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将杨靖宇将军推向死亡的四个叛徒老战友义子柴夫和机枪射手

  1929年8月30日,标题为《共产党地下首领张贯一在抚顺落网》 的头条文章在日控《满洲日报》 中刊登,此后东北较具有影响力的《奉天新闻》 、《盛京时报》 等陆续转载这篇文章。
  原来,文章中的张贯一 就是后来东北地区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将军 。从登报的那一刻起,他的名气和影响力逐渐在东北及日本蔓延,到1938年以后,则已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1938年2月,毛泽东 在延安回答美国记者时,对杨靖宇、赵尚志 、李红光 等著名抗日将领给出充分肯定,表露"东三省的抗日行动的确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以东三省为大后方的日本帝国主义感到抗日队伍是很大的隐患,逐渐增加在东三省的兵力和培养起数量巨大的日伪军。
  1939年初,日本在东三省的兵力增加到90万,专门用来"讨伐 "杨靖宇等领导下的抗日联军。经"三江大讨伐 ",抗联的第二、第三路路军基本被歼灭。
  日本人趁此机会,欲要"倾全国之力 "对付在北满活动的杨靖宇及第一路军,将他们称为"满洲治安之癌 "。随后不久,日寇的《通化省一九三九年治安肃正指导纲要》 、《一九四零年治安肃正计划》 等文件陆续出台,可谓是来势汹汹。
  没有队友的支援,杨靖宇和第一路军形势危急,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而就在这个时候,随着4个叛徒的出现,杨靖宇将军正一步步地被他们推向死亡 。
  一、情同兄弟,却遭受无比狠毒的背叛
  第一个背叛杨靖宇和抗联第一路军的大叛徒,是原联军第一路军第一师师长程斌 。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从小就跟随杨靖宇,是杨靖宇相当信任的患难与共的兄弟,是叛徒中官位级别最高的一个。
  与其他三个叛徒相比,程斌对杨靖宇和第一路军的打击是最致命和最狠毒的。如果他没有叛变,日本人极有可能到1945年投降的时候,对抗联还没有办法。
  在抗联队伍中,有文化的将领相当少,可能除杨靖宇以外,程斌的文化程度是最高的(排除金日成等朝鲜人 )。因程斌从小就跟随杨靖宇左右,所以对他的思路、性格和脾气了如指掌。
  那么,了解到什么程度呢?
  程斌叛变前,杨靖宇领导下的第一路军来无影去无踪,让日寇和日伪军相当头疼。正因如此,杨靖宇还被日本人称为"山林之王 ",意为如东北虎一样凶猛和神秘。
  然而,程斌抛弃昔日的兄弟和战友、投奔日本人以后,情况出现极大的转变,他能凭借猜测就可以掌握杨靖宇的动向。最厉害时,程斌凭听枪声都能辨别是否为杨靖宇军队,或者是他在军队中指挥。
  1938年7月,迫于日寇打击力度越来越大,程斌带着所部115人抛弃队友和投敌,被日寇整编为"程斌挺进队 "。原来的115人化整为零,"程斌挺进队 "只有29人,程斌毫无质疑地被任命为队长。
  也许连 杨靖宇都没有想到,程斌的叛变会带来多大的损失。打起日本人来,程斌表现相当普通,不过对付中国老百姓和抗日联军,他的手段可谓是相当狠毒,对杨靖宇更是招招致命!
  杨靖宇之所以能够顽强地抵抗日军,主要依靠的是多年苦心经营的"密营 "。其中收藏有大量的武器、药品、粮食和衣物等重要补给物资,能让队伍长时间埋伏在山林之中。
  程斌深知"密营 "的重要性,加之对它们的位置了如指掌。所以为了向日本主子邀功,他主动地带着日本人和日伪军打击"密营 ",让抗日联军断粮。
  胃口很大,程斌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让蒙江县境内的70多处密营全部被端,让杨靖宇及抗联队伍由主动变为被动,最后只能到处躲藏日寇及日伪军的围追堵截。
  同日寇、日伪军和"程斌挺进队 "的战斗进入第二阶段,杨靖宇部队基本上没有战略性主动权。有"程斌挺进队 "以前,日寇相当惧怕联军,根本不敢在外夜宿。而"程斌挺进队 "出现后,敌军对杨靖宇和联军进行双重打击,白天与黑夜都没有停下来。
  所以,杨靖宇等也因"程斌挺进队 "而不能在晚上得到补充、喘息和休整,军队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时间和机会,战斗力集体折损。
  刘善业 曾是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处的党支部书记,他对杨靖宇同敌人战斗时的情形进行描述,非常悲痛地说:"蒙江县一带冬天相当寒冷,最冷的时候,温度可达到零下40度以下......别说是人,连树都被冻得噼啪直响!"
  因没有密营,杨靖宇等人只能被迫偶尔在山林中露宿,许多将士因此未曾同敌人战斗就受伤。面对着这一困难时刻,杨靖宇经常乐观地说:" 革命就像浪潮一样,有时高有时低,现在我们困难,咬牙过去这一阵就好了 。"
  一路奔波到蒙江县附近后,杨靖宇和战士们早已疲惫不堪,衣物、鞋子等保暖物品也出现一定的损坏。最冷时,衣服被冻成"铠甲 "、鞋子和裤子被冻成"铁桶 ",让他们痛苦不已。
  有的将士不敢闭上眼睛,担心安逸一小阵子后就永远起不来了。有的将士的确是如此,永远地沉睡在抗争日寇的路上。
  朝鲜长津湖战役爆发时,黑夜的温度也是零下40度以下,我方三野第九兵团有4000多人冻死、3万多人冻伤。上将宋时轮 过鸭绿江时,对此一直不能忘怀,对长津湖方向默哀许久,两泪纵横。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的装备还行,而对于没有任何军事补给的抗联第一路军来说,绝不能在外面多呆,否则只会遇上致命打击。
  尽管将士们已经顽强抗争,但依然在战斗过程中被打散。程斌因打压同胞和杨靖宇有功,深得日本方面重用。杨靖宇英勇牺牲后,他随着日本主子岸谷隆一郎 到热河、山西等地方继续迫害中国民众。
  日本投降前夕,岸谷隆一郎毒死全家之后自杀。程斌为了保住性命,先将几个日兵俘虏杀死,后投奔野战军,摇身一变成为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51年,程斌同一名也曾背叛抗联的叛徒狗咬狗,互相举报,最终都被枪毙。
  二、情如父子,却遭受最令人绝望的背叛
  第一路军在战斗中不断地分散和突围,最后留在杨靖宇身边的只有60多人,可谓是已到了杨靖宇和抗联生死存亡的时刻。而第二个叛徒、警卫排排长张秀峰 的出现,让他们彻底没了转机。
  张秀峰没有和程斌一样带来直接和巨大的伤害,不过却让杨靖宇伤透了心。因为张秀峰在杨靖宇身边长大,杨靖宇一直将他视为亲儿子。如此亲密的关系,在关键的时候背叛,只有杨靖宇才知道其中的感觉。
  当时人数虽不多,但战士们和杨靖宇依然有信心突围。经过长时间考虑,杨靖宇终于定下一条适合突围和游击的路线,是部队能够保存下来的最后一丝希望。不过,张秀峰却亲手将这一丝希望扑灭。
  张秀峰打小就是孤儿,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在当时,没有任何人像杨靖宇对他那样亲密。他后来回忆,杨靖宇曾说:"你是孤儿,没有爹妈,我也没有儿女,你就和我儿子一样......"
  两人也因为这一对话,关系更靠前一步。杨靖宇非常注重张秀峰在其他方面的培养,不仅教育他革命思想和军事战斗思想,还教会其读书识字、唱歌与吹口琴等。到后来,杨靖宇还把放在身边已久的口琴赠送给张秀峰。
  然而,长时期的革命奋斗和情同父子的关系,并没有让张秀峰站在革命、人民和抗日队伍的一边。
  他在1941年2月1日带着9960块大洋、4支手枪、一些子弹和部分重要机密文件"神秘失踪 ",此后就是投敌叛变。
  对日本和其组织起来的"讨伐队 "来说,张秀峰带给他们最大的价值就是杨靖宇策划的路线。获悉计划后,日寇及讨伐队马上封锁相关地区,让杨靖宇等人陷入绝境。
  到2月2日,原来留在杨靖宇身边的60多人已经骤减到20多人;2月10日,人数为12人。
  2月15日,已经转移到蒙江五金顶子西北一带的杨靖宇等人人数更少,只有7人。当天早上,汉奸崔志武 在五金顶子的一个山坳(ào )发现他们,此后迅速将消息传达给岸谷隆一郎。
  岸谷隆一郎此前一直苦眉愁脸,一听到他们暴露的消息,人精神了不少 ,马上做安排,让"程斌挺进队 "、"崔胄峰挺进队 "和"唐振东挺进队 "等"讨伐队 "前往抓捕。
  为一劳永逸,岸谷隆一郎还做了一个特殊的安排,让几架日军飞机在五金顶子附近的上空盘旋,观察杨靖宇等人的走向。
  地上的追击加上天上的紧追不放,让7人一时无法回避,直到下午3点左右还不能摆脱敌人。
  看着逃跑希望渺茫,杨靖宇当即决定,寻找一个制高点进行还击。很快,他们就找到了理想的阻击点,对着"程斌挺进队 "和"崔胄峰挺进队 "就是一顿射击。
  然而,敌我力量悬殊,敌方为600多号人,我方才有7人,最终还是双手难敌四手。打死日本人伊藤、打断崔胄峰的大腿之后,他们便紧急转移。
  经此一战,一名战士英勇牺牲,4名战士也不同程度地受伤,只有杨靖宇、朱文范 和李东华 没有受伤。为保存实力和快速转移,杨靖宇决定兵分两路,让警卫员黄生发 带着其他三名受伤队员向北突围,自己和无恙的两人南下。
  让敌方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这一场战斗中也付出沉重代价。"讨伐队 "共600多人,被打死与冻死之后,只剩下50多人。
  2月16日,南下的三人从"讨伐队 "的视线中消失。岸谷隆一郎对此恼怒不已,一边派日伪军前往山林中拯救程斌,一边在电话中怒骂程斌无能。
  2月28日,杨靖宇三人转移到蒙江县的保安村附近。此时的他们已经饥寒交迫,急需补充物资和食物,所以两名警卫员下山寻找,但却不幸与敌军相遇,抗争中英勇就义,只留杨靖宇一人在等待。
  长时间没有补充,杨靖宇身上的子弹也不多,衣服和鞋子都破烂不堪。特别是用于防冻的鞋子,早就被踩得稀烂,他只得用一根粗绳系住,防止双脚冻伤。
  战友们先后离散和牺牲后,孤身一人的杨靖宇不得不做出选择,为继续抗争和存活下去,必须向群众暴露身份。正因如此,一次更大的危机向他袭来。
  三、贪生怕死,  柴夫赵廷喜 把杨靖宇送上绝路
  朱文范和李东华两名战士牺牲的时候,身上还带着杨靖宇的印章。所以,敌人意识到他就在不远之处活动。
  他们一边进行搜捕的同时,另一边对群众下死命令,杜绝任何人带食物上山,否则治重罪。
  1940年2月22日上午,杨靖宇终于在保安村附近的三道崴(wǎi )子上,碰上到山林中砍柴的蒙江县保安村的四位村民,他们分别是迟德顺 、赵廷喜 、孙长春 和辛顺礼 。
  几人都非常害怕,不敢上前搭话。其中,赵廷喜虽然也害怕,但终究还是上前询问情况。最后认为,长久抵抗没有用,满洲国"爱惜人才 ",对投降的人都不会杀害,不如尽早"摆脱痛苦 "。
  听到此处,杨靖宇没有改变态度和立场,非常坚定地回答:" 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中国就完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对话不多,杨靖宇就向他们提出加倍价格获得衣物、粮食和药品的需求。看劝告没有效果,赵廷喜等人便答应要求。
  回村过程中,赵廷喜的内心相当复杂,担心三人提前向"讨伐队 "报告,对自己和家人不利,同时为了邀得好处,他盘算着如何举报。
  正在这时,恰巧遇上日本的铁杆走狗李正新 ,赵廷喜的内心激动不已,马上向前报告,透露杨靖宇的具体情况和所处在的位置。
  李正新再三确认消息后,立刻就向留在蒙江县伪警察局指挥的日寇佐西谷 汇报所知的一切。佐西谷听得眼睛发亮,迅速派遣大批日伪警察前往逮捕。
  日伪资料《阵中日记》 记载,当"讨伐队 "靠近杨靖宇时,尽管他看起来已非常没有力气,但跑步的速度很迅速,一下子就从藏身的地窖中跑到一棵大树之下,继续与"讨伐队 "抗争。
  2月23日下午4点,寻找已久的"讨伐队 "最终在三道崴子的703高地发现杨靖宇的踪迹。
  1938年起,日伪当局就对"讨伐 "提出战略目的,推行和强化"经济封锁 "、"保甲连坐 "和"集团部落 ",要求尽量采取劝降和活捉的方式,让反抗队伍"为满洲国服务 "。
  杨善业对此证实,"讨伐队 "与杨靖宇相遇的时候,并没有打算将他杀死。日本军警档案《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 中就详细记录:与杨靖宇保持30米距离时,佐西谷没有下令射杀,曾"苦口婆心"地劝降。
  不过对于这一套,杨靖宇没有吃,严辞拒绝佐西谷提出的诱惑和反驳所谓的"思想疏导 "。牺牲以前,他留下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将抵抗到底,无需多说,开枪吧!"
  1940年2月23日下午4点30分,杨靖宇将军永远地离开人世。
  因为他的余威还在,佐西谷等人迟迟不敢靠近观望,直到有人再三确认后才敢靠近。
  他们始终无法相信,已去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将军;大叛徒程斌和张秀峰到现场确认尸体后,才确信那就是事实。
  据伪《协和》杂志记者的描述:对于杨靖宇的死,佐西谷并没有表现出开心的样子,而是大哭起来。
  之所以能够在三道崴子发现杨靖宇,叛徒赵廷喜"功不可没 "。为"表彰良民 ",日寇特别用30块钱去打发他。听到赵廷喜获得奖励,保安村警察署的警察们主动上门"讨酒喝 "。
  刚开始还非常和气,不过酒过三巡后,一些警察开始指桑骂槐,唾弃赵廷喜的行为。临走的时候,一位警察回头说:"就算是30块钱全花完了,还得继续讨酒喝......"
  除警察以外,村民们对赵廷喜的态度也不怎么好,日常生活中进行排挤和唾骂。无法在保安村继续待下去,赵廷喜灰溜溜地逃到柳河躲避。
  6年后,他又偷偷地回保安村采蘑菇,被村民发现后直接送往政府,当年就被处决。
  杨靖宇将军去世后,一直听说是"开枪自杀 "而亡,但随着第4个叛徒的出现,真相才最终显露出来。
  四、杨靖宇将军死亡真相
  第四个叛徒就是让杨靖宇直接去世的张奚若 。1935年6月,他加入到抗联队伍中,一直以来都有"打仗不要命 "的特点,是队伍中有名的机枪射手。
  叛变之后,张奚若深得日寇赏识,曾被安排到伪通化省进行集中培训,此后获得"特等射手 "称号。
  发生于蒙江错草顶子的1940年1月9日的战斗中,他对昔日的革命同志就毫不手软,将机枪架设到树枝上,对着抗联战士们疯狂扫射。
  杨靖宇气愤不已,一枪就将他撂倒在地,被送往沈阳治疗一个多月才得以恢复。
  而张奚若并不孤单,在联军中,他就和白万仁 、王佐华 组成"铁三角 ",白万仁是副射手,王佐华为炸药手。
  三人在战斗过程中结成"把子兄弟 ",共同跟随杨靖宇抗日,此后又共同投敌叛国。
  杨靖宇被发现当天,三人正在打牌。听到佐西谷安排任务后,他们成为第一批靠近杨靖宇的"讨伐队 "。
  对于昔日的领导、同志和战友,三个人没有任何愧疚之意,一直竖起耳朵听从佐西谷的命令。当听到佐西谷下令射击时,机枪手张奚若对着杨靖宇的胸部就射击,非常得意地看他倒在自己的枪下。
  此后张奚若才逐渐地意识到,自己亲手杀死杨靖宇虽然立功,但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在当晚的庆功宴上,三人被安排在首席,他非常得意地描述射杀杨靖宇的过程。
  听者有心,张秀峰第一个站出来回怼,直接叫骂:"混蛋,不得好死!" 张秀峰的话语代表着很多人的心声,他们虽然背叛杨靖宇,但却不希望他去世,所以气氛一度降至冰点,庆功宴不欢而散。
  此后的日子里,"讨伐队 "集体孤立张奚若,百姓也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让他感觉到射杀杨靖宇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为防止出意外,张奚若开始"藏功 ",不主动向日本方面邀请封赏,同时和铁三角的其他两人商量,对外一致宣称"杨靖宇是自杀而亡 ",不是死在张奚若的机枪之下。
  经此特意安排后,百姓中有不同版本的流传,关于杨靖宇被杀死的说法逐渐淡出,代之的是"自杀 "说,所以叛徒张奚若因此躲过一劫。
  "人在做,天在看。" 上世纪70年代末,日伪资料《阵中日志》更多的内容被爆料出来后,杨靖宇将军的去世真相才暴露出来,"自杀 "说被深刻怀疑。
  1984年夏,《吉林日报》用时两年多进行调查,分别访问张秀峰等人,最后得出张奚若用机枪杀死杨靖宇的真相。
  那么,张奚若这个叛徒被处罚了吗? 并没有,他非常狡猾地多活几十年。
  1950年,肃反运动爆发,已经躲在梅河口的张奚若听到风声后,整日胆颤心惊,主动与铁三角关系中的王佐华商量对策。
  当时的王佐华孑然一身,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而张奚若不同,已经娶妻生子。所以张奚若利用王佐华的讲义气,连哄带骗让他成为替罪羔羊,保证照顾王母和坚持杨靖宇死于自杀。
  当年,王佐华就被抓入牢狱中劳改,鉴于已经说好的约定,他没有将张奚若抖露出来。直到碰上1958年被抓的白万仁以后,才得知彼此两人同时被张奚若所欺骗。
  1965年,王佐华趁国家给出改过自新的机会,将多活几十年的张奚若抖露出来,他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总结:
  最大的遗憾,其实是杀死杨靖宇的叛徒和真凶没有被处死。依照新中国法律,张奚若成功逃脱之后,已经躲过诉讼期,所以没有被严惩。对此,总是感到不公平和黑暗,叛徒与油腔滑调者总是活得最长,而那些为人民付出的人却白白牺牲。相信这样的叛徒虽然没有被枪决,但也一直活在压力和愧疚之中,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年三月三日,清明节。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生日节假日都习惯了新历,反而对几千年来流传的农历,慢慢淡化了。小时候看电视剧,歌里面唱到三月三日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时候就知道李自成出山战入河南(二)困苦十二年夏,张献忠古城起义陕西总督郑崇俭围堵闯王李自成部义军突武关,奔张献忠。由于起义军各自为战的属性,此次合作并没有达成。杨嗣昌在夷陵督师,官军围困自成于巴西鱼复诸山中。情形很蚂蚁新村清明节大约始于答案中华民族传统清明节大约始于商代吗蚂蚁新村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A商代B周代。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蚂蚁新村答案。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这是蚂蚁新村的题目,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中华查氏人物志中华查氏人物志第五辑英烈简介查士辉,男,江西星子人,1903年出生,龙安师诩系,统宗74世。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任乡苏维埃政府交通员。1928年在星子县蛟塘乡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51年,老农与一干部聊天,突然发现异常你是毛主席?1951年3月的一天,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县山区野外的一处农田,几个农民正在和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聊天。这个干部模样的人看着有五六十岁,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和几个农民聊得正起劲。突然林明贤对彭家声的感情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今天小编谈谈林明贤这个人,其实大家都清楚这个人,出生在中国海南,生长在广东。由于是知青,在云南边境插队时期,出国加入缅共,此人性格奸诈狡猾,极具头脑,为在缅甸立足,傍上了果敢王的女大唐诗魔44岁已死,75岁才埋许多年以后,如果在临终前回首往事,白居易或许会给自己的墓志铭定下两行字这里躺着一个人,他44岁已死,75岁才埋白居易画像(772846)。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根深蒂周期律封建制度的特产三皇五帝,夏商周虽有王朝更替,但烈度不强。前期禅让为主,后期因为有封建制度的萌芽,奴隶主阶层自身利益的分化,固有了夏商周王权的更替。真正周期律特征明显的封建社会。每一次周期律的出现清明节的那些事儿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我们来了解下关于清明节的一些知识清明节来历岁时白问古代战争揭秘两大帝国的覆灭,沙隆会战一匈奴人的入侵公元376年,多瑙河流域,在当时的罗马帝国边境一群逃难的日耳曼人,他们希望罗马帝国庇护他们,但是谁又能将这野蛮善战的民族打到逃难?他们是匈奴人。匈奴人英勇善战,他们的我们的节日清明丨忆英烈黄宝祥掩护同志壮烈牺牲英雄村赓续红色血脉宝祥村是海安墩头镇的一个农业村,地处里下河地区,景色宜人。然而,77年前,那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悲壮的战斗,革命烈士黄宝祥为掩护同志们撤离,壮烈牺牲,宝祥村也正是以烈士黄宝祥的名字而命
建国前夕,一众元老建议新中国国号简称中华民国,司徒美堂反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自此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被列强侵略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国家真正实现了独立,中国人民也终于在这一天挺直了腰板。然而一个新的政权的成立往往懦弱换不来平安,懦弱只会伤害正义,论傅介子斩楼兰王汉昭帝时,楼兰龟兹在匈奴游说下反叛汉朝,经常杀汉朝使者,北地人傅介子向朝廷请求出使西域,朝廷同意,傅介子到达西域,斥责诸国反复无常,对抗汉朝,西域诸国表示臣服,傅介子杀掉匈奴出使西粟裕大将去世后,为何既没有开追悼会,也没有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导语我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后进入了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走了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征途的。这段征途中无数先辈们为拯救中华民族而献身,对于立下不少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中央陈赓,一名共和国大将是怎么炼成的1955年首次军衔授礼仪式在中南海进行,除了十位元帅外,大将也只评出了十位。能够评为大将的都是在战争年代,有赫赫战功的,一个人的军衔是最能体现战功的,战时提着脑袋九死一生干革命,战正解陈赓授大将,不高,也不低徐海东授大将,不低,也不高作者书屋主人1955年授衔后,中央高层有种有趣的评价,陈赓授大将,不高,也不低徐海东授大将,不低,也不高。这话里包涵什么呢?一陈赓授大将,不高,也不低。史料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噶尔丹的落败和死亡,准噶尔二代雄主策妄阿拉布坦的上位康熙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理藩院尚书阿喇尼没有来得及等待大军集合就率先对噶尔丹发起攻击,这就是乌尔会之战。当时阿喇尼听到说噶尔丹有两万兵马在乌尔会河,于是率兵果然遇到了噶尔丹的军队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刘金山他经历了一百场战斗,伟大的功勋和一系列艰苦而杰出的战绩。经过湘江血战,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等一系列艰巨的战斗,被授予飞夺泸定桥战斗英雄称号,并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李圆通道长,救下了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晚年拒绝朱德的挽留前言说起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的事迹曾经被记载于课本上。狼牙山五壮士固然英勇无畏,但有一位道士在当时的所做一样是勇气可嘉。他就是李圆通道长,他冒着生命危险救下初掌大权将国政处理得井井有条谁才是三国时代最被低估的人?对一个集团来说,第一代创业者的才干固然重要,但第二代继承者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旦缺乏优秀的继承人,这个集团就会迅速衰落,在历史上这种二代而亡的例子数见不鲜。司马家是幸运的,因为通江达海创伟业穿山越岭总关情我是一名有五十年路龄的老交通科技工作者,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回眸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75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双双患病,毛主席忧心忡忡,江山要谁来守未做过亡国奴的人,是无法体会那种深入骨髓的痛苦的,这种精神上的痛苦远远大于身体所受的痛苦。现如今的国人生活是安逸的,吃穿不愁的生活会让一部分人产生错觉,战乱只是旧社会的事情,那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