的大量著作,背后都有杨开慧的默默付出,她经常在毛泽东休息后,着手分类整理资料、熬夜誊写手稿、联系出版印刷,即便是在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也没有一丝懈怠。
  她知道,只有她多做一分,毛泽东才能轻松一分。
  1922年10月24日,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出生;1923年11月23日,毛泽东次子毛岸青出生;1927年4月4日,毛泽东的第三个孩子毛岸龙出生。
  杨开慧三次生孩子,毛泽东三次缺席不在。杨开慧理解毛泽东,说——润之一向很忙,不要找他。
  毛泽东抱歉地对杨开慧说——你三次生产,我都没来守着,真对不起!
  杨开慧豁达又略带嗔怪地回答——生小孩,你在这里我要生,你不在这里我也要生。
  为了毛泽东,杨开慧默默承受了所有。相别——眼角眉梢都似恨
  杨开慧经常要品味和毛泽东分离的苦涩,短则几月,长则经年。有时是毛泽东躲避敌人追捕,有时是毛泽东接手新的工作。
  不愿分离,又要分离,分离总是把相思拉得悠长。
  1923年9月16日,毛泽东远赴广州筹备国民党一大。已有身孕的杨开慧倚门落泪,毛泽东强抑感情上路,在路上,吟成一首《贺新郎》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好一句"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可以想见那时候,两个年轻人难舍难分、又不得不分的纠结场面。
  1924年4月,毛泽东回到上海,杨开慧带着毛岸英、毛岸青和母亲赶往上海,住在慕尔鸣路三曾里的一座两层楼房里。
  这里其实是中共中央机关住址,除了毛泽东一家,还有向警予和蔡和森,还有罗章龙、李立三等,十几口人挤在一起。
  三曾里有严格的制度,不准上餐馆,不准看戏、看电影,不准上街游逛,不准到外面照相。
  只有杨开慧初到上海,经过向警予同意,破例带着毛岸英、毛岸青在照相馆照了一张相片,成为留存下来最珍贵的一张杨开慧和孩子们的合影。
  革命形势风云变幻,国共合作在孙中山逝世后,路子越走越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终于向共产党举起屠刀,7月,汪精卫宣布"分共",大革命失败了。
  8月,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筹划湖南秋收起义。
  杨开慧也跃跃欲试,做着参加起义的准备。但是毛泽东意识到未来斗争的残酷,决定让杨开慧回板仓,照顾母亲和三个孩子,并参加那里的农民运动。杨开慧多想和毛泽东一起去啊,但是考虑再三,杨开慧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杨开慧故居
  毛泽东先送杨开慧返回板仓,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毛泽东送她回家,竟是两人诀别。相思——无法投递的相思信
  秋收起义之后,杨开慧就没有了毛泽东的消息,牵挂、担忧、思念与日俱增。
  直到1928年初的一天,突然收到一封信,信封上写着——杨云锦收,周石林寄,那正是她熟悉的毛泽东的字迹。激动的杨开慧急忙拆开信,取出信笺泡在清水中,密写的字迹显露出来——霞,我现在很好,做生意赚了一大笔钱。
  杨开慧看着这封信,忍不住笑了。这说明毛泽东安然无恙,而且革命顺利啊。
  那段日子里,毛泽东要使用化名,并利用江西、福建党的秘密机关,有时把信直接寄到板仓附近的罗家铺子邮政信箱。有时把信寄往长沙,经杨开慧的舅舅收转。每次的信,都是大信封里装着小信封,外面协助杨开慧舅舅向明卿的名字。里面小信封上写着"霞收"或者"杨霞收"。信通常由进城贩布的邻居缪仲和带回板仓。
  而杨开慧的信,有时由缪仲和带到长沙投递,有时由挑脚工人符师傅,或者表弟向三立捎走投递。她的信寄到井冈山下的一个药铺,也是党的一个交通站,由药铺老板转交毛泽东。
  但是,随着形势紧张,这条线不通了。杨开慧的信只好寄到长沙、武汉、上海等地的亲友那里,辗转投递。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封信需要辗转几个月才能到达。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信,就这样艰难地穿越敌人的严密封锁,互诉衷肠。
  即便是这样的难得一叙,后来也被愈发严密的封锁,彻底切断了联系。
  杨开慧这么写道——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我要能忘记你就好了,可是你的美丽的影子、你的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你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谁把我的信带给你,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
  杨开慧手迹
  杨开慧的相思只能在日记里诉说——无论怎样都睡不着,虽然倒在床上,一连几晚都是这样,合起来还睡不到一个晚上的时辰。十多天了,半个月了,一个月了,总不见来信。我简直要疯了,我设一些假想,脑子像戏台一样,还睡什么觉?人越见枯瘦了 。
  1929年 1月,杨开慧从哥哥杨开明那里得到毛泽东的消息,说毛泽东双脚被草鞋打烂,久治不愈,一直在休养。杨开慧得信,又喜又悲,在一个不眠之夜,写下如此诗句:平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愈,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翅,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1929年12月26日,杨开慧写道——今天是他的生日,为格外的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晚上睡在被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他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没有我在旁边,他不会注意的,一定至死方休。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你那里去,小孩儿,可怜的小孩儿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小孩儿,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的要哭了。
  无论哪一段日记,读来都让人泪流满面!
  形势一天比一天恶化,刽子手何健派人去韶山挖了毛泽东的祖坟,还四处寻找杨开慧的下落。杨开慧不得不作好最坏打算,随时准备牺牲。
  她给远在上海的杨开明写了一封自称是"遗嘱样的信"——我好像已经看见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种情绪缠绕的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地闹了一晚。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11月14日,受尽折磨的杨开慧英勇就义,年仅29岁。
  一个年轻的、美好的生命逝去了,带着她对毛泽东无比的思念和牵挂。毛泽东痛彻心扉,许多年不能释怀,在1957年的时候,还写下《蝶恋花 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字字锥心,而又不失激昂。很多回,"我失骄杨"四个字刚一念出口,早就泪眼婆娑了。
  经常想一个问题,如果杨开慧跟着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或者如果杨开慧没有牺牲,而是一直伴随毛泽东左右,那中国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以杨开慧的品行、学识、气度、风范,绝对远超她的后继者,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给毛泽东一种缓冲和清醒。那样,中国的革命,特别是新中国的建设,一定是另一番喜人模样!
  朋友们,你们觉得如何?欢迎评论留言。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中央随即调3辆卡车士兵搜山1963年,伐木工郭桃仁在进山伐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那是一枚印章,郭桃仁把印章拿回家中,仔细观看上面的繁体字,发现上面刻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这行字阴谋高手陈平离间项羽和范增汉三年(前204年),项羽数次带兵攻击汉王刘邦的甬道,汉王军粮缺乏,恐怕战败就向项羽求和,以荥阳为届,荥阳以西归汉王。项羽想要同意刘邦的求和,他的谋士历阳侯范增(也是项羽的亚父,即独尊大房霍英东从不与二房三房子女合影,这两房子女也不能从商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民众大都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人的地位也开始不断提升,但是人们对商人的偏见还是不少,认为他们大多精于算计玩弄人心。但是在二烈士40年后复活?因儿子当兵被拒,河南老汉暴露身份我就是烈士1990年2月,一位十分普通的河南老汉带着一位少年,风尘仆仆地走进了驻扎在河北保定的38军部队。门卫将他们拦下来,老人颤抖着双手掏出了一本年代久远的残疾证,称自己是38军的退伍士兵冲冠一怒,只为红颜?上大明史崇祯失国其实在北京城破之前,崇祯帝手里还有唯一一张王牌,那就是吴三桂和他的关宁铁骑,但是为何吴三桂在北京城破之后还迟迟没有到达?我们先看看吴三桂在辽东的表现。松山之战以后,洪承畴与祖大寿降她是川岛芳子的胞妹,向邓小平提一请求,晚年生活衣食无忧众所周知,二战日军侵华时期,川岛芳子是日本的间谍,是有名的大汉奸,抗战胜利后川岛芳子被以汉奸罪抓捕,判处枪毙,很少有人知道川岛芳子还有一个胞妹,一直到2014年才去世,终年95岁。党史天天读抗日根据地危急关头,党中央为什么要给刘伯承庆生?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位列共和国十大元帅。1942年12月,时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的他迎来50岁生日。一向反对讲排场的中国共产党,为何作出特别指示,坚持要为刘伯承隆蒋介石的嫡系王耀武,为何被活捉前告诫家人,不要去台湾?中国人民在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却因为蒋介石的野心而不得不再次面对战争。对于这场战争,不仅普通民众的内心是抗拒的,就连国民党内部也有不少人反对。在所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国民党将领中,王为什么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党史天天读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有一辆小推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时使用过的小推车。陈毅同志曾经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8年10月31日,上军官10年间被雷劈中3次,死后4年坟墓再次被劈,他做了什么事?老话常说,如果谁做了坏事就会被老天惩罚,遭受到天打雷劈!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如今的我们早已知道,雷电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虽然雷电的威力极其巨大,但是能够劈到人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可长津湖水门桥观后感今天,看了长津湖水门桥观后感慨很多。抗美援朝战争一线阵亡19万多,加上后门共36万。这是毛主席选集里记录的真实数字。在白雪皑皑笼罩下的崇山峻岭中,我军战士衣衫褛缕披着白布单子匍匐前
日本为啥会发动侵华战争?看完日本当年绘制的中国地图,就明白了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左权日本与中国之间有着很深的历史纠葛,纵观两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侵华诸葛亮三兄弟很有能力,要是同时辅佐一个人,成功希望不更大吗?诸葛亮三兄弟,指的是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均。其中诸葛瑾在东吴给孙权打工,诸葛亮在蜀汉给刘备打工,至于诸葛均,其实压根没工作,长期在家里种地。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才在蜀汉谋了一份长水历史上的哪些将军,让你感觉既充满正能量,又战斗力爆表?南昌起义爆发的时候,贺龙元帅还不是共产党员,在决定起义之前,周公曾经会见过时任第20军军长的贺龙,但只是阐述了我党的主张,却未透露任何有关南昌暴动的消息,一方面是因为贺龙并不在党,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没有年轻女子,带了一群50岁的老妇人,这是真的吗?郑和当年下西洋之时,船上都是壮丁,而人总归都是有欲望的动物,带上一些女子,不但可以照顾起居同样可以维护船上壮丁的生活身体的平衡。如果从这个角度想问题,带上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当然是正某开国大将革命四十年未入党导读其实他当时只是加入了共青团,他几次提出入党的要求,当时党组织没回答他,所以确切地说他应该是共青团员。本文来源人民网,作者董雅丽,郭战平赵曦主编,原题罗瑞卿文革被揭是假党员革命四姜榆罔,神农最后的炎帝姜榆罔(约前4561约前4494年),出生于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根据帝王世纪他是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神农氏政权的第七任帝,即是传说中的炎帝,也是上古时代神农氏最后一位炎帝(文汇记忆蒋介石这辈子最大的不幸,是与毛泽东同一个时代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能取得最终成功,不是共产国际的选择蒋介石能在一个时期之内所向无敌,形式上统一全中国,也不是孙中山的选择,他们都是历史的选择。毛泽东蒋介石二人,心头皆有主义,手中历史研究技术验证钻木取火出笑话古代事物记载,现代研究者以实验方式再现,是一种补充记载不足和修正错误的研究方法。韩非子五蠹篇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钻木燧石,两大原始人工取火方法。燧石取火,用至较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皮疙瘩?历史上有冷知识实在是太多了,能够让你掉鸡皮疙瘩的也不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木乃伊皇帝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中国一共有408位皇帝。为什么历史上要说巴别通天塔是冒犯了上帝?传说,在古巴比伦城,曾经屹立着一座无比壮观的巨塔巴别通天塔。因为它,巴比伦城获得了冒犯上帝的城市之称。那么。它为何称作巴别塔?它真的能够通天吗?它到底是派什么用场的?就让我们拨开历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出生时真的有天生异象?哪有什么天生异象啊,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听话捏造的,让大家相信君权神授,和你平头百姓没关系,老老实实种地吧。有的事是史官编的。李世民就是个造假高手,他指使手下改了好多史料,史书中记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