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1860年太平天国东征,两江总督临阵脱逃,江南便是鬼门关

  每逢乱世,中国民间总会有各种谶纬预言出现,也不知到底是何来历,或者是有心人故意编造。
  晚清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在江南亦有一童谣流传,内容是:"江南若遇人丁口,江南便是鬼门关。"
  "人丁口"就是"鬼门关",听上去真是触目惊心!这个"人丁口"所指为何?是清兵?是太平天国?还是西方侵略者?
  其实"人丁口"合起来就是一个"何"字。"鬼门关"的事迹,居然应在了大清国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何桂清身上。
  何桂清是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咸丰四年(1854)升任浙江巡抚,到咸丰七年(1857)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正炽,两江总督原来的驻节地江宁在1853年已经被太平军攻破,清朝江苏省的各级官员只好退到常州、苏州等地办公。
  那江南又是如何在"人丁口"治下变成鬼门关的?这要从1860年太平天国东征说起。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苏、常危急
  太平天国攻破江宁后,除了攻占镇江、扬州,没有继续东进,把精力放到西征上。清兵在天京城外孝陵卫设置江南大营,隔绝了太平天国向苏南、浙江等税赋钱粮重地的扩张。因此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一带,继续保持富庶繁华,商旅来往不绝,何桂清也过了一段安乐日子。
  时间来到1860年年初,为了打破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包围,太平天国精心策划,从前线抽调回几乎所有精锐部队与高级将领,以"围魏救赵"之策,先于当年3月徉攻杭州,吸引江南大营张玉良部主力二万多人回援,再弃杭州北上,以优势兵力兵分五路,在5月6日一举大破清江南大营,清军一溃千里。钦差大臣和春、江南提督张国樑统领溃卒逃到镇江,江南大营第二次被摧毁,天京解围。
  江南大营崩溃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自然震惊非常,但在震惊之余,为防止太平军乘胜进攻苏南,也作出了必要布置。张国樑率镇江清军与和春一起进驻丹阳,作为第一道防线。两江总督何桂清驻节常州,与上了一当后从杭州跑回来的张玉良一起负责常州防务,作为第二道防线。何桂清向清廷上奏:"丹阳以上军务,和春、张国樑主之;常州军务,臣与张玉良主之。"
  但清军刚经历过大败,士卒全无斗志,心理早已经崩溃。和春、张国樑二人又没有时间进行休整,如何抵挡太平天国接下来的进攻?和春毫无办法,只能用奏折里边"先将句容、溧阳次第克复,再出淳坝,与皖南会师,先出徽宁以至池太,然后各路之师会搏金陵"一类自欺欺人的大话聊以自慰,再安一下咸丰皇帝的心。
  太平天国的战略,西还是东?
  暂时放下清军这边。太平天国在大胜之余,自然要选择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天王洪秀全在5月11日,特意召开一次御前会议,要听听诸位将领的意见。
  英王陈玉成提出马上驰援上游的安庆守军,湘军趁陈玉成精锐投入到天京解围,正在步步进逼,安庆周边形势进一步恶化。而安庆是英王分地核心,城内有英王府,有无数后勤物资,更是不容有失。
  忠王李秀成则建议东征苏州、常州。此时江南大营已被攻破,苏南再无屏障,可以说是出兵的绝好时机。
  对于忠王来说,天京上游的皖北大部分是英王地盘,与他并没有多大关系(李秀成当时只有皖北三个县的小小地盘),再加上这片地区反复征战,剃刀一样刮过一次又一次,早就没多少油水,所以对救援安庆提不上多大兴趣。而东征可以扩张自己的分地,苏南又是富裕之地,可以很大程度上补充军队所需。
  李秀成的堂弟、侍王李世贤不好直接附和自己堂兄的意见,他曲线提出进攻闽浙,因为要进攻浙江,首先就要控制苏南。
  御前会议归根到底就是两个选择,上游?还是下游?英、忠两王在天王面前争执不下,总理朝政的干王洪仁玕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
  "为今之计,自天京而论,西距川、陕,北距长城,南距云、贵、两粤,俱有五六千里之遥,惟东距苏、杭、上海,不及千里之远,厚薄之势既殊,而乘胜下取,其功易成。一俟下路既得,即取百万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另发兵一枝,由甫进江西,发兵一枝,由北进蕲、黄,合取湖北,则长江两岸俱为我有,则根本可久大矣。——《洪仁玕自述》"
  干王也是支持进攻苏、常,并列出有说服力的理由,重点就是夺取上海后,"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再兵分两路,沿长江两岸进攻湖北,这样一来,东西两线都可以兼顾。
  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之下,英王处于下风,洪秀全也下了决心,下令进攻苏、常,但又添加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限一月肃清回奏"。
  要求一个月之内结束东征,很明显是照顾到英王的需要。一个月后,无论如何都要停止东征,将大军从东线抽调回西线,投入安庆解围作战。
  与会众王马上分头行动。但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短短一个月时间,李秀成真的可以肃清苏、常?直达上海?而这一个月之内,曾国藩与湘军就什么事情都不做?静候太平天国调兵回援?
  苏、常攻略,人丁口便是鬼门关
  李秀成率领大军开始东征。第一个目标,就是丹阳。
  太平军于5月19日对丹阳展开猛攻,张国樑已有准备,双方在城外激战。太平军集中兵力在东门吸引敌人主力,分兵突袭防守薄弱的西门,东门再乘机发动总攻,守军惊恐之下溃散。张国樑还企图过河组织兵力扭转败局,但在混乱之中,连人带马从丹阳东郊尹公桥处坠入河中溺毙。
  张国樑原名张嘉祥,天地会出身,是"会匪"受招安后成为朝廷栋梁的榜样之一,也因此改名为"国樑"。从金田起义伊始就一直与太平天国为敌,堪称江南大营头号悍将,这次终于在丹阳陨命。李秀成命人寻获张国樑尸首,用棺木收埋。李秀成后来在《自述》中专门提到:
  "两国交兵,各扶其主,生其是英雄为敌,死不与其为仇,故代收埋之意也。此是恤英雄之心,非我与仇也。"
  除了张国樑,丹阳城中近万江南大营清兵也被歼灭。和春只得率残部仓皇逃到何桂清的驻节地常州。
  此时的常州,虽然太平军兵锋正锐,但守城清兵并非没有一战的能力。除了和春带过来的败兵,常州城内张玉良部建制完整,没有经过大败,士气还是不错的。杭州将军瑞昌也调派了2300多人前来增援。可见如果调动得当,守住常州,支撑苏南危局也不是没有可能。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位两江总督、全军统帅何桂清,已经吓破了胆,面对即将杀来的太平军,惊恐万状,浑身上下筛糠一样抖个不停。堂堂朝廷一品命官,居然选择临阵脱逃!这样一来,清兵在苏南的溃败,已经无可避免。
  何桂清于5月21日从常州出逃,得到消息的常州绅民,有百多人拜伏道上,哭求何桂清不要舍民而去。这位父母官气急败坏,居然下令随从开枪,然后夺路而去。据说当场打伤跪留士绅19人,其中死一人。
  逃跑后的何桂清,还上奏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查两江总督自金陵失守以后,即以苏州为驻扎之地,其以常州为行馆者,因不绾兵符,但为金陵大营后路。大营之防,且系粮台所在……至和春等既到常州,所调官军皆来自大营,则军务应归督办,而苏州则毫无准备,文武大小均不知实在军情,大局已形决裂,尚未急求守御。"
  何桂清诡辩,两江总督应该在苏州,而他去常州,是因为钦差大臣和春在前线,他要去为和春守卫粮台。既然和春已经回来,那两江总督应该在交接军务后返回防御空虚的苏州驻守。
  这套鬼话连傻子都骗不了,何桂清跑回苏州之时,负责苏州防务的江苏巡抚徐有壬对其所作所为十分愤慨,对这种人,要走流程还是直接喷?徐有壬选择关闭城门,不让何桂清进城:"传谕各门,凡总督衙门之人皆不准入城"。何桂清只好调头前往无锡。
  何跑跑走后,常州防务由张玉良负责。5月22日,李秀成常州西路防线展开猛攻,同时分兵迂回张玉良军后路,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城外的张玉良部陷入重围,虽然拼力杀出,但已经无法回城,只得逃到无锡,和春也逃至苏州浒墅关。
  但常州城防备仍然坚固,"百姓无分老幼,婴城固守。家中米有余者,煮粥馈众",民团"削竿为枪"。为了振奋城内士气,还编造了"张国樑尚在,丹阳未陷,现偕总兵冯子材领军来援"的谎话。
  太平军虽然肃清城外清军,但因为城内守备森严,无法立即破城。守城兵勇得知张玉良等逃遁。也开始逃跑:"兵勇见无主帅,亦宵遁,并将火器、旗帜携去。贼故纵之使行。"
  25日,忠王发出招降书,但城中军民无反应。李秀成见常州城仍然拒守不降,下令第二天总攻。
  太平军主攻南门,架巨炮,夹火箭攻城。攻城炮火成功压制了城上兵民的抵抗。太平军渡河"由民舍蚊附而上,再将火弹、喷筒对城飞发,民力不支",常州城遂破。城中民团仍然在"并力巷战",以至"满城尸横枕藉"。
  常州天宁寺
  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为常州人,当时他不在城内,事后听从常州逃出的友人叙述了城破后所发生的事情,在自己的《能静居日记》里写道:"天乎!吾常民多读书好善,虽愚民亦柔儒无悍风,胡为酷至于此!"
  民国期间出版的《太平天国史事日志》记载占领常州后"居民自杀及被杀者颇多"。现代出版的资料,如《太平天国战争全史》提到"常州百姓受清方宣传中毒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李秀成本人则在自述里写道:"(常州)入城之内,郡内之人,并未杀害,各畏威自投水死者亦有。"
  张玉良逃到无锡后继续组织抵抗。而和春在得知常州城破后,在浒墅关自缢而死。
  无锡是苏州前边的最后一道防线,张玉良有一定统军才能,李秀成称赞他:"败而复振,亦算清朝之好将。"无奈清兵在士气、兵力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忠王所部仅用三天的时间,就于5月30日攻破无锡,张玉良所部又一次被击溃,只得逃去苏州。数学家徐有壬与一跑再跑的何桂清
  江苏巡抚徐有壬是道光九年进士。难得的是,这位正途出身的封疆大吏,还是一位数学家,是清末数学一代宗师,晚清八大数学家之一。据说八岁就能解勾股术,曾出版多卷数学专著,尤其擅长解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放到现在绝对是理科学霸。
  但现在这位数学家也只能把尺子、线笔、草稿纸丢下。张玉良溃军于5月31日败退入城,李秀成大军衔尾追至,苏州危如累卵!
  江南大营清兵已经覆灭,张玉良几乎是光杆司令入城,到6月1日仅收集兵勇2000余人。尤其是苏州一直未能构筑城防工事,真是想守都无法守。城内文武官员忙于逃命,溃兵败卒虐害城中百姓,全城一片慌乱,徐有壬、张玉良根本无法控制。
  徐有壬族谱画像
  徐有壬眼见无力守城,只得连下三道命令:"首令民装裹,次令迁徙,三令纵火"。
  说穿了,就是要坚壁清野,逼老百姓离开苏州,再把苏州城毁掉。
  三令一出,苏州向来万商云集、市肆繁盛的金门、阊门一带,顷刻间烟焰蔽天,日夜不息,城内外秩序大乱,号哭之声震天,当时有人做《姑苏哀》以记:
  清军十万仓皇来,三日城门闭不开。
  抚军下令烧民屋,城外万户成寒灰。
  健儿应募尽反颜,弃甲堆积如丘山。
  城外是延烧不息的大火,城内则是惊惶失措的老百姓,守城兵勇又乘机四处焚掠,一派末日景象。民众渴望太平军进军苏州,除害安民。
  李秀成回忆:"初到阊门,将分困各门,看阊门街方等村百姓多有来迎,街上铺店民房门首俱帖字样云:同心杀尽张、和两帅之兵。因将丹阳以下,到苏州水陆民财,概被其兵抢掠,故恨而杀也。"
  清军丧尽民心,太平军则得到城外居民的有力支持,攻城战斗顺利展开。6月2日黎明,主攻阊门、胥门,又分兵抄袭清兵后路葑门、盘门。张玉良中计,急忙亲赴葑门修筑工事。在阊门、胥门的候补道员李文炳、苏州候补知府何信义出降。张玉良眼见二门已失,只得且战且走,在部下的拼死护卫下从苏州逃出,又双叒一次仓皇跑路前去杭州。
  苏州城破后,徐有壬自尽,其在苏州的家眷,包括儿子与妾、女也一起自尽。
  据说徐有壬年幼时,曾翻看族谱,看见徐氏远祖徐应镳阖门殉节的事迹(徐应镳为南宋太学生。1276年春天,元军破临安,以身殉国),感叹说道:"吾他日当如此!"真是一语成谶,徐有壬被清廷追谥庄愍,后来在苏州立祠祭祀。
  至于那位何桂清,在苏州城破之前,因为与江苏布政使薛焕(在徐有壬死后升任江苏巡抚)有旧,干脆再跑到上海,于6月6日躲入上海租界里边。这次他的借口变成了"在沪向夷酋乞兵恢复",要借洋人军队收复苏、常。甚至还上奏折弹劾徐有壬失城之罪,结果自然是激起公愤,要求捉拿何桂清明正典刑的奏折雪片一样递交到咸丰皇帝面前。
  何桂清堂堂科举进士正途出身,受朝廷重用镇守东南,居然如此贪生怕死寡廉鲜耻,在晚清官员中也实属罕见。他两江总督的官职随即被革掉,但因为人在上海租界,再加上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军陈兵大沽口,朝廷对何桂清暂时无瑕理会。
  调曾国藩救援苏南?微臣不想去呀!
  回头再来说说苏南,在苏南危急的时刻,清廷急忙调动援军,其中最现成的考虑,就是正在安徽、江西、湖北前线的曾国藩部湘军。
  但苏南一带官员各有盘算,一开始还心存侥幸,妄想靠自己的力量赶走太平军,都不愿望"引狼入室",惶恐请神容易送神难,把富庶的江南让给湘军。一直到江南大营连战连败,苏州危急,杭州将军瑞昌为拱卫浙江,在没有办法之下,上奏朝廷,请求让曾国藩前来督办军务。到苏州失守之后,太平军眼见就要杀向杭州,瑞昌再次上奏:"臣等闻曾国藩、张芾(陕西人,当时负责皖南军务)治军甚严,兵勇咸知纪律,自能与民相安。目前情形恐非曾、张二臣前来剿办不可。"
  清廷一开始的打算,是以湘军为偏师,负责牵制太平军主力,而由绿营等朝廷正规部队收复江宁。但现在这美梦已经破灭,由于形势危急,不得不重用湘军。6月8日,何桂清革职后不久,就任命曾国藩为署理两江总督,并下旨:"赴援苏常,以顾大局;或未能深入救援,亦可扼截江面,以杜北窜,是为至要。"6月18日又再发上谕,催促曾国藩立即启程东援。
  你现在才想起曾国藩?不好意思,曾国藩偏偏不想去救援苏南!
  早在1859年9月,曾国藩与胡林翼、官文等人会商军务,提出"先剪枝叶,后拔根本"的战略方针与"结硬寨,打呆仗"的具体战术布置。确定了决战安庆与金陵会战的两阶段战略目标。
  为实现安庆决战的目标,湘军调动频繁,在太平天国进攻苏南之前,已经占领石牌、太湖、潜山等安庆周边战略要地。现在忽然之间要曾国藩抽师?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才懒得理会。他反复上奏,力陈要保江南,必先要控制上游:"是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
  为安抚咸丰,曾国藩还故作姿态,确保主力围攻安庆之余,派出一部分部队,作出东进苏、常,与浙江巡抚王有龄、杭州将军瑞昌会师的架势。但曾国藩根本就无心进援,这些部队走走停停,最后甚至以"先守徽、宁要隘"的借口按兵不动,朝廷无可奈何,只得同意曾国藩"先取安庆"。苏福省的建立与东征的拖延
  在攻取苏、常的同时,苏南其他地区,如句容、江阴、宜兴、金坛、吴江等地,也被太平军分兵夺取。除了上海周围与太仓、常熟一带(太仓、常熟于九月底才被攻克),整个苏南已经落入太平天国囊中,李秀成发动的东征大获全胜。所夺取的苏南地区就成立了一个新的省级行政区,命名为苏福省,以苏州为省会,辖区包括苏州郡、常州郡、太玱(仓)郡与松江郡。当然有些地区,如松江郡,辖区包括上海,一直由清朝统治,因此有名无实。
  洪秀全委任李秀成掌管苏福省军民政务,苏福省也正式成为李秀成的分地。苏州拙政园及其周围的潘姓、汪姓等宅邸被改建为为忠王府。
  李秀成将在苏州、常州等地获取的大量金银财宝。包括银洋、金珠、参茸,燕窝、珊瑚、玉笔等等解往天京归入圣库"以充国用"。洪秀全自然龙颜大悦,于是以幼天王洪天贵福的名义发出了这一道嘉奖诏书。里边提到:"富庶之区首苏福,陪辅京都军用丰。叔筹交库首顾国,功尚加功忠更忠。"可见苏福省有陪都以及天京重要物资供应地的作用。
  为何要叫苏福省,不直接叫苏州省或者苏南省?因为太平天国认为"福"是一个吉祥字,"福自天来,乃至宝至荣之极"。"福"字又含有驱除罪恶,获得新生之意,"苏福"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
  在控制苏州局势之后,6月15日,东征军再攻占嘉兴、昆山。
  算算时间,如果按照战前"限一月肃清回奏"的要求,此时刚好一个月,太平天国已经占领了苏南的大片领土,是不是应该收兵回师,回援安庆?
  那有如此轻易,此时忠王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新夺取的地方还有枪船、溃兵、团练等地方武装需要清剿,军队也需要时间进行休整,降兵也要编整。最重要的是,东征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计划购买"火轮二十个"的上海还没有打下来。李秀成军队继续前进,6月22日攻占嘉定,7月1日克松江府,陈玉成部将赖文光也于6月30日占领青浦,太平军开始了第一次进攻上海。
  上海的情况比起苏、常要复杂得多,上海当时是不平等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又有外国租界。太平军杀到上海,当时对所谓"中国内战"还保持中立的英、法侵略者坐不住,他们开始与上海的清朝官员、士绅商人勾结起来,以外交、军事插手上海之战。苏常太道道员吴煦和钱庄商人杨坊出钱雇佣美国冒险家华尔组织了300多人的洋枪队,与清兵一起投入到与太平军的作战之中。
  历时两个月的上海战役,太平军第一次直接面对外国军队。英、法军队近千人直接参与上海县城防守,外国军舰也炮轰太平军阵地。李秀成眼见外国军队直接参战,原先安排的内应又被清军识破杀害,同时那位跑到杭州的张玉良,正组织军队反扑嘉兴(张玉良屡败屡战,确实是清朝良将)。嘉兴护卫着李秀成军队的侧翼,嘉兴守将不断派人前来请求支援。忠王唯有在8月24日从上海撤退增援嘉兴,并于9月8日击溃张玉良军队,嘉兴解围,张玉良狼狈逃回杭州。
  此时的中国南方,是英、法联军与清兵联手对抗太平天国。但在中国北方,英、法联军却已经在天津附近登陆,与僧格林沁的清兵交战,并于8月23日占领天津,向北京推进。
  嘉兴解围后,东征告一段落,时间比原计划拖了整整三个月。安庆前线形势已经十分恶劣,6月20日,太平军降将韦志俊攻占安庆外围重镇枞阳,安庆完全陷入湘军的包围之中。洪秀全给李秀成下严旨,命令他停止东征,马上投入安庆解围战。9月25日,陈玉成、李秀成在苏州会面,商议安庆解围方针。太平军主力开始向西线调动,安庆决战开始。何桂清,不肯自尽,结果斩首弃市
  现在再来说说何桂清,他跑到上海租界后,既然说了是去借师助剿,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于是在6月9日求见英国公使普鲁斯,但前边已经说过,英国与清朝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普鲁斯坚持要先与清政府签订了新的条约再说,会谈毫无成果。赵烈文在日记里提到:"(何桂清)在沪向夷酋乞兵恢复,酋股掌玩弄之,卒未成约。而何礼之不少怠,其所为如是,足令人齿冷。"
  与何桂清关系非比寻常的浙江巡抚王有龄,(何父是王父家丁。何、王二人曾一起入学读书。)也置书给何,劝他自尽以谢天下,何桂清置之不理。于是就一直躲在租界之内,因为英法联军入侵,咸丰帝跑路去热河,后来咸丰驾崩,又是祺祥政变,他的案件耽搁了足足两年时间。
  到同治元年(1862),言官再度弹劾何桂清,恭亲王与租界交涉,正式将何逮捕下狱。其党羽仍然意欲为其开脱,两宫皇太后拿不定主意,询问百官意见。
  此时已经是实授两江总督,统辖四省军务的曾国藩意欲除掉政敌,上书:"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宜以僚属之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定罪状,不必以公禀之有无为权衡。"明摆着要何桂清的命。最最要命的是,负责秋决的刑部郎中余光倬正是常州人,深恨何桂清弃地令自己家乡遭受灾难,力陈应该依据《大清律》"地方大吏逃奔蹶事"处决何桂清。
  朝廷终于判处秋后处决,何桂清于1862年12月21日在京师菜市口法场处斩。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朝廷处斩弃市的两江总督。清史稿称:"以才敏负一时之望,膺江表重寄。桂清无料敌之明,又失效死之节。身名俱陨,罪实难辞。"
  最后提一提那位浙江巡抚王有龄,王有龄自幼读书不成,游玩无度。何桂清在飞黄腾达后,为感激当年王家的恩德,替他捐了一个正八品的盐官。王有龄从此入仕,一直官至浙江巡抚,官声却不佳,常收贿赂,也时常在衙门饮酒、狎妓,有时甚至到青楼住宿、批阅公文。
  1861年年底,李秀成、李世贤发动浙江战役,包围杭州两个月,曾国藩同样拒绝发兵救援。王有龄城破自杀而死(那位屡败屡战的张玉良也同时死于杭州城外)。李秀成感佩他的忠义,用上好棺木装殓其遗体送还清兵,时人称之为"城破殉难,晚节独胜桂清。"

一等功臣挑着女儿血战长津湖,48年后他哭到我后悔没带她回国啊1963年,朝鲜领袖评价中朝关系时说志愿军前后在朝鲜八年,八年的时间不短,因此,感情深打仗在一起,吃苦在一起,重建时在一起,因缘很深,志愿军离开朝鲜时,很多人都哭了。这些言论不是宣赵国公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功臣榜首,晚年却被外甥逼死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在太极宫东隅建立凌烟阁,将开国建功的二十位功臣肖像绘制出来置于阁上供后世瞻仰。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这句诗恰好证明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凌烟阁毛主席画像在天安门上会挂多久?1980年的时候,邓小平就给了答案毛主席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心中,是他带领中国人民摆脱战争走向独立,带领中国人民勇于抗争顽强抵抗,带领中国人民辛勤奋斗独立自主。如今,毛主席的画像依然在天安门上悬挂着,每当看到毛主席画像徐向前与黄杰均经历坎坷婚姻,同为黄埔生的她最想看他穿元帅服徐向前元帅和夫人黄杰共同毕业于黄埔军校,一个是黄埔一期,一个是黄埔六期,在众多的将帅中称得上绝无仅有的一对夫妇。彼时的徐向前,担任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大队第一队队长,而黄杰则是一个刚朝鲜语的读音和潮汕方言最近,朝方照会我国有关部门,在翻译金正日儿子金正银的名字中其银有误,正确应该是恩,恩字他们一直保持古代汉语的发音读yin恰恰和我国潮汕方言的恩字读音完全一样,但是和现在代表汉语的普她23岁为国牺牲,弟弟苦寻64年在墓地痛哭,初恋坚守墓碑一生未婚文古史名鉴编辑古史名鉴2019年,在河南漯河的烈士陵园里,工作人员每天都能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按时每天来一座墓碑前吊唁,而这座墓碑上刻的名字是景宝玲。这位老爷爷您好,我是墓园的工13岁时嫁给88岁的乾隆,晋妃的一生有多寂寞?众所周知,乾隆最喜欢孝贤皇后。两人相爱了一辈子,生了两个孩子和两个女儿。然而孝贤太后并没有长寿,英年早逝。孝贤皇后死后,乾隆为了补偿孝贤皇后,十分照顾富察家族。乾隆皇帝在位时间长,雍正以弘昼制衡哥哥乾隆,乾隆登基后,弘昼是如何打消他的猜疑?和亲王弘昼,为雍正帝第五子,乾隆帝之弟,可谓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可以说在荒唐这条路上走到极致。当然弘昼这位荒唐王爷的荒唐,更有可能是一种大智若愚式的荒唐。是因为父亲乾隆一生有41个女人,却只爱翻她的牌子,翻掉了漆重做继续翻乾隆作为清朝的一位皇帝,后宫有很多美丽的妃子。据记载,能叫出名字的妃嫔有41位,但是在这些妃嫔当中,乾隆最喜欢的还要数他的皇后富察氏。富察氏在自己14岁的时候就被指婚给乾隆,彼时乾红军长征时,为什么敌人只拆掉泸定桥木板,而没有炸断铁索?红军长征时,飞夺泸定桥是最为惊险的一场战争,当时红军已经处于包围之中,这场战役直接决定红军的命运,而石达开的太平军就是在此地被全歼,因此,当时的敌军叫嚣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不过皇帝想废就废,反对自己的敌人说杀就杀,看女帝如何搅动百年王朝说到女帝,大家并不陌生,那就是千古一帝,武则天,对于武则天的说法有很多,有人说她残暴,有人说她造就了一个大一统的太平盛世,其实说法都是对的,无论人和物,都要辩证的看问题,而功大于过
朱棣和他的皇后提起明朝的皇后,最著名的要数马皇后了,朱元璋和皇后深厚的感情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但是对于朱棣和他的皇后的事情估计了解的人就不多了,作为朱元璋不听话的儿子,朱棣虽然各方面都不怎么被老爹朱洼村让太平军止步,日军强攻3天选择绕道,它有何奇特之处?在历史书上有一句常见的话此乃兵家必争之地,这代表着某处地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够对整体战局起到关键性作用。不过摊开我们中国地图,并找出那些在古书上有过兵家必争之地描述的地点,三个一样的名字,虽同为皇后,但结局千差万别虽然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变迁,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不断适应变化中,但依旧有某些传统的观念流传,并沿用至今,所以到了如今,人们对于起名字有一定讲究,兼之还有流传下来的一句话,缺什么作协主席铁凝50岁才等来良缘,宁愿孑然一身,也不愿随意凑合按照如今国内的婚姻法来看,女性到了二十岁便到了法律允许的最低结婚年龄若二十五岁还未婚,就会被亲朋好友各种催促,每次回家都有老爸老妈的耳提面命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完婚,甚至会被不少人讥李隆基掌权后,为什么会立马除掉上官婉儿?史学家换你也忍不住唐朝是个包容开放的朝代。开放到什么程度呢?李白在陌上赠美人中就曾描述,他骑马时不小心将马鞭打到了一位小姐乘坐的马车上,结果马车上的女子不但没有生气,看到俊俏的李白后,反而大胆地邀请命不由己的苏泰福晋苏泰福晋本是叶赫部落的格格,为了叶赫她远嫁林丹汗成为林丹汗第三位福晋,生下额哲。和后来改嫁皇太极的娜木钟,巴特玛璪,改嫁豪格的苔丝娜共同为林丹汗福晋。林丹汗失败,有两位福晋下落不明相师给曹丕算命寿命80岁,曹丕40岁逝世时说算得真准,为何?天闻若雷,了然今生前世神目如电,看穿仙界凡间天地万物无所不知,阴阳八卦生死明了。中国封建时代邪术满天,各种气焰过盛竟自封为黄天神教公然造反,最后被诛灭,而更多退居二线的如王重阳等人令人飙泪的杨开慧情书,4000字全是血泪,毛泽东却没有看到1982年,杨开慧已经牺牲了52年,毛泽东已经离世了6年。人们在修缮杨开慧湖南板仓的故居之时,在她的卧室内的墙壁之中,发现了一封用蜡纸严严实实包裹着的书信。这是一封收信人直到去世都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那年的五四,那时的青年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原创稿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地爆发。民族危难之际,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以磅礴清朝的格格,终身未嫁,活到2003年孤独终老导语根据记载,晚清时期,有位格格叫完颜立童记,又叫王敏彤。她在被最近现代科技还原下,更加笃定了,晚清最美格格之称是她的。大家应该都看过很多的古剧吧,不管什么时期的,里面的格格都穿戴雍正刚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做了这件事打压兄弟,先拿自己三哥开刀公元1722年的冬天,刚刚登基二十二天的雍正帝突然发布谕旨,点名要惩罚两个人陈梦雷和杨文言。谕旨中,陈梦雷的罪名是叛附耿精忠,杨文言的罪名是乃耿逆伪相,意思是他曾出任过耿精忠的伪职